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章 高志潔的優點

第一章高志潔的優點

高志潔所在的這所中學,現在是光源鄉的中心中學。

高志潔在這所學校里呆了十多年了,已經成了這里名副其實的老教師了。他親眼見證了這所學校的滄桑巨變。

學校由原先清一色的紅磚瓦房,到現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四層巍峨高大的教學樓,也算實現了從烏鴉到鳳凰的質變。學校的圍牆、校園的花圃、樹木的栽種和修剪,也已經經過了反反復復地改造運動,這里成為了近乎花園似的學校了。

自從高志潔來到這個學校,這里因為某種原因,已經換了幾任高校長,每一任校長,都會對學校進行相似的建設。比如周圍的那道圍牆,校長們都會對它額外鐘情,扒了建建了扒,牆皮上的沙灰和涂料基本上每年甚至每學期都要重新涂抹粉刷,所以這道圍牆永遠保持著新鮮漂亮。

校園牆壁上的文化廊,布置裝飾一次,需要花上昂貴的代價,可是每個高校長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思路,其的速度已經超過電腦殺毒軟件的速度了。校園地面硬化,差不多每年都要做,原先好好的水泥地面被強行破壞了,修建新的。

學校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校長們獨有情衷地為她梳洗打扮,使得她華麗而性感。

教師們私下議論,「經濟建設」就在校園建設的破與立的變化中,上了層層新台階,而教師的熱情、干勁、責任心和敬業心也隨之懈怠消沉和流失。

其實這也不能怨校長好搞建設,在市場經濟時代,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應當融入到社會之中,也應該融入經濟建設中來,沒有建設哪來的效益,這連小學生都能想明白的事兒,那些喝過墨水的教師卻不明白,豈不讓人笑掉大牙!當然一部分先富起來,老師害害紅眼病,誰也管不著吧!

最近幾年,在這所鄉村中學,高志潔是赫赫有名的名師。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志潔教學成績突出,據說他獲得了許多令同行眼紅的榮譽,比如什麼區優秀教師、區經典誦讀一等獎、區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等等;另外高志潔具有很優秀的寫作天賦,據說他經常寫寫畫畫,還熱衷于向報刊雜志社投遞稿件,至今已有幾十篇文章發表出來,是全鄉教育界人人盡知的「作家」。

高志潔在學生中還有不少粉絲呢!人們經常見到不少喜歡寫作的學生拿著自己的文章,向高志潔問這問那,高志潔也不管是那個班級的學生,只要有學生向他討教,他都會無不盡心地講解和指點,也正因為這樣,高志潔所到之處,都會有學生向他熱情地問好,他的聲譽已經超出了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當然這也招來了一些班主任的流言蜚語,但高志潔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高志潔最大的優點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對于學校的大大小小的事兒,好像都與他不沾邊,他也不過問,因此學校里出了什麼事情,人們也不會想到他;至于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相互傾軋,蜚短流長,根本與他無緣,他就像一朵生長在淤泥中的蓮花,依然孤獨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本校教師有的笑他迂有的笑他傻,但他都無所謂,一笑了之。最典型的就是關于他的職稱評定問題,雖任教多年,但至今還是中二,和他相同資歷或不如他的教師不少已經晉級為中一了,別人還替他著急,但他總是默默工作,不問不顧。

高志潔還有個讓學生和學校刮目相看的地方,最近幾年高志潔以校為家,很少回家和親人團聚。

就這一點我們有必要說清楚。其實不是高志潔不喜歡家,而是因為他也無家可回。

高志潔不是光源鄉人,他雖然和光源鄉都屬于光明縣,但是他老家茂新鄉卻是在縣城的正東方,而光源鄉在縣城的正西方,兩者相聚二百多公里,據說光來來往往的一趟車費就得幾十元,大家為他算了一下帳,九十年代後期,教師工資不高,一個月全部所得也只有四五百元,按照他現在的工資待遇回老家一趟,花銷車費也得幾十元,因此高志潔很少回家,省下了車費另作他用。其實這也不是高志潔不回家的理由。

光源鄉,很少有人知道高志潔的家事兒,因為他總不對人說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