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五章︰月下論禪(一)

當一切忙完後,有僧人送來齋飯,青花瓷碗中的飯菜比那滿漢全席更令人喜愛,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她們不知道每天忙著學習,整天提防著他人的生活是多麼的痛苦。這樣無拘無束,感受自然的生活是多麼的難得。

晚飯在她們的抱怨,我的享受中度過了。這些飯菜也確實比我在府中的飯菜好很多,不過對于她們這些待遇很好的侍女就不一樣了,她們認為難以下咽。飯後她們討論那些夫人,小姐的生活,語氣中充滿羨慕。而我不想多言,就找了個借口出去了。

我走出房們,順著寺中的小路漫步。因為這已是深秋,加上是古寺,只有那一盞盞的燈籠在風中搖曳,仿佛轉瞬就要熄滅。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這亂世烽火。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那如斯寂寞。

我就這樣走著,一陣風過,帶來陣陣涼意,可是也來走了烏雲蔽日的淒涼。天總會晴,生活也總要繼續,無論有多大的不滿與委屈。

我看著那些燈火,每盞燈下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來著的人,那個沒有所求呢?

可是,他們知道自己現在的幸福嗎?有一盞等侯的燈,即使是身處寒冬也會溫暖的。

我在那自言自語道︰「雲在天上,水在瓶中,猶如人心之初,自然清澈而結淨無暇。可是隨著年歲和閱歷的增長,常常會不快樂,不滿足,會抱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原本的自然清澈及結淨無暇,心中有了荒草。這群人心中無禪,如此形式,可笑啊!」

突然听到一陣掌聲,我轉身一看,一個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身上有種高潔月兌俗的氣質。我想這夜晚能出現在這王室廂房附近而無人阻攔,加上他身上的這種高潔月兌俗的氣質,他應該就是這聖廟中聞名天下的「無心大師」了,這里的人帶發修行,介于僧人與道士之間。

我笑了笑說道︰「無心大師謬贊了。」

他也笑了︰「姑娘的聰慧勝于我所想的。」

我知道他說的是我指出他的身份,我說道︰「世間有大師如此高潔月兌俗的氣質的,能有幾人呢?」

他听後爽朗一笑,「那姑娘就如此待我這個大師啊!」

我想這人還正是性情中人啊!也許是這使他看透世事吧!

我笑著說,發自內心的微笑著︰「那墨染應該先拜一拜,然後激動的說︰‘大師,我終于見到您了。您不知道,我對您的崇拜如那滔滔江水延綿不覺,又有如河水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他笑著說︰「姑娘所悟甚深,可是最後所言難道是不贊同他們拜佛嗎?」

我說︰「非也,非也。只是每人的想法不同,佛在心中,拜不拜又何妨呢?大師不用叫我姑娘的,有點別扭,叫我墨染即可。不知大師可听過一個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故事是這樣的︰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

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

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