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七十二章 強修鐵路

兩天後,劉洪恩帶了一些人踏上征招新兵的行程。這次征兵雖然劉飛揚增加了征招四百個讀書人的難度,但新軍在長江中下游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新軍的軍晌高、升職快從新軍第一團的士兵口中傳回他們的家鄉,傳向周邊的各地。所以劉洪恩到了一處,宣布征收新軍新兵,不但很快征兵處立即被人給擠滿了而且還不斷的從其它地方涌來要求當兵的人。

水漲船高,來的人多當然對于要當兵的要求也提高了。但是劉洪恩不像上次征招江北的兵,而是把招兵的重點放在江南,因為要招讀過書的、識字的,蘇南、浙江自古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讀書人也多,所以在這里征兵能多招到一些讀書人。

雖然讀書人還不屑于當兵但江南人多地少,讀書人還多,再加上朝庭的捐官制度使科考招的人越來越少,不少讀書人無以為生。而且去年大旱使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生計越發的困難,現在有一個機會雖然是他們看不起的當兵,但與能添飽肚子相比,丟些面子又有什麼,何況征兵的人還說了只要是讀書人、識字的當兵都可以按軍官發晌,可以更快的當軍官。

如此優厚的條件而且如果能當了軍官的話那他們也不算丟了讀書人的面子。所以征招讀過書的、識字的這次征兵也不算太難,僅十來天要征的兩千兵就齊了。

•••••

新征的兵到位後,新軍的訓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處工廠也陸續開辦,劉飛揚不但要忙于新軍的訓練,而且要應付各工廠的邀請。不但有劉飛揚自己辦的工廠也是其他人辦一些小的機器工廠,他要給各個工廠剪彩還在做演講,鼓勵人們投資工商業,鼓勵人們創建西式企業。他想要讓中國最發達的上海、江南成為中國最早向工業化邁進的地區。

一切好像都按著劉飛揚的所想向前進,雖然天氣越來越熱,可不管是新軍的訓練場還是各工廠噪雜的車間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情景。

這天劉飛揚呆在上海衙門里,難得的有休息的時間,這時原松江府現在的松江縣縣令陳仲發匆匆的趕到上海衙門求見劉飛揚。

「大人,在松江的鐵路修建隊要拆除卑職轄下南高村的祖祠,這如何使得,南高村群情振奮誓死不讓,要鐵路修建隊修改路線。可鐵路修建隊硬是說路線不能改,路線一旦劃定他們是改不了的,現在雙方僵在那里互不相讓。」

劉飛揚皺著眉頭听著,鐵路的修建他的立志于行,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一定要修的。雖然他也知道修建鐵路困難重重但他疑惑的是一個小小村莊膽敢阻礙鐵路的修建。要知道經過松江的鐵路是屬于英國的滬杭鐵路,而且這個小小的縣令會為幾個村民而得罪英國人嗎?

他滿月復懷疑的看著這個松江縣令陳仲發,他不致可否的讓陳仲發先回去,先要安撫村民不至于有暴力之事。鐵路修建隊這里他自己會去了解,三日之內一定會給村民答復的。

送走陳仲發,劉飛揚馬上讓何如章派人去了解這個小村莊的情況,另外他自己則去英國領事館。

劉飛揚一到英國領事館,領事溫斯特馬上把他請了進去。

「劉丈夫來的正好,我也正有事找你。滬杭鐵路的修建在你的轄區松江縣遇到了麻煩,一些人正在阻止鐵路修建。」

劉飛揚點頭說︰「我知道,我正是為這件事來的,鐵路正好要經過一個村莊的祖祠,領事丈夫在我國許多年了,應當知道祖祠對我國人的意義,所以我來看看有沒有辦法繞開這個祖祠?」

溫斯特搖搖頭說︰「我了解了,這個房子正好在兩座山之間,如果要繞的話就必須繞過旁邊的山,這樣的話線路將要有很大的修改,現在已經修的一段路將要廢棄,這個損失太大了。而且今天是一個祖祠問題,明天將還可能是其它的問題,我想如果今天我們繞路的話,那未來將每天、每個地方都是問題。」

劉飛揚沉默在那里,他知道從道理上來說,溫斯特是有理的。可面對這樣的情況,他能有什麼辦法,難道真的要用強力推行鐵路的修建嗎!。

這可是一條英國人的鐵路如果自己真的強行拆了那祖祠,賣祖媚外之名可就坐實了。

溫斯特看劉飛揚不言語就道︰「劉丈夫,我知道這事難辦但必須解決。如果你不能解決那根據協議,我英國可以組建鐵路護衛隊保衛鐵路的修建。」

劉飛揚直覺得一股熱血直沖腦際,朝庭與英國人簽的根本就不是修建鐵路權,而是殖民地協議。英國人不但有鐵路的修建權、經營權而且有鐵路保衛權,這就把鐵路經過的地方置于英國的武力之下。他努力的壓下自己的火氣說︰「領事,這事還是我來辦吧。給我一些時間,我將盡快的讓鐵路繼續平穩的修建起來。」

說完劉飛揚帶著一肚子火,一身的無奈離開了英國領事館。

從英國領事回到上海衙門劉飛揚非常苦惱,一方是英國人的咄咄逼人,一方卻是國人的愚昧。英國人武力相逼,國人以智未開,自己被夾在中間左右不是。屈服于洋人他不甘心,威逼國人他不忍心,無奈的等待了一日。

次日何如章回報,松江縣南高村雖然只是一個人口不足四百的小村,但這個村敢阻礙鐵路修建是因為這個村里出了兩個官,其中是一個是內閣學士徐致祥。

劉飛揚一听就明白,為什麼南高村的祖祠他一定不讓拆,為什麼陳仲發要護著南高村的人,不過對于一個內閣學士,劉飛揚他自己又能如何呢!

何如章向劉飛揚報了南高村的情況後,從兜里拿出一張紙說道︰「大人,這是從京師里發來的情報,內閣學士徐致祥向朝庭的請停修鐵路的奏折。」

劉飛揚拿起紙看,其中寫到「倘任其開設鐵路,洋人可任便往來,較之盡東其畝,于大局更有關系。一、皆其處心積慮,志在必遂者,平日屢次饒舌,均經堅持定議,再四折辯,未肯稍涉依違。彼族故神其說,以冀聳听,尚非其最要之務其顯而易見者,則壟斷牟利也,其隱而難窺者,則包藏禍心也益令彼之聲息易通,我之隘阻盡失輪車鐵路者,是欲廣通其路于中國也,以中國之中,而皆有該夷之兵,皆有該夷之民,皆為該夷任意往來之路。二、創辦鐵路,則車驢任摯旅店腳夫之生路窮矣,中國億萬小民窮極思變,與彼為仇,此事為害過大,使我之國計民生日耗日削于冥冥之中,不堪設想。」

最後一句話,「倡導此說與贊成此說者,非奸即諂,而置國家之大害于不顧也。借夷之款以增夷之利,用夷之法以遂夷之計。此等人當立斬,以斷夷人之念,以平萬民的心,以阻後者之再議。」

劉飛揚大怒,罵道︰「一個老頑固,就這些話翻來覆去說了多少年了,都快進土里還怕鐵路鬧了他的安寧。難道他還不知道鐵路于國于民都是利大于弊。」

這個時候中國已修了一些鐵路,從李鴻章先在唐山到胥各莊修了長18華里的輕便運煤鐵路,後從胥各莊擴展至盧台及天津大沽一帶,全長100余華里,並先後組建了開平鐵路公司和中國鐵路公司。而劉銘傳在台灣的鐵路以開修了一年多,都快完成了。

徐致祥的奏折一送上去,朝庭內外立即一片駁其奏折的聲音。還不到一天,李鴻章、曾國荃、張之洞、劉銘傳等一大批地方大員紛紛上折駁斥他的謬論,而朝中醇親王奕、慶親王奕劻、理親王世鐸也支持修建鐵路。

如此強大的聲勢,不過一日慈禧就下了上諭︰「徐致祥此奏,並不平心論事,輒敢肆行訾詆,殊屬妄誕,著交部議處。」繼而就準了吏部議︰「降三級調用,不準抵銷。」因進言反對修鐵路而獲咎處分,這在朝中還是第一次。

劉飛揚馬上下令新軍調一個連去南高村,宣布凡鐵路修建過往之處一律讓行,如有阻礙者一律緝拿。同時他上折參松江縣令陳仲發,藐視鐵路修建之法紀,拖沓行事延誤工期,袒護刁民阻礙鐵路修建以至引起與英國人的抗議,所以請撤松江縣令之職。

陳仲發其實沒有什麼錯,雖然他袒護百姓一方是有私心的。但劉飛揚參他就是為了鐵路順利修建,為了鼓動人們辦洋務之心,讓人們明白在他們治下唯洋務是從。

第七十二章強修鐵路

第七十二章強修鐵路,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