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八章 陽謀

第二百四十八章陽謀

弘晢坐在康熙身邊,多少有些局促︰」回皇瑪法的話,家里的書房只有阿瑪和額娘可以隨便進出,其他人都不行,孫兒也是得了額娘的特許的。有一回,孫兒和哥哥在外間看畫冊,無意間看見額娘給阿瑪斟茶,等到阿瑪的視線從書上移開才把茶碗遞給他,阿瑪喝完茶以後,茶碗不是放在桌上,而是回到額娘手中,如此幾次,孫兒記在心里。」

「如此幾次?」康熙沉吟。「嗯,額娘看書的時候,下人們也是這樣伺候的,說是阿瑪和額娘看書非常專注,端茶遞水一定要送到手邊,等到他們接了才算,如果主子走神,茶水翻了,便是下人的罪過。」康熙雙眼微眯︰」晢兒,听說你前些日子,問師傅討要《三字經》?」

弘晢點頭︰「額娘說,《三字經》比較適合我和哥哥來讀,《論語》《孟子》太難了。」」《三字經》鄉野學堂之物,怎可登大雅之堂?你那額娘的話,不可盡信」身在佛堂的敏芝忍不住一個噴嚏,手一抖,一張小楷報廢。

弘晢被康熙這麼一說,臉皮子微紅︰「皇瑪法,孫兒覺得,《三字經》的故事很有趣,而且,孫兒手上這本,是額娘親手抄的。其中的很多典故,孫兒還是讀了之後才知道的。」康熙哼了一聲,兒子總是幫著額娘,就算一年也未必能見上一面︰「那些典故都是野史,算不得大道理,你要學,就要學正統典籍,那才是真正經世致用的東西。」

弘晢眨了眨眼︰「皇瑪法,額娘不是這樣說的,額娘知道宮里沒有《三字經》特地手抄了一本,還附帶了很厚的一本注解,孫兒覺得里面的故事很有趣,孫兒隨身帶著呢皇瑪法要不要看?」康熙面無表情︰「你還帶在身邊了?拿來給朕看」弘晏樂呵呵地從角落里捧出一本冊子遞給康熙。

然後,小朋友怨念了,直到避暑過去很久很久以後,皇瑪法都沒有把這本冊子還給他,康熙小時候是孝莊文皇後教大的,而孝莊本人也是進了京之後才開始學習漢文化的,康熙登基以後惡補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等,幾乎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

他的起點非常高,因為教他的時候,這孩子已經是皇帝了,野史小說什麼的當然不敢拿出來說,于是導致一個很偏激的結果,康熙對史書和人物雜記野史什麼的反而非常感興趣,對那些個之乎者也綱常lun理的反而不感冒。這也是為什麼,少年康熙頭腦靈活奇招不斷,絆倒鰲拜一舉將朝政收攏在自己手中。

因此康熙雖然是第一次讀《三字經》但是敏芝自創的白話版翻譯引起了他的興趣,尤其在涉及到典故的時候,他更是詫異,敏芝不但將儒家的《二十四孝》故事娓娓道來,甚至還有道家的《山海經》《商周演義》(《封神榜》的雛形)《東周列國志》。甚至連佛家的六識理論(眼耳鼻舌身意)和幾段公案。

翻到後面,康熙不能不承認,要是細讀,《三字經》還真是集各家經典之精華,包羅萬象。尤其是其中有一句︰「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敏芝的解釋是︰「飯要一口口吃,字要一個個的認,等到學有小成基本功扎實之後,再去拜讀四書這樣的經典,才能事半功倍一日千里。」

不管郭絡羅氏收集這些資料有多少炫耀才華的成分,但她肯為兒子下這番功夫,卻也難能可貴了。而且,她的行文淺顯易懂,都是加長俚語,也難怪兩個孩子讀了之後,完全被她拐過去了。

身在京城的敏芝不知道,就是這本手抄版《三字經注譯》改變了上書房老學究的風氣,讓大清皇室學堂開始分班教學,有了啟蒙和精進的區分,而她這種翻譯的風格也被康熙宣傳到了翰林院,親自篩選了幾種讀物,讓他們用敏芝這種風格的大白話翻譯出來,用作啟蒙班的教輔讀物。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康熙動了編寫一本字典的念頭,因為敏芝對《三字經》的摳讀是逐字逐句,每個標點符號都考慮進去的。如果有一本書,把所有的字都集中起來,像前朝《字匯》那樣,甚至比字匯更完備,以後能代代流傳,為朕的文治武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失為一樁美事。

這個念頭萌芽之後,那些烏七八糟的煩心事一掃而空,康熙的臉上開始有了笑容,政治已經玩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是驗收成果的時候,不妨游山玩水閑庭信步。

在避暑山莊的這段日子,康熙更加寵愛弘晢,兩人幾乎寸步不離。而其他的小阿哥們也得到了康熙的關照。山莊里到處可見康熙帶著孩子們或嬉笑玩鬧,或嚴肅訓誡的場景。胤禛和胤這兩個大的,反而被無視了。康熙根本不召見他們,也不在他們面前出現,仿佛帶他們來是放生來了。這讓胤昏悶不已,他根本不想來避什麼暑,家里老婆孩子正等著他關心呢

然而,康熙卻一副樂不思蜀的樣子,六月過去,七月過去,眼看中秋就在眼前,老爺子還沒有回去的意思。胤記得在自己的屋子里轉圈圈︰皇阿瑪究竟怎麼了,上元節的家宴取消了,難道中秋節也不過了嗎?

這天晚上,船頭一直撐開的胤禛突然來造訪,胤心里有數,某人也等不及了。客客氣氣地把他迎進客廳。胤皺著眉︰「四哥,你不來,我也要去找你了。眼看中秋了,皇阿瑪看上去還不打算回宮,你看這……」胤禛頓了一下︰「我也琢磨這事,皇阿瑪來山莊好些日子了,也不召見我們,每日只和弟弟們玩耍,和以往大不一樣,八弟認為,有什麼玄機呢?」

胤眨眼︰「皇阿瑪向來喜歡孩子,這次帶來的,除了你我,都是孩子,我看不出什麼不妥,也不怕四哥笑話,我的心思根本不在這里。」胤禛眼楮一眯︰「八弟,兒女情長可不是皇阿瑪樂見的。」胤苦笑︰「四哥,我與你不同,四嫂溫雅賢惠,皇阿瑪都贊不絕口,我家那個……哎……卻讓我成了眾兄弟的笑話……我一時半會兒回不去,還不知道她怎麼鬧呢」

就這樣有一句沒一句的閑扯了一會兒,胤禛忽然道︰「十四弟一直試圖于你親近,你卻唯獨原地探望十三弟,為什麼?」胤眯眼,他總不能說老婆對十三弟一直很在意吧?而且十三弟這個人古道熱腸,對誰都沒有歹心,這次的事情明顯是被人栽贓陷害的,這些話,一句都不能說。

不過,胤有他的辦法,悠然自若地給自己倒上一杯茶,慢條斯理地說︰「四哥,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我舉薦的是你。」言下之意,我選你了,又怎麼會和十四亂勾搭。

胤禛不語,胤也不惱。反而一副語重心長的模樣︰「四哥,說一句托大的話,十三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他的那個性子,早晚要出事,皇阿瑪這次的處罰已經算輕的了。不過,你不擔心他想不通嗎?」。某人的臉僵了,半天才說了一句話︰「他已經不是孩子了,不能一味護著他。」

胤仿佛很惆悵地嘆了口氣︰「是啊,但願他能想通,在家閑著,也是一種恩典」胤禛橫了他一眼︰「你要閑著,皇阿瑪第一個不依,你忘了他怎麼訓誡你的?為臣為子就是要為國為家分憂的」胤笑在心里,臉上卻全是愁雲︰「可是……哎……弟弟盡力而為」

送走胤禛,胤幾乎要笑出聲來,套用一句現代的話,他真想對胤禛說︰「四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滿朝文武也信了,你就等著倒霉吧」

康熙為什麼留在避暑山莊不走呢?其實他已經接到十四在半道上遭到劫殺的消息了,只是這消息尚未散播,五萬精兵折損四分之一,糧草更是被搶去一半有余,康熙有些肉疼,尼瑪南明一脈下手也太狠了一點,一直不動你們是給江南這盤棋加點不確定因素,好加速官員的腐化更替,你們還真以為自己算根蔥了

遙望窗外,康熙陷入沉思,胤禎吃了兩次悶虧,這會兒該恨死了吧?好面子的他現在就像是被貓攆著的耗子一般,只能往川內急行軍,以期擺月兌反清勢力的圍追堵截。這消息來得不早不晚剛剛好,等確認十四安然入川,才是朕回宮重新調兵遣將的時候。

西藏那邊,眼看著內部耗得差不多了,什麼時候放策妄阿拉布坦進藏,這是個學問,胤禎沒有這個經驗,得重新考慮平藏的將領才行。在這之前胤禎必須先吃一次虧,乖乖地跟著新將領一起入藏,這才是最理想的進程。

現在,一切正向著康熙希望的那樣順利進行,在國家大事面前,中秋家宴,他有一千一萬個理由停辦。整兒子才是大事,身邊還有兩個閑著的,也要想點事情來給他們做做才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