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北宮,夏玄正襟危坐,夏月在那兒給夏玄捏著腿,一副逍遙自在的模樣。я思路客я俗話說的好,皇帝動動嘴大臣跑斷腿。如今漢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地有地,可以說進入了跳躍式大發展的階段!

包括太宰曹c o在內整個漢國上下的官員都在全心全意的壯大漢國而努力一刻也不敢偷閑。遼國的戰敗使得漢國有成為遼西霸主的趨勢,繼而墾荒令、招商令、招賢令以及屯田令更加暢通無阻,哪怕東邊的遼國都不敢阻止百姓拖家帶口的涌入漢國境內,更何況西邊的幾個小諸侯國?

最重要的是鐵器的出世,幫助了漢國更快的月兌胎換骨!

戰國時代多以青銅器為主,鐵器只在江南剛剛冒頭,距離取代青銅器還有非常遙遠的一段距離。可漢國不同,漢國鐵器的發展極為快速,甚至百煉鋼都有半成品出現,這可是夏玄投入數以萬金才取得的成果實屬不易!要知道原本在上洋城外選址建造的上洋軍工堡壘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擴建了整整三次!

上洋軍工的快速擴建自然是因為夏玄不惜耗費巨資招募工匠,甚至還派人前往各諸侯國以重金招攬有名的工匠,大有將遼西工匠全部一網打盡的意思!如此一來原本的軍工堡壘根本容納不下如此多的工匠,擴建在所難免!而且包括曹c o在內的漢國重臣們都沒有任何反對的意見!

如今上洋軍工中在冊的工匠多達三千以上,連帶的家眷更是多達萬人,每r 的錢糧支出絕對是天文數字,若不是有兩次戰役的大勝,漢國根本就經不起如此消耗,而上洋軍工的存在主要就是為了服務軍隊,兩者不可或缺!

要知道上洋軍工給漢國帶來的變化絕對是驚人的!不說其它,單單一項鐵器的出世,就能使得漢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當然鐵器遲早有一r 會普及以及淘汰,不過只要永遠走在其它諸侯國前面,還怕漢國不能變得更強大嗎?

而且鐵器可並不是僅僅利用在戰場上,墾荒令的推廣也非常需要大量的鐵器,畢竟漢國可是以農具、荒地和低賦稅來吸引流民的,若是沒有農具,難道還讓百姓用手來開荒嗎?青銅器在漢國乃至遼西的產量都不高,甚至連軍隊都不能足夠的提供和更換破損的兵器與甲冑!

如此情況下漢國哪里來的大量農具發給流民?

若是全部以錢糧來購買青銅器農具,恐怕掏光了漢國國庫也不夠幾十萬百姓的吧?這也是周邊諸侯國不敢照搬漢國三令的原因,不是諸侯國看不出三令能強國,而是諸侯國根本玩不起!

鐵器的成功研發解決了漢國目前最大的困境。漢國鐵礦並不少,甚至可以說是爛大街的貨s 。只要有點眼光的職業尋銅人都能在一些不起眼的大山中指出一兩座鐵礦,試問如此情況下漢國還會缺鐵嗎?鐵器的推廣自然不會有任何阻礙,不過鐵器的賣相不如銅器那是真的。

銅器又稱之為「美金」,優點是s 澤鮮亮,外觀華麗,熔點低,治煉不難,缺點是數量少,很難普及。諸侯國將士的兵器甲冑用的自然是以青銅為主,可問題是青銅的價格太高,甚至堪比黃金又有幾個諸侯國能用得起呢?不過兵器是難免的,哪怕砸鍋賣鐵都要湊齊,而甲冑卻有許多種類,比如一些小諸侯**隊將士的甲冑只有薄薄的幾片青銅護住要害,外面則以竹片或者干脆就是皮,如此也算是甲冑。

大諸侯國比如燕國,燕國的軍隊就是出了名的奢華與強大,燕國將士的甲冑六成以上都是青銅鑄造,數十萬鐵騎拉出來,不說其他,僅僅那如同烏龜殼一般的甲冑就讓人望而生畏,更何況燕國鐵騎名震天下,怎麼可能是普通的士卒能夠比的?在戰場上自然所向披靡了。

可惜的是又有幾個諸侯國能如同燕國這般奢華呢?

鐵器又稱「惡金」,優點是產量高,硬度強,容易普及,缺點是外觀黝黑,熔點高,治煉難。而這個時期在江南地帶就已經有鐵器的出現,可江南的鐵器硬度還不如銅器,外觀難看,自然不被諸侯國喜歡,所以直到現在都只是在小範圍內使用。

上洋軍工解決了熔點高、治煉難的問題,而且還可以批量生產!至于外觀,只要能鋤地,能保命,誰還管你外觀華麗不華麗?不喜歡大可以不用,自己花錢去買青銅器去,夏玄頒布的墾荒令招來的是可憐的流民而不是貴族!

至于軍隊兵器甲冑的更換自然更加簡單。身體六成面積以上覆蓋,防御力驚人的鐵甲與一身粗布麻衣毫無防御力可言的「甲冑」相比,將士們會怎麼選擇?而且全軍換上新鮮出爐的鐵甲,看上去更有肅殺氣質,哪怕新兵借助一身鐵甲都可以單挑兩三個身穿粗布麻衣的老兵!

鐵甲軍團!

毫無疑問裝備更新換代之後的漢國集團軍就是一支絕對的鐵甲軍團!在戰場上,夏玄相信有了如此裝備的漢軍必然所向披靡!就算與燕國也可以一爭長短,問題是,鐵甲軍團的弊端也不少。比如全身鐵甲的漢軍僅僅重量就達到了恐怖的兩百三四十斤,別說普通的戰馬了,哪怕是優質戰馬也吃不消長久行軍啊,活生生把馬累死絕對是可能的!至于不用戰馬代步,行軍的速度肯定會讓人吐血!

夏玄要的絕對不是一直鐵甲烏龜軍團!

不過一切都得往好方向想,只要有了開頭,那麼質量更好,重量更輕的百煉鋼還會遙遠嗎?有了百煉鋼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在此之前,額,還是多找一些優質戰馬吧,漢國比鄰草原,良**應該不缺。

如今漢國不止在軍隊戰斗力快速增長,其他各方面也都是如此,比如低賦稅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商人在漢國經商,以及漢國本土商人的快速崛起。招賢令使得招賢館外門庭若市,無數士子齊聚太學府求學等等,而最明顯的便是人口的增長!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