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一百二十八章 應對經濟危機

劉飛揚與譚延兄妹一起乘船去上海,劉飛揚和譚亦凡可說是終成眷屬,在船上兩人倒是百般甜蜜。

只是到上海不過兩天的路程,劉飛揚一下船就不得不忙起事來。他馬上到胡府,這時上海經濟委員會的人已經是等他多時了。

3月一始,因為擔憂市場會趨于投機的癲狂狀態,英格蘭銀行和德意志國家銀行迅速提高了各自的基準利率。這一舉措的影響立即顯現出來,市場的狂熱狀態開始降溫。這意味著股票價格下跌,為那些在泡沫巔峰受到誘惑而買入股票的投資人敲響了喪鐘。

劉飛揚的預言再次正確,眾人對他不得不再次欽佩不已。在這時經濟委員會募集的資金,單白銀一項已高達兩億六千萬兩,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

有了這麼多的資金在資本市場上就有游刃有余了,但西方的金融市場的崩盤很多就會影響到實業,這也是大家最擔心的。但向朝庭的請求修建鐵路的奏折卻如石沉大海,好無回音。

劉飛揚對大家說道︰「鐵路的修建利國利民,現在必須馬上讓朝庭通過,不能再等了,經濟的巨浪在歐洲已經掀起,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卷到我們國內。既然朝庭辦事這麼拖拖拉拉,那麼我們就要加大力度。」

胡雪岩搖搖頭道︰「能用的關系都用了,可太後不管事,皇上點不了頭,兩邊正耗著呢。」

「那我們就拉上洋人一起向朝庭施壓,反正修鐵路也少不了洋人。」

眾人一想有道理,讓洋人去逼朝庭。

劉飛揚接著說︰「在座的有很多礦務公司,大家也都知道台灣已經開始使用電燈了。電燈是要用煤來發電的,需要大量的煤,因此我想可以在上海等一些地方也開始建發電廠,讓公司、百姓用上電,也能讓礦務公司的煤有銷售處。」

大都是同意的,有了電以後就可以用電生產了,這樣生產成本會降了不少。而且電燈、發電廠都是劉飛揚辦的,也不好反對。

「好,事就這麼定了。」

本來眾人憂心如焚,劉飛揚三句兩句就定了調。

劉飛揚馬上去找英、德、美三國的領事,約他們在英國租界的聖瑪麗酒店見面。

三國領事接到劉飛揚的請帖很奇怪,自從劉飛揚調走,很久沒有和他們聯系。今天突然約請,不知道又是什麼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三國領事約齊了一起到聖瑪麗酒店,劉飛揚請他們坐下後,沒有過多的寒暄就直言道︰「最近歐洲的情況不太好,金融上出了問題,恐怕馬上就要危及實業。」

三國領事心中奇怪,歐洲的事關他什麼事。

「雖然離這很遠,但歐洲也會影響到我大清國,因此為應對我國可能的危機,我們上海經濟委員會決定向朝庭請建鐵路,這次找三位就問一問你們有沒有興趣。」

三國領事互看了一眼,他們當然很感興趣,修建鐵路需要大量的設備,修完了還要很多的列車,這是大工程,能有很多的利潤。而且有了鐵路他們可以更容易的進入內地。只是他們奇怪,為什麼劉飛揚他會主動邀請他們參與。

英國領事溫斯特說道︰「我們當然是有興趣的,但是這次鐵路修建的細節呢?」

「我們提了幾條鐵路修建方案,其中南京到漢口,漢口到廣州的是重點。至于份額的安排,朝庭佔百分之十,上海經濟委員會佔百分四十九。我們考慮這兩個地區英國的利益比較大,因此英國佔百分二十,德國佔百分十、美國佔百分九,當然這個你們可自己商討。最後就是出資,我們出朝庭和我們佔有的份額,你們的自己出。」

他們一听不樂意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出資。上次上海經濟委員會可出資百分七十,這次他們只肯出自己的份額,而且現在經濟出問題,恐怕國內出資會比較困難。

溫斯特道︰「這出資不行,這是在貴國修鐵路,當然你們應該出的多。」

劉飛揚一笑說︰「如果這樣我們請你們修,你看怎麼樣。」

「這•••」

「當然,我也明白你們出資可能有困難,所以我可以借給你們,以你們份額的收益做抵押。」

溫斯特默默不作聲,心中暗自盤算。劉飛揚見他這個樣子就知道他的鬼主意,就說︰「如果想撇開我們單干,那我們就全力反對,大家都沒得做。」

溫斯特瞧了一眼劉飛揚,劉飛揚也很嚴肅的看著他。他想了想上次如果沒有劉飛揚強力推行恐怕鐵路修到什麼時候還不知道。所以要撇開他恐怕鐵路的修建不好辦,只是這兩條鐵路都英國的勢力範圍內,自己只佔百分二十的份額太少了。

「劉丈夫的提意不錯,但我國只佔百分二十的份額恐怕我國政府是不會同意的。」

「你們的份額可以自己商討。」劉飛揚對于自己的份額是寸步不讓。

溫斯特不會上劉飛揚的道,他說︰「我國必須佔至少百分三十,貴國的朝庭既然沒有出資那就不必安排它的份額。」

「不可能,朝庭的份額必須給,而且不能少,否則朝庭決不會答應的。我看南京到漢口鐵路,英國的份額可以加一點,這條線貴國的利益比較多。」說完劉飛揚借口上廁所,讓他們自己去談。

德國、美國對于修鐵路是求之不得,反正他們在大清國也沒有勢力範圍。在英國的勢利範圍內修中鐵路,佔多少份額對他們都是利。溫斯特提議壓劉飛揚讓他讓出更多的份額,但德國領事穆勒不同意。他並不看重這鐵路上的利益,更多是要與劉飛揚在其它方面合作。而美國也認為壓劉飛揚恐怕太難了,他們跟劉飛揚打了幾年的交道,對他的強硬是很清楚的。三人爭了好一會,劉飛揚見他們談完了才回來。三國決定南京到漢口的鐵路英國佔百分二十七,德國和美國各佔百分之八。

最後劉飛揚提議四方共同向朝庭申請,如果朝庭不答應或推拖就共同施壓,讓朝庭盡快同意。這三國都表示贊成,經濟危機就在眼前,誰也等不起。

和三國領事談完後,劉飛揚就去發電報讓台灣的光明電氣公司,馬上準備一批人、設備到上海建發電廠。

安排了上海的事後,劉飛揚在上海還是忙個沒完,到每一家自己創辦的公司、工廠查看。總體情況還不錯,幾個礦務公司的生產一直有條不紊,產量也在提高,銷路也基本確定。而在上海的繅絲廠和上海鐵廠情況也不錯,都是國內最大的廠,生產的產品一出來就會賣的一空。但上海機器制造廠有些問題,這個他最看重的工廠,一直都不很讓他滿意。技術還掌控的德國人的手里,當然不是因為德國人留一手,而是國內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實在沒有辦法完全掌握技術,而且產品的質量沒辦法與外國的產品相比,一直是虧損。

劉飛揚在工廠里呆了三天,發現國內的技術人員除了兩人是留過洋的,其它的原來也只是讀過一些書的,他們以前根本接受過西方科技方面的教育,甚至連阿拉伯數字都不知道。而工人大都是文盲,只是德國人干一步他們學一步,不知道是為什麼。

這些問題劉飛揚暫時也無能為力,但他深感教育方面的缺失,影響將越來越大。

第一百二十八章應對經濟危機

第一百二十八章應對經濟危機,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