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五章 五部

()匈奴是部落制度,現在主要是有五部構成,五部事實也是五個大部落而已,甚至可以說是部落聯盟。由于游牧民生產效率低,要大片草場才能供養牧群,養的人就更少了,所以通常分散很開來放牧。在非戰爭時期,一般而言,各部都是以部落或家族為基本單位,按一到三千這種人口規模,在遼闊的草原上游蕩放牧。在本族內部,這些部落又有核心部落、嫡系部落和外圍部落之分。核心部落受族長者勒布吉親自控制,與本族決策層聯系最為緊密,嫡系部落次之,外圍部落則最為疏遠。而像者勒布吉這樣的大首領,手下部落數以百計,平素里,連他自己也不可能搞清每個部落目前在哪里棲息。尤其是各外圍小部落,就象黃尚龍的華族兵不過300,人不到1000,黃尚龍連者勒布吉臉長臉短都不知道。

他們的軍隊通常由各個部落小首領帶領本部族戰士,自備武器、馬匹為大部落首領效力。其軍事制度月兌胎于圍獵,通常十人中立一總領,屬九人而行,不許錯亂。這種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是草原實際情況決定的,沒有足夠的資源供養軍隊這種消耗極大的群體,就是常備軍也要靠自己圍獵、放牧解決部分補給問題。只有象五部這樣的大首領才有一支常備軍,這需要好多個部落輸送牲畜、財貨,才能來供養的起來,而不是象漢人那樣靠收田賦就能供養部隊。一般而言,除非發生關系全族興衰存亡的大戰,外圍部落是不動員參戰的,強大的核心部落、嫡系部落就足以完成作戰任務。外圍部落的任務是在戰前或者戰後向參戰部落輸送牲畜、財貨,提供後勤支援。當然如果戰爭中某個參戰的核心部落或者嫡系部落的人員損失非常慘重,首領也會根據形勢,將其與某支外圍部落合並,並把這支新成立的部落納入核心或嫡系部落的範圍。因為可以在族內的地位大幅提高,獲得很多好處,外圍部落也很樂意受到首領青睞,被納入本族的決策內圈。

而現在既不是大戰也沒有納入核心的機會,明擺著者勒布吉把他們當炮灰送到前線,糊弄呼律齊的。本來南部匈奴作為人口最多,條件最好的地方,最多可以動員十萬以上的兵員,而者勒布吉更有一支達8000人規模的常備軍,要知道現在的匈奴王呼律齊手下的中軍也不過兩萬人。但現在者勒布吉就派一個茨勒帶了3000人,其余都是外圍部落你300、我500胡拼亂湊而來的。看來前景不容樂觀啊!為了不當出頭鳥,黃尚龍下令盔甲和先進武器都先收起來,不準示于人前,黃尚龍明白在這支雜牌軍隊中同樣有不少各方勢力在潛流暗涌,為了自身的安全,他行事十分低調,盡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本來和各部交往多由賈譽負責,語言不通的黃尚龍出面本來就少,現在更不起眼了。所以在三萬大軍中黃尚龍的三百人猶如清水里的沙粒,絕不顯眼但又一目了然︰因為華族做生意的名聲早傳開,最不能忽略的是他們的樣貌和招牌樣的車隊和海量的物資,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事情,無論他怎樣小心,走到哪里都避不開有心人們注視的目光。無奈之下,他只好挨著老相識棘栗諳部合茨溫、合勒埃兄弟的營地扎下帳篷,將其倚為支援,並且減少在外活動的時間。棘栗諳部也是在西部游蕩時認識的,兩邊聯絡較多,算是朋友。他們人口不多,不到2000人中老弱還不少,士兵也不過千把,一直對加入核心很上心,這次兄弟兩個帶了500人。

讓他欣慰的是,大軍名義上的最高長官茨勒只見過他一次,不過去了之後才發現只是要訂購大批烈酒和布匹,是帳下的大當護接待了他,他連話都沒多一句就出來了。茨勒大約五十多歲,頭發夾雜花白,顯示他已經過了盛年期,但嚴峻的臉龐、冰冷的小眼楮顯示著久為上位者所具有的威勢,配上飽經風霜的面孔與額頭深深的紋路,讓人不敢質疑他的意見。

這是一位打過四十多年仗的老將,對這雜牌軍隊的控制能力還不錯,在他嚴厲要求下行軍速度被控制在每天百里左右,但因為環境原因,特別在過北部的烏素毛東沙漠時,就必須根據水源關系調整。好在這些草原的漢子,都不是驕生慣養的,作為小部落首領,都有兩把刷子,雖然沒有正規訓練但常年的馬背上模爬滾打,在如此高強度的行軍中竟然很少有人掉隊,這在一般部隊是不可能出現的。讓黃尚龍真正認識到游牧民族戰士實力果然不是虛傳。手下士兵看來要真正成為騎兵中的王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也讓他看到了一些弊病︰這里每個首領都管著自己的部隊,他們帶來的武裝力量也更多的為自己服務。而這些家伙們身處外圍,經常因為草場、水源、獵物分配問題打打群架、搞搞械斗,有這些因素的存在,久而久之形成了的小環境。要讓這些本身就矛盾重重的家伙們合力構建一個防守嚴密的營地,開始的幾天還勉強可以,但離開南部沒多遠,這些人就鬧開了。雖然他們一直想朝傳統的大貴族們靠近,但因為內部復雜的原因從來沒有被真正接納過。可謂離心離德,下面勾心斗角很多,真打起來恐怕就會亂套了。加上他們實力弱小,遠離了大多數成規模軍事行動,所以只能各自為戰,談不上合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