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卷 游龍舞 第五百五十二章 血親(上)

暢春園,壽萱春永殿。

太後坐在炕上,笑眯眯地看著宜妃抱在懷里的重孫女。

她十幾歲就離開科爾沁,進了紫禁城。雖說沒有生育一兒半女,但是嫡後的身份卻使得她兒孫滿堂。

孫子、孫女就有數十人,到了重孫子這一輩,已經上百人。很多人,她都沒有得見,如今不少重孫、重孫女長大**,連玄孫都有了。

宜妃原是坐在挨著炕邊的小凳子上哄孫女,見太後有興致,笑著將小姑娘放在炕上,用蒙語對太後說道︰「太後,您瞧,這小丫頭的耳朵,同她阿瑪一樣,都隨了主子爺,看著著實可人疼。」

太後一輩子不會說漢話,太後宮中,使喚的都是蒙古與滿人奴才。就是康熙來這邊請安,也多是用的蒙語,偶爾也用滿語。

早在太皇太後還在世時,後宮中沒有漢妃,上至嬪妃,下至太監宮女,多是說滿語,還有說蒙語的,說漢話的少之又少。

太皇太後去世,才算終結了大清後宮中的滿蒙語時代。

雖說還有個太後,也是不諧漢話的,但是因她向來榮養,鮮少插手宮務,所以在後宮的影響完全比不上太皇太後。

不過,其他的地方說漢話可以,在太後面前,眾人還是要蒙語或者滿語對答。宜妃入宮早,又是個機靈人。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討好太皇太後與皇太後,她的蒙語也學得甚是用心,說的極為利索。

因這個緣故,在後宮諸位嬪妃中,太後待宜妃最為親厚。

加上宜妃地長子。又是太後親自撫育地。所以相處起來又是不同。

這被宜妃抱到炕上地小姑娘。一歲半大小。看來是見天被人瞅來瞅去地。她也不怕生。站在那里。眼楮烏溜溜地。帶著幾分好奇地望向太後。

太後見了。很是喜歡。伸手拉她到跟前。抱她在膝上坐了。用蒙語贊了幾句。

小姑娘抿著小嘴。看了看坐在凳子上地宜妃。又看了看侍立在其身後地母親與祖母。歪著小腦袋。巴巴地看著太後胸前地一串金珊瑚手串。

太後瞧了。便將前襟前地手串解下。掛到小姑娘胸前地扣子上。

小姑娘好像很意外。睜大了眼楮看了看太後。又低頭看看自己地前襟。已經笑得露出兩個小酒窩。她伸出一雙胖胖地小手。把玩著那串珠子。

太後眯著眼楮。用手摩挲著小姑娘的後背。

小姑娘可見是真高興了,小嘴咧著,「咯咯」地笑出聲來。

突然,她停止了把玩,伸出兩個小胖胳膊,一把摟住太後地脖頸。

太後先是唬得一怔,隨即卻是被小姑娘給逗笑了。

小姑娘摟住太後的脖頸,探出腦袋去,在太後臉頰上「吧唧」一聲。親了一口,留下了濕乎乎的口水印。

這小姑娘不是別人,正是十六阿哥的嫡長女。

今兒,她是被母親郭絡羅氏抱著給宜妃請安,又讓宜妃給帶到太後宮來。

十六阿哥現下只有這一個女兒,又是嫡出,自然是愛之如珍似寶的。

平素見了,他就是將女兒抱在懷里,不肯撒手。看到什麼好東西,都想著淘換過來給閨女玩兒,倒是比對兒子更親近幾分。

父女之間的互動,就是來「香香」。

變著法的哄姑娘高興,讓閨女「香」自己一個,就是十六阿哥平素的樂事。

小姑娘一時歡喜之下,便主動「香」了太後一下。

太後雖說已經五代同堂,兒孫眾多,但是彼此難得相見。

就算見了。孩子們也都被大人教了規矩。只會磕頭請安,守一個「禮」字。像小姑娘這般天性流露的還是頭一遭。

太後也是添了歡喜,見曾孫女喜歡這金珊瑚地物件,便叫人將首飾匣里的幾樣金珊瑚首飾都送了過來。

有項圈,有朝珠、佛珠,還有戒指與耳環。

七七八八的,擺了半炕。紅彤彤地,分外醒目。

小姑娘已經是看不過來,不曉得模哪個好了。

太後見她伸手要抓戒指,忙遞了個項圈給她把玩,隨即吩咐宜妃道︰「那小物什,讓十六媳婦幫孩子收著,要不,送到嘴里,可是了不得。大的東西讓她先玩兒,走時也都給她。」

屋子里除了太後與宜妃外,德妃也在,坐在宜妃對面的凳子上。宜妃身後侍立的是王嬪與十六福晉婆媳,德妃身後是十四福晉與幾個在園子里伴駕的年輕貴人。

這半炕的金珊瑚首飾,足有一二十件,說賞就賞了,連宜妃都有些眼熱。

宜妃笑得花枝亂顫,轉過頭來對王嬪與十六福晉道︰「還不快點謝賞,連我都眼紅了,這曾孫女一來,可是入了太後的眼了。」說著,又笑著奉承道︰「借太後吉言,今兒得了太後的贊,又得了太後的賞,也是這孩子地福氣呢!」

王嬪與十六福晉上前,身子已經插蔥似的,矮了下去謝賞。

太後笑著擺擺手,叫她們起了。

宜妃又笑著說道︰「太後,這孩子十五個月了,還沒起名兒,要不然就恭請太後賜個名

太後笑著點了點頭,尋思了一會兒,道︰「小名就叫寶音吧。」

屋子里眾人,除了幾個年輕貴人與十六福晉進宮年頭短,對蒙語不甚熟外。其他德妃、宜妃與王嬪都是學了半輩子蒙古的,自然是曉得這「寶音」的意思。

寶音,是蒙語,換成漢話,就是「福」的意思。

用這個做孩子的小名兒,又吉利又大方,甚是妥帖不過。

這次卻是連宜妃也起了,同王嬪與十六福晉一起謝過太後賜名。

屋子里一片其樂融融,就听殿外太監揚著公鴨嗓道︰「啟稟太後,禮部侍郎、二等伯曹寅之妻李氏同和瑞郡主奉懿旨前來請安。」

屋子里的熱鬧瞬間冷了下來。太後看了看德妃,又瞧了瞧宜妃,微微皺眉,吩咐邊上的內侍傳人。

早些年,太後這邊也是有不少外命婦請安的。

因這幾年體力不支,老人家怕吵鬧。除了聖壽節一並受禮外,其他地命婦都見的少了。

偶爾召見兩個,也不外乎是經年地老人,過來講講古什麼的。

這次破例召見李氏,太後心里卻是置著氣。

老人家上了年歲,這性子就執拗起來。

她有個嫡親的佷孫,想要留在京里這邊當差,卻是因各種家法制度約束,只補了個虛缺。整理日無所事事,隔三差五便要來太後這邊撞一次鐘。

曹家倚仗的,不過是孫氏當年照看康熙十來年的情分。

這點。讓太後心里很不舒坦。

她同康熙現下雖是母子情深,但是早年的關系生疏得緊。

曹家不過是包衣奴才,只因沾了孫氏地光,兒子為高官,孫女栓婚郡王,孫子指了郡主,加上闔家抬旗,這已經是天大地體面。

如今,連個婦女懷孕。都要使喚內務府地嬤嬤,這依然是王府待遇。

太後這邊的親戚,卻是連個奴才也比不上,老人家心里怎麼會舒坦?

雖說李氏在去年聖壽節時,也曾隨同其他誥命進宮請安,不過是站在人群里行禮罷了,太後沒大留意過。

少一時,李氏與初瑜已經隨著內侍進來。

走進屋子幾步,婆媳兩個都蹲了下去。

李氏操著生疏地滿語。口稱︰「奴才李氏恭請皇太後聖安。」

初瑜這邊則是換成了︰「曾孫女恭請太後老祖宗聖安。」

太後听著李氏說著滿語,微微一怔,隨即看看初瑜,估計著是孫女提點的。

要是李氏是個遍插珠翠的庸俗婦人,太後的氣還能消消。

偏生李氏舉止有度,身上雖說穿著一件素淡的草綠旗袍,但是袖口與衣領地流水紋卻繡得極為別致,露出幾分不凡來。

太後心中越發厭惡,只覺得如今這人心不古。亂了綱常。

這奴才倒是比主子越發有譜。實是讓人不待見。

「嗯,起吧!」過了好半天。太後方應了一聲,聲音中帶著幾分冷淡。她的臉上繃得緊緊地,帶著幾分挑剔,打量李氏。

她的視線在李氏微微凸起地小月復上滑過,心里卻是說不上是嫉妒,還是羨慕了。

曹佳氏與曹姐弟,她都見過,曉得都是品貌端正的孩子。

眼前這個女人,也算是有福之人,只是福氣太過了,卑賤之人怎麼受得了?

太後心里正嘀咕,李氏與初瑜婆媳兩個已經起身。

看到李氏容貌的那刻,太後卻是不由地一慌神,臉上顯出迷茫之色。

宜妃與德妃都在暗中留心著太後這邊,見太後如此,心里都是納罕不已,這時,就听太後道︰「李氏,你到炕邊來。」

李氏那一句滿語的請安話,還是之前跟初瑜臨陣磨槍,現學的。

對于太後這蒙語,更是絲毫不懂。

初瑜則是大致听懂了,低聲告之李氏。

李氏心里雖忐忑,但仍是遵命,往前走了幾步,距離炕邊還有三、四步時停下來。太後像是要在李氏面前尋找什麼影子似的,仔細打量了她好幾遭,最後視線落在她的耳朵上。

太後的神情甚是復雜,過了好半晌方開口問道︰「你娘家……是如今在蘇州的那個內務府李家?你……是辛亥年生人?」

李氏低著頭,沒有察覺中太後地異樣。听著「咕嚕咕嚕」的蒙語,她不禁手心出汗。

這只當進宮請安是個過場罷了,哪里會想到這太後老人家還要找人說家常。

不過這委實听不懂,這又如何是好?

這話卻是連初瑜也听不明白了,求助似的看向王嬪。

王嬪冷眼旁觀,心思都放在李氏這邊,沒有看到初瑜的求助。

瞧著太後的意思,像是遇到故人般,難道高氏老太君早年曾進宮過?

王嬪倒是有些糊涂了,只覺得迷霧重重的,看不真切。

初瑜見王嬪沒有留意,心下著急,就想要上前一步,對太後說自己婆母不諧蒙語之事。

十六福晉見了,忙暗中擺擺手止住她,隨後拉了拉邊上的王嬪,小聲地說了。

王嬪這才省過神來,

太後這邊,卻是已經換了笨拙的漢話,問道︰「你……屬豬的……」

屋子眾宮妃皆是詫異不已,這還是頭一遭听太後開口說漢話。李氏點了點頭,恭敬地說道︰「回太後地話,奴才是辛亥年十月生人,正是屬豬。」

太後也不曉得是看明白了,還是听懂了,轉過頭用蒙語對對宜妃道︰「你跟她說,讓她近前兩步,到哀家身邊來抬頭回話。」

宜妃之前還樂呵呵的听著,听到最後,神情也有些僵住。

太後臉上已經收起之前的冷淡與不耐,只剩下疑惑不解。

宜妃連忙擠出幾分笑,掩飾自己方才的異樣,對李氏道︰「李氏,太後老人家傳你進前呢。再往前走兩步,到太後跟前抬頭回話。」

李氏俯首听了,隨後按照太後話中的吩咐,走到炕邊。

太後抓了李氏的胳膊,抬頭盯著的李氏的眉目,身子已經有些發抖。

不過片刻功夫,太後已經紅了眼圈,嘎巴了嘴,道︰「你……額娘……墓……哪……」說完這句,卻是老淚縱橫,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這般異變,使得宜妃、德妃等人都驚駭不已,已經是坐不住,站起身子。

李氏的胳膊被抓得生疼,心里卻是糊里糊涂地,莫非是太後老眼昏花,認錯了人,要不然地話,自己的母親好好地蘇州養老,怎麼這又出來個過世的「額娘」來?

「太後,奴才母親現下在蘇州堂兄家養老,隨已年過花甲,但是身子骨還算是硬朗。」李氏輕聲回道。

太後听她說話了,忙轉過身子看宜妃。

宜妃也是雲里霧里的,穩了穩心神,將李氏的話用蒙語重復了一遍。

太後听了,皺起眉來,搖頭,道︰「不對,不對……」

太後這番失態,卻是將坐在一邊的小寶音給嚇到了,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太後失神中,恍然未覺。

「都出去!」門口傳來康熙的聲音。

太後听了,忙轉過頭望去,問道︰「皇帝,她是不是你五姑母的女兒?」

康熙听到「五姑母」時,臉上卻是不禁泛白,望向宜妃等人的目光中多了森嚴之意。

眾人包括李氏與初瑜在內,都先給康熙請安,隨後相續出去。

康熙猶豫了一下,對王嬪道︰「你帶李氏與和瑞去你的住處,朕稍後過去,還有話要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