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需讀

「。口泣番鬧騰,巳經驚動了曹家「早有門房通稟管家,道是李、孫兩家的表少爺來了。

曹元一邊使人往里通傳,一邊帶了兩個小廝走到門口。

李誠已是雙眼緊閉,暈倒在李語身上。孫家叔佷顯然沒想到會有這番變故,都面色青白地愣在一邊。

「表少爺這是怎麼了?快扶到府里來。」曹元見狀,不敢耽楓,忙使人扶了李誠進門。

曹頗正在廳上,見簡親王府的管家。

因曹頤在內務府任上辦的內務府銀行,使得簡親王佔了大頭,簡親王這些年來待曹頤還算親近,兩府也有人情往來。

听說曹頤今年不辦生日宴,簡親王就使了管家,提前一日送壽禮過來。

見有小廝來稟,曉得曹頤有其他客人,那管家便起身告辭。曹靦使人叫來吳茂,送管家離去。

這會兒功夫,曹元帶著李、孫兩家子弟也饒過影壁,進了院子。

曹頗在客廳上听到外頭繁雜的腳步聲,覺得不對,走到客廳門口張望。

看到人事不知的李誠,曹顆也唬了一跳,忙打人去請太醫。

李誠不過是急怒攻心,被抬進客廳後,不多時就幽幽醒來。

看到大家都圍著他,他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視線落到曹頤身上,掙扎著起身,口中說著賀壽的吉祥話。

見他容顏枯瘦,眼下青,曹頤心中有些不落忍。這個李誠,曾是李家最得意的子孫,如今卻是疾病纏身。

曹靦想起李氏曾吩咐自己請方仲公給李誠診脈的,卻是一直忙,忘了這茬。

「你既不舒坦,還折騰過來作甚?幸好不是在馬上,要不然就要出大事!」曹頤說著,又對李語道︰「你做哥哥的,怎麼不勸勸他,任由他胡鬧?」

雖說是教刮的話,其中卻不自覺地帶了長輩的關切。

李誠听了,心中百感交加。

自打李家進京來,曹顆雖多有援手,可是待他們也不甚熱絡。王氏、孫氏是深宅婦人,有所怨憤。李誠卻曉得,曹家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仁至義盡。

早在曹寅還在世時,曹李兩家的關系就有所疏遠。

這些年來,多是祖父主動安排,才使得兩家面上還保持往來。可是曹顆這邊,因少年進京,同李家眾人接觸有限,關系越疏離。

其實,曹頤是從李誠身上。想到《紅樓夢》。如今曹家幸存,李家也沒有殃及子孫,歷史細微之處已經有所改變。

李誠年紀不大,卻也有鮮衣怒馬之時。

李誠苦讀備考之事,曹頤已听說。對于李家眾人將復興希望都寄托在李誠身上,曹頤並不贊同。

內務府人家,不是科班出身,從吏員熬起出人頭地的大有人在。

一個家族的復興希望,壓在一個十七歲的半大孩子身上,利說李誠有宿疾,就算他是好的,也未必受得住。

李語見斥責到自己頭上,也不好分辨。說出是被舅舅說話給氣的,只能躬身道︰「是佷兒疏忽了。」

曹頗見他如此恭順,倒是有些老臉紅。自己這個表叔,當得可不怎麼樣,只圖自己省心,待人倒是有些涼薄。

孫謹還好,只垂手在旁;孫班見曹頗只顧同李家人說話,心下不忿,開口道︰「既是壽禮送來,那小弟就先回去了。」曹頗見他下巴抬得老高。眉眼間難掩傲氣,心下詫異。

孫文成那樣老成的人,怎麼就不會教兒子,一個兩個都這樣。這個孫班,不愧是孫瑟的同胞兄弟,這種肚子里空空、面上狂傲的模樣,一般無二。

外甥暈厥,作為親舅舅,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這不僅是涼薄,還是沒心沒肺。

隨即,曹頤掃了眼旁邊垂手而立的孫謹與孫禮兩個,他們叔佷兩個雖沒有開口,可是都望著李誠,面帶憂色。

看來「子不教,父之過」並不是十分有禮,孩子的言行也容易受生母影響。孫文成子嗣多,長孫又將長成,倒是佔了大便宜。

「若是表弟忙,我就不留客了。」曹顆淡淡地道。

孫班倒是不失禮數,躬身道︰「那小弟就先行一步了。」說著,望向孫謹與孫禮二個」大喇喇道︰「禮哥兒,二哥,還不快告辭,嗯?」

曹頗見狀,越不喜。

曹家二房也有庶子,不說哥哥們對庶弟如何,比曹項年幼的曹傾即便受盡寵愛,也記得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待庶兄與其他兄弟沒有什麼不同。

孫謹與孫禮網要開口,就听曹頤道︰「我們老太太前幾日還念叨你們,難得你們過來一趟,用了飯再回去。」說到這里,又對李語、李誠兄弟道︰「你們兩個也留下,老太君回來這許久,也不見你們來請安。今兒曉得你們過來,定是歡喜。

孫謹聞言一愣,眼楮已經不自覺地望向孫班;孫禮件是躬身道︰「舅父有命,甥兒就同二叔叨擾了。」

他同李誠表兄弟之間年紀相仿,先前見孫班刻薄,氣暈李誠,想著自己母子這兩個月沒少受孫班的氣,已生同仇敵愾之心;如今又見他在人前對二叔無禮,就不給他留顏面。

孫謹見狀,看了孫禮一眼,隨即對曹頤道︰「表兄有命,弟本當遵從,只是今日早約了人,先同五弟回去,改日再來給伯娘與表兄請安

曹頗見他不卑不亢,到是也沒再開口挽留,使人送他們兄弟離去。孫禮看著他們的背影,臉上陣紅、一陣白。

孫班眼中的怒意,與孫謹眼中的譴責,他都看的一清二楚。

大家確實是一家人,不當在親戚面前內斗,可是這個五叔哪里有做叔父的樣子。他不慈,自己還有一味恭順麼?

李誠這邊,也是若有所思。

都說嫡子承家,孫家兩個嫡子,長子失了德行,這個五子也沒個樣子,往後支撐門戶的不是長孫,就是庶子。

自己家,又何曾不是如此?

自己只顧「再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闔家生計都壓在庶兄身上」,

這會兒功夫,太醫已經到了。

早年往來曹家的陳太醫已經回鄉,如今出入曹家的這個太醫姓樂,正是「同仁堂」樂家子弟。雖沒有正式拜師,但是這位樂太醫對方仲公極為推崇,兩人就醫術上多有交流。

樂太醫之所以能進太醫院,還是承曹頤的舉薦。等陳太醫還鄉後,樂太醫就接替了他,往來曹府看診。

見病人並不是曹府之人,樂太醫心下詫異,卻也沒有多問,仍是一番「望、聞、問、切」下來,隨後臉色有些怪異。

落在眾人眼中,卻是驚疑不定。

李誠這邊,則是心中冰涼。早先在蘇州還好,不過是有些氣虛不足,如今在京城這些日子,卻是越老越容易失眠、盜汗,還有幾回流鼻血。

曹頗看著,也心下擔憂,不想在李誠面前問病情,怕加重他心里負擔,便道︰「此處無紙筆,請太醫隨我去書房下方子。」

樂太醫起身,道︰「尊曹大人吩咐。」

兩人一前一後,去了書房。

剩下這表兄弟三人,面面相覷。

這一瞬間,李誠也覺得怕了。不管他怎麼早慧,畢竟只是十七歲的少年,哪里就能看得開生死?

「二哥」李誠抬起頭,眼光中已經帶了懼意。

李語雖也心下不安,仍是強作鎮定,溫聲安慰道︰「三弟不要擔心,不會有事

書房里,曹頤听了樂太醫的話,哭笑不得︰「什麼,補大了?」

樂太醫點點頭,道︰「從癥狀看,是如此。要是他用的補藥方子,上面有人參、當歸這兩種,就更是錯不了。看著這位少爺,有些肝膽不調,還有些胃弱,正需長期調理。可這補藥方子,也要分時節。如今正是酷暑時節,仍用這大補的方子,外熱加內火,就是好人也扛不住。更不要說這位少爺,本就有不足。可不好再補了,再這樣下去,怕是有損壽元。

關于孫氏鬧出的「人參」事件,曹顆已知詳情。

雖說對她有所惱怒,可是因出點是為了她兒子,即便行了不孝之事,曹頤能體恤一二。沒想到,拳拳慈母之心,竟是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助益,而是補掉了李誠的半條命。

「那太醫看,當如何是好?」曹頤道。

樂太醫想了想,道︰「再不能用大補之物,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禁忌,性熱性寒之物都不能用,宜用性溫之物。等到中秋後,宜進補之際,再重新診脈,對癥下藥。」

再補或者吃性熱之物,就是火上澆油;性寒之物,則是與內火相克,以李誠現下的孱弱,未必受得住。

曹頗心里明悟,沒有請樂太醫下方,使人送了診金送他出府。

客廳這邊,眾人本就心中惴惴。

見太醫走了,曹顆空手進來,沒拿方子,都覺得心驚。

「表叔,佷兒」還請如實相告李誠只覺得渾身都僵了,木木地說道。

曹頤落座,瞥了他一眼,道︰「也沒什麼可瞞你的,都說你聰明,難道沒讀過《本草》?這麼大的人,還讓人操心?」

「嗯?」李誠原本拳頭攥得緊緊的,等著听「噩耗」沒想到卻挨了吃咦,有些轉不過抹來。

曹頗也不羅嗦,道︰「補大了,青少之齡,本就火力壯,大夏天的又長期用人參補,受得了才怪。太醫說了,中秋之前,不能再補,飲食也要有所禁忌,性熱、性寒的都禁,只能用性平、性溫之物。具體都是什麼,你自己翻《本草》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