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重繪喀爾喀(二合一)

听了初瑜的話,恆生越發著急。

曹卻若有所思看看了天佑兩眼,點了點頭,道︰「確實是老大的不是……就罰你去祠堂抄三日《孝經》……」後邊這一句,是對天佑說的。

「是,父親。」天佑躬身應了。

他雖是侍衛,可這幾日剛好輪班,曹也是想到此處,否則話家規總是不能大過國法去。

恆生在旁急的滿臉通紅道︰「父親,真不干大哥的事,要罰您就罰兒子……」

曹橫了他一眼,道︰「你也沒落下,等你好些,罰你抄三十遍《孝經》……」

見恆生還想要再求情,曹冷哼一聲道︰「再嗦,就讓他抄六日……」

「父親……」恆生雖不像曹家其他小輩那樣為畏懼曹,可見他臉上沒有笑模樣,到底不敢再多言,只是望向天佑的目光,越發羞愧。

天佑輕輕地搖搖頭,示意自己沒事。

恆生雖已經退燒,到底是折騰了一晝夜,說了這會兒話,就有些熬不住,眼楮已經睜不開。

初瑜親自喂他用了藥,又給他掖了掖被子,輕輕地拍打著,就像面對的不是個十六、七的少年,而是個嬰孩一般。

曹與天佑站在一旁,見了這個情景,面色都柔和起來。

曹是想起當年自己第一次見到恆生的情景,這是他從血泊中抱起的小小嬰兒,滿身的血污,皺巴巴的小臉,小胳膊、小腿卻很是有勁,使勁地蹬著。

天佑卻想起昨晚兄弟兩個的對話,想著恆生故作凶狠地威脅︰「大哥,外頭都說有了媳婦忘了娘,你就要娶嫂子,可不能真的將嫂子看的比父親母親重!要是真的惹父親母親不快活,我可是不依!」

恆生嘴里說的硬氣,那點小心思,又哪里瞞得過天佑?

他故作正經道︰「知道了,難道在二弟眼中,大哥是之徒?放心吧,不會看的比父親母親重。」

恆生听了,接著說道︰「也不能看的比老太太、妹妹弟弟與七叔重……」

天佑忍了笑,道︰「知道了,不比老太太、妹妹弟弟與七叔重,我將你大嫂放在第七位……」

恆生听了,立時急了︰「怎麼是第七,是第八!還有弟弟呢!」

天佑終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恆生這才看出他的戲耍,羞惱道︰「大哥……」

天佑不再逗她,正色道︰「二弟,你到底在擔心什麼?即便你大嫂進門,只會同我一道孝順老太太與老爺、太太,友愛七叔與弟弟妹妹,難道還會挑唆我不孝不成?」說到這里,皺眉道︰「還是二弟听到了什麼?莫非是六格格人品有瑕,沒有像外頭說的品性端良?」

恆生听了,忙擺手道︰「不是不是,大哥千萬別誤會。不信旁人,大哥還不信慶大伯麼?大嫂是慶大伯的親外甥女。早在宮里沒賜婚前,慶大伯就想要做媒,大哥你忘了?」

天佑依舊皺眉道︰「既是六格格人品並無擔憂之處,那二弟苦惱什麼?」

恆生耷拉著腦袋道︰「弟弟沒苦惱什麼,只是覺得……只是覺得松大哥與柏二哥自成家後,就同咱們關系遠了,之前咱們可是經常在一處……」

天佑哭笑不得,使勁拍了怕恆生的腦門道︰「又不是小孩子,誰還能天天在一處耍!成家立業,需要背負的擔子重,自然需要忙的事情就多,哪里就是誰遠了誰?你不用抱怨,等你娶了媳婦,也會如此……」

恆生腦袋要的跟撥浪鼓似的,斬釘截鐵道︰「不會,弟弟絕對不會……成親就成親,不過家里多個人,哪里就與現下不一樣……」

恆生雖在宮里歷練多年,可因心性質樸的緣故,尚未通男女情事,這會兒說話才會帶了孩氣。

天佑見狀,一陣恍然,不知為何想起去年離府的樂青。

長大了,又哪里能與小時候一樣。在背負家族興衰的同時,他注定要割舍自己的少年情懷。

正是因存了心事,原本酒量尚佳的天佑,最後才會醉倒。

這也是天佑沒有為自己辯解的原因,若不是他想要醉一場,恆生又怎麼能灌倒他?

沒想到,只想要放任自己一晚,就引來這樣的後果,天佑的眼里,不知不覺已滿是淚水……

少一時,恆生就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曹夫婦與天佑從西廂出來……

曹將恆生帶回來前,先打發天佑過來收拾的屋子。

西廂原是曹的內書房,平素也都有人打掃清理,倒是不用多費事,就能直接入住。

將恆生安置在夫妻兩個院中,是曹的意思。恆生小小年紀,就經歷陰謀算計,又殺了人,怕他獨處胡思亂想。

初瑜雖不知實情,可以為是「中毒」,心中憐惜恆生,自然也沒有別的意見。

曹這一日,全部注意力都在恆生身上,午飯與晚飯還沒用,這會兒功夫肚子里就「咕」直響。

曹便吩咐初瑜道︰「不拘什麼,叫廚房送些吃的過來。」說罷,他看了天佑一眼,見他臉色木然,道︰「事已至此,後悔無用,你好生思量吧……」

天佑躬身應了,曹沒有再看他,大踏步去上房了……

初瑜並沒有跟上,而是停在天佑身邊,輕聲道︰「好兒子,別埋怨老爺罰你……恆生這件事,怕是瞞不住外頭,不知有多少人看著……你這當哥哥的歡喜之下,讓弟弟多吃幾杯,總比他孝中酗酒要听些……你是哥哥,不代你二弟擔待些,還能有誰替他擔待?」

天佑扶了初瑜胳膊,道︰「太太放心,兒子沒埋怨老爺……本就是兒子不是,兒子但凡穩重些,也不該同二弟一起胡鬧……等兒子從祠堂出來,就去顯親王府賠罪……」

見兒子懂事,初瑜甚是欣慰,道︰「好,總要面上做的好看才行……世人多重孝道,即便那邊只掛著個名,你二弟既在這個位置,該守還是要守,不好叫人抓了錯處,要不然壞了名聲,往後就要越發艱難……」

天佑點頭應了,便催促母親早點回房安頓父親吃食。

他自己並沒有立時去祠堂,而是又轉回西廂房。

站在恆生床邊,看著沉沉入睡的恆生,天佑後怕不已。

若是昨晚那兩個婢子給恆生下的不是藥,而是毒藥,那恆生早已死透多時……

九如院,上房。

曹放下手中的碗筷,吃了兩碗雞湯燴面,身上也暖和了不少。

他漱了口,問妻子道︰「天佑那邊,也送了吃的過去了?」

初瑜點點頭道︰「想著他也沒用晚飯,就送了兩盤餑餑過去……他卻是不肯用……」說到這里,嘆了一口氣,道︰「怕是兒子心里難受……」

知子莫若母。

天佑打小被視為家族未來希望,被祖父、父親相繼教導,向來很有長子風範,對待弟弟妹妹,也極盡長兄之職。

恆生與他相伴長大,情分又深了一層。

恆生遭遇大劫,即便別人不怪罪天佑,他自己怕是也要責怪自己。

曹皺眉道︰「餓兩頓,就餓兩頓……難道我們照看一個不說,還得去寬慰另一個不成?又不是孩子,總要他自己想開了站起來才好……」

初瑜雖心疼長子,可也沒有婆婆媽媽地去祠堂勸兒子吃飯……

扎薩克圖郡王府,作為寥寥無幾的在京蒙古王爺的王府,自然少不得有人關注。

十六阿哥出面,發作王府下人,恆生「重病」,被曹不避嫌地接過去照看,這似乎就已經證明了什麼。

次日,圓明園,勤政殿。

雍正面色鐵青,咬牙道︰「阻攔公主產子,那個混賬東西,他怎麼敢?」

立場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就像曹無法忍受的,是旁人算計恆生的名聲與安危;雍正受不了的,就是別人破壞自己的打算。

將恆生冊封郡王長子,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想要個與朝廷親善的人做喀爾喀未來汗王。

安排恆生在京城開府,而不是讓他現下就回喀爾喀,也是因想要讓下下代汗王也在京城長大,親善朝廷。

那個陰狠的側福晉,不過是婦人手段,想要為兒子謀奪名分,固然不令人所喜,也不值當生什麼氣。

格埒克延丕勒使人預謀挑撥恆生與三公主夫妻情分,且要阻三公主生子,其用心昭然若揭。

再想想,朝廷幾十年來撫蒙古的宗女,內蒙古的還好些。畢竟,最早撫內蒙古的公主與宗女,多是蒙古後妃福晉所出,本身就帶了蒙古血脈。

她們多是有子嗣傳下來。

等到八旗入關,朝廷與蒙古的關系就變得微妙起來。

朝廷既需要拉蒙古人為盟友,一起壓制漢人;又要防範蒙古人作亂,抄了自己後路。

蒙古人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安分,他們面上柔順,背地里也多有思量。

朝廷撫蒙古的公主還罷,身份在那里擺著,自己建公主府,無人能挾制;那些郡主、縣主等宗女,無身份自己開府的,則鮮少有人能下親生兒女。

即便生下兒女,不是夭折,就是因這因喪事繼承人資格,就像是肅親王府的那個殘廢外甥似的。

像寶雅格格那樣,撫蒙古後,不僅生了兩個兒子,還讓長子請封世子,這在宗女中百中無一。

不過是因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因寶雅出嫁後,直到今上登基前,聖祖皇帝每年要避暑塞外,巡幸蒙古。

地利是寶雅丈夫所在封地,與東北接壤,蒙古人漢化的厲害些,又在御駕巡幸的路線上,行事也多有忌憚。

人和則是寶雅格格不像其他宗女似的柔弱,她騎馬射箭打獵樣樣出眾,比蒙古貴女還有氣勢,得到了封地百姓的敬愛。

喀爾喀蒙古卻是在外蒙,幅員遼闊,最遠的地方,距離京城有萬里之遙。

朝廷想要插手外蒙事務,很是不容易。

像雍正這樣,從恆生著手,要是計劃順利,就相當于朝廷在外蒙插了個釘子,外蒙古不會再是鐵板一塊。

十六阿哥站在一邊,見雍正大怒的模樣,並不意外,不過心里多少有些嘀咕,自己昨兒是不是下手快了?要是先請示御前,估模會更好些。

只是他昨兒盛怒之中,難免思量的有些不周全。

還好,雍正惱怒是惱怒,並沒有責怪十六阿哥自主主張的意思,反而沉思了一回,道︰「記得從顯王府旁支未嫁女中,挑個適齡的出來,明年顯親王府格格周年後,賜婚給格埒克延丕勒。」

十六阿哥躬身應了,自是曉得雍正此舉用意。

為了恆生,格埒克延丕勒這個汗王暫時還得留著,可是汗王嫡妃的位置,卻不能讓蒙古女人佔住。

蒙古不像關內,蒙古女人的地位比關內女人地位要高。即便以後格埒克延丕勒故去,留下的蒙古汗妃,恆生即便順利繼承汗位,也難免束手束腳。

只是雍正畢竟是天子,一個喀爾喀汗王跑到京城來算計未來的皇家額駙,要是不報復回去,那皇帝也就不是皇帝。

只是總不能你下藥,我再下回去?那點小打小鬧的,有什麼意思?

雍正眯了眯眼,叫人取了喀爾喀地圖,目光在扎薩克圖旗的位置流連一會兒,招呼十六阿哥上前道︰「十六弟,你瞧這個位置如何?」

十六阿哥上前看了,雍正所指的正是扎薩克圖部與車臣汗部交界之處。

早年兩個汗王曾因邊界之爭大動干戈,打了好幾次,後來還是哲布尊丹呼圖克圖活佛出面,請朝廷調停,使得兩汗部各退百里。

這兩汗部中間的這一塊,名義上就不歸兩汗部中的任何一部。而是歸屬與朝廷,賜給活佛做香火之地。

這里是兩汗王相爭的地方,活佛的駐地又不在此處,不過是掛個虛名。

十六阿哥眼楮一亮,道︰「中間有河流流過,想來水草肥美,確實是好地方……」說到這里,有些不解︰「只是當年兩個汗王怎麼就罷手了?沒有爭出勝負來?」

雍正譏笑道︰「不過是一個貪字,他們想著天高皇帝遠,有的時候無主之地,比有主之地來的更便宜,說不定一百里就成了二百里。朕雖沒到過喀爾喀,可也能想象的到,這塊‘無主之地’的牧群,定是喀爾喀最密的……」

十六阿哥恍然大悟︰「到底是皇上慧眼如炬,沒有被這起子小人騙了去,臣弟就想不到這些……」

雍正道︰「外蒙古這三個汗王,又何曾真正安分過?格埒克延丕勒但凡有半點忠義之心,也不會安排這下作的手段……」

十六阿哥義憤填膺道︰「是啊,想想臣弟都覺得後怕……這還是在京中,他們就敢預謀算計三公主;若是在喀爾喀,怕是直接要……」

後邊的話,十六阿哥沒有明說。

可想想外蒙古那些早夭的公主與宗女,雍正哪里還不明白十六阿哥的意思。

恆生是他想要扶持的,三公主是他賜婚的,他如何不越發惱怒。

他陰沉著臉,道︰「喀爾喀三個汗王會盟的日子太久了,使得他們猖獗,以為喀爾喀就是他們三家的天下……」說到這里,他指了指那塊空地︰「這里若是再建一旗會如何?」

十六阿哥聞言,不由一愣,隨即忙道︰「皇上還請三思!」

外蒙古不比內蒙古,內蒙古臣服朝廷已久,早年內蒙古各王公貝勒曾隨八旗南下,並且建蒙古八旗,早已成為朝廷的一部分。

外蒙古歸順是歸順,可到底還是需以安撫為主。

冒然插手外蒙古政務,引起外蒙古不滿,誰曉得會有什麼後果?

十六阿哥即便再厭惡喀爾喀那些人,也不能看著國家不寧。

雍正挑挑眉,道︰「你是擔心會引起喀爾喀諸汗反對?」

十六阿哥道︰「這些年不管喀爾喀內部幾個汗王如何相爭,可對外卻抱團,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內蒙古諸王。」

雍正笑道︰「若是將土謝圖汗轄地的扎薩克挪出來建旗呢?」

十六阿哥听得有些迷糊,突然想到一人道︰「皇上說的是賽音諾顏部?」

賽音諾顏部是成吉思汗嫡系後裔屬地,因早年葛爾丹出兵準格爾,攻佔了賽音諾顏部,小王爺凌策同弟弟由祖母帶著逃出來,投奔朝廷,後來定居在京城,尚公主成額駙。

等到朝廷大軍逼退葛爾丹,賽音諾顏部的封地早已被其他汗王侵佔,其中大部分就被土謝圖汗侵佔。

土謝圖汗歸順朝廷,朝廷總不能讓他將吞下的地方吐出來。

不過為了安撫賽音諾顏部,朝廷在冊封土謝圖部諸扎薩克時,也沒落下賽音諾顏部的王公。

因這個緣故,賽音諾顏部諸王公就得了名分,在土謝圖汗部里就自成一系。

土謝圖汗在外蒙古的地盤最大,勢力卻與兩外兩個汗王三足鼎立,就是因內部不穩的緣故。

將賽音諾顏部諸王公分出來,並且遷出來建旗,不管旁人什麼意思,土謝圖汗是絕對不會反對的。

賽音諾顏部有個和碩額駙,後邊是朝廷大義,就成了喀爾喀的第四方勢力。

即便車臣汗與扎薩克圖汗兩個想要反對,也不過是二比二,佔不到什麼優勢。

若是因建旗的緣故,引得外蒙古諸汗大戰,那只會削弱外蒙古的實力,對朝廷來說反而是幸事。

不過要是以後朝廷建旗,扎薩克圖汗或許會反對,這個時候倒是未必。

他當繼承汗王沒兩年,還是從朝廷求了名分,才彈壓住扎薩克圖部諸王公,哪里敢在這個時候得罪朝廷?

十六想到此處,立時笑道︰「皇上聖明,賽音諾顏部領土被瓜分,旗名都保不住,只能寄居土謝圖汗旗下……得此隆恩,重新建旗,定會被朝廷感恩戴德,在萬里之遙亦忠心與皇上……」

外蒙古事務,一直是雍正的心病。

現下想到這個主意,他也很是自得道︰「凌策既忠心朝廷,朝廷自然也不好虧待了他……他這一脈,本就是成吉思汗嫡裔,喀爾喀舊主……」

既是重新為賽音諾顏部建旗,那賽音諾顏部的地位與土謝圖部、車臣部、扎薩克圖部比肩,終于能打破外蒙古三汗王只手遮天的局面。

雍正如何能不歡喜?

軍國大事面前,恆生受驚重病之事,就顯得沒那麼重要。

不過,想要喀爾喀徹底臣服在朝廷面前,恆生也是其中關鍵人物之一。

雍正稍加思量,便傳下口諭,吩咐十六阿哥預備下藥材物品,代自己去探疾。

至于處置郡王府下人那些微末枝節,雍正不過問了一句,隨後邊說由十六阿哥做主。

待從御前下來,十六阿哥的臉上添了幾分憂心。

賽音諾顏部重新建旗,不是兒戲,車臣部與扎薩克圖部之間那兩百里的地方哪里能夠?

蒙古人靠放牧為生,只有足夠大的牧場,才能放羊足夠多的牲畜,養活足夠多的部民。

不夠的地方從哪里來?

雍正沒有說,十六阿哥也能想到。

定是扎薩克圖部。

扎薩克圖汗需要朝廷支持,外加上算計皇上額駙的事情「東窗事發」,這個時候怎麼敢違逆朝廷的命令?

十六阿哥不會閑著沒事,替扎薩克圖汗擔心,而是在擔心恆生。

現下恆生並沒有身為蒙古人的自覺,自然親近養父一家與朝廷;等回了喀爾喀,真正成為喀爾喀的汗王時,恆生會如何?

幫著朝廷算計喀爾喀,會被部民厭棄;帶著部民對峙朝廷,會被朝廷這邊視為叛徒,還真是兩難的局面。

想著那個質樸憨實的孩子,十六阿哥心里澀澀的,第一次開始反省自己當年的決定是不是錯了……

三日的時間,轉瞬而過。

這期間,天佑抄完了《孝經》,從祠堂出來。

恆生也不復先前的虛弱,只是在看到紅棗粥的時候,猛吐了一氣兒。

十六阿哥代表皇上,到曹府探疾,並且帶來皇上給恆生的大量賞賜。

十六阿哥過來之前,只有曹府的幾家親戚過來探疾;其他人怕範了忌諱,反而躊躇未來。

畢竟恆生「重病」,背後牽扯的東西多,要是惹了嫌疑就不好。還有些是心里癢癢,想要過來,又怕給曹家與恆生添是非的,也都忍著。

等十六阿哥過來後,皇上的意思已經明朗,自然就上行下效,來曹家探病的人就多了。

這其中,包括恆生的岳父簡親王雅爾江阿,與恆生名義上的舅舅顯親王衍璜……

昨天與今天的。

淚啊,昨天下午出去一趟,晚上對著電腦坐了四個小時,愣是一千字都沒出來。以後真要都安排在白天碼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