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革新和革命

劉飛揚對孔子牌位躬了身,也不在意學子們的轟笑,等著學子們安靜。

捧著孔子牌位的學子,轉身對靜坐的學子說道︰「我們請總督對至聖先師說說,如何千古以來都是以儒家之學取士,今個怎麼就要考西學了。為何自古都沒听聞讀書之人先要去教學生,怎麼今個就要先去教學生了。難道一定要讀書人去為那幾兩銅臭而自貶身價嗎!」

劉飛揚一听他此話頓時怒火中燒,但他還是平了平氣。不過,他不會這麼讓人擺步。

劉飛揚大大咧咧的坐回椅子上,捧著孔子牌位的學子一看,劉飛揚又坐下了。立即說道︰「總督大人,膽子太大了吧。」

劉飛揚對他說︰「至聖先師孔夫子,乃我中華的千古之聖人,讀書人應該把他裝在心里,而不是捧在手里。」

那人尷尬的臉一紅,不過他還是硬氣的站在劉飛揚的對面。

劉飛揚接著說道︰「你們都以孔夫子為至聖先師,可是本總督不是。本督幼時家境貧寒,讀不起書,只識了幾年的字。後來,本督即入福州船政學堂,所以本督學的是西學,而非儒家之學。孔夫子的至聖先師對本督來說,不是。」

劉飛揚緩了一口氣說︰「但本督還是時常看一看儒家之學,儒家之學可以修心,仁義禮智信,人之大道。可當天下只修心是不夠的,天下紛亂,列強窺視我中華,如無力御之,談何修心。就說甲午清日開戰,日本以前也是師從中華,可他們從明治維新始,轉學西方,變法強兵,數十年居然就敢跟我大清開戰了。和日本人打戰靠的是洋槍洋炮,不知你們的道德文章能不能說敗日本人。所以,本督才要在院試中加考西學。而讓秀才們去教書,因為強國之根本在教育,孔夫子弟子三千,你們自稱儒家弟子,讓你們去教弟子怎麼就不樂意了。」

靜坐在下面的學子不知做何說,你看我、我看你。劉飛揚說的不錯,可這只是大道理,而影響的卻是他們切身利益。

劉飛揚見他們不說,就對學政曾文林道︰「曾大人,這個捧著孔夫子的學子是何人,他何德何能,能捧起孔夫子的牌位。」

曾文林尷尬的喝道︰「你大膽,私自捧出夫子廟的至聖先師的牌位,姓甚名何。」

那人頓時心驚,一拿不穩,把孔子的牌位掉下。

曾文林更怒不已,對兵丁道︰「把此人拿下。」

兵丁立即上前把那人押下,靜坐的學子心驚不已。劉飛揚見狀道︰「本督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取士之規必改,你們如果還要在這里坐著,本督也沒話說了。本督是帶兵打戰出身,一不小心動了怒,後果不知如何。」

接著,劉飛揚厲言厲色的說︰「一刻時後,本督再出來,還人坐在這里,學政曾大人,把他們的姓名都記下,一律革去功名。無功名的,以後一律不許考功名。」說完轉身就進衙門里。

曾文林忙勸學子離開,學子們也怕了,紛紛的離開。

劉飛揚趁熱打鐵,向兩江各省、道、府、縣下令,各省巡府督辦轄下學制更改。三年之內,各地務必使其轄下的孩童入學率達百分七十以上。巡府督辦不力的,他必向朝庭彈劾,道、府不完成的一律降職,縣令不能完成的一律革職。

同時,他也把在台灣編寫的西學教材加到教育當中,並讓人到各處培訓西學。一時間,兩江各地的童生紛紛開始學西學,而且在教學生中,教西學的工資可比教國學高三倍。一些秀才則以學西學,去教學生的業了。

兩江各地的官員雖然對劉飛揚改學制有諸多的反對意見,不過劉飛揚的強勢使他們也不敢去觸雷區。因為不管怎麼說,讓孩子去上學這是無可非議的。各地紛紛把書院制改為學堂制,大力新建小學學堂。

而劉飛揚則對師資問題和中等學堂、高等學堂多加關注。他下令各省必須辦至少一所的師範,培養中等學堂的教師,而各道府,三年之後必須開辦中等學堂。同時,下令讓陳其昌在上海籌辦上海大學堂。令劉洪恩籌辦蘇州大學堂,自己則在南京籌辦南京大學堂。

到了七月,台灣傳來一個好消息,卡爾•本茨對汽車的改進取得重大成功。

劉飛揚決定在上海創辦奔馳汽車公司,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汽車。

以奔馳汽車公司的創辦為開始,劉飛揚發動第三次興辦公司的熱潮。此次熱潮不但是引進西方的先進的技術,而且完全消化先進的技術。並且在一些方面已領先于西方,電氣、汽車、發動機,台灣和上海的產品是世界最先進的,輕工業國內的產品已能佔有國內大部的市場。國內也逐漸的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

興資辦企的風潮,從沿海向內地擴散,對機器的需求越來越大。上海機器制造廠生產的機器,供不應求。

劉飛揚創辦的幾個企業,現在是賺得盆滿缽滿。他開始在兩江再辦一些軍工企業、軍事學校。擴建南京的金陵兵工廠;上海再引進一家德國的造船廠定名江南造船廠;改建金陵講武堂為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新建上海海軍軍官學校。

就在劉飛揚忙著兩江的革新時,一事引起他的關注。

••••••

1894年春,孫文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被拒絕後,于夏間出國,前往他早年曾求學的檀香山。這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中國的海陸軍連遭敗績。

懷抱改良祖國大志卻痛感報國無門的孫文愈益憂憤,遂在華僑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殘暴,倡議集結團體,共謀救國大計。9月24日,二十多個贊同孫中山主張的進步華僑,在檀香山聚議成立興中會,通過了孫文草擬的《興中會章程》。

興中會總部成立後,立即籌劃在廣州發動起義。當時推定孫文駐廣州直接策動、指揮起義事宜,由鄭士良、陸皓東、鄧蔭南。陳少白等擔任助手;楊衢雲駐香港負責後方接應和財政事務,由黃詠商、謝纘泰等擔任助手。

孫文等到廣州後,在城內雙門底王家巷王氏書舍設立機關,公開打出農學會的旗號,以研究農學掩人耳目,實則借此秘密聯絡會黨、防營。在廣州陸續加入興中會的很快達到數百人。為便于容納往來同志及貯藏秘密文件和武器,復增設分機關于東門外咸蝦欄張公館及雙門底聖教書樓後禮拜堂,此外又在省河南北設立小機關數十處。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各方面的準備逐漸成熟。起義的具體計劃幾經研究,最後確定為「分道攻城」之策,即以丘四、朱貴全等集合散處新安、深圳、鹽田、沙頭等地會黨3000人集中香港、九龍,俟發難當天進入廣州,作為首先發動沖擊的敢死隊;附城各處之會黨、綠林、民團預先進入市內,屆時會同防營、水師舉事響應;炸彈隊在各要區施放炸彈,以壯聲勢;北江、清遠、花縣、香山、順德等地的會黨、綠林、民團在廣州起義後立即響應,以為臂助。

起義日期定為農歷九月初九(10月26日)重陽節。

第一百七十七章革新和革命

第一百七十七章革新和革命,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