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千零六章 弟歸

用罷年夜飯後,東西兩府眾人都齊聚李氏上房守歲。

只有高氏年邁,加上想著自己只是曹府的外戚,不好坦然受晚輩的禮。就早一步回號院安置。

香玉。則是被妞妞、天慧留下,跟著大家一切守歲。孫嫻也在,帶著恬靜的笑容,跟在兩位小姨母身邊。

六、七個女孩與初瑜她們幾個小如姓同坐,或是活潑、或是嫻靜、或是嬌憨,花團錦簇,叫人移不開眼。

李氏與兆佳氏她姓倆個」坐在炮上,看著屋子里花團錦簇,臉上也都是歡喜,嘴里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

曹穎坐在一邊,听著兩位長輩說話。

人丁興旺,才是旺家之兆。

兆佳氏現下雖只有兩個庶孫,尚未抱到嫡孫,略有不足,但是她也不灰心,因為還有四姐與五兒。

旗人家的姑娘,有的時候,可是比兒子還頂用。

旁人家的不說,只看曹家嫁入宗室的兩位姑女乃女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行皇帝駕崩,新皇登基,為了為先皇祈福,從宮中放了一批宮女

兆佳氏得了消息,厚著面皮,走了趟怡親王府,求了十三福晉,禮聘了一位從儲秀宮退下來姑姑,教導四姐與五兒禮儀規矩。

雖說西府也有禮儀姑姑,但是初瑜的人,兆佳氏也不好多用。

等到後年,兩個女兒同時選秀。

兆佳氏也看出來了,以這姊妹兩個,的長相來說,五兒前程更遠大;可是四姐貴在是嫡出,又有幾個好兄長。

雖說父兄品級不高,但是親祖父曹望可是追封了二等伯的。如此一來,指入宗室也未必不可能。

因這個緣故,近些日子,她將全部心思,都放在教兩個女兒身上。

即便對庶女五兒,也多了幾分和藹。

李氏的視線,則是落在孫嫻、香玉身上。

兩個都是她的佷孫女,都是包衣在旗,可是一個是孫家嫡長孫女,一個是李家庶子所留庶孫女,這嫡庶之間,就差別大了。

孫家不會讓嫡長孫女去參加小選」李家卻是連有沒有記得香玉、這個孤女都是兩說。

李家當家太太王氏,論起來是香玉的親祖母,卻是不知因何緣故。對這個孫女很是厭棄。

這幾年使請安的婆子過來,話里話外,關注的都是高太君,對香玉。這個正經的李家孫小姐,卻是提也不提。李家的人雖不看重香玉,可是高太君卻對這個重佷孫女,甚是疼兄

十來年養育在身邊,看高氏對香玉的慈愛,有的時候李氏中都要吃味。同時也明白。老人家孤卓,這香玉承歡老太太膝下,自己也當承情。

屏風外,另設一桌,坐著曹顆兄弟與兩府的小子們,外加孫家兄弟。曹家的小一輩中,只有襁褓中的天寶不在。連最小的天陽也都位列在座。

天護與天陽兩個都是庶出,雖說這半年天護過繼到曹煩名下,但是怯懦的性子早已養成,說話行事就多了幾分縮手縮腳,帶了小家子氣。

天陽則是受生母影響,小小年紀就開始學會看臉色,失了活潑。

同他們兄弟兩個比起來,西府的男孩子則是個頂個兒的出色。

不僅天佑與長生出眾,就連恆生與左住兄弟也都不差。

不管是「養子」還是「義子」這都是大哥的兒子。自己卻是半點骨血也無,

曹幅想打此處,看著堂兄,倒是不知該佩服堂兄教子有方,還是該嫉妒他好運氣,隨便撿個孩子,都是蒙古小王子;收留對雙胞胎義子,如今又成了對少年秀才。

曹顆察覺到他的目光,轉過頭,道︰「五弟怎麼了?」

曹帕自然不會說自己小心眼犯了。嫉妒堂兄兒子多,隨口道︰「沒什麼,就是想起二哥,還以為他能年前到京。先皇駕崩。已經一個半月。若是馳驛進京。也該到了。」

十四阿哥在甘州西北軍中,甘州距離京城六千多里路。這馳驛需要多暫時日,曹顆不清楚。

他只是听說,從西安到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折子,六日便能抵達京城。西安距離京城四千里。

曹顆听了,心里估算著聖駕在路上的時間,還有十四阿哥返程的時間,察覺出不對來。

若是沒有變故,十四阿哥早就當到了。

若是有變故」曹頤的心不由地沉了下去。

李衛終是沒有去直隸任道台,而是改授雲南鹽驛道,前幾日就出京赴任去。他之前的道台之位,則是由雍親王府一個二等侍衛補了。

「剿匪」不會是要對回京奔喪的十四阿哥痛下殺手吧?

想到這里,曹顆只覺得後背直冒冷汗。

他當然不會同情十四阿哥的處境,也不會質疑雍日o8姍旬書曬譏口齊余值…漆擇。可是隨同十四阿哥回來的,有他最親近的隨即,他又覺得自己想左了。

雍正才登基,根基不穩,怎麼會在這個關鍵眼上給自己添罪名的。

「許走路上耽擱,十五之前,怎麼也都到家了,五弟別急。」曹頤淡淡地說道。

遠遠地傳來「二踢腳」的響聲,還有霹靂扒拉的鞭炮聲。

曹歌抬起頭來,看了看旁邊高低櫃上的座鐘,指針正指向十二,,

西直門外,曹頌騎在馬上,重重地打了個噴嚏。

他揉了揉鼻子,尋思自己是不是病了;這些日子,從甘州到京城,一路馳驛,換馬不換人,已經累倒了三個「侍衛。

因要趕路,耽擱不得,這三個侍衛就都在客棧中休養,等著好些了再回京城。

就算病了,他也只有慶幸的,起碼這已經到京城,即便生病,在家里總是舒坦些。

在曹頤身前,一身孝服的十四阿哥端坐在馬背上,望著眼前這黝黑緊閉的城門,不知在想什麼。

過了半晌,才听十四阿哥沉聲道︰「上前,叫城門!」

有人應了一聲,下馬上前去扣城門。

高大的城牆,將世界分割成兩個世界,

里面,正是闔家團圓。歡度除夕

外面,卻是北風呼嘯,寒風刺骨,使人心里冰涼。

大將軍王回來了!

守門小校听人來報,只覺得腿肚子轉筋。使人舉著燈籠,登上城門樓,帶著幾分謙卑,揚聲道︰「來人若是十四爺,還請稍等。卑職並無權夜半開城門,卑職這使請人去稟告提督大人。」

十四阿哥听了,只覺得雙眼黑。

他風風光光的做了幾年「大將軍王」四月出京,更是百官相送;如今卻是「虎落平陽被犬欺」被個城門小校怠慢,如何不氣的要吐血。

他再氣,又有什麼用。城門樓上的小校喊完話,不等十四阿哥這邊分說,早已遁去,讓他連想要罵兩句,也找不到主兒。

北風漸起,雪花已經比方才落得快些,曹頌看看緘默的十四阿哥,再回頭看了看身邊與身後諸人。

這次,隨十四阿哥一道從甘州回京的。除了兩位副都統、一位宗室國公、十名御前侍衛,還有四十個四川總督年羹堯旗下的督標。

曹頌只是性子魯莽些,並不是傻子。自是瞧出其中關鍵。

聖駕冬月十三駕崩,卻走過了一個月,十四阿哥才听到消息。彼時。年羹堯已經到了甘州。

隆科多得到消息時,正是同妻兒守歲後要上炮安置。听到十四阿導回京。不由地坐直了身板。

實在是十四阿哥的身份太過敏感。新皇胞弟,太後幼子,先皇在世時最寵愛的皇子之一。

一個處理不妥當。就要惹禍上身。即便是新皇心月復,隆科多也不敢隨意處置十四阿哥。

「備馬,去宮里!」隆科多還是覺得,這種兄弟恩仇之事,還是讓局中人自己絕對當如何才好。

此時的雍正,滿心悲憤,大踏步離開永和宮。

自從登基大然後。太後就推說養病。不見雍正。

今日除夕,雍正帶著福晉、側福晉,還有三位小阿哥,一起到永和宮熱鬧,就是盼著太後看在媳婦與孫子面上,變得軟乎,彼此都給個台階。

可是,太後一句「我乏了」就漠視了兒子媳婦的孝順,叫人送客了」

「老十四回來了?」听了這個消息,雍正微微皺眉︰「現下不見他回宮,這是往哪去了?」

對于這個弟弟,他只有妒忌、提防的。他沒有忘,先皇駕崩前,可是一心想要調這十四阿哥回來的,其中用意,不好深究。

加上太後的這一個多月的異常反應。使得雍正都猜測不已,不知道皇父生前,是不是留了密旨給十四阿哥,或者是生前曾對太後說過什麼話,,

听隆科多說十四阿哥還在西直門外。沒有進城,雍正沉吟道︰「舅舅您看,怎生是好?皇額娘在等著他,可是我實不耐煩同他扯皮!」

隆科多稍加思索,道︰「十四爺奔喪而來,總要進城。先皇靈櫃停在景山,十四阿哥是存了孝心回來的,樂意守靈,也是情理之中。就是太後曉得了,也只有感念這份孝心的。」

雍正原為如何安置十四阿哥鬧心。听了隆科多的話,覺得這主意再好不過。

「謝舅舅教聯,只有舅舅能為聯解憂!」雍正帶著幾分激動道。

隆科多神色飛揚,連說都是自己當做的。

他還要去西直門,便沒有再逗留。

雍正有些不放心西直門的情況。就打自己身邊一等侍衛拉錫隨同隆科多前往……

再求保底月票,前六很不穩當。淚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