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四章 劉備稱王

自從甘寧和太史慈從扶桑帶回了大量的財富之後,敖烈的日忽然變得輕松了很多,荀彧他們再也不會因為經費緊張而來和敖烈較真了,即便是一向精打細算的田豐,都難得的給敖烈開了綠燈,同意敖烈對水軍進行擴編,畢竟水軍為了攻佔扶桑,損失不小,這一部分戰力,是一定要補充回來的。

主管軍事府的陳宮和主管政務府的董和,通力合作,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征募了四萬水軍,讓燕軍水軍的總人數,達到了十萬之眾,成為在人數上可以和江東水軍一較長短的唯一一支大漢水軍。不過燕軍的水軍戰斗力參差不齊,麒麟精銳和這些剛剛入伍的新兵們,戰斗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計,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敖烈相信甘寧一定會有辦法盡快的讓這四萬新軍成熟起來,成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可以打硬仗的隊伍,在訓練水軍這方面,天下間能比得上甘寧的,只有周瑜等寥寥數人而已。燕軍水軍趕超江東水軍,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或許很快就能成為現實,渤海灣特殊的海域位置,也給這一點提供了客觀的地利條件。

三個月來,大漢的疆土上顯得很是寧靜,敖烈在整治水軍,同時利用從扶桑運回來的財富,對燕國的個大州進行了新一輪的建設,力爭讓燕國的民們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安定的生活。而且敖烈還特意撥款,在國內州的境內,建立了二十四座義倉。所謂義倉,就是無償的提供糧食給路過的人,這樣可以使得一時落難的路人得到飯食上的保障,同時也能讓從其他大州逃亡過來的流民不至于餓死街頭。但是義倉的規章制度極為嚴格,每個義倉都有當地的郡兵把守,堅決打擊那些手腳健全但卻意圖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在燕國,敖烈決不允許這些寄生蟲們滋長起來。

為了保證義倉的順利實施,敖烈還讓李儒隔三差五的派出暗影成員暗察訪,一旦發現負責義倉的官員,有暗吃虧空的現象,不論是誰,立刻擒拿,帶回燕京問罪,從而在內部杜絕謀取私利的事情出現,保證義倉以人民為本。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受玷污。

在原,曹操最近也很平靜,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動作,只是把治所從昌邑遷到了許昌,既方便對手的青、徐、兗、豫四州以及荊州的兩個郡進行協調管理,又能對冀州唯一被自己掌控在手的魏郡形成支援,牽制住冀州的諸葛亮,一旦燕軍從冀州大舉進兵,曹操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部署。這也是他北遷許昌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曹操最近一段時間的平靜,也不難理解,畢竟曹操可是在漢爭奪戰損失了數萬的人馬,後來又被敖烈、張飛、趙雲三人先後沖營。斬殺了曹軍戰將七十余人,導致曹操失去了一整批的堅力量,想要把這個損失彌補回來,絕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恐怕在未來的一兩年之內,曹操都不會做出什麼大動作了,畢竟軍制的不健全。勢必會影響到曹軍整體的戰斗力,曹操不是傻,他絕不會在元氣沒有完全恢復之前,貿然采取軍事行動的。

相對于敖烈和曹操來說,劉備也顯得很是平靜,自從奪下漢之後,似乎劉備往日的野心瞬間消失了,開始滿足于現狀,種種跡象都表明,劉備是打算安心當個富家翁,準備心滿意足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了。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炎熱的夏季即將結束,眼看就要進入金秋的時節,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劉備忽然布告天下,他已經上書給了天劉協,請求劉協任命他為漢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劉備非但沒有像傳聞那樣,收起野心去享受現有的成就,反而變得更加狂野起來!

須知,在近百年以來,除了原有的那些已經沒落的世襲國王,有且只有敖烈一人被天親封為一國之君!現在劉備忽然跳出來,要做第二位國君,其野心昭然若揭!

劉備的這一舉動,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大漢的萬里疆土都為之震動!劉備並不傻,他可不是袁術那個蠢貨,他清楚地知道,現在還不是自己稱帝的時候,所以退而求其次,向劉協請求漢王的位置。王與帝,只是一字之差,但其的意思卻相去甚遠,當初袁術僭越稱帝,結果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在敖烈的赤霄神劍之下自刎,這血一樣的教訓就在眼前,劉備怎麼能不不吸取教訓呢?所以,劉備沒有稱帝,他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不稱帝而請求封王,這就在大義上站住了腳,讓那些心向大漢的臣民們說不出什麼來,畢竟,漢王也是大漢的王爵之一,劉備可並沒有公然月兌離大漢的行列之。

劉備請求封王的原因有兩點,第一,他在奏折指出,如今的大漢僅僅是在名義上保持著統一,其實暗地里早已是四分五裂,燕王敖烈、司空曹操以及江東的揚州牧孫策,這些人都是一時之梟雄,難保日後不會因為手握重兵而進行分裂活動,為了防患于未然,劉備自願請纓,一一將這些人鏟除,但是正所謂師出無名,所以他才請求劉協封他為漢王,讓他代表朝廷,去將上述幾人一一鏟除。

第二點,劉備身為益州牧,但手卻掌握著益州的東、西兩川和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身份與權力明顯不對等,為了更好地為劉協治理好這些地區,所以劉備認為自己理應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的權力,為大漢守好南邊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階又是什麼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劉備這一招連消帶打,當真是陰狠毒辣,明目張膽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卻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佔足了道理,讓人偏偏不能斥責與他,頂多只能說他是功利心比較重而已。更何況,執掌一方的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燕王敖烈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嗎?有了敖烈在前面做鋪墊,現在劉備伸手要王爵,倒也不顯得如何突兀了。

對劉備請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諸侯有著各自不同的反應。曹操顯得樂不可支,這樣一來,曹操確信敖烈的大部分精力,都會被牽扯到這件事上,自己便能夠趁機穩定的發展一段時間了。正如曹操所料,敖烈在收到這個消息之後,顯得很是憤怒。劉備這是**luo的分裂國家!可是,在劉備請求封王的這件事上,他卻沒有表露出絲毫自立的意思,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朝廷規矩來辦的,這就讓敖烈有心前往征討劉備,卻又師出無名,畢竟,劉備可不是那個蠢貨袁術,他可不會留給敖烈出兵討伐的破綻。劉備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而在江東,孫策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卻是渾然沒有在意。在孫策的心,他只關心江東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東,他才沒那個心情去管劉備稱王還是稱帝呢。對此。孫權卻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最好還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師父敖烈通通氣,如果敖烈要出兵征討劉備的話。孫權建議孫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馬,跟隨在敖烈身邊以壯聲勢,同時還可以為江東撈取到一些好名聲,顯示出江東弟忠心于大漢的決心。孫策思量再三,決定采納孫權的意見,派人從海路出發,直達渤海灣,向敖烈征求意見。

對劉備的所作所為最為憤怒的人,不是敖烈、曹操和孫策,而是當今的大漢天劉協。在收到劉備奏折的當日,劉協氣的臉都歪了,這個劉備早已被自己開除出了漢室宗親的行列,憑什麼請求封王?自己又有什麼理由,封他為王?

氣憤之下,劉協一把將劉備的奏折摔在了地上,對滿朝武陰沉的說道︰「劉備自請為漢王,簡直是藐視于朕!朕要御駕親征,討伐劉備!」在敖烈的護翼之下,劉協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成為傀儡,他的手里有兵有將,也有自己的地盤,而且還和敖烈一起並肩作戰,經歷了洛陽保衛戰等幾場戰役,在劉協的心,戰斗的種早已是生根發芽,因此,他才會決定御駕親征。

听到劉協這麼說,立刻嚇壞了滿朝的武,尤其是皇甫嵩等老將,更是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們看來,劉協是打過幾場硬仗沒錯,但在那些戰役,指揮戰斗的是燕王敖烈,天劉協只不過是跟隨在敖烈身邊的看客而已,怎麼可能是身經百戰的劉備的對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沒有長年的戰爭磨練,是絕無可能做一個優秀的指揮官的,劉協指揮戰斗的水準,在皇甫嵩等老將眼,甚至連入門的水平都還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讓他御駕親征,這萬一要是有個什麼閃失,那可怎麼辦?

皇甫嵩連忙站出來,剛要勸諫劉協幾句,劉協先一步開口說道︰「自古君無戲言!朕意已決,眾卿不必再勸了。朕寧可戰死沙場,也絕不做傀儡之君!否則,朕有何面目于泉之下,去見我大漢的列祖列宗?皇甫老將軍,你可還能再上戰場否?」劉協的這番話說的擲地有聲,頗有明君的氣概,讓滿朝武原本已經準備好的勸諫之言,再也說不出口了。

本來是打算勸諫劉協的皇甫嵩,也被劉協的話挑起了胸沉睡已久的戰意,當即拍著自己的胸膛道聲說道︰「回稟陛下,廉頗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為何不能征戰!老臣請命為大軍先鋒,為陛下開闢通道!」

于是,劉協生平第一次御駕親征就這樣定了下來,讓皇甫嵩率軍兩萬為先鋒大將,傳令鎮守長安的朱皓和皇甫堅壽分出一人來,帶兵一萬西出長安,以為左翼部隊;讓伍瓊、伍習兄弟帶兵一萬由潼關出發,經斜谷關奔漢,為大軍的右翼;以劉陶為糧草押運官,率軍五千在後督運糧草;劉協自己帶領鐘繇等二十多位武重臣,率軍三萬為軍,前後共起五路大軍,合七萬五千之眾,直奔漢而去。(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