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陳姨母見穆書榆沉默不語又說道︰「太妃想必是不記得王爺嫡長子信書了,哪天讓他帶著孩子來給您請安,這樣既可以讓太妃有個由頭說與皇後,也能讓小孩子見見祖母

對啊,平慶王嫡長子的兒子可不就是自己的孫子嗎,原己都當女乃女乃了,剛進王府時是挨個都見過的,只是沒記住。

「姨母,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辦法恢復爵位封號了嗎?讓信書求求朝中大臣不行嗎,或者是王爺生前的至交好友,這種事我便是說與皇後,怕是皇後也不會妄論朝政的穆書榆其實不想擔這個重擔,哪怕讓她日子過得節儉點兒也好過去求秦承釋。

「太妃,能想的辦法早就想了,只是皇上這邊一直沒信兒讓人模不準是個什麼意思,整個王府連主子帶奴才三百余人,民婦本想著開源節流省著些,只是哪個主子身邊沒幾個人伺候能行呢?您不看死人,也看看還指著您過活的孩子們,劉側妃幼子不過五歲,還有那麼些孫子孫女兒,您就求求皇後吧陳姨母說完又是滿臉淚痕,如蘭如意趕緊給她拭了拭。

「姨母快別傷心,書榆盡力就是,不過也只能試試,又不可操之過急,要是不成便再想他法吧,」

「民婦也知道這件事讓太妃為難了,這光宗耀祖本該是男人的事,只是信書為首的這些孩子們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又是皇宗貴族,王爺還為社稷立過大功,哪曾受過半分委屈,一時間也立不起來,還要讓太妃勞神操心陳姨母情緒平靜許多,又說了其中的難處,無非是平慶王的兒子們都不爭氣,沒一個能頂事兒的。

等陳姨母走後,穆書榆難免唉聲嘆氣,心里思量要如何處理這件事。

又過了幾日,腿上的傷已是好了許多,不耽誤行走了,穆書榆便決定先去皇後那兒探探口風兒,好在秦承釋自己那日後便沒再來煩過自己,這倒讓她輕松不少。

到了皇後那兒,卻見里面一屋子的人,平日這時請安早就已經完事,為什麼今日都沒走,穆書榆雖感疑惑也還先還是給皇後見禮。

「太妃有傷,皇上早就囑咐過不讓太妃行虛禮,快扶太妃坐下皇後趕緊讓人去扶穆書榆,立時又宮人奉茶上來。

「謝皇後,皇後這兒今日怎麼如此熱鬧?」

「就說你是個有福的,真是有好事兒就趕上了,書燕還不快與太妃說說你的喜事,太妃在和寧殿悶了這些天,也讓她跟著歡喜歡喜

穆書燕連忙起身答應,走到穆書榆面前時也難掩喜悅︰「回太妃,前幾日皇上去了和寧殿說是怕臣妾受了驚嚇便過來看看臣妾,著實安慰了一番,不但如此又讓人賜給臣妾一個獸枕用以驅驚安神,今日正巧拿過來給大家看看

說罷宮人已將獸枕拿了過來奉到穆書榆面前。

果然精致,定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穆書榆將獸枕拿在手里細細觀賞。

「你怎麼不說更大的喜事,還在這里賣起了關子!」旁邊的王昭華走過來笑著輕推了穆書燕一下,她與穆書燕位份相同,同為從三品。

穆書燕臉上喜色更勝︰「今日隨你取笑了,回太妃,皇上賜臣妾獸枕之後,又進封臣妾為玉淑儀

穆書榆驚訝之余也覺歡喜,賜獸枕已是難得,還有進封,淑儀可就是正三品了,升得是真夠快的,這也顯示出秦承釋對穆書燕的寵愛,往後再人有想弄些小把戲可就要多想想了。

「給玉淑儀道喜了穆書榆也站了起來。

「太妃與玉淑儀本就是一家姐妹,應是同喜才是,宮里原本只有一位淑儀,現在可是又多了一位,烏淑儀可算是有個伴兒了王昭華說完便往對面兒瞥了一眼,抿嘴兒直樂。

穆書榆這才注意到對面坐著一位眼生的妃嬪,看那模樣竟似個冰雕玉琢的剔透美人兒,美是美矣,更難得的是氣質冷凝月兌俗讓人見了眼前為之一亮。

「是本宮疏忽忘記給太妃說了,這位是烏淑儀閨名樂雙,因她平日里不愛熱鬧本宮便隨她去了

皇後說話間烏淑儀已是給穆書榆行了一禮,只臉上的表情仍是冷冷的。

「烏淑儀不願與我們這些個食人間煙火之人為伍,成天只是讀書養花兒,雅得很!今日怕也是听說了此事,想一睹玉淑儀的風采才踏出和靜殿的吧王昭華說完又笑。

「早就听說烏淑儀通今博古,今日一見果然氣度非凡穆書榆真心夸道。

烏淑儀听了也只說了句︰「太妃過獎了

皇後此時笑道︰「本宮也早就听人說太妃與烏淑儀有相像之處,現在你們站在一處倒也品出來了,都是一樣渾身帶著大雪天兒的寒氣,不過太妃卻是多了幾分生氣,不像烏淑儀小小年紀卻一味沉寂素雅

眾人被皇後這樣有趣兒的比方給逗笑了,本來還有些微妙的氣氛頓時便散了去。

「今兒人全,本宮還有一件事要說,從明日起十五日內你們都不必過來請安了,本宮要誦經祈福,大家也能松落些

其他人听了都說好,也高興每日里能多睡一會兒不用來回折騰,唯穆書榆著急,王府爵位封號的事可不能拖那麼長時間啊。

又過了半天見眾人也沒有離開的打算,猶豫再三決定還是說了。

「臣妾有一事要稟明皇後

「太妃請說皇後微笑地看著穆書榆。

「回皇後,臣妾離開王府多日,家中事務疏于處置,不過孩子們有孝心,自臣妾傷了之後便一直要給臣妾請安,臣妾顧及宮中多有不便未曾答應,只是前幾日陳姨母進來說這些孩子倒為這事日夜不安,此事還請皇後幫著臣妾拿個主意穆書榆說得很有技巧,要是皇後同意自己回王府那封號之事只能等下次進宮時再說,要是準許自己在宮里見人那便可以等見過之後直接找機會說了,而且從中也能看了皇後對趙家的態度。

皇後聞言點頭沉思一會兒便說道︰「其實平慶王本就是皇上的表淑,本宮年幼時也與書信一起玩耍過,算是親近,既是他們這樣有孝心,本宮也不好駁回,正好本宮也想見見,讓書信那幾個平慶王爺嫡出兄弟明日這個時辰到本宮這里來,到時讓他們給太妃請安便是。對了,孩子也一起帶來吧,祈福之事往後挪一日無妨

郝氏心中也有算計,太妃在宮中靜養是皇上的旨意,自己當然不能隨便就讓人回王府去,但總不讓兒子給母親請安也不是個事兒,所以便想出了這個法子,再一個也是听聞平慶王嫡子除了未婚配的其他幾個成了家後生的都是兒子,到時也可以讓宮里諸人沾沾這福氣,好能為皇上添幾位皇子,自己也就不算品德有缺失了。

穆書榆自是高興,對皇後謝了又謝,皇後卻又想起一件事來︰「皇上這幾日忙于紀國使臣到訪之事,此次紀國丞相親來,文妃之事皇上也不好過于苛責薄了紀國國君的面子,因此三日後便要赦了她禁足半年的責罰,太妃莫要放在心上

「回皇後,臣妾哪能擔得起皇上皇後這樣厚待,事關國體,況且臣妾也因文妃受罰之事常常夜不能寐,如真能赦免自是再好不過穆書燕得了賞賜受了封,自己心願也達成了一半兒了,哪還會計較文妃之事,再說也不是自己計較就能讓她徹底消失,半年還是三日並無關緊要,自己又不是這後宮之人,解決了王府的大事,早晚還是要回去的。

皇後很是欣慰穆書榆能這樣識大體,見時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