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六七章 動員

()在這個時代,這是學不到的知識,「戰爭進入爆發狀態,我柱**將實行第一波次總動員,預定動員兵力為兩千名……」

治軍需張馳有道,也是縮減開支,特許部分將卒返回地方,許他們加入鄉營,或參加地方事務,也是實現寓兵于民的目標。早在年初,為逐漸訓練大量新兵以滿足戰時擴編滿員的需要,命令各營按其對新兵需要的數量讓每個連中的5-10名士兵或更多的士兵休假,並征召同等數量的征兵區適齡青年入伍,進行為時一個月的訓練後,讓其回鄉,再征召同等數量的青年,按這種方式月月輪換,直到其所培養的征兵區青年足夠其急需時進行補充為止。這樣,為速成兵制度及其預備役部隊的建立掃清了障礙。

這不僅僅是軍隊進入戰爭狀態,而是柱**控制下的每一個人,每一根釘子,每一點資源都動員到戰爭中去,所有人都被黃尚龍嚇住了。

兩千名的動員兵力僅僅是第一波的動員計劃,而且要求的時間是如此之短,僅僅三天之內就要完成,更重要是這僅僅是補充老單位的動員兵力。

「第二波動員計劃,準備組建十個工兵連、十個輜重連、四個救護所、三個架橋連、二個護路連,一只船隊,這些是最急需的新單位,預定動員4500人,補充俘虜後擴大至6000人。如下……」

整個大帳平靜得發不出一點點聲音,即便是平時最焦燥的人,現在都靜靜地听著黃尚龍的動員學講授。他們知道。這是任何一個課堂都學不到的東西,而且關切著自己的命運。

「第三波動員計劃預定動員8歲至于14歲幼童作為……集結地點……」

第四波動員計劃預定動員婦女作為後勤……動員時間……動員地點……

黃尚龍已經把一套完整地戰爭期間動員計劃作出來了。所有人都敬佩于他的氣概,但是大家也知道。這個計劃是可行的。

劉弘仔細地傾听著。他已經在思考自己的動員計劃,他發現自己的部隊將擁有兩倍的兵力,但戰力估計在3個月後,就能恢復。如果在兩年之前,如果有任何一個人說他地部隊會有這樣的規模,他都以為這是胡說。

這個計劃不是夸夸其談,柱**的整個工業體系,整個經濟體系在轉入戰爭之後能提供這樣的支援,因此劉弘不由連連點頭。

林川秀沒有言語。他已經記住了整個動員方案。只是再完美的方案都需要動員到細節,他已經規劃著小單位的動員計劃。他肯定要一個救護所,如果有兩個就好了,老兵多寶貴,他是知道的。如果能把配置的分開,再征集當地的醫師和學徒,再配十個衛生兵應該可以。看來要趕快動手,要他們加緊學,仗打起來就來不及了。架橋連也是。可以把工兵換架橋連,南邊路不好走,可以讓步兵填,沒橋可不行。這火藥可不能馬虎!

下面是後勤補給。今年不種糧食,全力開展牲畜及家禽養殖了,多余勞動力用于布匹、砍伐、采礦、兵器作坊等。藥品和食鹽實行配給。多余的老弱婦孺逐步遷入並州。

柱**要保持戰斗力,必需提供大量的禽蛋及各種肉食保持士兵的身體素質與體能不下滑。

目前柱**六千五百人。以每人每天供肉五兩計,每天就要近兩千斤肉。一年需七千余石肉。關鍵是整個淶陽零散的養豬及其他畜牧養殖業都提供給柱**,也未必能滿足柱**所需。

這年頭,能頓頓吃上白米飯的人家,已經是富裕人家了;頓頓吃上雞鴨魚肉的人家,便要算鄉豪勢族人家了。每個村子都要有生豬養殖基地,也要從當前的一兩頭提高到六七十頭左右,並負責一部分家禽的養殖。這樣才能給柱**提供足量的肉食,還能漚肥、積肥給田地補充一部分肥料。

黃尚龍胸有成竹,他作出了結語︰「諸位兄弟。咱們都是軍人,成敗就握于我等之手!」

我命由我不由天。

命令如流水傳下,青壯奉命集中訓練,管吃管住的同時,還有糧食發,家里的婆娘可以去村長那交布料、做工、采山貨,去換糧食、食鹽,大家都擔心地里不種莊稼,以後咋辦?不過很快緊張的訓練讓他們再也沒力氣胡思亂想,不斷被押來的逃役者被加重處罰也絕了大多數人的心思。

少數老人偷偷開荒,這時檢地法發揮了巨大作用,所有適宜開墾的地都被交了稅的人看牢,想開我的地沒門,我告你去。還有更絕的,等收獲時誰交了稅就是誰的。去開沒人管的地要到好遠的地方,再說種子、農具都沒有,怎麼種?零零散散的被發現後,很快就被鏟除,少不了哭天抹淚的,負責執行的都是軍人才不管你,放馬踩就是,年輕人直接帶走,去淶陽城下你喜歡挖就讓你挖個夠!老人、婦女由村長管著。反正這一年管區內必須顆粒無收。

路邊所有的直徑超過一尺樹木全部砍伐,主干被運送進城里,枝葉被集中送去石場,大批青壯被編組去開山取石,正好用作燃料,燒紅的石頭澆上水後,可以輕松開采下大片原石。

隨著材料的到位,城牆被加寬加高,在原來直線的城牆上往外伸出三角形突台,在突台上能對另一邊的牆角射箭,因此也沒有側射死角。拆掉原來城門上高大顯眼的門樓,代以低矮厚實的藏兵棚,兩側加建半月形狀的堡壘保護城門和護城河上的橋梁。

一反常態的是在城門內修建甕城,新建半圓形護門小城放在城內,不熟悉的敵人絕對要被坑一把,外面壕溝被加寬加深,進城的路被刻意弄得彎彎曲曲。

整個淶陽以淶陽成為中心形成三條防線,一線是淶陽以東,等利用已有城堡被修成稜型的要塞,特征是利用尖角的形狀的稜堡減少周圍的防衛的死角,固守待援。周邊農村全部堅壁清野,務必使敵人得不到糧草、人員、木石的,同時利用烽煙、鏡子等互通消息,他們是遲滯敵人的釘子。二線是淶陽為據點,主力部隊將依托城池堅守,是預定的主戰場,當然部隊不會全部龜縮在城里被動挨打。現在的已經成為兵營,大批新兵、青壯被武裝起來,接受訓練,守城不比野戰,利用防守器械、弓箭殺傷敵人,正是鍛煉新兵的好機會。特別是改造後的城牆,所需的兵力也大大增加,精銳的部隊不可能浪費在城牆上。他們將是按老規矩組成「不死隊」,堵缺口。三線則是柱國堡、靈丘等地,野外也被清空,但是各堡壘依然連成一線,保持和後方的通暢。

軍事物資籌備逐步進行,石材、木料、鐵料都可以籌集,糧食、布匹也還夠用,但是食鹽、藥材、油料的缺口一時間難以滿足,光靠商隊少量走私過來花費大、效果慢,開來打開商路是必須提上日程了。這四面皆敵的環境必須打開!(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lmxy,darklord02,毫無長處的關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