簡體版

407.北昌行之九十五

第407章

真是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

江同知在局中得利不為稀奇,原本江同知遇刺,險死還生,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 朝廷總要給一些撫慰。但,李參政在北昌府一向是務虛的人,一則參政本就是輔官的位置, 二則李參政來得晚,他來北昌府時, 北昌府已形成田柳相爭的局面。盡管田柳二人皆想拉攏這位李參政, 但,李參政很明顯不想參與二人相爭之事,游刃有余的一直處在旁觀的位置。

但, 誰也未料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如李參政,便是如此。

誰能料到這鹽課司的秘賬竟在李參政手上, 是的,李參政查出的是鹽課司的秘賬,江同知上呈給謝欽差的是鹽商的秘賬。而相較于江同知的「險死還生」, 李參政這不動聲色的出手更見真章!

李參政與江同知立刻就從北昌府官場諸官員中月兌穎而出,哪怕再沒眼力的人也知道, 起碼, 這兩位大人在北昌府這場波濤洶涌的官場動蕩中保得了平安。

其實, 這兩樣東西往上一交,許多北昌官員也安下心來,起碼,清白的人知道,大勢已定。

是的。

北昌府大勢已定。

只是,在這大勢已定之際,偏生又發生了一件丑聞,王提司欲攜重金偷離北昌府,結果,被府兵拿個正著。柳知府哪怕在與田巡撫這場相爭中兩敗俱傷,但對于王提司的逃跑行為仍是極不屑的。柳知府就說,「恥與此等小人為伍。」敗是敗了,政爭中敗不可恥,但如王提司這種攜金逃跑,就令人不恥了。尤其,柳知府政爭失敗,但他沒有貪賄,他是干干淨淨的,他只是不滿田巡撫的執政罷了。

府兵將王提司捉查歸案,很是為柳知府挽回了些官聲官譽。

何子衿都說,「柳知府這事兒辦的還是不錯的,不然,真叫王提司跑了,北昌府上上下下的臉可就丟沒了。」

阿念微微淺笑,「是啊,柳知府在這事兒上還是明白的。」

何子衿道,「柳知府會不會因此事得福啊?」

阿念道,「他這不過是亡羊補牢罷了,就算補牢了,難道先時亡羊的責任就不追究了麼?」一任知府,想要留任,官評起碼是中上等,起碼不能有大的過失。如柳知府這種,與田巡撫相爭不說,北昌府還暴出大規模的鹽課貪鄙案。縱田柳二人再有後台,想留在北昌府也是難上加難了。

北昌府這樣的苦寒之地,都難以留任,若阿念所料未錯,柳知府倘想再謀外任,所謀官職必然會比知府稍低一些的。至于田巡撫,更不是阿念可以多嘴的。其實,阿念就是想多嘴也是不能的,依田巡撫的自尊,此次阿念與李參政一並遞上鹽課貪賄的證據,怕在田巡撫心中,已將阿念視為李參政的人了。

讓阿念說,這就是田巡撫與李參政的差別,田巡撫一直是希望阿念投他陣營啥的。可什麼是陣營呢?你對阿念有何恩情,就讓阿念去投你陣營?難道就因為你是老余巡撫一手提攜上來的人,就有資格繼承老余巡撫在北昌府的政治遺產。如果田巡撫真的是這樣想的,那麼,他敗的並不冤枉。

阿念對于田巡撫仍是有些惋惜的,甚至,許多不明底理的人,對阿念的意見很是不小,覺著阿念身為余家姻親,竟然與李參政聯手,擠兌了田巡撫一碼,這等不分遠近親疏的行為,在官場中也很為人所忌。

不過,阿念畢竟算是老余巡撫拐著彎兒的姻親,這等關系,又讓許多人在口出惡言前多了幾分猶豫,尤其,田巡撫被李參政奪了風頭,而江同知身為鹽課案立功人員之一,朝廷必有嘉獎,已是可想而知。

這個時候,得罪一個風頭正盛的同知,尤其這位同知還正當青春,不足而立,這位大人本身就出身探花,這位大人的前程,只要沒有太大變故,總不會太差的。得罪這樣的一位年輕大人,並不是明智之舉。

便是田巡撫,亦是很有風度的贊江同知一句,「自來英雄出少年啊。」田巡撫倒不是不敢得罪江同知,也不是對江同知沒有不滿,田巡撫完全出自自己政治風度,當然,也有願賭服輸的胸襟。既是爭斗,誰也沒把握穩贏不輸,田巡撫在欽差面前失了顏面,但他本身為官沒有任何問題,當然,你可以說他軟弱無能了些,但,他自身品行經得起檢驗,也有這種自信。

江同知不過謙遜一句,「大人過譽了。」他並不是不能效忠一位拿自己當槍使的上峰,事實上,只要上峰有本事,江同知並不介意被拿當槍使。但田巡撫堂堂正三品巡撫,竟被一個正五品知府掣肘,江同知不有為一個自己都不看好的上峰效死。

田巡撫嘆一聲,江同和望向田巡撫,彼此相顧無言,江同知微施一禮,田巡撫微微頜首,轉身離去。

江同知對田巡撫並沒什麼多與的感慨,他如今身體「康復如初」,蒙謝欽差不棄,還能幫著一道查明鹽課之事。江同知身體與官場上的「康復」,也帶給了諸多人以無限信心與安心。

譬如,宮財主就是其中一位。

此時此刻,宮財主方覺著,當初向江同知投誠果然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如今這江同知都「康復」了,宮財主都很是殷切的給江同知送了回藥材,極真摯道,「大人不比小的,成天不過庸碌度日,大人生來是要造福萬民的,您身子可不是自己的,是咱們老百姓的。大人誒,您可得保重喲!」

阿念沒收他的禮,道,「現在正查鹽課,趕緊拿走,不然算你賄賂。」這些天「病」在家里,家里藥材多的都放不下了。阿念也不願意與商人走得太近,近則易生事,還是拿捏好分寸,不遠不近為最佳。

宮財主連忙道,「大人給我等鹽商一個公道,難道就不準我等向大人表大家一下感激之情。」

「行了,你的感激我知道了,東西就不必了。」阿念于官場之中還是頗有些野望的,故而,很是注意平日間在百姓中的形象。當然,關鍵是子衿姐姐會持家,阿念一向不必擔心家中生計,一心一意當官即可。這也是他能于銀錢之上「清高」的原因之一。

是的,因江同知鮮少收禮,在諸鹽商心里,江同知就成為了一個清廉又清高的好官。

不管怎麼說,宮財主帶著感激抱回了藥材大禮包。

但,他也不愧鹽商商會會長,這些年商場中的風風雨雨的也經歷不少,宮財主雖然禮沒送出去,但打听到了江同知今年捐了銀子給退伍老兵,宮財主遂也捐了一筆銀子給退伍老兵,而且,他很注意分寸,萬不能越過江大人去的。

卻不料,他此舉很是讓江同知在家里念叨了一回,「這宮胖子,越發小氣了。」說宮財主捐銀子小氣。

子衿姐姐道,「宮財主現在巴結你還來不及,哪里敢越過你去,你捐二百兩,他倒是想捐兩萬兩,可也得敢哪。」

江同知靠著軟榻側身而坐,拍著膝蓋道,「真個宮胖子,平日里不是特靈光特會做人麼,我是做官的,自不比他身家豐厚,他捐得比我多能怎麼著呢。」

「你自是不在意,可當下人怎會這般想。」子衿姐姐道,「看你是沒事嫌的,還挑起人家宮財主來。難道,鹽課司的事都查清楚了?」

阿念道,「兩樣賬本都在,也沒什麼好查的,無非就是幫著刑部錄一個口供證據罷了。」說著嘆口氣,「如王提司,怕要押解回帝都審理了。」

想到王提司倒台,哪怕何子衿素來不喜王太太,這位太太自來就與她不對付,因她沒錄取王太太家的二女魔,王太太是人前人後的說她女學的壞話。但,一想到王家倒台,王提司入獄,日後王太太何去何從,怕也不好說了。何子衿便不由一聲感慨。

此感慨也只是轉瞬即逝罷了,畢竟,這等官場交鋒,倘不是阿念當初多幾年心眼兒,怕倒霉的就是他家了。故,相對而言,子衿姐姐還是願意看別人家倒霉的。

阿念身體大好,也有了差使,子衿姐姐也能出去串串門子了,先去娘家說說話,讓娘家只管放心,阿念已是大好了。然後,又去了朝雲師傅那里,不想正遇朝雲師傅待貴客。

朝雲師傅在款待左都御史謝欽差,當然,也可以通俗一點兒說,太後她舅在請太後她叔吃酒。

何子衿來得有些巧了,听說朝雲師傅有這樣的貴客,便同聞道說一聲,留下給朝雲師傅帶來的東西就先行離去了。殊不知,此時,也有人再談論著朝雲道長。

李參政夫人就說了,「這朝雲莊園原是前北昌侯于家祖宅,听說,那處宅子罰沒官中,老巡撫都沒住過。就給這位道長住了進去,先時田大人對朝雲莊園並不大在意,可我想著,這位道長既能得謝駙馬親至,必有不凡之處。」

李參政道,「不是你說江太太就有神算之名,听說那道長是江太太的師傅,怕是于易卜之道不凡哪。」

「要只是個會算卦的老道,也值得謝駙馬親去拜訪?」李夫人道,「你也想想,听說帝都文休法師那樣的高僧,與太後娘娘最是相熟,要是謝家有什麼佔卜之事,何必舍近求遠,千里迢迢的過來北昌府。再者,這位道長可沒有文休法師那樣的名聲,哪怕謝駙馬要有事相詢,著人請道長過去問話既可,如何親自上門?」因謝欽差還是宜安公主駙馬,故而,許多人也慣常稱他為謝駙馬。

李參政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關鍵是,謝駙馬並沒有太過隱匿行蹤,他就直接大搖大擺的上門的。如此正大光明,便不大可能是去問佔卜之事。

李參政皺眉思量,「也沒听說這道長有何不凡之處?」

「是啊。」李夫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氏夫妻一時想不通其中蹊蹺,倒是何子衿,這遭上門既遇朝雲師傅宴請貴客,何子衿就換了個時候過去。朝雲師傅正是清閑,見了女弟子還道,「那日如何沒進來?」

何子衿笑,「師傅正在宴客,我貿然進來也不大好。」

朝雲師傅道,「不是說這個,你不是自小就愛看美人麼。這位謝駙馬,自少時倒是出了名的好容顏,你不趁機看上一看,豈不可惜?」

「那也是以前啦,我听阿念說,謝駙馬七老八十,已是老的掉渣啦!」

老的掉渣……

聞道險沒碎了手中茶碗,朝雲師傅︰如果謝駙馬在阿念嘴里都是老掉渣的形象,那較謝駙馬還要大上幾歲的自己呢……

一念至此,朝雲師傅就有些不淡定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