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孟家三口的早餐一如既往的溫馨。

他們家到了如今,也算十分有錢了,但家里出了請鐘點工負責打掃外,一日三餐一般都是由孟媽媽或是孟爸爸親自做的。而早餐,完全是由孟爸爸負責的。

小時候他總不明白為什麼媽媽總是賴床,長大後心照不宣了,對于父母的感情心里是十分驕傲又羨慕的。

他媽媽一見著他,第一件問的就是他昨晚回家的時間,孟媽媽習慣管著他了,盡管兒子現在已經有二十六歲完全是要成家的年紀了。再則說,孟池朗這幾年都在國外,她掛念了這麼久,兒子回來了她自然有變本加厲之嫌。

接著孟媽媽又老話重提︰「昨天喝酒了沒有?媽媽跟你說,喝了酒一定不能開車知道嗎?你要是你鬧出酒後駕駛撞了人的混賬事,我和你爸一定不會花錢舀你出來。」

在父母眼里,二十六歲與六歲的概念是約等于的關系。

孟池朗連忙告饒︰「媽,我就喝了幾口香檳,那酒精度跟果汁似得……誒,媽,你听我說完,我昨天沒自己開車,是別人送我回來的!」見老媽要發飆,他趕緊解釋了。

「你表哥送你回來的?」

孟媽媽顯然要失望的,孟池朗知道他媽媽對于池家的感情和愧疚,但這不表示他會為了這個在受了委屈的情況下還要給池繼東那種人戴高帽。

他撇了撇嘴,「那個人你可能不知道,好像是你上次說的那個趙家的人,叫趙凌宇,是個啞……他不會說話。」頓了頓,孟池朗下意識地換了一個比較溫和的詞。

「不會說話?」

「趙凌宇?」

他父母異口同聲,孟爸爸正端著早餐從廚房出來,對于他們母子的對話在里頭也留心听著,此時不由問道︰「你以前認識趙凌宇?」

孟池朗搖了搖頭,對于父親這樣明顯有些驚訝的語氣疑惑道︰「爸,你知道他?」

孟爸爸一笑,他笑起來的時候倒與趙凌宇更相似了幾分,「做生意嘛,多少都知道一點。」他沒有將自家公司最近正極力爭取和趙家的一個合作案的事情說出來,轉而對妻子道︰「挺厲害的一個年輕人,听說比孟孟還小兩個月,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做起生意來,連我都得佩服他。」

孟池朗翻了個白眼,他爸爸的原則就是︰一切以老婆為先,這是一刻也不停地甩開自己這個當事人為他媽媽先解開疑惑了。

夫妻倆是在孟家生意開始做大的時候才有的孟池朗,孟媽媽之後就沒有再出來工作,而是專心在家教養兒子,兒子開始不用人時刻看著了,她的時間沒得打發,就做起了慈善事業。

後來一次看到新聞上說的殘疾兒童被丟棄冷凍致死的事,憤怒又嘆息之下才出資辦起了一個福利院,專門收養這樣的孩子,也為那些家庭困難的殘疾兒童的家庭提供一些資助。

孟媽媽也是怕孟池朗長大以後為非作歹,畢竟家庭條件太好了,從小沒讓他吃過一點苦頭,夫妻倆又什麼都順著他,所以孟媽媽常常帶著兒子去和那些殘障兒童玩耍,孟池朗會手語也是由此而來。

听了丈夫的話,孟媽媽對于這個和兒子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倒是沒有從趙家或是商界上的作為去想他,而是完全當成了兒子的朋友這樣一個小輩,對孟池朗道︰「人家好心送你回來,要記得好好謝謝人家,知道嗎?」

「知道了,知道了。」孟池朗無所謂地擺擺手,原來是等著要他謝呢,可不是嘛,他的車還扣在那人手里呢,怎麼著也得再見一面。

而另一廂,過問了昨晚帶孟池朗出席生日情況的池老爺子對于孫子的陽奉陰違一無所知,交代了一句以後好好照顧表弟帶他多于同輩的年輕人熟悉往來,就擺手讓池繼東出去了。

言曰︰貴在帝都,富在海城。

與南邊的因趕上時代的運勢而一夜致富的新貴們不同,海城的商業大家大都有著深厚的底蘊,其中尤以趙、白、武、藍、李這五家為最。

海城的發展倚重商業,其下商家之多不可贅述,除此五家外,近百年來就著國家越來越好的發展勢頭,也有不少家族憑借著幾個大生意的得利擠進了海城的上流。

其中,就有池家。

近期,池家就有一樁事讓外界對池家多了幾分關注,那就是池家從不曾承認過的女婿孟家,舉家從深城大本營一並連著生意遷到了海城。

商界之中本無秘密,更不說當年池靜姝逃婚與人私奔叫池、李兩家丟盡顏面的事情鬧得不小,而今離家多年的池靜姝帶著丈夫和兒子回到池家,有心人自然不免想起那段往事來。

倒不是池家這女婿在外面混的太差而不得不依仗池家,恰恰相反的,這孟家由孟池朗的父親白手起家,借著二十幾年前在深城的那陣東風加之這些年的不斷發展,將事業做得非常大,雖論底蘊上比起池家不足,可在資產上也夠看了。

而這一次,孟家舉家遷到海城則是孟暉為了圓了妻子的一個夙願。

當年私奔確實是無奈之舉。池靜姝早已和孟暉相戀,李家三少卻要在這里頭插一腳不說,更是憑著家世讓池家連通知她一聲都不曾就把自己許出去了。池靜姝不願接受這樣的命運,孟暉更不是個怕事的人,果決地帶著妻子離開了。

這些年,池靜姝一直對池家非常愧疚,當年雖也怨恨過不顧她的感受拿著她去換取利益的父母,但她也明白自己這個舉動會給家里造成多大的麻煩。

論起那一樁聯姻,明眼人都知道是池家高攀了李家,他池家再如何,比之李家是全然不成氣候的,若不是李家三少用情于池靜姝,池家也絕沒有這種山雞變鳳凰的機會。

可那一場聯姻,最後成了海城上流的一個笑資。

李家三少情傷遠走國外,而走了一個池小姐,池家卻要受李家的滔天怒火。虧得池家還算硬氣,雖在李家的打壓下產業敗了大半,卻也讓池家月兌胎換骨,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金融這一塊上。

九十年代,海城的金融業可謂跌宕起伏,一夜暴富,一夜破產的大有人在。而池家是幸運的,也是在李家的壓迫下的不得已而為之,將身家放到股市上搏一把!事實證明,池家這一手賭贏了!也正是這一大手筆,讓池家在海城徹底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深城一代的實業開辦得如火如荼。不比海城幾經波折的金融大戰,深城發展得十分穩妥也出人意料的迅速,在這近十年國家的大投資下,許多商業新貴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孟家,就是其中一個。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池靜姝重新回到了池家,與他的丈夫一起。

早幾年,就算孟家的事業做得再好,池家也絕不會容納孟家人的。一則,他們看不起孟家,不過是吃了國家給的甜頭而發展起來的小企業罷了,這才多少年?成得了什麼氣候?在他們這樣的百年大家面前算的了什麼?二則,他們絕不會原諒池靜姝對家族的背叛,和她的任性讓家族幾乎覆滅的事實。

在池家,子女們從小被教育著一切與家族的興衰為先,家長們行事準則從來也只有一條,那就是家族利益。

也正是這個讓他們惱恨池靜姝的理由,讓他們重新接納了池靜姝,接納了孟家。

小輩們還看不明白,但是池家的當家人十分清楚池家如今的處境。金融,意味著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孟家是在這金融業上的常勝軍,卻不能保證自己一直如此,他們的發展如同月兌韁的野馬,已經不能緩下腳步,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將腳下的路拓堅固踏實。

即,開辦實業,穩住腳跟。

但要在海城與其他家族分一杯羹談何容易?這項計劃在池家也在議程上擺了幾年了卻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可見要進行這樣的整改是如何的困難。而這時候,孟暉這個女婿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長輩們不曾說起,但也不意味著小輩們對此就一無所知,他們不懂長輩們此舉背後的深意,但至少池繼東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接納孟家?嗤,以他爺爺和爸爸他們那種在商場上吞食不吐骨頭的作風孟家要是給不了絕對大的好處,他那什麼姑姑還不知道在那個雜沓子里頭窩著呢!

他也不是不願意做做樣子和孟池朗這個沒心眼的表弟客客氣氣的,但讓他真正不滿的,是老爺子對孟池朗的態度!

就拿昨晚來說,進那場合是一般人能進的嗎?就是他自己都是幾番周旋,原本他要帶去的那個人是高局長的千金,可半路就被孟池朗給截去了,害他幾乎要到手的局長靠山眼看著就要黃了。

在他看來老爺子是糊涂了,孟家再有錢,還能比得過他們池家?

他們池家又能從孟家得到多大的好處,犯的著下這麼大的成本麼?池繼東出身金融專業,自認對于付出與收益的衡量拿捏得很有分寸,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任何錯誤。

至于老爺子交代的事,哼,那他就好好地款待這位小表弟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