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卷 最後的冒險(下) 第二百二十八章 申公寶(下)

太古時期的眾多修士們,同現在的修士完全不一樣,那時的修士們互相之間,沒有任何秘密,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一起共同進步,雖然大多數的道法都處于草創階段,但是論起修行的氛圍,卻是太古時期最為融洽。

隨著一眾的太古人族,慢慢的領悟道法,各種不完善的法訣,要麼給廢棄,要麼修改的更加完善,這時候有著六個強大的存在,陸續的突破了第十五層不朽之境,成為了月兌離宇宙法則掌控的存在。

在這個宇宙中,第十五層不朽之境,又有一個稱呼,便叫做「諸邪不侵萬劫不磨混元無極太上教主不生不滅不朽聖人」,簡稱聖人。正因為要修煉到第十五層不朽的境界,才能證得混元、侃破無極,所以李亦秀才會對那個混元無極大帝不屑一顧,暗暗駁斥過他的名字。

在這個宇宙之中六大聖人證道之時,正好過去了五十六億年,合一量劫之數,所以六大聖人證道成功開始,仙界的人便稱這時期為遠古時期。並且按照五十六億年,一量劫之數,沒過一量劫,便換一個時期的稱謂。

遠古時期由于人類有著六個第十五層不朽級數的大能,這六個聖人本身已經不受宇宙法則的束縛,可以用意念駕臨其他的宇宙,自由的和其他宇宙的生物交流,就算是第十六層造化之境的大能,也不能鎮壓他們。

聖人們唯一欠缺的便是不能自行開闢一個宇宙,除了這一點,可謂是無所不能。所以那時候便開始了和龍族、鳳凰一族的大戰。

那龍族與鳳凰一族,在太古時期就把七十二種域外天魔中,不屬于龍族和鳳凰一族的,全部收為部下,其實在太古時期、遠古時期,也沒有七十二種域外天魔之說,只是後來龍族、鳳凰一族戰敗,才被歸類進了域外天魔之中。

從太古時期龍族與鳳凰一族,就不停的和太古人族爭斗不休,只是雙方都有著第十三層、第十四層掌握宇宙法則的存在,所以總體而言勢均力敵,相互之間誰都奈何不了誰,這種局面一直維持了五十六億年。

等到遠古時期,太古人族出現了六位聖人,在這六位聖人的帶領下,太古人族和龍族、鳳凰一族,發生了一次最大規模的大決戰。也就是這一次的大戰,把已經破敗不堪的宇宙,再次轟了個稀巴爛。

頓時主世界給打的支離破碎,雖然因為太古人族,有著六位聖人坐鎮,最終把龍族、鳳凰一族殺的大敗,大部分的龍族、鳳凰一族死亡,小部分的被六位聖人,以及其他的一些太古人族大能,給全部抓了去。

但是六位聖人倒底是差了一線,不能開闢一個宇宙,就算六人聯手也不能恢復已經殘破不堪的主世界。不過聖人的境界,雖然不能開闢一個宇宙,但是創造另外一處大世界,卻是沒有問題的。

由于六位聖人相互之間,本身就有著分歧,在一致對外的時候,還能團結一心,但是龍族、鳳凰一族滅絕之後,六位聖人也就分道揚鑣,分別開闢了仙界、佛界。又有一群雖然沒有修煉到第十五層不朽境界,但是已經掌握了宇宙法則的大能,聯手開闢了一個比仙界、佛界略小的神界。

自此太古人族紛紛放棄主世界,全部遷移到仙界、佛界、神界之中。太古人族與龍族、鳳凰一族大戰,一直到開闢仙界、佛界、神界,又是一個五十六億年,所以仙界、佛界、神界開闢之後,這個時期仙界的人便稱為上古時期。

上古時期留在主世界的那一道造物之主的法術,由于有著法有真靈的境界,所以在眾多大能離開之後,按照造物之主留下的意思,開始把殘余的能夠使用的主世界的空間,全部正合到一起。

把所有存活的人類,都集中到李亦秀他們出生的星球,其余的空間則化為主神空間的一部分,也在里面存放了一些人類,慢慢培養使他們長大,然後就開始了主神空間計劃。

由于主神是造物之主的一道法術,所有帶有造化大能的一些法術特點,比如只要在主神空間內死亡的人物,主神都能隨時復活,可以按照當初造物之主造人的標準,隨時隨地的造人,不過由于本源鎖的限制,雖然主神造的是太古人族,不過出生之後也是會被五階本源鎖,直接給鎖上。

主神在主世界的動作,六位聖人是完全清楚地,只是一來主世界已經在遠古之時被打的殘破不堪,原本這個宇宙就是被遺棄之地,這回這世界更是變成了,被遺棄之地中的廢棄之地,人人對它沒有興趣,所以也懶得搭理。

二來六位聖人雖然已經成就第十五層不朽之境,可以把主神當做面團一樣,想搓圓就搓圓、想捏扁就捏扁,但是對方到底是第十六層造化之境的大能,所放出的法術,所以六位聖人就算合力也不能滅殺主神,只能把它鎮壓起來。主神本身又沒有侵入仙界、佛界、神界的意思,所以也就不費那心思了。

同時修煉到第十三層、第十四層能夠掌握宇宙法則的大能,雖然不能如聖人一般,隨意的揉捏主神,但是也能夠完全的抵擋主神神力,所以神界雖然沒有聖人坐鎮,但是自從建立之後,主神也不能干涉。但是這些掌握宇宙法則的大能,也只是和主神,相互之間誰都奈何不得誰,主神建立主神空間,他們也沒辦法干涉。

于是在上古時期的前期,六位聖人以及其他的大能,各自在他們建立的三個大世界中,重新繁衍下一代,而主神則是在殘破的主世界中,建立了主神空間,雙方互不干涉,原本一直這樣下去,倒也互不影響,只是由于沒有了外敵,六位聖人之間理念的不和,最後還是通過門人弟子之間的爭斗,爆發了出來。

最後在仙界、佛界之中,爆發了一場大戰,神界由于本身沒有聖人坐鎮,仙界、佛界的大戰又是聖人之間的戰斗,所以神界明哲保身般的沒有介入,而上古時期仙界、佛界的這一場大戰,就喚作封神之戰。

這一戰的起因便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兩位師兄,人教太上老君和闡教元始天尊想要對付他,通天教主雖然本身也是證道不朽,不生不滅的聖人,但是以一敵二,自付沒什麼勝算,所以先一步的提議建立封神榜,把自認教下有根器的人,全部寫到了封神榜上。

這樣就算在大戰之中,截教的精銳弟子身死,只要他榜上有名,由三位聖人聯手祭煉的封神榜,就能瞬間把他死去本命印記保護起來,然後收在榜上,雖然由于上了封神榜,這些弟子修為不能寸進,但是可以保證他們不會死亡,使得截教弟子不至于全部覆滅。

這樣若是通天教主贏了戰斗,自然可以解救這些弟子下榜,若是輸了戰斗,也不至于損失太大,只要這些弟子們還活著,便總有翻盤的希望。並且為了保護這些截教的精銳弟子,通天教主還苦心勸說了,當時負責管理仙界的天庭機構,其中最高的領導人——玉皇大帝昊天上人。

這玉皇大帝昊天上人也是太古人族其中的一個,法力神通不可測度,只是由于沒有證道不朽,始終被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兩位聖人壓了一頭,被他們兩個當成傀儡,遠遠地遙控整個天庭,所以他心中也時時的想要反擊兩位聖人。

不過畢竟他的實力和兩位聖人天差地遠,不敢明著反抗,只能在通天教主的勸說下,偽稱天庭機構龐大、人員不足,設立封神榜,既能讓三教有根器的弟子,不至于意外身死,又能充實天庭。

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也是知道通天教主的本事,雖然以二敵一的勝算極大,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教下有根器的弟子身死幾個,便同意了玉皇大帝昊天上人的建議,三教經過三次協商,建立封神榜,之後爆發了封神之戰。

在這封神之戰中,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拉攏了佛界的兩位聖人阿彌陀佛、準提道人,形成四聖合圍,以四對一終于把通天教主打的潰不成軍。不過雖然四位聖人把通天教主打的灰頭土臉,但是第十五層不朽之境,就連第十六層造化之境的大能,都不能把他鎮壓,只能耗費極大*法力,在一段時間內限制聖人的行為。

所以四聖聯手表面上把通天教主打的狼狽不堪,但是實際上與他沒有任何損失,但是通天教主經此一役,心中奎怒無比,便進了金鰲島碧游宮,立誓自己截教所有上榜的門人,若是不能下得封神榜,便再也不出碧游宮一步。

封神之戰完結的同時,便有五個大能,從仙界里出逃,落在了主世界里,分別建立的一十九層魔域,以及暗物質界,這兩個大世界,不過這五個大能,只是第十三層、第十四層掌握宇宙法則的存在,所以雖說建立的是大世界,但是比起仙界、佛界、神界來,只是滄海一粟,比主神空間大不了多少。

等到封神之戰打完,正好又過去一個量劫、五十六億年,于是從封神之戰完結開始,仙界的人便把之後的時間叫做前古時期。在前古時期,由于佛界的兩位聖人,在封神之戰受到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邀請,所以在仙界留下了不少佛法的幼苗。

隨著進入前古時期,三個大世界沒有大的波瀾,仙界之中的佛法幼苗漸漸發芽,最後出現了一出唐玄奘西天取經的事件,至于為何是西方,便是佛界就位于仙界的西面,所以唐玄奘要去佛界取得真經,在仙界里傳播,便要向著西方而去。

這一事情,當即把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兩位聖人惹得大怒,不過此時仙界經過封神一戰元氣大傷,所以兩位聖人並沒有明著對抗,而是暗地里較勁。通天教主則是趁他們四個聖人爭斗之時,使出蒙蔽天機之法,干擾了他們的推算。

由于四位聖人原本就不太注意通天教主,通天教主本人的修為又不弱于他們中任何一個,所以使出了蒙蔽天機之法後,頓時蒙蔽了四位聖人的推算,自己則是悄悄的讓門下弟子把申公豹帶進碧游宮,然後幫他施展蒙蔽靈識、轉世輪回之法,打入主世界輪回,來消磨掉封神榜留在他身上的印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