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北非 第五十二章 裝甲對決3

一千米的距離是多長,回答肯定是不一樣的。對于獵豹也就是不到1分鐘的事情。對于蝸牛來說那就可能會是永遠。

對于北非沙漠中的正在進攻的英軍第一裝甲師來說是一千米的距離是8輛被打成火炬的‘謝爾曼’美制坦克。

米歇爾、魏特曼所指揮的坦克一共只攜帶了25發高爆榴彈炮彈。就這樣一發一發的停在3千米以外向英軍的密集的坦克隊形射擊。25發榴彈直接命中的就有10發炮彈,而其中有7發高爆榴彈直接引燃了謝爾曼坦克發動機里的汽油,包括剛才第一次被砸壞的坦克在內,米歇爾、魏特曼的戰績直接就升到了8輛。將近3發炮彈就能摧毀一輛坦克的命中率讓英國人恐懼不已,要是德國坦克都是這樣的命中率,那還打什麼打,直接投降算了。

米歇爾、魏特曼之所以這麼神勇也是很有原因的,第一個就是德國的‘豹式’坦克造的實在是太好了,44噸的重量足以能夠承受那將近5米長的炮管所產生的後座力。雖然坦克的履帶和懸吊系統時常受損,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為過熱起火,但是不能否認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中型坦克就是‘豹式’坦克。說是中型坦克,其實按照二戰時的標準,豹式已經是中型坦克中的重型坦克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美國制造的‘謝爾曼’又稱‘M4’坦克,根本就不是用于跟‘豹式’這種殺手作戰的。謝爾曼的長處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維護和用途廣泛。M4謝爾曼是二戰性能最可靠的坦克,其動力系統的堅固耐用連蘇聯T34坦克都遜色幾分,德國坦克更是望塵莫及。德國坦克的高精密度也讓德國坦克在跑千把公里後必須進行大修,而謝爾曼坦克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戰維護就足夠了。

性能可靠,故障極少,使美式坦克的出勤率大大高過德軍坦克。謝爾曼坦克的生產設計大概也是二戰最優秀的。美國研制生產坦克的廠家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汽車廠,采用的是亨利-福特倡導的生產線原理,因此能夠大批量生產,並且大幅度降低成本。

最有趣的是,謝爾曼坦克的尺寸是參照美國‘自由輪’的船艙設計,非常便于遠洋運輸。看來美軍對後勤的重要性理解得非常透徹。

但這一切並不能掩蓋‘M4謝爾曼’的缺點,謝爾曼坦克外型線條瘦高,高達3.4米。像一個淑女一樣在戰場上招搖過市。很是吸引德軍坦克直瞄鏡里德軍的眼球。面對淑女不上,那就是笨蛋了。

使用汽油的發動機由于成本問題也只用了很薄的一層鋼甲。這個弊病使謝爾曼坦克獲得了‘朗森打火機’的綽號,因為這個打火機的廣告詞是‘一打就著,每打必著。’

第三個原因就是英**隊的裝甲指揮官的問題了。英國是一個島國,在英國從來都是皇家海軍的天下。英國人只知道該怎樣去造更大和裝甲更厚的戰列艦。對于陸軍的坦克根本就不是特別的重視。

英國是最早使用坦克的國家,一次大戰中為了突破德軍的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御陣地。英國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制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式武器說成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但是第一次大戰後英國又恢復了老樣子,根本就不對這種陸戰之王再進行深入高成本的研究。想當然的陸軍的軍事學院的戰術也還是把坦克做為步兵的支援工具使用的。20年的時間英國的坦克使用水平還是停留在一戰水平。

當德國人使用坦克攻佔了波蘭以後,英國人才翻然悔悟,才又對坦克進行了新的改進。並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坦克戰術,這其中就有一條,‘坦克在進攻時沒有步兵的掩護下,應盡可能的拉近坦克之間的距離,以起到相互掩護的作用。’

英國的裝甲指揮官們都是高分從裝甲學院畢業的高材生。那課本都可以倒背如流,在戰場上也是很嚴格的按照書中的要求去做的。因為你要是不照樣去做,你就會被當成另類被別人敬而遠之,而你的上司也不會喜歡你這個推陳出新的家伙。

書本的結果在北非的沙漠中終于顯示出來了,用的是英國幾十名裝甲官兵的生命,就連後來隆美爾知道了這件事以後都感嘆的說了一句「教條主義害死人啊」。說完還假模假樣的掉了幾滴鱷魚的眼淚。

漫長的1千米幾分鐘就過去了,兩軍的坦克相距只有不到2千米。最前排的德軍坦克指揮官都紛紛的鑽進了炮塔之內,這時英軍坦克的炮彈已經能夠打過來了,不過準頭那簡直都是令人發指。

英軍發射的都是高爆穿甲彈,最遠只有1500米射程的英國坦克實在是受不了剛才米歇爾、魏特曼的打擊,都紛紛提前開火。

但是過遠的距離讓射出的炮彈早已失去了火yao燃燒的動能,只是靠慣性砸向了德軍先頭的坦克。但是這種砸過來的鐵塊對人體的傷害力還是很大的。德軍的坦克指揮官們誰也不想讓身體跟它們有什麼親熱的接觸。所以誰也沒有在外面指揮,都紛紛蓋上了坦克的上蓋。並升起了炮塔上潛望鏡。

英軍的炮彈紛紛在德軍坦克周圍落下,不過穿甲彈的動能早已耗盡,就是撞擊到德軍坦克也不足以引起穿甲彈里彈藥的爆炸。所以不但英軍奇怪,就連德軍都很納悶。怎麼會遇到這麼多的‘臭子’。

不過德軍還是受到了傷害,一挺‘豹式’坦克上的同軸機關槍被這種‘臭子’給擊中,當時坦克內的無線電收發員正好靠著機槍在收著信號,被同軸機關槍的後部一個神龍擺尾給擊中了肩部,直接就打斷了那個不幸的德軍的胳膊,還好打中的不是腦袋,要是打到腦袋上那肯定有死無生。

當然英國發射的‘臭子’並不能阻止那些早已經準備好的德軍坦克,平時都是作為裝甲學院的教官的坦克指揮官一聲令下,坦克都停住了前進的腳步。

這些坦克教官當然也不會犯一些新手的錯誤,在坦克行駛中去發射炮彈。他們一個一個都把坦克的潛望鏡精度調到了最大,直接對著炮手下達了極為精確的坐標命令,炮塔的角度和炮管的仰角都精確到了‘分’這種程度上。

炮管的仰角是在+28度個—5度之間。而一度的角度又分為60‘分’。1‘分’又等于60‘秒’。教官們平時早就讓他們養成了精確計算的習慣。直接報出的坐標都是論‘分’算的。而這些精確的數據就是目標遠近的唯一標準,也是炮手調整坦克炮的依據。

這是野戰部隊的裝甲指揮官做不到的,平時戰況慘烈的時候。那些野戰軍的裝甲指揮官能目測敵人的大概位置都很不錯了,報出的坐標能以度來衡量就很不錯了,別提精確位置了。

也幸虧德軍直瞄鏡的刻度最低也就是按‘分’計算的。只能擊中坦克的大概位置。要是按‘秒’計算,那些教官們非得算出打在坦克的那個部位更好不可。

不過好在這些坦克其他成員大多都是這些教員曾經的學生,對于教官的命令根本就不敢怠慢,很細心的把炮塔和炮管調到了教官要求的位置。等候指揮官發射的命令。

這些坦克指揮官在弄好坐標以後,並沒有急于發射,而是在無線電里大聲的喊道‘2號’‘1號’‘5號’‘8號’‘9號’等術語。直到1到10號都有人報過以後,無線電才又停了下來。

沒有報數的坦克的成員都很奇怪,為什麼他們的指揮官沒有上報數字。不過良好的紀律讓人們都比上了嘴巴。不過他們的指揮官沒有管他們的疑問而是又對著潛望鏡看了一下又接著報出了下一個坐標。這次的坐標依然是精確到了‘分’級的單位。

而這時剛才報1-10數字的坦克的指揮官都分別下達了射擊的命令。十輛豹式坦克幾乎同一時間就發射出了炮彈。

2秒不到的時間英軍的10輛‘謝爾曼M4’坦克分別收到了這十個標著‘危險品,禁止踫撞’標志的禮物。穿甲彈都無一例外的打在了坦克炮塔的前裝甲上。高達1200每秒的初速度使這種合金鋼彈頭,在飛行了2000米以後動能依然是十分的強悍,直接打穿了‘謝爾曼’那防護效果相當于88毫米鋼板正面裝甲。

打穿鋼板後炮彈的彈頭在鋼板的反作用力的下,引爆了彈芯中包裹的zha藥的引信。zha藥的爆炸產生的氣浪包裹著剛剛與鋼板撞擊融化變形的合金彈頭碎片,變成了一道道金屬射流,從打穿鋼板的那個孔中向坦克內部肆虐而去。

短短的一秒鐘時間,已經在坦克中往返幾十次的金屬射流,就殺死了英軍坦克的所有成員。當然英軍士兵死前是感覺不到痛苦的。這是因為神經傳輸的速度還沒有反映到大腦,身體就已經變成碎片了。

德軍的那些坦克基層官兵見狀都有點目瞪口呆,都在想是什麼樣的射擊計算才能讓十輛坦克都分別2000米外被擊中,而且還都是炮塔中彈。還有那十個教官都是提前幾秒計算的坦克射擊位置,等待的時間竟然是分秒不差。每輛坦克竟然都只用了一發炮彈就解決了問題。而且都還沒有2發炮彈打到一個目標的‘誤打’。

要是坦克的身體是一個巨大的標靶的話,那麼坦克的炮塔無疑就是這個標靶中間的紅心的位置。十輛英軍的‘謝爾曼M4’都像是有人用大號鑽頭在同一部位鑽了一個洞似地,連中彈的部位都得按拿卡尺量才能分得清些許的不同。

後來教官的一些解釋讓這些士兵感覺上有些很失敗。

教官們的原話是「……我們都是嚴格按照裝甲手冊的要求去做的,目測目標距離,然後輸入目標坐標。通報射擊目標次序已免重復射擊,起到節省彈藥的效果。最後命令發射。就這麼簡單。……」

眾學員崩潰中……。

沒有人去敢說教官這種節省彈藥的行為有什麼不對。關鍵是沒有學員能做到教官所做的事情,別說一發炮彈擊中目標了,就是五發炮彈能擊中敵人的一輛坦克,在坦克手的眼中就會變成命中超高的神射手了。

後來這次戰斗經過被蒙哥馬利知道了,蒙哥同志不禁說了跟他的老冤家隆美爾一樣的一句話「教條主義害死人啊」。

不過從蒙哥的眼中留出的卻是苦澀異常的淚水。

——————————————————————

兩更送上。

16977.com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