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九百二十五章 追封

如代母謝恩的折孑,遞卜尖大半月,也沒有回信六

李氏雖心智果決。但走到底對帝王存了畏懼,怕因自己的緣故,給兒女們惹禍,所以她也沒有催兒子快點想法子退東西。

反正她是拿定主意,不動那些財物一絲一毫。

就是對外,她也不再應酬。以禮佛為名,閉門不出。

外頭的人能不搭理,但是府里還有個田公公在。

初瑜听了丈夫的吩咐,使人將府中西北角的一個小院子收拾出來,給田公公與那兩個。小太監安置侖那兩個太監管田公公叫「爺爺。」是田公公的徒孫,一個叫小林子,一個叫小安子。

李氏不能理直氣壯地將自己當成貴人,但是對皇家的抵觸,並不減她對太後的敬愛。

說也奇怪,她同太後見過的次數,一個,巴掌數得過來。因太後不會漢話的緣故,交流也甚是有限,可太後的慈愛卻是毫不掩飾。

因這個緣故,李氏對田公公也十分客氣。

听著田公公念叨太後生前的事兒,還有太後對科爾沁的想念。李氏也恍然。那位與太後同樣出身于科爾沁的慧妃娘娘,如果從沒離開宮廷,又會是什麼模樣?

外頭雖有不少人盯著曹家。但是見李氏閉門不出,曹頤如常辦差,時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興趣。

畢竟,能探知李氏身份的都是權貴人家,這些人心里如何尋思,也不會宣之于口。

一般官宦人家。眼下最關注的就是選秀。

等到聖駕回京後,八旗選秀才能拉開帷幕;

曹家雖沒女兒入選,但是因四姐、五兒年歲漸大,這次沒趕上,三年後一個。十五、一個十四正好候選。

就連曹頤,也要為選秀操心了,誰讓他身上擔著世管佐領的職。讓他慶幸的,是他這佐旗人,是散戶,除了曹家,主要姓氏還有回家,雖說都是滿人,但是背景相對簡單,沒有同那幾戶顯赫的滿洲貴姓聯系起來。

曹頤這個佐領。總領民政,手中有著每家每戶的戶籍。

有兩戶人家,是獨女,按照規矩,獨女可以報免選,但是要上報到佐領處,而後佐領還要稟告到統領處,確認核實。

還有兩戶人家,報得是父母孝期,這得登記在冊,延後下次再選的。

還有一戶人家,報得是病。曹顆就要與統領處的人一道。帶著大夫去這戶人家,為候選的秀女診斷。

林林總總的,正經折騰了半個月。

轉眼,到了九月末,聖駕回京了。

每年十月初一,都要大朝會,今年也不例外。

聖駕還留在暢春園,曹顆就只能按照常例。凌晨起床,趕在丑正凌晨兩點,從西直門出城。

他的馬車,外頭看著平平。里面卻是舒服得緊?加上從暢春園到西直門都是青石板鋪成的官道,所以曹頤在馬車里眯了一覺。

因為是大朝會,七品以上京官都來了。

曹頤看著懷表。掐著時間。就不著急下車,只在馬車里養神。

今日大朝會,不過是個過場,頒布明年年歷,遣官員祭陵什麼的。曹顆心中尋思的,是自己當如何。用不用遞牌子請見什麼的。

尋思半響,他還是決定「以靜制動」;

這會兒功夫,就听馬車外小滿的動靜︰「伊大人

曹頤睜開眼楮,就听車簾外有人道︰「你家爺在馬車里?。

是伊都立的動靜。曹顆沒等小滿作答,就挑開簾子,要下馬車。

這片是暢春園外空地,附近听了不少馬車。伊都立擺擺手,不讓他下車,自己躬身進了馬車。

馬車里寬敞,坐兩個。人倒是也不擠。

這還是伊都立隨扈回京後,兩人第一次見面。

伊都立壓低音量,道︰「乎若,自聖駕從熱河回鑒這一路上,御前可是熱鬧。原因。就是慧妃娘娘的溢號,禮部擬的是「懷。與「平」皇上卻是要從「元」「正,中二擇一。」

這溢號,自古分美溢、平溢、惡謐。

康熙前三任皇後,溢號分別為「孝誠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都是美隘。

這慧妃生前沒有進御,追封為後,已經是帝王肆意。

看來,禮部幾位堂官,還算愛惜名聲,做不出媚主之事,這值號擬得都是平溢,還算公正。

康熙擬得則走過了,這「元正」猛給大臣還好,溢後妃的,卻是含嫡正之意。

就算慧妃追封為後,名位也要列于其他三位後,如何能擔當起這個「元或者「正」字。

「吵出結果沒有?」曹顆聞言,皺眉問道。

對于康熙的追封鬧劇,他從最初的憐憫,眼下已經有些厭惡。若是康熙真綱常獨斷,將慧妃追封為「孝元皇後孝正皇後」那其他三位皇

就算赫舍里氏現下衰落,這俸家與扭祜祿氏不能說權傾朝野,也是京城數一數二的人家。

曹頤本就是最厭煩麻煩之人,自己避之不及,要生生被康熙牽連,能痛快才怪。

「听說兩位大學士跪諫多日,才使得皇上沒有下旨。不過,如今聖駕已經到京,這值號到底為何,也當差不多定下吧。」伊都立小聲回道。

自打曹顆帶著五百護軍離開聖駕駐地,這各種傳言就在駐地流傳開來。

伊都立的心中,早就跟小貓抓似的,充滿好奇。他有心尋曹顆問一句,但是這里頭又牽扯李氏,到底不恭敬,就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這會心夫,東方破曉,天色漸白。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曹顆就同伊都立一起下了馬車。隨著文武百官,一道進了園子,在二宮門外,等著康熙臨朝。

少一時,宗室王爺、貝勒也列隊,十六阿哥正在其中。

曹顆有心問他幾句,但是人多眼雜也不便宜,只好挨到大朝會後,才叫了十六阿哥。去僻靜處說話。

「皇阿瑪是有些過了,就算再緬懷慧妃娘娘,那兩個字是能隨意用的?乎若放心,幾位大學士同禮部堂官在前攔著,皇阿瑪總會明白過味兒來。要是真任由皇阿瑪擬了這兩個字,那幾位大學士就要被世人嘲為弄臣了。」十六阿哥倒是不擔心,對曹頗道︰「開始听皇阿瑪提出那兩個字兒時,我也跟著心慌,不過路上這七、八天,皇阿瑪就算沖動。也當平復了。

听十六阿哥這般說,曹顆才算安心?

活著的時候不珍惜,這死後哀榮,又當什麼用?不過是求自己心安,倒要惹旁人的清淨。

「三爺、四爺那邊怎麼說?」曹顆問道。

「什麼也沒說,就算三哥執掌禮部,身為人子,也沒有說話的余地。不過,瞧著皇阿瑪的意思,倒是因禮部擬了兩個平謐的字兒遷怒于他,作了一番;四哥那邊,臉色兒就不好。他同孝懿母後母子情深,怕是不願慧妃娘娘的謐號強過孝懿母後。」十六阿哥回道。

曹顆听了。不由不撫額。

這康熙想一出是一出,這叫旁人如何是好?

其實,十六阿哥卻是想差了。

四阿哥因這溢號之事,心情確實不好,卻不是為自己的養母報不平。他是少數得知當年那段宮廷秘辛的人,自是曉得博爾濟吉特氏玉蔭的真正身份。

同玉蔭的尊貴比起來,給什麼謐號都能說得過去。

但是,這「尊貴」是不能宣之于口的?雖說時隔五十余年,當年的知情人不是被滅口。就已經老死了,但是總有蛛絲馬跡留下。皇父這般大張旗鼓的話,少不得耍引得有心人側目。

有個李氏在,要是順著曹家、李家追根溯源,就能看到冰山一角;要是再去徹查科爾沁王府三代,真相就依稀朦朧。

要是真相被世人探知,那這有悖倫理之事,還不知怎麼文人攻殲。

當年因太後「下嫁」殺了不少文人,禁了多少本書。四阿哥不想皇父顏面受損,心中一直躊躇,要是皇父一意孤行,自己是不是「忠言逆耳」

就是四阿哥的躊躇中,曹顆焦躁中,十月初三,慧妃的謐號終于下來,自此康熙朝就有了第四位皇後「孝齊皇後」

康熙聖駕從暢春園回宮,親至太廟宣告天地。

皇後母家,也得以賞賜。

一場鬧劇,終于落幕。

曹顆想著後世史書上,並沒有這位皇後的記載,不知是不是四阿哥使人刪除這段歷史。

按照規矩,康熙朝的歷史,耍等到康熙駕崩後,四阿哥上台後,才整理修訂存檔?所以,所謂的歷史都不能盡信。

他卻是不知道,四阿哥心中正想著此事。

姑佷逆倫,實走了不得的丑聞,只要想起就叫人心中不舒坦。

雖說在塞外這幾個月,四阿哥奉命出面招待了不少蒙古王爺,但是三阿哥也是如此,所以四阿哥心中還是拿不準。

他覺得皇父母像是選定了自己,又像是要在他同三阿哥之中二選一。

要是說起出身,三阿哥佔了個「長」字;四阿哥養育中宮,佔了「貴」字,兩人不管立誰,都名正言順。

這樣一想,四阿哥就有些慌;

這個時候,四阿哥府卻是迎來一件大喜事。側福晉年氏平安生下一個小阿哥。

雖說是襁褓中的嬰兒,但是仍有不少人側目。

四阿哥府的三阿哥雖說已經十八,但是四阿哥並沒有立世子之意。年氏父兄顯貴,這個小阿哥說不定就是雍親王府的繼承人,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舊,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