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七七章 北冥有魚

這一步跨出,是另一番天地!

他隱隱有種感覺,此次揚州之行,或許是他的契機。

心里有著這番計較,至桓自不會存著「先說比較吃虧,後說才佔便宜」的一般醫家的想法。進入時行閣的醫者或許最初還存在著攀比或藏私的心理,但在閣內每十天有一次辨證的氛圍下,藏私只會讓人固步自封,而毫無隱藏的闡述自己的見解,引來越多的批評、補充,在醫術上的收益才會越大。

至桓之前與沈清猗約定,進入揚州後兩人先各做各的,在辨證論治上再作闡明。「有公開的爭論,才會撞出更多的火花。」至桓心里微微笑著。他單手立什行了個道禮,對眾人道︰「余比至元師妹痴長好些年歲,且先拋磚引玉。」

這句開場白讓眾醫家都有些吃驚,轉念一想,這應該是至桓道師的謙詞。

至桓開口是驚人之語︰「余以為,此次霍亂,應分兩種。前一種是舊霍亂,後一種則是新霍亂,病源、病因,俱與舊霍亂不同。」

他聲音渾厚又清亮,「先說舊霍亂,此即諸醫家所論之寒證霍亂︰病起于風冷,吐利及小便皆清如水液,而不酸臭,口不渴,或渴喜飲熱水而非涼水……綜合諸位醫家的辨證,這種霍亂又細分數證,而每證又有不同病理變化,需詳加審辨,分別入藥施治。

「一則曰寒濕困脾證,身寒肢冷,脈濡弱或沉細,此即仲聖《傷寒論》所曰傷寒霍亂,也是最常見的霍亂時病,當如常博士所論,以正氣散、理中、五苓加減治之;

「二則曰亡陽證,濕盛而四肢厥冷,汗出身涼,或煩熱發躁,揭去衣被,後者即余大夫所辨證,乃為寒證而非熱證,不可以清熱之方治;也如胡醫丞所辨證,乃內虛陰盛格陽,亦不可以寒濕困脾證治之。余以為,當宜理中湯,而正氣散、五苓不可用;重者則四逆湯。若用四逆後,吐瀉止,仍汗出而厥,又脈微欲絕,此即陰未退散,而陽有散亡之象,當于四逆加干姜一倍,以救欲絕之陽,又慮溫熱之過,反為陰氣格拒而不入,故再加豬膽汁之苦寒,以為向導之用。若有暴瀉如水者,冷汗四逆,脈弱不能言,則急進漿水散冷服救之。」

常燾、余秉執、胡汝鄰等人都微微點頭,這是將寒證霍亂的各種癥候都辨證得清晰了,又分虛實而論治,正是「一病而異治」之理。

「第二種即之前數位醫家所辨證的熱證霍亂,此為以前未出現過新霍亂︰驟起劇烈吐瀉,吐出物腥臭酸腐,瀉出物呈米泔水樣、黃水樣或血水樣,熱臭難聞,小便短,色黃赤,口渴大量飲涼水,手足轉筋……

「綜辨其證,余認同胡醫丞、常博士、至和師兄等醫家所論的中焦濕熱證。此與寒證霍亂迥異,不可用藥與同;也不可當成夏秋的暑濕霍亂治之。」

持熱證論的醫家都微微點頭。

至桓顧目眾醫或贊同或思索的神色,說道︰「而今疫患,多為寒熱之證兼雜,又不可以一證治之。余觀病患及醫案,疫者以熱證為主導,而兼有寒證,則治疫當以先熱後寒,即以清利中焦濕熱為先,再入溫藥治寒證,或溫中化濕,或回陽救逆,或益氣生津,則寒熱霍亂便可兩解而治。」

他說到這停下來。

余秉執不由急道︰「當用何方施治?」

在這辨證論治的醫家持熱證論的佔大半,不是沒用過清利中焦濕熱之方,但見效不著,或有患者虛冷受不住清熱,反虛而歿。無論用治寒方還是治熱方都不當,這才讓眾醫家束手,如困于巷中不得出,思緒也更加煩亂。此時聞得至桓的辨證論治,恰如千年道觀的當當鐘聲,渾厚悠揚,又有著月兌離塵俗的清音,讓人不由傾听入心,又心神一明,只覺腦子中的煩亂似乎又梳理出了條理,看向至桓的目光都變得火辣起來。有性急的醫家也如余秉執般催問起來︰「當如何施治?」

至桓卻沒有立下方論治,而是道︰「欲治病,先知因。揚州支河眾多,居民飲水多從河中取,人多共用一水,久之則生穢氣,而城中更是人煙稠密,平民坊幾十戶人家共用一井是常事,經年年暑蒸,則熱毒蘊蓄,又地氣炎熱,穢氣愈盛,故多瘧疾、暑濕霍亂這類時疫。如今生出熱證霍亂,亦非奇事。余觀一些貧戶巷,排污陶管埋得淺,有些管道已有破損而無更換,污水自管道滲出,流于地表,惡臭不堪。如南宣坊的大榆巷——」他說到這吩咐,「黃柏,黃連,將子羅城的平面圖展開。」

侍立在經堂一角的兩名道侍應聲上前,立于眾藥師身後,一左一右將粗略手繪的揚州城平面圖展開,三尺長寬,染疫的坊、曲、巷名稱都用大小不等的正楷標明了。

至桓起身走到兩人身側,指著圖道︰「諸位請看,圖中紅點表示疫地,紅點愈大,疫患愈多。按州衙的統計,恰是南宣坊的大榆巷的疫患最多,整個巷子的人戶全數染疫。諸位請看大榆巷這里畫黑點處,便是排污陶管泄漏處;這里的黑色圓圈是水井。而兩處相距不到三尺。」

眾人齊嘶口氣。

余秉執忽地一捶腿,「……難怪了!」

霍亂疫者的糞便進入下水管道,而從陶管破損處泄出,再滲入水井,污染的水經飲食入人口,或生飲水者,豈會不傳染?

又一位大夫捶腿,「……難怪了,這次霍亂爆發得這麼猛烈!」

「至桓道師辨證鞭闢入里,觀察也是細致入微。余等受益。」常燾向他一拱手,恨不得立即稟報刺史府,安排人物全城檢查排污水管,修繕替換破損管道,否則,疫癘之氣露于地表,即使不污染河水,井水,久居其中恐怕也是要染患的。

至桓揮手讓道侍收圖退下,坐回位置道︰「貧民戶住地髒濁固然是起因,但新霍亂比舊霍亂傳染性更強也是疫情猛烈的重要原因。如今病因既明,則可從源頭消堵,不至于使疫患源源增多,此為控制瘟疫之本,亦為當務之急。」

常燾听到這,哪還坐得住?

雖說揚州官府行動迅速,隔離措施有力,近段時間疫患沒有急劇增加,但是,還是有新的霍亂患者出現,尤其多出在貧民坊。他想起揚州的下水道似乎是五十年前鋪設的,估計在貧民坊施工的都是偷了懶的,管道鋪設得淺,經過這麼年,又有房屋動工,修道路,挖井的,沒準很多下水管道都露于地表了,若是多幾處破損泄露的,加上貧戶坊本比較髒亂,這瘟疫一流行,這些地方何如疫癘危發之地?

他當即吩咐坐他下面的醫學助教,令他先去刺史府詳稟此情,安排人手越快檢漏越好,還有貧戶坊要頒發禁止亂排泄的命令,以及清污措施等等。那醫學助教本是個老成于事的,不需常燾多說,腦中滾過數條,低應了聲,便起身退去,出觀後上馬急馳刺史州衙。

至桓這才論起施治︰「熱證霍亂病起于疫癘臭毒之氣,病變集于中焦脾胃,解證當從祛除病邪,復脾胃之升降著眼。余以為,可以蠶矢為主藥,取其祛濁除穢,展化宣通之功。」說著口述了一份蠶矢湯的藥方。

這是一份新創的方劑。

眾醫凝神傾听,細記下每一道用藥,暗與之前采用的清中湯、連樸飲、三仁湯相比較,輔藥有四五種相同,但多了宣化暢中的佐使藥,關鍵是主藥用了蠶矢。

至桓解釋道︰「蠶矢祛濕,尤善化胃腸之濕濁。只是它作用較緩,故醫家開方甚少用于化脾胃之濕,多用以慢治調理的風濕癥。諸熱證霍亂,都可用此方治。這是一個通方。」

通方大家都懂,只要是這個病,吃了這藥多半能解,只是因為人的體質虛實之差,以及個別細癥不同,有人好得快,有人好得慢。而治療瘟疫有一個通方是很重要的,因為疫患太多,沒有那麼多的醫家去針對每一個病患的體質去下藥。

但至桓又補充道︰「若是溫病轉霍亂,吐下而熱邪痞結上焦,胸次不舒者,可以黃苓為主藥,並與黃連、半夏同用。若是霍亂而肝火盛者,可用楝實、黃柏、桑葉、絲瓜為主藥。若是霍亂而血分熱熾者,可用茅根、地丁、益母、蒲公英為主藥。若是霍亂已經大虛欲月兌者,可用人參、龍骨、牡蠣、甘草、石脂、余糧為主藥……」

眾醫細細琢磨他開的藥,便覺出了其中奧妙。

至桓的用藥輕清流動,極得「輕靈透發」之妙,即以輕藥治重病。

輕透之用,最合醫家王道之意,故深為醫家推崇。但不是每一個醫家都能做到,尤其重病,而不下重藥能愈者,絕對是醫家翹楚。

眾醫自忖做不到,不由心嘆佩服。

胡汝鄰感嘆︰不愧是太醫署的天才!可惜被道門挖走了。

至桓向沈清猗一頷首道︰「有請至元師妹補充。」

眾醫目光都望了過去,心中卻在想︰至桓道師的辨證鞭闢入里,施藥也深得輕透之妙,還有什麼可補充的?他們自在心頭來回思量蠶矢湯和其他用藥,竟覺無一味可減,無一味可增,若是用其他藥代替,又失了輕透之妙,一時只覺得唯可用「恰到好處」來言。

是以眾人目光雖向沈清猗,心里卻並沒有什麼期待,有些性急的甚至已想拔腳而出,趕緊去施藥,唯顧忌著禮節和沈清猗的身份,強行按捺著等沈清猗發言,心里卻盼著她幾句話說完走。

沈清猗神色淡然,似乎沒看到幾位醫家的急躁之態,清冽的目光掃過眾人,便如一道寒泉浸人心神,讓人心中一凜,暗道︰好冷冽的氣勢。一時性急的醫家也自覺急躁,沉下了心神。

沈清猗的聲音也是清冽如寒泉,「至桓道師的辨證論治,余無異議,對此不多言。但對熱證霍亂的病源,有些不同的看法。」

眾醫皆露出驚詫之色,這病源病因很清楚,還有什麼可論的?

包括至桓在內的道門眾藥師卻都露出了期待之色︰至元師妹(師伯)又有什麼獨闢蹊徑的看法了?

沈清猗道︰「自兩晉以來,醫家論疫,皆認為是感受時氣之邪而引起,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致。余以為,瘟疫之起,並非歲時戾氣所致,而是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余稱之為‘癘氣’,即《周禮•疾醫》曰‘四時皆有癘疾’之癘。其非風非寒非暑非濕,無形、無象、無臭,每歲有強弱,諸地有輕重,四季有盛衰,故春夏秋冬各有流行病。但‘癘氣’是疫病的總源,起之于‘無’,具化為病,便又成‘有’。」

眾醫听得糊涂,至桓問道︰「何謂‘有’?」

沈清猗道︰「譬如黃腫病,是因伏蟲而起,而伏蟲因穢氣而生,此即由‘無’至‘有’。」

眾醫听得瞠目。

余秉執皺眉駁道︰「至元道師是說霍亂是因為患者體內有蟲?」

眾醫覺得有種荒謬之感,若非顧及沈清猗的身份,怕是有人月兌口斥之「荒謬」了,盡管如此,眾醫臉上都流露出了不以為然之色,唯有道門的藥師很有耐性,以沈清猗在時行閣辨證中的表現,絕不是輕言妄語的性子。

沈清猗道︰「確切的講,是霍亂蟲附著于被污染的飲食,由口而入,進入大腸,引起劇烈的先瀉後吐。而疫患的吐利物,又帶了霍亂蟲,污染了水源,由人飲食入,若是水燒不沸而煮食或飲用,此蟲便很可能仍然存活,于是交相染易。」

「這……若有蟲難道會看不見?」一位大夫月兌口道。

沈清猗淡然而答︰「蟲有細者,非肉眼能見。余稱之,微生蟲。如肺蟲,而至肺癆;蜣蟲,而至麻風;寸白蟲附于染蟲瘟的魚和牛肉中,未熟而食者,即入體內寄生——此皆《諸病源候論》所載,諸位醫家應看過。」

《諸病源候論》是高祖時期太醫署奉詔主持編纂,其負責主編的太醫令巢元方在大唐醫家中的名聲僅次于道玄子。沈清猗說的便是此書中的《九蟲病諸候》篇,在座的醫家自然是讀過的,如果要質疑沈清猗關于「微生蟲」的說法,首先得駁倒巢氏的《九蟲病諸候》。

雖然不能駁倒,但眾醫還是不信霍亂是因蟲而生。

胡汝鄰清咳一聲,道︰「人眼不能見之蟲,固然是存在的,然至元道師何以斷定霍亂起于此,咳,微生蟲?」他心下覺得沈清猗這個命名還是挺好的,便干脆拿來用了。

沈清猗自然是有依據的,她說道︰「我閱過刺史府立的《霍亂疫案》,從中發現了幾條線索。揚州之疫起于積善坊富商馬天祿母親的壽宴,因為得福巷水井受污染而致飲食入病。但是,參加宅中壽宴的賓客也有染疫的,而宅內自有水井,用水並非得福巷的水井。難道這麼巧,馬宅內的水井也受到了污染?

「得福巷的水井被污染,是有帶疫者出現在這個水井附近,因為病發口渴,在絞起水桶打水時,嘔吐了,而疫毒蟲隨著吐物入水。這個疫患是馬天祿的昆侖奴,曾在去年十二月隨馬天祿從南海行商返回,他住的僕役院角門出來是得福巷水井。因為是昆侖奴,管事只隨便給他找了個大夫看病,不到兩天月復瀉而死,被診為‘傷寒月復瀉不止’。同樣的,因‘傷寒月復瀉不止’而死的還有馬天祿商船的兩名水手,一個住在保代坊厚土巷,一個住在彰義坊春河巷。這兩處是除了得福巷外,最先爆發霍亂的兩個地方。——這是出自刺史府的詳細調查,宋使君覺得對治疫無用,遂未公告于諸位。」

揚州刺史宋方鐸,做事極精細周全,常燾是有所聞的,能在瘟疫發生後具查出種種細節,是這位宋使君會做的事。

沈清猗清冽聲音道︰「疫案中有這三人的詳細病案,可以確定,即是死于此次的熱證霍亂。這三位有個共同點,都是隨馬天祿的商船大祿號從南洋回來。這不應該是巧合,必定有其緣由。故有九成可以表明,揚州霍亂的疫毒源頭不是起于本地,而是由水手從海外帶疫而回。」

這否定了至桓方才所論的揚州熱證霍亂起于城內水生臭毒之氣。

余秉執呆呆問了句︰「何以判定是海外?」也可能是長江下游城市啊。

「因為東南其他州未曾爆發劇烈霍亂。」沈清猗道,「如果是商船海外帶疫,其他沿海州應該也有霍亂發生,只是未造成大疫情。但若下游某地是疫毒源頭,不可能這般平靜。」早已如揚州般鎖城了。

眾醫都有些呆目,听她這般道來,線索分明,條理清晰,推理嚴密無漏洞,竟是說不出「不對」來。

至桓抬手捋著胡須道︰「原來如此。之前我也曾懷疑,正月的天氣尚寒,按說不是暑濕蒸騰,濕穢濁之氣而盛時,怎會流行這熱證霍亂?若如師妹所論,疫從海外至,那說得通了。」

他這話里已是信了沈清猗所說。

常燾揪下會胡子,攏著眉道︰「至元道師這分析有可信之處。但疫源即使從海外來,也未可證實起于……那個微生蟲。」

「這要回到馬宅內賓客染疫之因︰既然不是因污染之水而生疫,那是因污染的食物而生疫了。便如寸白蟲,寄生于魚與牛的體內,人食其肉,則染病。」

至桓的思維敏捷反應快,立時驚訝道︰「師妹是懷疑海船帶回的海鮮?」

揚州人喜食海鮮,以馬天祿這樣的海商巨富,出海行船回來,不可能不攜帶大量的海魚鮮蝦扇貝之類。而馬天祿為其母作壽宴,席上不可能不出現海鮮之物。

沈清猗道︰「馬宅內的壽宴是以海蝦扇貝為主菜,其中有生蝦膾。但未必都寄生了霍亂蟲。我讓道侍取了疫患的糞便,放入觀察缸的水中,又放了兩只河蝦,已經過去一日,河蝦還活著。我用了霍亂測蟲劑,顯示已攜帶霍亂微生蟲。」

「測蟲劑?」

道門的藥師們都感興趣了,至和道︰「至桓師妹又有新藥劑了?」

沈清猗叫了一聲︰「松音。」

松音上前,兩手端著的大托盤上放著四只透明的玻璃器皿,上面用墨分別標著「甲乙丙丁」,其中兩只寬口杯,甲杯是澄澈的水里一只游蝦,乙杯也是清水游蝦,但那水有些微泛著紫色,另兩只是細口長頸圓肚瓶,里面都是黃色渾濁的液體,還溢出股淡淡的酸臭之氣,標著「丁」的那一瓶黃水也透出兩分紫色。

眾人都好奇盯著。

沈清猗道︰「這四只杯瓶里都用了霍亂測蟲劑。甲杯、乙杯里都是清水,甲杯的河蝦不帶疫,用藥劑後水色不變;乙杯中是帶疫蝦,藥劑與疫蟲起反應,透出紫色。丙瓶是正常人的糞便稀釋,丁瓶內是疫患的糞便稀釋,均用測蟲藥劑,丙瓶色不變,而丁瓶起反應,透出紫色。」

至桓等藥師已經在藥殿多次見過沈清猗用藥劑做實驗的方法,不覺得稀奇,但這種測疫蟲卻是頭回目睹,都興奮了起來,至和道︰「鼠疫也是微生蟲引起?師妹有沒有研治出測鼠疫的蟲劑?」

沈清猗道︰「已經有了,還沒來得及做驗證。」

「測麻風的有了麼?」

「還有痘癥?」

道門的藥師興致勃勃。

沈清猗很無語,「你們當我三頭六臂?這個霍亂測蟲劑都還比較粗糙,需待進一步完善……」說著,便將藥劑的方子說出,讓大家一起參詳。

做記錄的三名道侍刷刷落筆,並將眾人的討論都記下。

其他醫家卻是面面相覷,覺得不可思議。

余棒槌直言道︰「那河蝦真帶了疫毒?」言下表示懷疑。

沈清猗道︰「若要證實這一點,不難。若有囚犯自願試疫,以帶疫生蝦食之,自可證。」

眾醫心里咕嚨,哪個囚犯願意以身試疫啊!

常燾心中卻想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若以減刑為獎,未必沒有人搏命,何況那蠶矢湯若有效,也不是搏命,不過受番苦罷了。他心中存了這個念頭,便決定會後再找這位至元道師議一議。

松音端著托盤下去後,眾醫還在互相議論中,對沈清猗的「微蟲致疫論」和「測蟲劑」還是持懷疑態度。

常燾與胡汝鄰對視了一眼,心里均想到,若至元道師所言為真,那這個「測蟲劑」對霍亂的檢疫和驗癥太有用了。

沈清猗最後說話︰「醫道講‘有’和‘無’,而‘無’要用天眼來視,非人肉眼所能見。即使是‘有’,也全非人眼所能看到。所以,醫道講‘內證’。便如武道宗師,可以通過元神內視,看見屬于‘無’的經脈。何以說病毒為蟲,是不存在呢?只是非吾等眼力所見爾。」

……

次日,朝廷的諭旨抵達揚州。

胡汝鄰和常燾閱過諭旨後達了朝廷的旨意。

揚州眾醫這才知曉這種新霍亂是從天竺傳過來,想起昨日聚議,不由對沈清猗的推理洞察能力生出佩服,連帶的,對她提出的「微生蟲致疫說」也少了幾分懷疑,多了幾分相信。

胡汝鄰和常燾則已聯袂找上了沈清猗,與她商議囚犯試疫的事。

如果證實河蝦帶疫,並且讓人感染,即使還不能證明疫毒是「微生蟲」,但能檢測出霍亂疫毒的藥劑卻是實打實的——這對各州防範霍亂,尤其沿海州和商港,可起大用了!

「……此事若成,十七你是最大的功臣。」沈綸很激動的對女兒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