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九章移山訣

相傳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造人,這天地間便有了陰陽二氣,天地人三界,金木水火土五行,世間萬物不離陰陽,周天之內人物不月兌五行。而世間有人便欲跳出這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掙月兌輪回不死不滅。據古老相傳這周天之內有天地人神鬼五仙,他們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共存,長生不死是為神。

人欲成神,便要修煉。這世間就有了修真一說,他們納天地日月精華為己用,培內丹修元神,歷經諸多劫難,避開外物心魔侵擾,體悟天機終成正果,這就是修真的最終目的。可是仙道縹緲,神界虛無,千百年來修真之人數以萬計,飛升成道之人卻是聞所未聞,這世間真有神仙嗎?

據說曾經有為修道多年,歷經諸多天劫的前輩高人,在臨死之時給自己心愛弟子留下了四個字「仙道無憑!」

仙道無憑!世人不信,修真之人更是不信,依然孜孜不倦,全心全意繼續那修真之路。

仙道無憑!對于這四個字茹亮堂向來嗤之以鼻,沒有神仙,那修個什麼真,練個什麼道,他相信這世間是有神仙的,因為他有證據,而他的證據就是他所在的門派,他是天心教弟子可是也是有門派的,他的門派就是—山河門!

山河門來頭很大,據說修煉的是上古大神伏羲所創功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當年伏羲創立先天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然後又以八卦為名留下了八種修道心法,分別以天風水,火,八訣。每一訣功法便是一個門派,每一訣都有極大威力,更有傳說八種心訣同時修煉便得到伏羲所遺留在人間的修神大道,立刻便會成為不死之身,進入無上神界。

就是為此傳說,幾千年前這伏羲八門相互爭斗,引發了一場曠世大戰,那一戰讓修真之人死傷無數偏偏無人奪得全部心訣!真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從此以後,伏羲八門煙消雲散,除名于修真門派之中。而那八種心訣也因為那場大戰,失的失,散的散,缺的缺,沒有一門心訣能夠完整的流傳下來。而這山河門就是有人得到了其中兩種心訣︰山訣,水訣的殘本,依此為基本創出了山河門的獨門心法移山,天河二訣。

移山,天河名頭雖響,可是比起原先山,水二訣來威力實在差了很多很多。但是就憑著這移山,天河兩訣,山河門也在修真門派中月兌穎而出,成為一代翹楚,威風了好一陣子。可是山河門傳了數代之後,弟子不肖居然把天河訣本遺失了,後來又連僅存的移山訣也殘缺了好幾頁,從此山河門沒落了,最後就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茹亮堂就是山河門現在的掌門,其實山河門現如今就只有他一個人,他本是走方朗中,游走四方混口飯吃。一日他在一個舊書鋪中發現了一本古籍,上面都是古文篆字,好在他對于古文稍有涉獵,經過一番核對他發現這本古籍竟是一個叫山河門修真門派遺留下來的修真心訣—移山訣。這讓茹亮堂驚喜不已,他游走四方知道什麼是修真,那可是神仙之術啊!如獲至寶的他立刻找了僻靜之處,開始修煉移山訣。也是他通于醫道,知道氣血運行之法,有了這點基礎讓他對于修煉移山訣方便了很多,經過十多年的修煉居然有了小成,真是無師自通。

茹亮堂修煉移山訣有成就自封為山河門掌門,四處尋找山河門失落的法寶—凝石尺。根據那本古籍的記載山河門的最後一代掌門不小心把凝石尺掉進了黃山里的一處深潭之中,當時這位掌門也沒把這凝石尺當什麼寶貝,掉就掉了吧,絲毫不在乎。茹亮堂對移山訣的參悟要比這個掌門深刻的多,知道凝石尺的妙用。就在黃山之中苦苦尋找,皇天不負有心人,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終于讓他找到凝石尺,茹亮堂用凝石尺運用移山訣果然威力驚人,當下就在黃山覓地潛修。又經過數十年的時間,茹亮堂覺得已將移山訣練成便想重振山河門,然後尋找失傳更久的天河訣,還有書中所說的伏羲八訣,成為一代真神。

茹亮堂野心不小,可是時運不濟,一出山就遇到了天心教的高手,言語不和大打出手,茹亮堂畢竟沒了任何實戰經驗,加上一直以來都是自行修煉,對一些功法上的細微之處認識不足,天心教的高手不論在修為,經驗上都高他太多,結果自然是茹亮堂慘敗。讓茹亮堂知道了什麼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場打擊讓他心灰意冷,一腔豪氣跑了個精光。天心教的高手反而對茹亮堂很有興趣,就對他說,天心教正在招募天下英雄,要有一番大作為,說茹亮堂有沒有意思加入天心教共建不世之功。

茹亮堂略一考慮,覺得自己也是無處可去,而他修煉數十年家人早已死了干淨,既有容身之處也就答應加入天心教。

天心教教主一向神秘無比,茹亮堂只見過一面,然後就被安排到平涼城主持這里的一切事務,經過他的苦心經營,天心教在平涼發展的極為順利,他勾結官府統一大小幫會,儼然也是一方霸主。在天心教有所作為後,茹亮堂深藏于心底的野心又開始蠢蠢欲動,打算借天心教的勢力再振山河門。

茹亮堂也真是運氣不濟,他看中鐵家莊是塊風水寶地,就想在這里開門立戶再創山河門,哪知道被鐵虎的一雙鐵拳打破了計劃,還惹出了清岩這個命中克星。

茹亮堂被廣閑制住後,覺得受到了平生最大的羞辱,一股怨恨氣無處發泄,而清岩一劍縱橫,打得自己手下潰不成軍,讓自己十年心血盡付東流。

茹亮堂的滔天恨意就找上了清岩,就讓這個賊道士先祭祭他的凝石尺。他雖然狂妄自大,但也不是魯莽之徒,審時度勢就發現了清岩的弱點,那就是這二百多個村民。

「我看你怎麼護得了他們!」茹亮堂暗暗冷笑。他不和清岩正面交鋒,御氣而上在半空中施展功法,給于致命一擊。

移山訣,顧名思義就是修煉者具有移山之力,但那只是當年創此功法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即便是茹亮堂修煉的是全本的移山訣也不可能有移山之力,何況茹亮堂只得到也不過是部殘篇。

沒有移山之力卻有御石之功。山不可以移,但是石可以御。茹亮堂習煉移山訣後,體內真氣一經發出便可凝結成石,這真氣所化之石,大小由心,堅硬程度和真的石頭沒什麼兩樣,更有凝石尺這種法寶,用移山訣運用此法寶,所化之石真有鋪天蓋地之勢。

天降大石襲向村民,就是茹亮堂在半空的杰作,本以為清岩顧己就難以顧人,山石如雨,打算耗盡清岩真氣,那時候再出手還不是手到擒來。

可誰知道清岩劍術之精,道法之強遠超茹亮堂的想象。茹亮堂的山石下的得猛烈,清岩的劍氣更是洞澈九重天,就見紫芒閃動,山石被擊了個粉碎不說,還把自己的手下又傷了一遍。要是茹亮堂尋思尋思或許還能知難而退,可他被怨恨之氣沖昏了頭,一怒之下便使出了自己還沒有施展過的移山蓋頂之術。

這移山蓋頂之術,並非是真的移山之術,而是移山訣修煉到至高境界之後,真氣與凝石尺相互配合就可以形成一種類似于真實山峰壓頂的情況,這就是移山訣的由來,那威力也是極大的。只是茹亮堂修煉移山訣遠沒有達到至高境界,雖然借著凝石尺之力弄出個大大的石山來,可是這石山只是虛有其表,嚇唬嚇唬人可以,威力還沒有他的那陣石頭雨來的大。

茹亮堂不顧一切使出移山蓋頂之術,本以為清岩定會嚇得遁走,哪知道清岩看出其中玄妙,知道這石山只是個空殼子,反而讓他找到了制敵之法。倒是茹亮堂的手下一看這種情況,驚駭憤怒之下把他罵了個狗血噴頭,體無完膚。茹亮堂氣了個半死,沒想到平時視自己如神明的弟子,在緊要關頭露出來的面目竟是如此模樣。

盛怒,氣憤已經讓茹亮堂失去了理性,石山壓頂之時,清岩揮劍一頂,他使盡全力打算將清岩和村民,還有那些不肖弟子活活壓死,可是這已經讓他更加接近到死神。

移山訣真氣所化的石山,畢竟不是真正的石頭山,而且茹亮堂修為不夠威力實在是有限,清岩的紫心劍插入石山後,渾厚的太清道力便與茹亮堂的移山訣真氣短兵相接,這便是清岩制敵的唯一機會。

本來茹亮堂居高臨下攻擊清岩,讓清岩十分頭痛,清岩不會御氣飛行,無法飛上去和茹亮堂正面交鋒,這就很被動,一直處于挨打的局面。現在茹亮堂自己送上門來,真氣對陣可是實打實的較量,拼的就是誰的底子厚。

茹亮堂覺得自己修煉多年,修為深厚,清岩一個小道士,只不過仗著會幾手厲害的劍術就這麼囂張跋扈,既然到了這地步,真氣相拼也和他意。

清岩的太清道力已達到了太初五層,渾厚程度絕對不在茹亮堂修煉數十年的移山訣真氣之下,兩人真氣一經接觸,便戰得難分難解,不分伯仲。

兩人真氣一交鋒,茹亮堂就後悔了,那想得到這個小道士的真氣竟是如此深厚,自己連連發力都被他接了下來,同時還乘勢反擊,自己險些失手!這是什麼道法?真氣清純渾厚,剛猛柔和兼而有之,攻而猛守而穩,自己根本就無取勝的機會,現在他真是騎虎難下,欲罷不能,走都走不掉了。

就在茹亮堂全力運功之時,只听的一聲細語,直入耳中「兔崽子!後悔了吧!這就是崆峒派的太清道力!」是剛才在背後制住他的那個人,這人陰魂不散又出現了!

茹亮堂沒被太清道力嚇住,卻是讓這人駭得魂飛魄散,心神一亂,真氣一散,而他的失神讓清岩感覺的清清楚楚,太清道力陡然而收,蓄力已久的赤陽真氣全力而出,赤陽真氣霸道剛猛,至陽至剛,威力之強猶在太清道力之上,強攻硬擊,火紅色的真氣勢如破竹,沖破移山訣真氣所設的重重防線,直逼茹亮堂!

茹亮堂怎麼也沒料到清岩身具如此霸道的功法,心亂意馳措不及防,覺得那赤紅如火,凌厲如刀,勢如岩漿的真氣,急襲過來,護身真氣立刻分崩離析,自己根本無力抵抗,只覺得五髒六腑,全身經脈,片刻就被火一般的真氣燒為了灰燼。

「一切都完了!」身受重傷,知道自己就要死的茹亮堂慘叫一聲,身形再也無法立在虛空之中,一頭栽倒下去。

茹亮堂栽了下去,廣閑不知何時又立在半空之中,臉色沒有一點喜色,畢竟是自己的徒弟在一天之內連殺兩人,雖然是迫不得已之舉,可實在也不是什麼值得慶賀的事情,清岩也只有十三歲啊!

他嘆口氣,道袍微微一振,藍光閃動又消失的無影無蹤。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