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五章 立營

()這次我在會議上要求營建新的北庭大營,並立即著手︰汾水自北向南流過河谷,在南邊入口處平原上、汾水東岸選一塊高地,先檢查地面狀況。接著選定一個對營地的其余部分有最佳視野的地點,這里將建起我的柱國大將軍大帳,四周邊長150米的區域被標出來。在東一側,距離指揮帳邊線50米處再插上標出天策府的營帳位置,這些帳篷背朝著大帳。指揮帳兩邊的空地,一邊作為民政官和公共集會所使用,另一邊供財務官使用,財務官後邊靠近河邊將是倉庫。以此為中心建設兩橫兩縱筆直大道,公共集會所位于南門,將建設成廣場,東南、西南是軍營。沿河將是碼頭,而工場將沿河分布,從北到南將是木器、陶器、糧食加工、煉鐵、鍛造等,這些都可以利用水力,所以安排在水邊。而軍械庫將在天策府對門,就是正東方向。剩下地方是農田、牧場、養殖場、居民點,盡量向北擴展。外圍壕溝,加築六米高,三米厚的夯土圍牆,大營呈矩形,東西寬600米,南北長1000米。由于這塊地是前段時間砍伐出來的,我們將小樹、灌木連根拔出,而大樹深根和經過碳化處理的木樁一起成為基柱。壕溝挖四米深,挖出來的土夯實作為營壘的牆體,現在是雪壁冰牆;下面是石塊地基,石塊由我冬天用大火燒烤岩石,然後潑冰水取得。牆體摻石灰、竹片增加強度。為增加防御,又從樹上砍下兩米高的木樁,通常有2-4根分叉,所有的分叉都削尖並指向同一方向。排成柵欄時所有這些分叉纏結在一起,這些木樁插在壕溝前就組成一道柵欄,攻擊者從外部很難將木樁拔起而不傷到手。

營門僅寬3米,用銅條鎖巨木制成,外有吊橋。營壘里擋土牆、排雨溝等也一應俱全。營地內便儲備有大量圓木,地刺和滾石等防守器具,除了安裝上天井關上立下大功的「橫掃千軍」外,在營里還設置了十數排用弦線拉得極緊的尖木。這些架放在木台上的尖木樁前端被削成如箭頭般尖銳的錐形,被那些粗大弦線繃緊。用時只要把弦線砍斷,帶著尖頭的木樁便會如離弦快箭般急sh 而出,在短距離內的殺傷力非同小可。這些一排十支的木排在營內一字排開,不亞于十支巨弩從各個角度對準路口,只要敵軍強行沖入軍營,便會被這樣武器的迎頭痛擊。

在經過半個月趕工後,終于完成大部基建任務。(周長只有3200米只相當于羅馬行軍營大小,5000羅馬士兵輪班可以一天建好)隨後里面基本上都建了磚房,由于我一早開始有了規劃,兩橫兩縱大道將大營分成九塊,南北各一門,從北邊引進清水、東邊兩門,西邊有沿河碼頭。路邊石板下有下水道,可以通過這種用陶瓦鋪成的下水道排走污水,雖然原始但總算初步解決衛生問題,生活環境大為改善。當文教署的學校在民政官署附近建好,又把讀書人安插進各個小孩隊中,在夜間或空閑時負責教他們認字讀書。當讀書聲在汾水河畔響起時,文明之火又將點燃。孟山陽、徐渭已經熱淚盈眶,這里很多人甚至連書也沒見過,現在用的是皮紙,就是把羊皮細細打磨,一本書厚一點就要用到五六頭羊的羊皮,這種羊皮書都用來記錄重要情況,十分寶貴;而大多數情況下,普遍使用木簡。而學生都用泥版或沙盤練習,顯得十分簡陋原始,看來制作紙張的方法要想出來。

還建了衛生署現在只管環境衛生,但將來要招收醫生、開設醫院,還要負責新來人員的防疫隔離。暫時我訓練了幾個不稱職的「屠夫」醫生和「裁縫」醫生,醫治傷員病人,好在現在不多,都在為了將來打大仗要提前準備。技術高超的「屠夫」們被集中起來,每天晚上在黃少帥的帶領下進行尸體解剖,黃尚龍雄心勃勃決定親手開創外科,誰知砍人和解剖不是一回事,黃少帥砍人行,解剖就不拿手了,那些血管、肌肉不是那麼容易一看就懂的,只好讓「屠夫」們慢慢搞,並讓人認真記錄下這些血腥記錄。最初的柱**的軍事醫學就是這樣起步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