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宋嘉言不僅得宋榮的歡心,便是重男輕女的宋老太太也給她哄的團團轉。無他,宋嘉言很懂得投其所好。

宋家出身草根,宋老太太更是草根中的草根。

哪怕現在宋家富貴了,宋榮帶領宋家所向披靡的闖進帝都上流社會。只是,宋老太太畢竟已經年老,她草根時盡管家里窮,但,依宋老太太的脾氣性情,完全可以駕馭,簡直如魚得水。

如今,宋家成為上流社會中的一員,理當入鄉隨俗。此時,宋老太太便格格不入,倍顯腦殘、小氣、不開眼、各種拿不出手。造成宋老太太如今境地的原因,並非是宋老太太智商不夠,完全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的緣故。

所以,宋老太太如何能跟兒媳婦融洽?一個侯門千金,一個土拔老太,若不是有宋榮這顆閃閃發亮的大方鑽,估計小紀氏這輩子都不會跟宋老太太有所交集。

倒是宋嘉言樂得見宋老太太與小紀氏關系平平。

宋榮是個孝子,給親娘住的是明三暗九的大院子,院中無花草蟲魚,倒是幾畦綠窪窪的菜地、幾棵腕粗的柿子樹、棗子樹,瞧著寬闊的很。

已是傍晚,宋老太太正在給菜地澆水。

宋榮笑,「娘,暑熱未散,這些活兒給丫頭做就好。」以前宋老太太總是尋小紀氏的不是,自從宋榮把老太太院中的小花圃改做了菜地,宋老太太有了事兒干,天天照顧菜地,便很少理會小紀氏了。所以,宋嘉言時常覺著宋榮真個神人。

宋老太太見著兒子,格外高興,笑,「你先跟大丫頭屋里喝水去,有消暑的綠豆湯,我弄好這些就成了。」

「祖母,你趕緊屋里來吧。」宋嘉言拎起裙擺去菜畦里把老太太攙出來,笑嘻嘻地,「爹爹都想你想的不成了,一落衙回家就十萬火急的來看你,你這就跟菜地叫上勁了,看菜地比看兒子還親呢。」

宋老太太一邊樂一邊罵,「真個淘氣丫頭,你這張嘴。」

宋榮笑著扶住母親的另一只手,老太太這些年養尊處優,也知道了些講究,說,「我剛澆水呢,別弄髒了你們衣裳。」

宋嘉言笑,「哪兒就那麼干淨了,明天我起個早,也來幫祖母澆菜。我看小黃瓜長的不錯,西紅柿了紅了……一會兒拍個黃瓜,再拌個西紅柿。」

宋老太太笑起來,「這丫頭就是惦記著我這菜畦子,樣樣她得吃個尖兒。」如今有宋嘉言相伴,宋老太太也不再學人家侯門府第夫人綿里藏針的作派了。實在是,她學也學不像,手段粗暴又不入流,還不如這樣種種菜澆澆水,跟兒孫歡笑歡笑呢。

說話間,祖孫三人一並進了屋里。丫頭捧來溫水,服侍著老太太淨了手。

宋嘉言說,「老太太,上回咱們腌的咸雞蛋,快腌好了吧?」

宋老太太笑,「哪里有這樣快,這咸雞蛋,起碼要腌二十天,才有滋味,吃著香。」宋老太太應酬交際有障礙,但腌雞蛋之類絕對是能手。

宋嘉言能得宋老太太的喜歡,便是曲意逢迎、投其所好之至。初時,宋嘉言也覺著宋老太太種種不靠譜,腦缺,刻薄……後來相處時間長了,宋嘉言也就明白,各人有各人的可愛之處。如宋老太太,兒子有這樣的地位,她做為家中的老太太,也需要交際,宋老太太不想給兒子丟臉,又怕別人看不起,便偷偷學別家老太太的作派。偏她又無人家底蘊,結果,學了個四不像來。

好在是親兒子,宋榮又是孝子,總能遷就自己親娘。且有宋嘉言慢慢長大,陪著宋老太太說當今,听宋老太太想當年。老太太青年守寡,一人拉扯出兩個進士兒子,不是沒有可敬之處。宋嘉言開始不著痕跡的改變老太太,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外祖母家祖上是街上賣油郎起家,運道好,賺來爵位。說到底,誰又比誰強呢。」

再有宋榮肯孝順,翻出千百種花樣來哄老太太,宋老太太也就漸漸的轉變過來。

其實,就宋老太太本心而言,她也不喜歡過那種裝腔作勢的日子。不過,與小紀氏,到底環境出身的差別,宋老太太頂多是不理會小紀氏而已,也少了以往那拼命給兒子塞通房丫頭納小老婆的事兒。

宋榮道,「言兒,你可不知道,你祖母腌的咸雞蛋可是一絕。以前在老家,滿村子里,只要有人家腌咸雞蛋,必定要請了你祖母去搭把手。」甭看宋榮如今高官厚祿得享,半點不避言先時貧困,還時不時拿些想當年的事兒來說,勿要教導兒孫知足惜福、懂事上進。

宋嘉言見宋老太太直樂,忙道,「可是真的?怪道我吃祖母腌的咸蛋,覺著比咱家廚子腌的都香呢。」

父女兩個心有默契的哄老太太歡喜,宋老太太更加開懷,指著宋榮道,「听你爹爹說呢,不過是仔細些罷了。現在不是從前,家里有銀子了。你爹爹跟你二叔小時候,我養了雞,雞蛋舍不得吃,拿到集市上賣了,另買鴨蛋。鴨蛋便宜啊,就是有些腥氣,其實一樣補身子。他們倆嫌腥,我就把鴨蛋腌成咸蛋,能去腥氣,早上夾在粗梁餅里,還省了一頓菜呢。」

這話給宋嘉言提了醒兒,宋嘉言道,「祖母,上回咱們叫廚房做的玉米面的薄餅,又薄又脆還香的很。」

宋老太太笑,「現在家里做的攙了白面,烙的時候,鍋上抹一層薄油,才那樣香甜好吃。你爹爹他們小時候可沒這樣的條件,粗面雜糧吃飽就謝天謝地了。」

「娘這樣一說,倒把我說的饞了。」宋榮道。

「我也想吃那玉米面的薄餅了。」

「可見真是親生的父女,看這饞樣。」這樣說著,宋老太太吩咐丫頭叫廚下烙些玉米面的薄餅來吃,又道,「剛剛大丫頭說的拍黃瓜、拌西紅柿,就摘我菜畦里的鮮菜來吃。」

宋嘉言加一句,「紫翹姐姐,再往菜畦里拔些小蔥和曲曲菜,水靈靈的洗干淨。叫廚下切些肉丁,一半精肉,一半肥肉,用黃豆醬炸了,炸些肉醬。切一盤羊腿肉,添兩個小炒,一樣素炒鮮菇,一樣海米冬瓜,爹爹祖母喜歡吃。」

宋老太太樂呵呵地,「要不說女孩兒貼心呢,我有這丫頭伴著,沒個悶的時候。」其實同樣是孫女,宋嘉言肯投宋老太太所好,再加上她性子疏闊,喜說笑,宋老太太便格外的喜歡她。宋嘉語忙于功課,每日並不得閑,再者,宋嘉語實在有些欣賞不來宋老太太的品味,想陪著宋老太太說話吧。宋嘉語擅長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老太太一樣不懂。老太太引以為傲的艱苦歲月,宋嘉語即便听了,她也理解不了宋老太太那些感情。

人與人的感情,都是慢慢相處出來的。

主院里。

眼瞅著要用晚飯的時候了,小紀氏听宋嘉諾說了宋榮並未見章明之事,心下便有些不快,喚綠雲道,「去問問老爺,晚飯擺在哪兒?」

綠雲著小丫頭去問,不一時,綠雲回稟,「老爺和大姑娘去了老太太院兒里,說叫太太帶著二姑娘二爺一並用。」

小紀氏嘆,「知道了。」定是那死丫頭又纏著她爹爹過去的。話說小紀氏嫁過宋家,不是沒點兒小算盤。不過,宋家人口簡單,更兼宋榮是個再精明不過的人,便是小紀氏也不敢在宋榮眼皮子底下有什麼小動作。只是,小紀氏對于宋嘉言宋嘉讓的成長,亦無多少關心。

其實,這也正常。宋嘉讓五歲上便給宋榮挪到前院兒去住,連老太太身邊也不叫住了,為此宋老太太狠氣了一場,還罵了宋榮一頓。宋榮這人,看著俊雅斯文,其實最有決斷,他決定的事,任誰都別想更改。拼著挨了老太太兩拐棍子,到底將宋嘉讓放到前院兒學習生活。小紀氏不過後院兒內宅理家,前院的事,她手再長,宋榮也不會叫她伸過去。

另外宋嘉言,更不必小紀氏費心。

當初,小紀氏一舉四得把梁嬤嬤派在宋嘉言身畔,原不過是權宜之計,不料宋榮見梁嬤嬤當差用心,不但把梁嬤嬤的月銀翻倍,還多次獎賞梁嬤嬤,命梁嬤嬤用心服侍宋嘉言。如此,梁嬤嬤一舉在宋嘉言身邊兒站住腳。

更不必說宋嘉言來歷詭異,便是不用人教導,她也長不歪。

非但長不歪,宋嘉言在宋老太太、宋榮母子心中,地位不凡,這一點,小紀氏盡知。

小紀氏自負聰明,宋嘉言與宋榮更不傻。

盡管宋嘉言時時礙著小紀氏的眼,叫小紀氏恨的牙根兒癢,到底小紀氏也不能將宋嘉言怎麼著。

一時,宋嘉語自西廂出來,與宋嘉諾姐弟兩個見過。

宋嘉諾道,「母親,我與姐姐也去給老太太和父親請安吧。」

宋嘉語一張花容月貌的臉,就是臉色不大好,瞧著有幾分蒼白,說起話來亦是柔柔弱弱,道,「還是吃過飯再去吧。老太太那里的東西,我可吃不慣。上次竟弄出什麼臭雞蛋來,我一聞,險些沒吐了。」

小紀氏忙道,「听你姐姐的,有孝心也不在這一時。」在小紀氏看來,宋老太太越發的怪了。先時家事挑剔、給宋榮塞丫頭納小妾,小紀氏應對從容。如今做的事,簡直像來自于異次元,小紀氏不要說應對,簡直完全不能理解。

兒子都是正三品了,宋老太太不安分享老太太福,反是折騰著種菜不算,還常弄些古怪吃食給孩子們吃。宋嘉言那丫頭皮臊肉厚的啥都吃,她這兩個兒女可禁不得那樣糟蹋。便是想兒女去討老太太歡心,也不能拿兒女們的健康開玩笑啊。

這里小紀氏母子女開飯,那邊宋老太太祖孫三人也用晚飯了。

宋嘉言相貌與宋榮並不肖似,不過,兩人生活上許多方面都是如出一轍。譬如,父子兩個都是人手一張焦黃的玉米面薄餅,先是往餅里抹了香噴噴的肉醬,再放三五片薄薄的冷切羊腿肉、鮮女敕的小蔥,最後加幾根略帶苦味兒的曲曲菜。然後,將餅一裹,雙後握著吃。

裹好一個餅,宋嘉言先遞給老太太,說,「祖母,你吃這個。」恰好宋榮也卷好,雙手遞給母親,宋老太太笑的眼楮彎成一線,「你們自己吃,我會裹。」先時她會想法子不停的往兒子屋里塞丫頭挑剔媳婦,便是怕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如今兒孫皆孝順,宋老太太怎能不喜悅。

宋嘉言執意給老太太放在手里,撒嬌,「祖母吃我這個。」

老太太接了,贊一句,「我家言丫頭最孝順了。」

宋嘉言嘴甜無比,「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老太太哈哈笑,「跟你爹小時候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待祖孫三人歡歡喜喜的用過晚飯,大家喝著茶,宋榮方道,「娘,下個月是秦家老太太的壽辰。要不,你帶著大太太和孩子們一道去串串門。」宋榮春闈時,秦家太爺,如今禮部尚書秦宣明是彼時的主考官。如此,宋榮與秦宣明便有師徒之分。何況,宋榮是當年的狀元,往日間,秦宣明對宋榮亦頗多指點。

宋家兄弟爭氣,宋榮深得皇恩,這些年,宋家與秦家許多走動,很有些通家之好的意思。尋常的交際,都是小紀氏出面,這次秦家老太太過壽,還是七十整壽,宋榮方想請母親過去走動。

宋老太太有些猶豫,其實,她也出去走動過,礙于宋榮的面子,自然沒人說她什麼。不過,宋老太太不是傻子,她能察覺出那些貴婦人對她的不以為然。因此,除非必要,宋老太太懶的出門。

「娘,老秦大人是我當年科考的座師,讓哥兒、諾哥兒都在秦家家學里念書,如今咱們兩家也是通家之好。娘盡管去,有太太伺候著你,無妨的。」宋榮溫聲道。

宋老太太道,「那我裁兩身體面衣裳,那些金首飾啥的再去炸一炸,也亮堂些。」人靠衣裝的道理,宋老太太還是明白的。

宋嘉言拊掌笑道,「唉呀,那可好,我也跟著祖母做兩身新裙子。祖母,明兒個咱們一塊兒挑好料子、好首飾。說來,秦老太太也是帝都有名的賢良人了。當初,她嫁給老秦大人的時候,秦家說是書香人家,其實已經落敗了。老秦大人當年科舉可沒有爹爹的才干,年紀輕輕便得中魁首。」

「因為屢試不第,那時許多人瞧不起老秦大人,秦老太太卻是一門心思供丈夫念書。為了貼補家用,秦老太太當盡了自己的嫁妝,還給繡鋪里做繡活兒去賣。終于老天不負苦心人,考到三十五歲那年,老秦大人中了進士。」宋嘉言言語伶俐,很快便勾起了老太太的興趣,見老太太听的入神,宋嘉言笑道,「後來,老秦大人做了官,官路順遂,一路高升。官場應酬,有人給老秦大人送丫頭送妾送美人,老秦大人一一回絕,不染二色。听說,先帝在位時,曾開玩笑要賞賜老秦大人宮女呢,老秦大人是寧死都不肯接受。如今,秦家的三個兒子都是秦老太太所出。」

宋老太太嘆道,「老秦大人還算有良心,不枉秦老太太先時為他吃的那些苦了。」

「可不是麼。」宋嘉言道,「更難得秦家家風好,不是那等眼皮子淺的人家。他們家三老爺家的兩位公子與大哥二弟是同窗,到時老太太也瞧瞧,都是知書識禮的孩子呢。」

宋嘉言這般為宋老太太普及了一番秦家的有關知識,秦老太太點點頭,「若這樣的人家,倒值得交往。」心下略略放松了些。

宋嘉言悄悄的跟宋榮眨眨眼,宋榮欣慰微笑。

兒子特意提前說了秦家老太太的壽宴的事,宋老太太非常重視,打算重裁兩身新衣,宋嘉言跟著湊熱鬧,與宋老太太一起挑料子做首飾的參祥。

如今家里皆是小紀氏管事兒,宋老太太、宋嘉言這又是新衣裙又是新首飾的折騰,倆人不過動個嘴兒,余下皆要小紀氏安排。宋老太太還加一句,「這是要去秦家參加秦家老太太壽宴的衣裳首飾,勿必不要遲了。」

小紀氏溫順的應了聲,「是。」又道,「大丫頭的衣裳,我倒是想到了。選的上好的料子,跟語兒的一樣,到時姐妹兩個出去,看著也喜慶。」

宋嘉言笑眯眯地,「太太有所不知,這件裙子,是老太太瞧著好叫我做的。老太太說了,就我跟妹妹兩個孫女,叫我們一人做一身呢。我們這件料子,跟老太太裙子的顏色最配,到時,兩個孫女跟在老太太身邊,不僅瞧著喜慶,也親熱呢。」論容貌,宋嘉言不如宋嘉語,偏偏小紀氏最喜歡給她們做一模一樣的衣裙,叫宋嘉言去給宋嘉語做綠葉。當宋嘉言不知曉小紀氏的心思呢。

宋老太太現在雖不再找小紀氏的麻煩,不過,這並不代表她有多喜歡小紀氏。听宋嘉言一說,宋老太太立刻無條件支持孫女,「行了,按大丫頭說的辦。你先時給言姐兒做好的裙子,也給言姐兒送過去。這個,一並給言姐兒做了,女兒家,多做幾件衣裙可怎麼了?咱家又不是沒銀子。」自從兒子有了出息,宋老太太說起話來頗是財大氣粗。

听著婆婆口氣不大好,小紀氏忙應了,她也不願因著幾件裙裳幾樣首飾便讓宋老太太不痛快。

畢竟,和平難得。

到晚上,小紀氏跟宋榮說了衣裳首飾的事兒。

不愧是親母子,宋榮的話,與宋老太太便有幾分相似,道,「女兒是嬌客,多給兩個丫頭做幾身衣裙,讓她們慢慢穿就是了。下回再做衣裳,喚了她們姐妹一起,看她們各喜歡什麼樣式,別總弄的一個樣,又不是雙生姐妹,瞧著沒趣。」實在是小紀氏做的衣裳,在宋榮看來不大符合宋嘉言的氣質。

宋嘉語生的嬌美溫柔,又是小小年紀,用嬌黃、女敕綠、藕荷、淺粉都不錯,嬌嬌女敕女敕的,瞧著甜美可愛。但,宋嘉言英氣勃勃,倒不如用些明艷顏色,宋嘉言壓得住。

宋榮也這樣說,小紀氏自言不敢有二話,一掩心思,反說笑起來,「那我也跟著沾沾光,做幾件新衣裙。」

「多做幾身。「老婆打扮的漂亮,也是他的臉面,宋榮從不是小氣之人。想到小女兒,宋榮又道,「我看語兒這幾日臉色不大好,功課之類的,略略放松些也無妨,你多給她滋補滋補,留意她的身子,別叫語兒累著。」

說到宋嘉語,小紀氏也很是擔心,道,「這丫頭 的很,我說了也不肯听。正好有大弟送來的燕窩,我命丫頭每天炖了給她喝上一盅,倒還見些效驗。」小紀氏天天給宋嘉言宋嘉諾姐弟吃燕窩,這東西,宋嘉讓宋嘉言兄妹是沒的吃的。燕窩並非尋常物件兒,若一家子都吃,按宋家現在的條件,實在有些吃不起。這種情況下,小紀氏自然先顧自己的兒女。如今在宋榮面前說一句,也算提前報備了,省得令宋榮多想。

宋榮心里有沒有多想不知道,不過,宋榮根本沒在意。人參燕窩之類的東西,宋嘉言根本不踫。武安侯夫人怕宋嘉言受委屈,沒少給她這些補品,宋嘉言全都孝順給了宋老太太。

這也是宋老太太喜歡宋嘉言的原因之一︰大方,孝順。

小紀氏弄點補品是關起門來娘仨吃,宋嘉言有了直接給老太太送過去。

換了你是老太太,你喜歡誰?

宋嘉言的名言是,「粗茶淡飯就養人。」宋家現在條件不錯,飯菜上絕對不會委屈到,魚肉蛋菜,反正基本上想吃的都能吃到。有這樣的條件,宋嘉言不覺得自己小小年紀就需要吃人參燕窩來滋養。記得她前世看電視介紹,說燕窩的營養價值,其實跟銀耳差不離,不過物以稀為貴罷了。

當然,在這個年代,銀耳並沒有人工養殖,全靠野生,故此,也是稀罕物件兒。不過,宋嘉言一生兩世,或許是前世見得多了,年年夏天吃銀耳蓮子羹消暑,便是如今,也不覺著什麼。

宋嘉言就是這樣爽朗疏闊的性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