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教官 第二十三章 滲透與格殺

作為近身格殺最為拿手精通的白鯨,今天便由白鯨來給他們進行更為精細的普及,來給他們講一下近身的格殺技術,以及一些的作為步兵戰術的巔峰——滲透技術。

白鯨站在慕容的身邊,以慕容最為靶子,對大家說道︰「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扭脖子」其實主要用力不在脖子而是以下巴為平面,以脖子和頭顱的連接處為軸心做一個斜向轉動因為左右上下的擰都會受到密集的肌肉叢的保護,只有以這個方式扭動,突然發力才可以造成致命的傷害。不過這種技巧是在沒用工具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要是有刀,估計誰也不願意費這個力氣。「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人用匕首是抹脖子,其實是錯誤的方法那樣很難真的迅速斃命用匕首主要還是「刺」不過刺的不是心髒因為即便心髒中刀的人仍然還可以干很多事情最有效的辦法是單手握刀︰注意要反手,然後移動食指和中指扣住刀底,實際上是以小指和無名指同大拇指形成一個握刀的環,而受力的是刀底的食指和中指,屠戶一般只是反手握刀,沒這麼復雜但是由于有一個刺的力,所以握刀容易縱向滑動,不穩當就這樣持刀,弓步上前,用刀尖從側面刺入頸部,這個時候另一只手扣緊被害者的額頭退後一步,將人向側後方向拉,持刀之手相後帶如果運氣好這個時候出了骨頭,那個腦袋上應該什麼東西都沒連上了。其實格殺術也就是這麼的簡單,也沒有像是武術那樣的固定套路,當然如果你喜歡套路i的話,自己去演變一套也沒有人管你,但是,我還是要說,作為近身格殺,最有利最安全的才是最棒的技術。」白鯨那炙熱的目光看著下面還在認真听講的戰士們。

白鯨所說的都是最為常用的,也是最為好用的,想必大家都看過電視,電影,不論是什麼人,不論是在身後還是在身前,最為常用的就是白鯨說的這幾種方法。

「下面我來說一下,作為特種部隊步兵作戰戰術的巔峰——步兵滲透技術。滲透戰術(StormtroopeTactics),又稱胡蒂爾戰術,風暴戰術或者突擊群戰術。該戰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德國軍隊發明,代表了步兵戰術的顛峰,「突擊群戰術」又稱「滲透戰術」(Stormtrooptactics),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戰單位,利用對方防御的間隙和接合部,滲透到對方的防御體系當中,打擊重要目標,切斷交通線,割裂防御部署之間的關系,為正面的攻擊創造條件。」白鯨面對這些戰士侃侃而談,沒有絲毫的停頓,也是,怎麼說也是受這方面的教育很多年了,而且還特別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

具體而言是4個部分︰

1、短暫而猛烈的炮擊,有時會混雜一些毒氣彈,這種炮擊的目的是壓制敵軍而不是試圖摧毀它,這樣可以有效縮短炮擊時間。

2、在彈幕徐進掩護中,德國輕裝的突擊部隊(Sturmbatallione)出發並滲透進入盟軍防線的薄弱之處。他們在消滅敵軍炮兵部隊和指揮機構以前會盡量避免戰斗。

3、當輕裝突擊部隊完成他們的任務,重裝突擊部隊,裝備了機槍,火焰噴射器,迫擊炮和輕型火炮的部隊就會攻擊輕裝突擊部隊繞過的盟軍據點。

4、在突擊的最後階段,才是普通的步兵開始清除盟軍部隊最後的抵抗。

根據這個思想,在進攻發起前,先經過密集的炮火覆蓋,接著在彈幕徐進的掩護下,德國派出數支精良的小分隊,即所謂「強擊部隊{Stormtroopers)」或者有人譯為「突擊部隊」或者「風暴部隊」的。這些部隊在突破無人區的時候可以交替掩護,並繞過敵軍火力支撐點,迅速通過敵軍防御部隊的間歇突破到敵軍縱深,切斷敵軍通訊。而後大部隊才發起攻擊。

由于在這種戰術中,強擊部隊要突破敵軍防線並在缺乏支援的情況下作戰,因此他們的裝備和戰術都與之前的德軍步兵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強擊部隊里有前進控制官,他的作用是利用電話(用無線電的很少)同本方炮兵進行密切聯絡,不再按照既定時間表而是實際需要為強擊部隊提供炮火支援,當然電話的作用距離是很有限的,因此他們更多的是使用信號彈和信號火箭指示目標。此外,強擊部隊除了戰斗部隊和協調官以外,還有工兵,基本的後勤醫療單位,以及通訊部隊。實質上他們是一支袖珍的合成部隊。

其次,強擊部隊的武器已經不在是一律的步槍加刺刀了。他們裝備了手榴彈,手槍,短刀,還有尖形鏟。如果是軍士,還有輕重機槍,一個榴彈發射器,一個輕迫擊炮,一具火焰噴射器。此時,強擊部隊的體制也變成了分隊,分隊的士兵基本裝備不再是步槍而是伯克曼MP-18沖鋒槍,一個分隊就擁有完整的步兵火力配系,可以堅持獨立作戰。

「當然,我這樣說你們可能還是听不明白,這樣吧,蠍子幫個忙,我們把幻燈片給他們放一下,根據具體的經典案例,我向他們會更舒服一點,不然就這樣講下去,就是累死我,我說的我明白,而他們還是不明白!」白鯨很是無奈的攤開了雙手,看向馬振東幾個人。

奧斯卡.馮.胡蒂爾(OskarvonHutier)將軍(1857-1934)在一戰中對突擊群戰術的應用最為成功,盡管他對這種理論的發展沒有任何直接貢獻。

胡蒂爾生于一個軍人世家。他的祖父曾經和拿破侖戰斗過,而且他的父親也在1870-1871年間參加了普法戰爭。埃利希.馮.魯登道夫,德國軍隊的第一軍需總監則是他的表兄弟。

在里奇特費爾德士官學校受訓時,胡蒂爾即被保羅.馮.興登堡視為一位非常有前途德軍官,這是他軍事生涯中最早的亮點。在士官學校畢業後,他進入總參謀部並隨後交替擔任參謀和前線指揮官兩種職務。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行,胡蒂爾首先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于馮.布洛的第二集團軍中擔任職務,負責指揮第一近衛步兵師。1915年4月,他調往東線在艾克豪恩的第十集團軍中指揮第二十一軍。

1917年1月,胡蒂爾被指派指揮位于里加以南多瑙河一帶的D集團軍,以便在三個月後指揮第八集團軍。正是在指揮第八集團軍期間,胡蒂爾建立了使其留名戰史的聲望。

在里加戰役中,胡蒂爾面對的是俄國帕爾斯基將軍指揮的第12集團軍,編有161,000人、火炮1149門,機槍1943挺。而第8集團軍下屬3個軍,約6萬人,火炮2000門,機槍2000挺。

1917年9月3日,胡蒂爾的軍隊佔領了里加。到3天後戰役結束,第八集團軍以4000多人的損失造成俄第12集團軍2.5萬人的損失,並推進到里加灣海岸。9月6日,胡蒂爾因其杰出成就榮獲著名的「藍馬克斯」勛章。

不過,這種突擊群戰爭登峰造極的要數德軍在1918年在西線發動的春季攻勢,西方軍史學者稱為「和平攻勢」。在這次戰役中,胡蒂爾指揮新編第十八集團軍,充當于1918年3月由魯登道夫發動的德國大規模春季攻勢的先鋒部隊。

參加攻勢行動的部隊有三個集團軍,北面是馮.貝洛將軍的第17集團軍,中間是馮德爾馬維茨將軍的第2集團軍,胡蒂爾的第18集團軍位于最南側。

3月21日,胡蒂爾指揮5個軍、27個師沿著索姆河兩岸向海岸進擊,同時向北和向南展開,獲得了蔚為壯觀的初期成果。他所直接面對的敵人是英國將軍休伯特.高夫指揮的由12個師組成的第5集團軍。通過再次充分使用滲透技巧,他的軍隊捕獲了50,000俘虜並非凡地推進了60公里。他的軍隊移動的如此迅速以至于負責側翼的其他部隊被遠遠的拋在後面。

兩天後,他被皇帝迅速授予橡葉獎章。不過這時胡蒂爾的推進已經開始減緩並最後在日益增強的英法軍隊的抵抗面前停頓下來,這主要是因為難以通過古老的索姆河戰場保證補給和突擊部隊的疲勞,傷亡。3月27日,胡蒂爾向法國首都進行了一次最深入的挺進,他部下的幾個師攻佔了距離巴黎約32英里的蒙迪迪埃鎮。4月4日,他被迫停止于蒙迪迪埃和莫勒伊以西。

胡蒂爾進攻的停止暴露了「突擊群戰術」的一大弱點,就是對後勤補給要求比較嚴格,由于強擊部隊實質上是小規模合成部隊,它對于後勤的物資也不是單一的步兵為主的傳統部隊所能比擬的。而此時的德國,他們不可能提供繼續維持攻勢所必須的後勤補給,失敗也是必然的.

「案例也已經看完了,至于你們了解多少這就要看你們自己的了,你們的訓練學習也進行了大約四個月的時間了快五個月了,先熬著,沒有多少就該試試你們的能力了,記住了,到時候,誰要是給老子丟人,我保證給他灌兩瓶汽油下去,點著了,讓他繞著大隊飛兩圈,在空中後空翻加前空翻接肢體轉體1720度,尸體落地!」白鯨這次是累慘了,多少年沒有說這麼多的話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