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卻說看到雙生子,孫初驚詫莫名,不由望向坐在另一張桌子的長兄孫禮。

孫禮、李諾、李語幾個成丁當差的賀壽晚輩,與天佑、恆生、左住、左成幾個同坐。他也看到了李講、李證,面上沒什麼異狀,心里也很為意外。

雖說他曉得李家與曹家早恢復往來,可常到李家請安的是李諾與李語兄弟,李講與李證因年紀小的緣故,嫌少出門應酬。

與孫初不同,孫禮三年前就中了進士,入了翰林。即便孫、李兩家走動的少,他也能听到些李家的消息。

早在高太君出殯時,他便見過李講、李證兄弟。

他那時也同孫初這般吃驚,還正經打听了一番。

打听的結果,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可仔細想想就明白其中干系。

李鼎暴斃,雙生子歸李家,雙生子承繼李鼎一房香火。

雖說相隔十多年,可李鼎是暴斃,多少有人記得些。

加上雙生子生母出身李家,在孫家也不是什麼s 密之事。

不過是贈送美婢之類,在親朋好友之間並不算什麼稀奇。

最令孫禮心驚的是,李鼎竟死的不明不白,直至多年以後,依舊沒有定論。

要知道李鼎當時可是sh 衛身份,李煦是蘇州制造掛戶部sh 郎餃,正二品大員的身份。饒是如此,沒有能查出個究竟來。

原因無他,實在是京城的權貴太多,大街上隨便踫到個人都有可能是宗室黃帶子爺。

誰曉得李鼎到底得罪了哪位?就是步軍都統衙門也定是樂意糊涂著,不敢去詳查。

敢行這般手段的,能沒有依仗?要是真查出哪位大人物,那頭疼的人就多了。

他有些明白舅家行事低調的緣故,自己行事也越發恭謹,在翰林院里得了老成持重的贊譽。

孫禮察覺出弟弟的注視,轉過頭看了一眼。

孫初的疑hu 都寫在臉上,孫禮視線滑過李家雙生子,眉頭微蹙,對孫初輕輕地搖了搖頭。

孫初是跟在長兄後邊長大的,兄弟之間自有默契。看到長兄示意,他便長吁了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

長生在這桌上,以主人的身份待客。

在座的,都是沒成丁的少年。

除了長生外,有東府天陽,李家雙生子,孫家孫初,還有曹頤的兩個兒子,壽哥兒與福哥兒。

不只孫初的神s 不對,雙生子的也都有些沉默。

當年被領走時,他們也是將記事的年紀,就是有些記不真切,可孫家、曹氏、嫡兄、庶兄,還是大致記得。

待返回京城後,他們兩個也漸大,也多少知曉自家身份,竟是無父無母的孤兒。

孫家爹娘是養父母,李家爹娘是伯父母。

天下雖大,他們兄弟兩個卻同孤h n野鬼似的。幸好伯父李鼐待他們視如己出,否則的話實在太可憐了些。

長生察覺出這幾位的沉默,可與他們也不相熟,也只好扯兩句學堂課業什麼,作為共同話題。

沒想到,還真的引得孫初與雙生子共鳴。

孫初有長兄做榜樣,是一門心思要謀科舉出身;李家雙生子亦是,家族已經敗落,雖沒有再次分家,可也差不多,他們能靠的只有自己。

他們三個,明年二月都要下場應童子試。

壽哥兒與福哥兒是宗室身份,壽哥是長子,將來會襲鎮國公爵位;福哥兒落地就承繼親祖父那房爵位,兩人將來的道路走就定好的。

听幾人說起科舉,這小兄弟兩個覺得新奇,倒是听得有滋有味兒。

氣氛漸漸融洽下來,長生暗暗松了一口氣……

冬日天短,晚飯後眾人並沒有多待,便各自散去。

孫初直到此時,才得機會像長兄詢問李家雙生子之事。

「他們兩個是李家二叔的遺月復子,當時李家表叔暴斃,仇人不知是誰,怕對方存了斬草除根的心思,便養在咱們家。後來李家大伯進京,就將他們兄弟兩個帶到那邊去。」孫禮回道︰「這是正月里參加完高太君的喪禮後,從祖父孫文成那里听到的。當年之事,畢竟有些忌諱,你心里明白就行了。」

不管實情多麼齷齪,這就是雙生子從孫姓轉李姓的最終說法。

死者為大也好,子不言父過也罷,孫初並沒有追問。

只是他已經十六歲,知世情的年紀。他撇了撇嘴,才不相信父親會行什麼撫孤的高義之舉。他記得清楚,那兩位為親生姊妹的庶母很是得寵。只因她們出身卑賤,沒有靠山,才小心地奉承主母,不敢太過放肆。

回到孫家,孫禮兄弟先去見了祖父,回稟了今日曹家做客的情景。

孫文成听說裕親王與鎮國公親至,沉默了好一會兒,才打發孫禮、孫初下去。

安氏被送到莊子上住了一年才接過來,變得老實多了,不敢再干涉家務,整日里吃齋念佛很是安穩。

她雖用盡心機為幼子求配董家,可她這邊長孫變幼子,對方也從嫡女成庶女。

半斤八兩,兩家心里都不滿意,若不是孫文成親自上門,親自道歉,且表明再次聯姻之意,兩家就要絕交。

只是董家分支雖多,也沒有兩姊妹同嫁兩叔佷的道理。

加上通過先前之事,董家也瞧出安氏不是個明白人,即便看好孫禮前程,也舍不得將嫡女嫁過來趟孫家的渾水。

等到董家庶女嫁過來,安氏本還因其庶出身份心存輕視,沒想到董氏x ng子爽利潑辣,沒過幾日就將丈夫轄制住,氣的安氏仰倒。

董家與孫家雖都是內務府包衣,可董家行的滿俗,對女兒也是ji o養,不像孫家這樣重視漢家禮法。

董氏雖是庶出身份,可董家是內務府數得上的人家,嫁失勢的孫家也是低嫁,底氣自然就足。

安氏雖不滿,可孫班的差事是董氏尋叔伯給補的,為了兒子前程,她也不敢說什麼,只有在丈夫跟前抱怨。

孫文成卻是個明白人,曉得幼子被老妻寵溺的不成材,倒是慶幸能娶個能干的媳f 。

因有董氏對比,孫文成心中對長媳曹氏多少也有些怨言。

要是長媳也能管住丈夫,孫玨也不會越來越下作,最後成了廢人。

可曹家如日中升,就是長孫孫禮在翰林院也要受舅舅曹項照拂,孫文成對長媳一如既往地溫煦。

原本被老妻央求,他正猶豫著是不是年底使人接孫玨回城過年,可今兒听兩個孫子的話後,他又熄了這個心思。

孫玨回來過年,歡喜的會是安氏,委屈的就是曹氏母子。

雖說是夫妻父子,可早已同仇人無異。

孫文成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想想李煦那樣曾經不將曹家放在眼里的x ng子,如今為了兒孫,都能不顧老朽之身,拉下臉來同曹家親近,自己還固執什麼?

孫家的將來,靠的不是孫玨、孫班,而是孫禮兄弟,就這樣吧……

曹府這邊,李氏因心情好,多吃了幾杯,客人走後,已經帶了些許醉意。

除了天佑的親事定下外,前幾日焦文與江蕙也換了庚帖。

焦文在曹家住了大半年,是李氏早就相中的,舉江蕙又是她的干外孫女兒。

這親事成了,不僅江蕙有個將來妥當,連韓江氏也終有依靠。

加上曹又說了定下請廣祿與塞什圖為大媒之事,李氏便拉著兒子,開始念叨起來。

「當初他剛落地,才那麼丁點兒大,後來你父親將他帶到江寧,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就是我多念叨一句,也是不依……」

「如今最最寶貝的大孫子要成家立業,你父親泉下有知也定是高興的不行……」

「文錦這孩子剛強,卻是苦命,六親無靠。焦文那孩子,雖x ng子也有些悶,可行事有禮法,是個心正的,會好好孝順她……」

「六格格肖母,長得好相貌,我大孫兒有福……」

絮絮叨叨,說了好一會兒,李氏才聲音漸低,已經困醉的有些睜開不眼。

曹與初瑜sh 候李氏安置,才回了梧桐苑。

「難得老太太說這麼多話,自打天寶年初挪出去,老太太的日子就冷清……」初瑜感慨地說道︰「我又有家務事兒纏身,要不然也能多陪陪老太太。等媳f 進門就好了,我將家務交出去,也能多陪著老太太……」

曹也很愧疚,道︰「若非日子冷清無趣,老太太也不會老想起當年。我這當兒子的也粗心,在清苑時還陪著老太太出去溜達過兩次,回京後又顧不得。」

雖有心彌補,可戶部馬上就是最忙的時候,他哪里能抽身出來。

曹稍加思量,道︰「等過些日子往簡王府下了定,你就陪老太太去溫泉莊子散散心,帶著上幾個小的;若是四弟妹願意,也請他們同去。到時也該下雪,正是泡溫泉的好時候。」

初瑜聞言,頗為意動︰「那老爺呢?」

「等我休沐時過去,委實遠了些,要不然還真想多住幾日。」曹道。

昌平莊子不比海澱園子,住海澱園子的話,還能每日往返城里坐衙;昌平莊子離城將近百里,做馬車也要兩個時辰,實不宜每日往返奔b 。

初瑜點點頭,道︰「天慧前些日子還念叨那邊的兔苑,這下能過去真好……」

夫妻兩個又說起天佑下定之事,早在媒人沒定時,李氏與初瑜便請人挑了日子。十一月大吉的日子有四天,初六,十六,二十二,二十八。

初六太倉促,二十二與二十八又稍晚了些,夫妻兩個便敲定十六日這天……

可憐天下父母心,發現老娘的頭發差不多都白了,心里發酸,明天陪老娘下樓遛彎。RO@。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