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波瀾起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波瀾起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波瀾起

這場關系曹家的官司,原本並沒有引發什麼動靜。

又不是「欺君」、「謀反」的罪名,一個小小生員狀告二品尚書,螞蟻撼樹之舉,更像是一場笑話。

大家不過是當成茶余飯後的閑話,听了也便罷了,更多的人將話題都集中在即將到來的皇子大婚上。

那不是尋常的皇子,是被聖祖爺贊過的四阿哥弘歷。在三阿哥過繼出去後,他就是宮里僅存的兩位阿哥之一。加上排行靠前,又是滿妃所出,是嗣君最佳人選。

他的正室嫡妃,若沒有意外,就是未來的國母。

富查家的祖宗八代都被翻了出來,雖說也不乏有人說上幾句酸話,卻也不能信口開河地貶低什麼。

畢竟富查家祖上的文治武功都在那里擺著,與皇室聯姻,富查家這不是第一遭。雍正二年被降為鎮國公的前履郡王的福晉,就是富查家的女兒。

先帝留下的大學士中,富查家的馬齊又是全須全尾留到現在,同族子弟為官者眾,在八旗權貴中也是數得上的人家。

同富查家即將迎來的輝煌相比,曹家那邊的小打小鬧就不夠看了。

不過,突然起來的一件事,又引得大家將驚疑不定,將視線轉移到曹家身上。

已革九門提督,國舅隆科多薨。

在革職定罪後,隆科多一直被圈禁在暢春園里的一處小院。

能熬過兩度寒暑,說起來也委實不易,他又上了年紀,天熱難耐,入夏後就開始病倒。

雖說他已經被厭棄,可到底是叫了幾十年的「舅舅」,雍正對他還算優容,得知消息,該派的太醫派了,還專程過問了方子。

曉得已經藥石無效,無力回天,雍正還命怡親王同莊親王過去探視。

兩位親王親至,隆科多痛哭流涕地「懺悔」罪責;在外人眼中高貴的怡親王同莊親王也以晚輩之禮,寬慰一番。

隆科多哆哆嗦嗦地從枕頭底下掏出遺折,以他階下囚的身份,本沒有這個資格,可他還是預備了,怡親王同莊親王兄弟兩個對視一眼,默默地接下。

隆科多沒有再說話,掙扎著起來,對著京城的方向叩首。頭低下了,身子就栽歪下去,等到怡親王同莊親王近前扶起,已是咽了氣。

雖說滿臉的淚,可面色平和,去得很是安靜。

人已經沒了,尸首總要處置。

雖說早已曉得隆科多就這兩天了,可听到真沒了的消息,雍正還是緘默了半響。

隆科多的「遺折」,更像是請罪折子,沒有為自己辯白,只是為辜負聖恩、壞了君臣之義而羞愧。對于被處死的愛妻、流放的子孫,他一句也沒有提。

雖未帝王,雍正到底也斷不了七情六欲,到底是心軟了。

人死為大,再多的恩怨,也隨之逝去。

「傳佟家人,安置他入土為安吧」他嘆了口氣,吩咐了一句,打發兩位王爺退下。

從御前出來,怡親王同莊親王心里也不為感觸。先皇冊封了三任皇後,加上已故聖母皇太後,稱得上「國舅」稱號的總有十個八個,隆科多畢竟是不同的。

若他不是九門提督,若他沒有站在皇上這邊,如今會是什麼格局,誰也說不清。

說起來,他們兄弟這兩個親王帽子,也間接地沾了隆科多的光。在想想皇上方才的神色,對這個「舅舅」,也不是全然無情之意。

多種緣故,兩位王爺臉色也就陰沉了些。

于是,奉命到佟家傳話的人誤會了,奉命到暢春園運尸的佟家人誤會了。

雖說隆科多之罪,並沒有牽連族人,可佟家嫡支人丁凋零,又不得皇上待見,這幾年一直夾著尾巴罪人。這隆科多又是「罪人」,心驚膽顫下,「悄悄」地葬了,連個動靜也沒有。

只是京城之中,到處都是眼楮,又哪里能有隱秘之事?

不出幾日,隆科多沒了的消息,就私下里流出開來。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沒有誰會相信隆科多是病死了、老死了,大家都提了心,思量是不是皇上又要清洗什麼。

曹家的官司,同隆科多的病故連系到一起,就變得微妙起來。

不乏有自認為聰明者,想著皇上是不是要發作曹家。

畢竟,年羹堯也好,隆科多也罷,在被皇上厭棄前,都是小打小鬧的彈劾開始的。

有跡可循啊。

曹家父子在地方朝廷經營這些年,雖沒有明面的死仇,可陸陸續續得罪的人也不少。

有人開始坐不住了,舊事重提也好,捕風捉影也好,林林總總地列了十來條,彈劾的折子就送到了御前。

曹這邊得了消息,哭笑不得。

自家的份量,自己清楚,既不是皇上的「弓」,也不是天家的「狗」。同那些在朝野經營了多年的大學士、尚書之家相比,曹家兄弟幾個年歲輕、資歷淺,還輪不到被忌憚。

不過隨著曹家四兄弟的相繼出仕,官場上的人情往來、日常中的親朋故舊,牽扯的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參差不齊,誰知道什麼時候濺曹家一身腥。

難得有這個機會,讓曹家子弟感受「事態炎涼」,曹當然不會放過。

隨著曹神色「日益凝重」,天佑也「一不小心」說漏嘴,外頭不少人曉得曹家有些不穩當。

京城官場,最不缺明哲保身之人,曹家的門庭,一下子冷落下來。

書房之中,父子相對。

曹臉上波瀾不驚,天佑到底年輕,眉眼之中,露出幾分計劃得逞的得意。

不過想到挪出府去的幾位弟弟,還有拖著「病體」,回了兩次娘家的姑姑莊氏,天佑有些猶豫,道︰「父親,旁人還好,姑姑同幾位弟弟那邊,還瞞著麼?他們雖在父親面前強撐著,可心里甚是擔憂父親。左住滿嘴的泡,左成心思重,眼看著清減了;姑姑尚好,由母親安慰,沒有什麼;二弟那邊,即便兒子攔著,也往莊王府跑了好幾遭……」

曹順水推舟,為曹家清理雜七雜八的人際關系,固然有試探人心的意思,卻沒有算計到自家出去的幾個孩子身上。

眼下,看到大家雖離了曹府,可並沒有遠了曹家,他甚是欣慰。

「因怕旁人看著不像,先頭沒有提點他們幾個,倒讓他們跟著糟心上火了。你好生說說,總要他們安心才好。」曹道。

天佑歡喜地應了,走到門口,又按捺住神色,一臉「陰沉」地出了書房……

順天府前街,朋來客棧,後院客房。

看著眼前十個白晃晃地銀元寶,柴秀才已經笑得睜不開眼。

他抓起一個銀元寶,翻過來看了,下邊有錢莊的印記,還寫有「五十兩整」四字,忍不住得意道︰「早上那個員外郎送來三百兩,這會子一個什麼管領就送來五百兩。向來都是民給官送禮,這當官的給百姓送禮,這大清朝老爺也是獨一份」

若說早上的銀子,莊大姐只看做「意外之財」,也跟著歡喜;這見了第二遭,銀子數目越多,她反而沒了驚喜,只剩下驚嚇了,帶著幾分急切勸道︰「老爺,這銀子收不得。若是曹大人犯了‘十惡不赦’的罪過,有這些官兒盯著,哪里還輪得著老爺出頭。況且妾身在隔壁听著,那管領的話說得含含糊糊,不像是有譜的。咱們不過是為了爭口氣,圖的也是老爺子留下的產業,即便手上沒什麼憑證,骨肉至親是假不了的,奪產也名正言順。即便最後官司輸了,也不過是一場空。若真是摻合到這些官場是非,給旁人當槍使了,可就由不得自己個兒了。」

婦道人家,雖說貪財,可膽子在哪兒,同意丈夫打官司,也不過是見曹家行事仁善,君子欺之以方。對于外人,官民之分在那里,到底不敢與虎謀皮。

柴秀才卻听得不耐煩,皺眉道︰「頭發長見識短,瞎嘰歪什麼?當誰是傻子?當槍怎麼了?換了旁人,想當還沒那個資格?曹家人寡恩薄幸,不念老一輩情分,還要老爺念著仁義道德不成?打這個官司,本就不是圖幾個銀錢的干系。別忘了,岳父那邊可是在旗,還有個世襲的爵位擱在那兒。同民人相比,旗人過的是什麼日子?本就抱著三分指望,想著萬一僥幸,真讓老2承繼了岳父香火,一家老小也跟著沾光入旗。如今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你還嗦什麼?他們樂意怎麼弄曹家,老爺管不著,只是老爺曉得,沒有曹家護著,這承爵之事才真正有了指望……」

莊大姐听得目瞪口呆︰「旗人,入旗?老爺,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哪里有那麼便宜的好事兒?旗民通婚都不許,還許這麼轉來轉去的?」

柴秀才白了她一眼,冷哼一聲︰「無知婦人,不說旁人,就是魏家那個小子,祖籍江寧,祖宗八代里又哪有一個旗人?還不是沾了曹府的光,入了旗籍,才掏了王府侍衛的好差事……」

誰都曉得,這旗人子孫落地就吃錢糧,莊大姐听著心動,勸阻的心思立時熄了。

隔壁客房,曹甲听到此處,不禁挑了挑眉,這兩口子,白日夢做得還真美……

恢復更新,訂閱慘不忍睹,嘆一口氣。都是小九不好,握拳,只當從頭來過,會努力碼字的。

剛看了下書評區,大家關心的話都收到,感激感謝。另外小聲說一句,昨天留言里的是「怕烏鴉嘴」一句,說的是小九自己,所以才沒有將自己誠惶誠恐怕死的情況說明,可不是大家的話,淚,前面是句號,已經斷句了。後邊省略了主語,引起一個讀者誤會。汗,趕緊添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