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西南軍閥 第280章 民用訓練槍

除此之外,劉慶恩還重新制造了2挺仿勃朗寧1917重機槍(歷史該槍于1917年仿制成功,1921年量產),即歷史上的30節重機槍,這一次楊興親自檢驗。

這種槍槍閂堅固耐用,各機件裝卸方便,槍閂後退為直線運動,極其協調。

該槍射擊時需要兩人協同。一人將槍支放在一個三腳架上,一只手握住槍把就能穩定的射擊,旁邊另一個人則將彈帶插入彈機,保證能夠平穩供彈。

更讓人驚訝的是,該槍還能對低空俯沖的飛機進行還擊,只要將槍跳到最高位置,一個人躺在地上,使槍支向上,可以對天上低飛目標進行射擊,對天空有效目標射擊高度基本上能達到150多米。

但即便如此,該槍還是有個別瑕疵,如一些關鍵部件材料使用方面,沒有嚴格規定,在制造過程中,存在隨意性。

很多部件在圖紙上沒有給出測繪公差,與技術要求,須知道前世工廠里面,即使一個包裝箱,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材質要求都是一一列明。

劉慶恩坦言,因為我們工業非常落後,比如很多材料制造與德國相比

由于中國工業實在太落後,沒有相關檢測設備來測量個別部件尺寸。

當楊興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後,劉慶恩陷入兩難之中,國外一些關鍵檢測設備那造價真的太高了,楊興咬咬牙,確定撥出一筆專款,用以購買精密檢測設備,以及為工程人員、質量人員購置精密的游標卡尺,千分尺(在那個時代當然是精密設備,就像現在能夠精準到0.05毫米,在那個時代,已經是非常之精密了)等日常檢測設備。

看到楊興對質量如此關注,劉慶恩等人大喜,雖然個別技術人員認為楊興吹毛求疵。大家當即保證在今年解決三十

此外,迫擊炮也已經仿制成功,由于迫擊炮結構相對簡單,工藝也不是非常復雜,這對拿自己錢開發野炮的劉慶恩,這是小菜一碟。

該炮仿照德國改進型迫擊炮,該跑為1914年的改進型,主要性能參數為︰

口徑:75.

炮管長:5.2倍口徑

彈丸重:4.

彈藥初速:

重量:

最大射程:

對迫擊炮,準備在未來作為團用火力,以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

但這樣又出現一個毛病,那就是營連排在作戰的時候出了用手榴彈、機槍之外,無相應炮火支援。

面對這種情況,劉慶恩建議仿造德國的50式超輕型迫擊炮。

但細細算了一筆賬,若是制造超輕型迫擊炮,那開支頗為不菲。就像這種改進型迫擊炮,一門大概需要6百多個大洋。

若是制造超輕型迫擊炮,一門造價也大概在左右。

如此就出現一個問題,3門50式超輕型迫擊炮價格相當于1門改進型迫擊炮,如此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楊興看著這門改進型迫擊炮,仔細計算其成本,突然眼前一亮,笑著說道︰劉總辦,現在鋼鐵我們能夠自產,造這個超輕型迫機炮,什麼最貴,當然是光學儀器,計劃引進的兩家光學儀器廠正在組建過程中,所有光學儀器都從德國進口,如此當然價格就顯得特別貴了。

劉總辦,你看這樣可以不,我們造一種擲彈筒,只是簡單投擲炮彈而已,只是要求他比扔手榴彈強一點而已。我們不要這些笨重的光學儀器,瞄準儀器,如果這樣的話,這價格是不是能減少很多?

眾人一听,議論紛紛,但去掉光學儀器、去掉這些部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劉慶恩估計,如果去掉這些光學儀器,擲彈筒造價大概可以降低到50個大洋,相當于步槍造價的2/3,這無疑是太便宜了。

在作戰過程中,各排士兵配備2個擲彈筒,如此前線各部火力就有壓倒性優勢了。

如此大家坐在一起,經過商議決定,為了保證與提高武器研發水平,楊興令劉慶恩成立四個專門武器研發委員會,為研發子彈、炮彈的彈藥委員會,研發步槍、半自動步槍、重機槍的槍支委員會,研發迫擊炮,加農炮,榴彈炮的火炮委員會。裝備研究委員會,如頭盔,武裝帶什麼的。

這些負責武器研發委員會,主要收集國內外最新武器研發成功,對國外部分武器進行仿造。

協助工廠處理武器生產、制造過程中質量問題。

定期到武器使用部門,了解武器仿制過程中問題點,以便未來對武器進行改造與升級。比如德國毛瑟步槍,槍身明顯太長了,國內外槍支都有短型化趨勢,但這一個問題在其他省的兵工廠中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另外,我們中國畢竟是一個泱泱大國,先吸取國內外研究成功,仿造國內外槍支彈藥還可以,但未來,我們要建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武器庫啊。

听楊興如此說,眾人紛紛感到自己責任重大,在外有列強欺凌的時代,抱著為國效忠思想的中國讀書人,有誰不想自發圖強呢?

會後,在與大家進餐的時候,楊興看著眾人,說道︰劉總辦,前兩天我與敬之談了,小日本每個士兵每年要打3,4百發子彈,而我們國內,大家都知道,不僅僅是工業技術落後,而且錢也非常有限,我想到這樣一個方法以提高戰士們射擊水平,現在說給大家听听,大家看行不行?

第一種,當然是打訓練彈,就像小日本那樣,但即便如此,訓練彈也是非常昂貴的啊。

第二種,你們看可不可以打一些鐵彈殼,只要這種槍射擊速度,射擊方法方法,射擊路線與子彈正常運動速度相同,打這些鐵彈殼,在空彈殼里面裝上一些東西,如此也可以練習射擊。

最後一種,就是開發一種玩具槍,打彈米什麼的。

各位想想,有的時候想起心痛啊,很多兄弟上戰場前,才學會簡單瞄準,射擊,有很多根本沒有掌握這種技術啊。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內戰還可以應付,在未來,若真正與小日本干起來了,人家每個班都有很多百米穿楊的高手,我們稍稍一探頭,被對方一打一個準。

而我們,則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啊,各位兄弟,對這種情況,我一想起眼淚就在眼眶里面打轉啊。

听楊興如此說,大家對視幾眼,互相盤算著,擬就任槍支委員會主任的鄧定浩笑道︰興帥,這,這種東西不難,至少在技術方面不難,但是由于不使用火藥什麼的,射擊距離可就差遠了。

楊興一會意,笑道︰這個當然,這個兄弟我省得。到時候你們好好研發,作為步兵的練習槍支吧。另外,最後那種玩具槍,若是能夠研制的話,可以投放到市場,讓普通鄉親打著玩啊,這樣兵工廠也可以有一點小收入啊。

眾人大笑,其樂融融。

在那以後,楊興一路向西,考察成渝鐵路修建情況,經過一年多修建,部分路基已經整出,部分隧道已經修建完成,但是都還沒有鋪軌。

到了內江,剛與張瀾、顏德慶檢討成渝鐵路建設情況,而此時吳佩孚的使者已經來到內江,說有大事相商。

張瀾笑道,吳佩孚什麼大事相商?

旁邊李璜說道︰張老,定為北洋內部爭端,在馮國璋死後,皖系向來咄咄逼人,北洋軍閥內部已經勢同水火,因此我料定皖系直系進來必發生戰爭。」

在護法戰爭中,吳佩孚連克岳州、長沙、衡陽等湘中重鎮,被稱為「常勝將軍」。攻湘首功應屬吳佩孚,但段祺瑞卻把「湖南督軍」的寶座讓給了自己的心月復張敬堯,吳佩孚只撈得了「援粵軍副總司令」的虛餃。

這幾天,直系控制的報館連續出現「直系打仗,皖系做官」的評論。

楊興一听,大喜道:幼椿,這是一個好信息。在未來,北京、上海、奉天、廣州的報紙,你們都要收集,通過報紙,我們也可以研究對方的動態啊。

吳佩孚十分氣憤,在自己千辛萬苦攻下長沙後,段祺瑞竟然任命自己親信張敬堯為湖南督軍。

于是,在1918年6月在攻下通向西南的門戶——湖南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衡陽後,便按兵不動,第三師全體罷戰。

段祺瑞為了拉攏吳佩孚繼續為自己賣命,情急之下段祺瑞任命曹錕為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成為民國以來最大的地方官,還把吳佩孚封為與督軍官階相等的「孚威將軍」,望曹錕能督軍南下,但曹錕、吳佩孚並不領情。

考慮到「久戍于外,直隸根本之地,未免空虛,倘有疏虞,便無退步」,直隸巡閱使曹錕率兵北歸保定。

吳佩孚聯合北洋軍將領通電南方主和,且誓言今生「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外人,不借外債」。

吳佩孚衡陽「罷戰」,使此前一直暗斗著的直、皖兩派保持「面和」的態勢轉入到公開的分裂。

為避免直系主和派的報復,迫于形勢,段祺瑞以退為進願與馮國璋一起下台,與直系、皖系皆交好的清翰林出身的北洋元老徐世昌被推選為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但另外一方面北京政府的實權仍掌握在參戰督辦段祺瑞手中。

以此為轉折點,曹錕、吳佩孚替代馮國璋逐漸成為直系實力人物,直系勢力崛起且發展迅猛,最終得以主導北洋政府。

湘省一戰,吳佩孚由主戰變成了主和,此驚人之舉讓吳佩孚月兌穎而出,爾後其聲望遠遠超過自己的老上司曹錕,成為北洋軍閥的中心人物

1919年全國爆發了反對「巴黎和約」的五四愛國運動。面對民族危亡,皖系力主簽約,直系堅決反對,奉系則樂得坐山觀虎斗。

吳佩孚聯合西南軍閥通電偽大總統徐世昌︰「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

表示「衛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願率部作政府後盾,備效前驅」。

當北洋政府對愛國學生進行大肆逮捕時,他認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時,這些學生不顧自己的生命,為國家、民族前僕後繼,「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並通電讓大總統釋放學生,否則眾怒難犯。吳佩孚在五四運動中的行為深得國人的贊許,與楊興一道,被認為是一個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

在愛國光環籠罩下,吳佩孚及直系聲望劇增,而皖系卻因對帝國主義的妥協退讓,對愛國學生的鎮壓以及一些將領危害一方等行徑而弄得聲名狼藉,「段氏令名,至是掃地無余」。

與此同時,1918年至1919年間直系兵力日趨強大,從15個混成旅擴大為25個。在軍事、政治條件皆成熟的情況下,曹、吳決定與段祺瑞決一雌雄,問鼎中央政權。

考慮到楊興又改革之名,有愛國之名,為了牽制皖系在陝甘的軍力,段祺瑞小舅子吳光新所部長江上游司令部2個師的兵力,吳佩孚確定派出使者前來相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