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中日談判(二)

正月初六,這個時候本應還在春節之中,但此時五國調停團即照會清庭,日本提出正式談判。

光緒皇帝在請見了後慈禧,提出讓劉飛揚出任談判大臣。慈禧也以為可以,即照會五國調停團。五國調停團在接到清庭的照會後,英美法三國的公使都感擔心。對于劉飛揚此人雖然他們沒有與他打過交道,但是從上海領事處知此人不但非常強硬,而且狡猾異常。

清日之戰本來他們三國是支持日本的,日本的戰爭經費是從英美法三國貸款的,日本的武器是從英國購得的,在外交上美國是或明著或暗支持日本。他們不想見到一個崛起的清國,一個強大的清國,希望借著此戰打壓清國發展的勢頭。本來一切都是按著他們的預見而走,眼看清國一路潰敗,就快不支了。但是半路殺出個劉飛揚,一舉逆轉了戰局。

如果再由他來談判,日本這個在遠東牽制清國的小國恐怕從今以後就再難有作為了。因此,英美法三國就向日本發電,讓日本抵制劉飛揚參加談判,他們也會從中幫助。

正月初七,日本回電清庭說,劉飛揚為一地方官員,此乃兩國之議和,我方以內閣之首相伊藤博文為全權代表,清國也應以一正當資格之全權委員以示對等。

朝庭得到日本回復,同時英美法三國也說以劉飛揚之一省之官員代表清國與日本議和是輕視日本,此不合國際之法。

慈禧和光緒也不懂得什麼國際之法,考慮後也覺得不妥,兩人商議後決定改派李鴻章為談判代表,並回復五國調停團和日本。

五國調停團認為以軍機大臣、北洋左李鴻章為議和代表與日本首相相當,表示同意。當然李鴻章是他們希望的談判代表,他們知道李鴻章比較軟弱,在談判時可以容易訛詐他。

正月初八,日本答復同意清庭派李鴻章為談判代表,同時提出在日本的馬關談判。

李鴻章接到日本要他去日本談判後,馬上否決。他提出在大清國的天津或上海談判。

英美法三國公使表示應該在日本談判,因為最早提出談判的是清國,早在去年十月份清國就提出和談。而俄德兩國則認為應該在清國內談判,因為現在戰局是于清國有利的。

這時,劉飛揚下令清軍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挺進,同時請李鴻章派北洋水師封鎖對馬海峽,使日本無法援助在朝鮮的日軍。

日本馬上抗議清軍舉動,劉飛揚則回稱清軍只在其國內布防,而李鴻章也以北洋水師是在公海上巡游,無關日本。

同時,李鴻章則稱自己年事已高,決不會去日本談判。清庭也表示決無去日本談判之理,若日本不願在清國內和談或無意和談,願于日本再兵戎相見。

對于劉飛揚率清軍的虎視眈眈和清庭的強硬,日本不得不同意在清國的天津談判。

正月十六日,迎著蕭蕭細雨,伊藤博文受命從橫濱起程,帶著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軍部參謀次長村上操六、駐華公使長谷昭信等人,馳往中國。正月十九日,伊藤博文一行人抵達中國天津,到後次日,即以春風樓為會議所,互勘敕書開始談判,日本方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等人都親自參加談判。

春風樓里修葺一新,地上鋪著華麗的地毯,中方準備非常充分。雙方見面寒暄完畢後,伊藤博文說道︰「你我東亞兩國,最為鄰近,同文同種,今暫時相爭,總以永好為事。如尋仇不已,則有害于日本者,也未必于有益貴國也。試觀歐洲各國,練兵雖強,不輕起釁,我日清既在同洲,亦當效法歐洲。如我兩國使臣彼此深知此意,應力維亞洲大局,永結和好,庶我亞洲黃種之民,不為歐洲白種之民所侵蝕。」

李鴻章想起數月前,戶部待郎張萌桓和湖南巡府邵友濂在日本受辱的經過,心中冷笑,表面卻說︰「數月前在日本時,我國之使臣就向首相進言,兵凶戰危,兩國之戰況未必就是結局,已有和談之意。但爾後貴國晏然依舊,不思結局,以至今日,實深感遺憾。」

伊藤博文嘆道︰「我國之事,囿于習俗,未能如願以償。今形勢瞬變,非人所能預知,本首相也自慚心有余而力不足。貴國之新軍,悉照西法訓練,甚精;貴國領土之龐大,人物輩出。此次本首相來華前與國中之人士談論,也深知我國必須重新自視,方能自立。」

第一次談判中,盡管伊藤博文想盡力表現出恢宏的氣度,但作為戰敗者,仍難以掩蓋尷尬艱難的處境。事後,李鴻章評論說︰「伊藤博文高談闊論,目的不過是想借此博取同情,間或用冷嘲熱諷,或自扁身價,不過是想掩蓋戰敗者的屈辱地位罷了。」

此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伊藤博文心酸自知。

二十一日,雙方舉行第二次談判,伊藤博文提出的停戰條件,日軍佔領朝鮮,朝鮮不再是清國的藩屬,同時對于台灣水師在日本擊毀的橫須賀造船、築地兵工廠和焚毀的城市應由清國支付賠償。就目前而言,日本是戰敗的一方,朝鮮是大清藩屬國,豈可割讓。更有日本還要大清賠償,這個實在囂張的太離譜。

李鴻章強按心頭怒火,說︰「我之在此,實系誠心講和,我國家亦同此心。乃甫議停戰,貴國即要我國之藩屬,又要我國付賠償。如此我若能應,試問伊藤首相,設身處地,將何以為情?中日系切近鄰邦,豈能長此相爭,久後必須和好。但欲和好,須為中國預留體面地步,否則,我國上下傷心,難說有人不願,違了和談大計,即和亦難持久。如貴國一意為之,我看這也不必談了。」

李鴻章假意要走,伊藤博文忙攔道︰「談判嗎,如生意,有出價的,有還價的。中堂大人不必如此著急。」

李鴻章提出清國的條件︰一,日本必須撤出朝鮮;二,日本必須賠償清國白銀一億兩;三、日本以後的軍艦噸位不得超過清國的三分之一。

伊藤博文以為他的叫價就已經很大了,但他沒想到李鴻章的要價更高的不可思議。

伊藤博文想用中國的規矩,講情面,給面子,來迷惑李鴻章,奈何李鴻章一點面子也不給,並限定于三天內做出答復。英國人說,「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李鴻章的談判條款和談判策略都是和劉飛揚密議的。日本人想以中國講情面,要面子的這個思維去處理和談事務,結果反而被李鴻章等恥笑。

第一百六十八章中日談判(二)

第一百六十八章中日談判(二,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