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一百零四章 台灣往事

台灣的近代化從1874年沈葆楨渡台開始,1874年5月日軍侵台,清廷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負責處理台灣善後事宜。沈葆楨通過實地考察認識到︰「此次善後與往時不同,台地之所謂善後,即台地之所謂創始也。」指出台灣不能滿足于回復和保持原狀,而是要開創新的局面。沈葆楨赴台後,即著手對台灣防務進行周密籌劃,奏準購置鐵甲船、水雷、洋炮及軍火機械,用西法在安平、旗後等處建新式炮台,由此邁出了台灣軍事近代化的步伐。

為了加快開發台灣,沈葆楨相繼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治台政策和改革措施,表現出一個改革家的遠見卓識。(1)呈準開豁禁令。1875年1月,沈葆楨奏請廢除嚴禁內地人民渡台、嚴禁台民私入「番界」的舊例,使大陸人民得以向台島自由遷徙,漢族居民與土著居民間得以自由交流往來。(2)開山撫番。為了加強對土著民族的治理,他著力打通山路交通,使東西海岸聯成一片,既有利于鞏固海防,也有利于促進東部開發及漢族與土著民族的交往。(3)獎勵墾殖。沈葆楨為了推動台灣的土地開發,特別是後山的墾殖,在廈門、香港等地設立招墾局,招募漢人入台開墾。(4)添置府縣。台灣原設一府四縣二廳,重心限于台南一隅。沈葆楨奏準增設台北府,調整縣制,合計二府八縣二廳,從而形成台南、台北兩個重心。沈葆楨的治台措施始終以鞏固海防、建設台灣為主要目的,從而大大加強和改進了清廷對台灣的治理和經營,密切了大陸與台灣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全面開發,揭開了台灣近代化的序幕。沈葆楨可以稱得上是台灣近代化的奠基人。

1875年5月沈葆楨調任兩江總督,由福建巡撫丁日昌(1823—1882年)繼續辦理台灣事務。丁日昌也是一個洞悉海防與洋務的實干家,他對如何加強海防與經營台灣有著十分精闢的見解。早在1868年,丁日昌在江蘇巡撫任內擬訂的《海洋水師章程》即建議以台灣為南洋海防的中心;在1874年的《海防條議》中,他進一步建議在台灣駐泊鐵甲艦,「以固東南樞紐」;次年,他上書總理衙門,指出「欲籌海防,宜以全力專顧台灣。」(注︰《百蘭山館政書》卷十《上總署論購鐵甲船事宜書》。)他把台灣視為海防的根本。丁日昌在就任福建巡撫的兩年多(1875年12月—1878年4月)里,提出了「御外為要」的經營台灣的總方針,進一步加強海防,全面開發台灣。他于1876年11月赴台巡查,至1877年5月回閩,歷時半年余,遍巡全島,所至督飭官兵、整頓吏治、撫番招墾、振興實業,對防務尤為關注。1877年初,丁日昌在奏折中說︰「台灣雖屬海外一隅,而地居險要,物產豐饒,敵之所必爭,亦我之所必不可棄」,列強「眈眈虎視,……台弱則彼視為奇貨可居,各蓄吞噬之念。輪船開、礦務興,則兵事自強,而彼族之狡謀亦自息。」他建議在台灣「速將輪路、電線、練兵、購器、開礦各事分投速辦」,以為「未雨綢繆之計」。丁日昌對如何經營台灣提出了系統、詳盡的計劃,並著手予以實施,可惜不久便因病去職。此後,台灣的近代化建設一度被冷落下來,沒能得到應有的推進。直到中法戰爭時,在法國艦隊的襲擊下,對台灣的保衛與經營才又緊迫地提上了日程。

劉銘傳于1884年5月中法戰爭初期抵達台北,受清廷之命督辦台灣防務。抗法斗爭的實踐使劉銘傳深刻認識到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建設台灣的必要和可能。他懷著「以一島基國之富強」,「以一隅之設,為全國樹立典範」的雄心壯志,納劉飛揚之策,多方擘劃,實力經營,為台灣的近代化「樹立了規模,奠定了基礎」。

以為台灣為東南七省門戶,各國無不垂涎,一有釁端,輒欲攘為根據。」有鑒于此,他認為籌設海防「為台灣最重最急之需」。1886年開始仿西法在澎湖、基隆等地興修10座新式炮台,並添購阿姆斯頓鋼炮31尊,配備各種型號的水雷、沉雷,使防衛能力大為增加。台灣建省後,劉銘傳還進行新的行政區劃改革,增設府縣,使全台共三府一州十一縣五廳,從而奠定了今日台灣地區行政區劃的基礎。

為了加速對台灣的開發,劉銘傳提出「宜使台地之財,足供台地之用,不須取給內地,而後可處常處變均可自全。」為了實現這個方針,劉銘傳在加強防務和積極練軍的同時,對撫蕃和清賦做了踏實的工作。他制訂了以撫為主、攻心為上的撫番政策,1886年設全台撫墾總局,在各地設立撫墾局及分局,積極開展撫墾活動,使民番雜處,大大推動了漢族和高山族的融合和高山族的開化。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為台灣建設提供經常、可靠的財源,1886年劉銘傳奏請丈田清賦。清賦前,台灣土地從未清丈過,隱田很多,賦額不一,土地權利關系紊亂。劉銘傳在台北、台南設立清賦總局,各地設立分局,先辦保甲,清查戶口,然後逐戶問田,清丈田地。歷時兩年多,完成了清丈工作,全台入冊田數激增,田賦收入大量增加,年達余兩,比原額增加余兩。此外,劉銘傳還整頓茶葉、樟腦、硫磺(官賣)以及關稅、厘金等項,使所有稅收增至300萬兩,後續增至450余萬兩。這使全台軍餉雜支及其他建省新政所需款項均有了來源,實現了以台財、供台用的目標,為興辦各種新式企業開闢了經濟來源,為台灣的近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雖然此前沈葆楨、丁日昌對台灣的經營曾有過許多很好的設想,但台灣近代化建設的全面展開卻是在劉銘傳的手中進行的。劉銘傳在撫台短短的五年中,大力提倡革新運動,僅工礦事業就興辦了十多項,開創了台灣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晚清台灣的近代化運動被推向了高潮。

第一百零四章台灣往事

第一百零四章台灣往事,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