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五章 青州城眾將議事

完顏杰重領兵攻陷德州之後,仍令陳在勝,蕭光遠二人領六千精騎為先鋒,殺奔青州來!

從德州到青州只有八百余里路程,六日可到。陳在勝,蕭光遠二人引兵行半日即到淺灘河,繞過淺灘河,即到黑雲山。陳在勝與蕭光遠二人領兵剛剛進入黑雲山,拐過一道山樑忽見六名大漢手執單刀正圍住一名白衣俠士打斗。只見那白衣俠士坐下一匹大黑馬高大雄壯,虎虎生威,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手中一柄寶劍更是劍法巧妙,遮擋架攔招式獨特,卻又不傷人性命!而那六名手執單刀大漢卻是招招奪命,招招欲置那白衣俠士于死地!

陳蕭二人領兵前行片刻,那六名大漢見金兵到來,急忙飛身一躍往兩下山林內逃竄而去!而那白衣俠仕卻立馬于道旁,先讓陣蕭二人領兵通過。

陳在勝駕馬行到這白衣俠仕跟前,見這白衣俠仕人才一表,器宇宣昂,目光如炬,且劍法不弱。乃上前問曰:「這位壯士好武藝,且問壯士貴姓大名?欲往何處?為何明明可以將剛才那六人殺死卻又手下容情?而那六人似乎對壯士卻是招招奪命!」

白衣俠仕答曰:「在下姓楊,名劍輝!青州人氏。方才那六人只不過是六名山賊,欲奪吾坐下馬匹而矣!吾見那六人並非十惡不赦之人,故不忍將其殺害!」

原來楊劍輝在青州養好傷以後,便將自己的身世和父親在擂台上如何被那金人打死之事告訴了雷家父子!又在雷大海府上住了數個月,苦練家傳的「七星劍法」。雖劍譜已被那毛面金人奪走,但楊劍輝早已經將《七星劍譜圖》里面的武功招式全都記下了!只是有些招式和劍法心決一時難己理解而矣。

待到將「七星劍法」練到第六層時。楊劍輝已經知道:自己已經將七星劍法練到了極限!比父親在世時的修為已經高出了一層!若想再往上練已經不可能了,因《七星劍譜圖》中所載的劍法確實太過深敖,越到後面,越難修練!遂打算先到大金地虎門尋回楊茹芳再作打算!乃謂雷大海曰:「雷世伯!吾妹當初被那毛面金人帶往地虎門,而今算來已有七八個月了。亦不知吾妹尚在人世間否?吾打算先到大金地虎門去尋人,若能將小妹尋回,吾兄妹亦能團聚!若吾妹已不在人世,吾便去開封府科場考武!以取功名,報效國家!」

雷大海曰:「而今朝廷奸人柄政,汝科場考武若有不如意之處可往投張俊部下!張俊與吾乃是莫逆之交!吾作一封書信與汝,待汝見到張俊大人時呈上此信,或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楊劍輝聞言連連稱射!

雷大海遂于書房中取出文房四寶,作書一封與楊劍輝!

楊劍輝收好此封書信,又到城南古廟內求卦,以卜妹子之凶吉!

城南古廟內的主持乃是一位得道高僧,能卜人之過去未來,通曉天機。當地人請其卜卦屢屢應驗,故楊劍輝亦往求卦。當日,高僧于廟內折嗜成卦,得天風「姤」!

高僧解之曰:「天風姤卦,六爻中五陽壓一陰,乃是困象!天之五行屬金,風之五行屬木。既有生克,又有配為陰陽。此卦主公子此次尋人不見,但日後又能相見!願公子順其自然,凡事勿須強求!」

楊劍輝付了卦銀,半信半疑而去!次日騎一匹千里馬往大金地府門來。行三日即到黑雲山中。

卻說這黑雲山中有六人聚而為盜,這六人均是武林好手,各人使得一手好刀法。在這黑雲山中專搶過往富商巨賈,但從不對平民下手!因此這黑雲山六賊卻被平民百姓稱之為黑雲山六義!

是日,六賊見楊劍輝穿著華貴,坐下又是一匹千里寶馬!乃料定楊劍輝是一富家子弟,欲奪其馬!六人遂對楊劍輝群起而攻之。殊不知楊劍輝乃是青州武林世家之後,若不是楊劍輝手下容情這六人恐怕早就身首異處了!

六人與楊劍輝斗五十余招,忽見大隊金兵到來,乃紛紛棄戰而逃!楊劍輝遂勒馬于路旁為金軍讓道。卻不想引得金軍一領兵大將過來答話。

此時陳在勝聞楊劍輝之言又問曰:「楊公子不但武藝高強而且心地仁厚,某甚是佩服,未知公子欲往何處?」

楊劍輝見陳在勝乃是金人,又是領軍將校。乃思之曰:「吾此行只為前去龍化州地虎門尋吾妹妹的下落。想必此人對大金江湖之事定然有所耳聞,吾何不向此人打听大金地虎門之所在!若能從此人口中打听到地虎門的事亦是幸事!」遂曰:「吾欲前往大金龍化州地虎門,且問將軍是否知道地虎門在龍化州何處?」

陳在勝曰:「地虎門在吾大金乃是大金武林之泰山北斗,江湖中人無不知曉。不過,一個月前,地虎門己經不在龍化州了!」

楊劍輝聞言大驚,問曰:「地虎門不在龍化州又在何處?」

陳在勝曰:「一個月前地虎門己經被天狼門鏟除了。地虎門在吾大金已不復存在。吾勸公子還是不要去地虎門了!憑公子的武藝若肯投身行伍,定能指揮千軍萬馬,建功立業于沙場!未知公子尊意若何?」

原來陳在勝剛才見楊劍輝與那六名山賊打斗,已看出楊劍輝武功不弱。想說服楊劍輝投到自己部下效力,發展自己在軍中的實力!

楊劍輝答曰:「吾乃江湖之人,不喜歡行伍生活!多謝將軍美意。且問將軍此行欲往何處?」

陳在勝曰:「奉大元帥將令,兵伐青州!如公子日後欲投身行伍,且來軍中尋吾便是!吾乃大元帥完顏宗旺部下先鋒將陳在勝是也!」

楊劍輝聞言大驚,不曾想到大金這麼快就又開始起兵伐宋了。急忙對陳在勝曰:「多謝將軍美意!」

陳在勝見說不動楊劍輝,亦不強求,乃拔馬轉身而走!

楊劍輝駕馬前行數里,待金兵盡過之後,乃思之曰:「既然地虎門己被天狼門鏟除,吾此去龍化州又有何用?大金那麼大,地域那麼廣,要找一個人談何容易!與其去大金如大海撈針一般的找人,倒不如反回青州幫助雷世伯守城!況雷世伯對自已有救命之恩,恩比天高。如此大恩豈能不報!

再者父親在世時亦希望自已能有朝一日為國家效力!且城南高僧曾有言讓吾不必強求此事。如今地虎門已生變故,又是國難當頭,正是吾輩報國之時!」

拿定主意後,遂快馬加鞭返回青州!

楊劍輝所騎的是一匹千里寶馬,那馬腳程比一般的馬要快數倍。從德州到青州本有八百余理路程,楊劍輝只花二日時間便又回到了青州!

時青州城外災民猛增,雷明正領一隊兵馬出城巡哨,見楊劍輝去而復反,乃上前問曰:「楊世兄為何去而復反?」

楊劍輝曰:「吾在德州黑雲山遇見一隊金兵正往青州而來,吾故先返回來將此信報與雷世伯。讓吾青州軍民早做準備,齊心抗金,以免金軍兵臨吾青州城下時吾等還不知如何抗敵!」

雷明聞言便與楊劍輝並馬而返。二人回到雷府,楊劍輝謂雷大海曰:「雷世伯!吾于德州黑雲山遇見一隊金軍騎兵大約六七千人,正往吾青州而來。雷世伯快將此事報于知州大人知曉,好提早布置應對之策!」

雷大海曰:「金軍起兵伐宋,吾早有耳聞。只是沒有想到金軍南下如此迅速,這麼快就兵臨吾青州城下了!」

楊劍輝曰:「吾青州城防工事堅固,且城內尚有一萬多精兵良將。若主將得力可拒城死守,將大金軍馬阻在吾青州城外,不能南下!」

雷大海聞言即騎快馬前往青州兵馬司面見青州軍巡檢使李宣將軍,將楊劍輝帶回之消息稟報于巡檢使李宣!

李宣聞言大驚曰:「未曾想到金軍這麼快就兵臨吾青州城下!未知吾青州知州張大人是否也已經知曉此事,待吾前往知州府,將此事稟知張大人再作理會!」話罷,李宣一面號令諸將來兵馬司議事,一面騎快馬前往知州府,將金軍兵臨青州之事報于知州張大人!

張大人聞言大驚,即令李宣領兵拒敵!待李宣走後,張知州料定青州城擋不住金人的鐵蹄,遂即刻吩咐府上下人收拾金銀細軟,將金銀寶物,書畫錢財盡皆裝入箱內。

知州府經過半日的收拾,金銀財物足足裝了二十余只大木箱。張大人見所有財物裝箱之後,又借口送夫人李氏往唐州省親,並安排府內總管李廂帶人押送。欲將這些年在青州做官搜集到的民脂民膏先送往唐州安置!

卻說李廂帶領數十名大漢,手執單刀,將這二十余只大木箱搬上馬車,即日押出知州府衙往唐州而行。行不數里,在青州大街上忽被百姓截住去路!李廂急忙手執單刀,飛身上前,大喝曰:「此乃知州大人家眷欲往唐州省親,汝等為何阻其去路?欲謀反乎?欲打劫乎?」

一老者上前對曰:「吾等百姓一不打劫,二不謀反。只想請知州大人不要棄城而逃。置城內數萬百姓之性命于不顧!」

李廂曰:「知州大人尚在府衙內,並沒有棄城而逃。此是夫人李氏欲住唐州省親所帶的行禮衣物而矣!」

老者對曰:「知州夫人為何早不往唐州省親,晚不往唐州省親。偏偏在金人叩城之時才往唐州省親?依理度之,乃是知州大人欲先將其家眷送出青州,然後自己才好全身而退!是也不是?」

老者話罷,百姓群起而呼之曰:「知州大人家眷不可離開青州,應與青州百姓共存亡!」

李廂見圍觀百姓眾多,情知白天難以出城。只得將財物與夫人等又押回知州府。在知州府衙內候至午夜才帶上夫人財物趁黑悄悄出城,逃往唐州去了。

張知州見夫人與財物已經安全離開了青州之後才令人備馬起身前往青州兵馬司議事。

卻說李宣將金軍叩城之事報知知州張大人之後,又急忙返回兵馬司府衙與部下眾將商議對應之策。待其回到兵馬司時,軍中諸將均已知道消息,已經在府衙內等候多時了!

李宣進入兵馬司府衙,只見眾位部將均已到齊。乃謂眾將曰:「現今金軍兵臨城下,未知汝等有何拒敵良策,可保吾青州安危!」

團練教頭王世杰曰:「金軍一路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所過州縣盡遭其害。只有德州守將武國邦敢與金軍相抗,據德州難民言德州城破之後,武國邦及部將六千余人無一幸存,盡皆死在金軍鐵蹄之下,朝廷亦無援兵接應!

吾意,吾青州亦只有萬余人馬,也擋不住大金數萬精兵的進攻。吾等與其在城內等死,還不如先令城中百姓堅避清野,待百姓離去之後,吾等再退往開封!未知眾位將軍意下如何?」

李宣聞言大怒曰:「王教頭何出此言,若朝廷處處不作扺抗,任金軍所為,那朝廷養吾等還有何用?」

參軍李大虎曰:「金軍之先鋒不下兩天即可抵達吾青州城下,後軍不出半月亦可抵達。若吾青州沒有朝廷援兵增援是守不住多久的。

吾意,吾等可先破金軍的先鋒部隊于扁嶺山一帶,以挫動金軍銳氣。然後再表奏朝廷以求援兵,待金軍大兵到時,吾等卻可以拒城死守,以逸待勞!未知眾將軍意下如何?」

雷大海曰:「李參軍之言正合吾意!吾等皆食朝廷奉錄,豈有不與朝廷效力之理。今金軍大舉南下,正是吾等報效朝廷之時。豈能貪生怕死,不戰而退!」

王世杰曰:「吾等並非貪生怕死之人,只是而今朝廷奸巨當道,明知金軍大舉南下,朝廷卻不作防御之策,只知道一味的稱臣求和。致使金軍有悚無恐,一路南下推進迅速。

河北眾多州縣兵將,知俯,知縣,知州聞金軍起兵,無一州縣敢作抵抗,盡皆獻城投降!而朝廷又不知調兵救援。即便有些州縣敢作抵抗,到頭來也是因為沒有援兵增援,而城破身亡!

想吾青州雖有萬余兵馬,亦難以抵擋數萬金軍南下。即使能擋住金軍一月,也擋不住金軍一年!到頭來終是城破身亡。還不如保存吾軍實力,先撒到開封,再與金軍會戰不遲!」

牙將鄧敏曰:「王教頭言之有理!憑吾等萬余兵馬即便據城死守也擋不住十余萬金軍南下。除非朝廷派兵增援。但而今朝堂之上盡是童貫,蔡京,楊職,張邦昌之流,盡是只知貪圖富貴,貪生怕死之輩,沒有一人敢為吾前線將士進言上表。朝廷也不會派兵增援吾青州!

吾意,吾等不如避其鋒芒,然後再與其會戰!」

……

眾位將軍在兵馬司府衙爭論半日仍無結果。次日又議!正議間忽報知州張大人到!眾將聞張大人到來均起身拱手相迎!

知州張大人謂眾將曰:「爾等均是朝廷柱石之臣,現金軍兵臨城下,正是爾等報國之時。爾等當身先似卒,以破金軍于吾青州城下!

吾現將守城重任交于李宣將軍,令李將軍便宜行事!」話罷轉身欲離去!

牙將鄧敏忙問曰:「敢問知州大人,朝廷援兵何時到吾青州?」

張大人曰:「汝身為青州軍將校,駐守青州乃是汝等職責所在!即便朝廷沒有援兵,汝等亦要與青州共存亡!」

王世杰聞言大怒,曰:「知州大人!請恕末將直言!吾青州只有萬余人馬,若沒有朝廷援軍,吾等定然難以守住這青州城!」

張大人曰:「有無援兵乃是朝廷樞密院之事,吾亦無權過問!不過吾己將金軍南侵之事表奏朝廷!正等朝廷回音!

爾等定要設法守住青州城!一切听從李宣將軍調度!」話罷轉身離去,騎快馬反回知州府衙!是夜,帶數名隨從,借口往開封議事也逃往唐州去了!

且說眾將在兵馬司府衙內見知州大人將守城之事托付于李宣將軍之後便起身離去,眾將均怒!

鄧敏曰:「若吾所料未錯,張知州定要棄城而逃!听聞張知州于昨二更已將家眷並金銀財物令管家送出城了!」

李大虎曰:「張知州乃是文官,吾等卻是武將,不必跟張知州一般見識。就算張知州棄城而逃,吾等亦要死守青州城!」

雷大海曰:「李參軍所言甚是,守城拒敵乃吾等之職責所在!」雷大海話一說完,忽聞小校來報:「金軍先鋒六千余人己進入吾青州地面,到達亂水河,再有半日路程即可兵臨吾青州城下!為首兩員大將乃是陳在勝與蕭光遠!二人均是完顏宗望部下名將!」

李宣端坐于正堂之上,聞言大驚,謂眾將曰:「再有半日金軍便要兵臨吾青州城下,未知哪位將軍敢領兵出城迎敵,以挫金軍之銳!」

眾將聞言盡皆沉默不語!

李宣見眾將皆不言語,又曰:「金軍先鋒不過六千余人,汝等皆不敢迎敵,若金軍大隊人馬到來,汝等又將如何?

吾若不是擔負守城重任,定要領兵出城會一會那金軍先鋒!」

眾將聞言乃是不語!參將李大虎曰:「既然眾位將軍都不願一會金軍先鋒,吾原領四千人馬與金軍一決!」

李宣曰:「李參軍擔任參軍重職,豈可輕往拒敵!既然眾位將軍都不敢一會金軍,某領兵親往便是!汝等可暫退,待吾回營之後再召汝等商議守城之事!」話罷,起身欲走!

雷大海急止之曰:「李將軍身負守城重任,豈可親自領兵交戰!若將軍稍有不測,誰來擔負守城重任!

將軍切不可輕往,某願領兵一會那金軍先鋒!」

李宣曰:「雷將軍今年五十有四,豈可再領兵對陣?」

雷大海曰:「昔日姜太公八十余歲尚能佐周。黃忠七十余歲尚能隨先主兵伐東吳!吾雖今年五十有四,亦可領兵作戰!將軍勿憂!」

驍將張政聞言曰:「某願與雷將軍同往!」

李宣聞言大喜,曰:「有張將軍同往足能克敵致勝!」調度即定,眾將軍散去!

當日午時,張政便于軍營內點起四千人馬隨雷大海一起出城迎敵!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