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6章貪婪突破了邊界呂不韋小命不保

()第426章貪婪突破了邊界

呂不韋小命不保

呂不韋已經身為國家總理,還被尊為仲父,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事業的頂點,對呂不韋來講,也不例外。他很滿足,除了滿足之外,誰也想不出能夠超越現狀的任何設計,任何待遇,任何高度,這個祖籍河南禹縣的商人,已經成為國相,自己的兒子是一國之君,就連自己的情人,也是太後了,還有誰能突破這一高度呢?

他知足了,他是商人,他知道什麼叫效益最大化,他已經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商人的成就來自于狡詐,商人的失敗,也常常來自于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小聰明只能夠在商業上利用,不能夠在大場合使用。因為,在商業上,人家知道你是商人,多一點,少一點,消費者不會太去計較,但在商業之外的事業上,狡詐地好,小聰明也罷,就是道德的問題,無論相處的同事,上司,下級,都會計較的,計較的結果就是陰謀被揭露。

呂不韋可謂是高富帥,身邊美女如雲,他自始至終都是把趙夫人,現在的趙太後當成一個棋子來使用。現在他已經達到目的了,他想把棋子放在那里,關鍵時候再使用。但趙太後卻纏著不放,趙太後是個性情中人,她對呂不韋的崇拜已經達到神化的目高度,她認為,自己原來就是呂不韋的人,現在老公死了,自己解放了,理應回到老相好的身邊,自己依然年輕,身體依然充滿活力,關鍵的是她還有成為性情中人的資本,——自己的兒子都是威風八面的國君,誰也管不住她。

由于有兒子做靠山,她越發任性,對呂不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呂不韋告訴她,娃子一天天大了,讓他看見了不好。趙太後不依。

為了擺月兌糾纏,呂不韋又施一計,他把自己的一個食客推薦給趙太後,此人身高馬大**旺盛,名叫繆生,以太監的名義,代蘀自己服侍太後。這個太監沒有被施以腐刑(割生殖器),是個假太監,只是把胡須拔掉(可能當時沒有剃須刀),在皇宮里與太後公然同居起來。同居就同居吧,還生下了兩個孩子,不把秦王放在眼中。直到秦王22歲的時候,秦王親自主持國政,有人在朝廷之上公然揭發繆生與太後的奸情,秦王看到,無法再裝聾作啞了,為了體現自己不知道,就只有做點事。

此時繆生見事不妙,趕快逃走,但此人陰險狠毒,逃走之後,盜去秦王與太後的玉璽,盜走就盜走吧,對秦王來說,再刻一個也就算了,但繆生卻用玉璽發兵攻打秦王居住的皇宮。這可氣死了秦王,罵人最狠的話大不了就是日他媽,這繆生,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在日他媽了,甚至連全國人都知道了。「太過分了,太過分了!」

秦王于是命令手下,率兵攻擊繆生,繆生敗走,秦王號令全國,如果誰能活捉繆生,賞錢百萬,殺死他,賞錢五十萬。從購買力來講,這個數字比**還要高。重獎之下,必有勇夫,繆生及其追隨者悉數被抓,20位地位較高的被梟首,繆生被車裂,所生的兩個無辜孩子被殺。其一千個門客,有的被判刑,剩下的全部被剝去爵位,驅趕到蜀地。

秦王氣憤之極,他認為,繆生之亂,簡直是對自己的侮辱,即使把余黨全部殺死,也不足以泄自己的心頭之恨,同母異父的兩個兒子被殺,意味著自己與母親關系的徹底決裂。為自己的地位與尊嚴,他不再顧及這個私情,老母的,只想著自己的**,不顧及兒子的臉面,只想自己的**,不管江山的穩固,沒有這個母親也無所謂。此時的秦王,真正暴露出了人性中凶殘的本質,他要月兌下周禮的面紗,讓國人看到自己的厲害的一面。趙太後的下場,無論怎樣處罰都不為過,她才是真正的紅顏禍水,真正的禍國殃民的人,是她讓秦王殘暴起來,是她讓秦王建立了獨裁的沒有愛心的國家,是她讓秦王變態,進而建立了封建社會!國家的命運,因為一個女人而改變,一切都是**惹的禍!

秦王的氣憤並不因此而停止,他知道繆生是來自于呂不韋的食客,是他一手導演的好戲,是商人的奸詐,嫁禍于人的伎倆釀成了這個悲劇!是奸人的投機鑽營,重利輕義釀就的苦果!是商人的貪婪,把國家作為營商對象並企圖凌駕于國家之上造成的結局!即使你是親爹,也不可饒恕!他不假思索,免去呂不韋的相國仲父之位,呂不韋自知沒趣,趕快遷往洛陽。

即使遷往洛陽,也難解秦王心頭之憤,秦王親自給他寫封信,你對秦國有啥**功勞,卻被封于河南,有十萬戶的食邑?你與秦王無親無緣,為啥要號稱仲父?你應該與繆生的門徒一樣,還是遷往蜀地吧!

這封信,秦王清楚地表達一點,老子認了你,你就是爹,老子不認你,你狗屁也不是!還有一點,我們的子弟兵,誓死開疆拓土,你們禹州人卻來了奪勝利果實,西安人要說不了。

呂不韋自知罪孽沉重,既然人家連罵話都說了,這個爹也難當了,從一個萬人之上的地位上下來,他雖失望,但沒有絕望,兒子不認親爹,卻讓他絕望了。他甚至對自己的一生成就都認為是失敗,失敗的根源在于自己沒有節制的攫取,他對自己也失望了。于是,他選擇了自殺,自殺的手段是服毒。

他的舍人食客偷偷地把他埋葬在洛陽北部的邙山,秦王並不因為親爹的自殺而放過他,他得知後,下令,凡參與喪葬事務之人,如果是三晉之人,就逐出秦國,如果是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奪其爵位,遷于湖北房陵,五百石以下,也遷于房陵。

秦王生氣了,後果很嚴重。他展開了對全國聲勢浩大的征伐,他要征服全國,讓全國的狗男女人們嘗嘗自己的厲害,他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分化離間,各個擊破的戰術,隨後短短的幾年時間,相繼滅掉韓、趙、燕、魏、燕、齊,六國,39歲時,統一了全國。

全國統一了,男人們就不用打仗了,都得回家,享受天倫之樂。這讓秦王感到不爽,就是這所謂的天倫之樂,讓多少趙太後之類的女人放縱起來!因此,他不想讓男人們回去。

如何不讓它們回家呢?秦王決定,進行龐大的工程!其所建的街道以咸陽為中心,向全國輻射,東至燕齊,南至吳楚,北抵九原,西通隴西,馳道寬50步,路基均用鐵錘砸實,僅僅九原至部日的直道,其間焀山填谷1800余里!路還沒有修完,他就趕快下令修建萬里長城。他大興土木的原因就是要把全國的男女分開,把男人的精力用于大型工程上去,省的大家都去干壞事!其指導思想就是︰禁欲,要從大型工程開始!

此外,還修建了阿房宮,秦陵,經過全國統一的戰爭,男人們本來就少了,大部分都用于工程上去了,女人們著急了,為此,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說明女人體內已經儲存了多大的能量!

秦王生氣了,後果嚴重死了,他這個連親爹都敢拋棄的國君,對其他人可想而知。如果說進行大型工程對他老娘的不滿。那麼,焚書肯如完全出于對他爹的氣憤。他爹曾經玩過文化,食客三千,還出書《呂氏春秋》,他爹落難到洛陽,那些已經為官的曾經的食客,還千方百計為他求情。他對這些書生小瞧了,以李斯的話「入則心非,出則巷論」,這些人動輒仁、義、禮、信,都為了糊口,竟然置原則而不顧!他要收拾他們,也在尋找機會。

公元前213年,秦王在咸陽大宴群臣,博士淳于越指責郡縣制,提出主張沿襲西周的分封制。要知道,郡縣制是秦王實現社會治理的為數不多的閃光點,如同奧巴馬的醫改。批評郡縣制,就等于批評他以法治國的觀念,否定它建立法制社會的構想!秦王知道,爹媽都靠不住,如何讓分封的諸侯對自己盡忠?這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在秦王想要發作的時候,宰相李斯以「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的例證進行反駁。然後,朝臣進行討論,為什麼有學問的人喜歡復古?討論的結果是,天下動亂,無法一致,招之諸侯並起,四海分裂,根本在于各種儒門學說和私學的存在,造成人心不統一。怎麼辦?只有消滅私學,除《秦史》之外的史書一律燒毀,除秦國博士所藏《詩》、《書》,百家姓之外,都要將書交到各郡縣,由郡守,尉監督燒毀。敢論《詩》、《書》的斬首棄市,以古非今的滅族,官吏看到不舉報的同罪,下令30日內不燒毀的書,處黥刑並充當城旦,到邊疆修長城四年。醫學、人學、植樹的書不在燒毀之列。

一聲令下,大量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無數思想工作者幾千年的心血的結晶,一下子進入火海,民族的思想一下自全部丟失,前人能夠傳于後世的指路明燈,一下子熄滅了。民族重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在同樣的錯誤面前,不時地重復。,封建王朝為什麼結局都是一樣的——都是農民起義或外族入侵而毀滅?——沒有思想了,統治者都找不到避免失誤的方法了。

次年,方士侯生,盧生,求仙藥不得,兩人議論譏諷秦始皇「剛愎自用」。秦王得知後,又生氣了,責令咸陽的儒生們互相揭發,牽連出460余人,這些人全都被坑殺。至此,文明在人們心中漸漸淡去,文化的傳承被徹底腰斬,人們在強大的國家面前,心靈空虛,無所事事,只參與殘暴或者被殘暴,人們失去禮儀廉恥,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逐漸成為社會風氣。君子不得志,小人心滿意足,是非顛倒,正錯混淆,在心靈的世界,人們在黑暗中模索。即使是秦王之後,趙高奪權,指鹿為王,倡導法治社會的李斯也被腰斬,要建立的法治社會,也被更加暴戾的社會所取代,一切都停止了,一切都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國家由一群沒有思想的國人組成,如同沒有柱子的房屋,狂風吹來,大廈傾覆。

陳勝、吳廣站起來了,口中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站起來了,啥也沒說進駐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從嬴政稱始皇到滅亡,僅僅14年,這與其說是由于秦王的殘暴造成的,倒不如說是他由于毀滅了文化所遭受的報應,是萬千靈魂對其殘暴所詛咒的結果!靈魂是有生命的,罪孽造就了秦王,秦王毀滅了民族的前程。他以報復社會的心態治理社會,卻又被社會所征服!

秦始皇不再生氣了,他修的御道沒有被用于發展經濟,因為他不喜歡商人。他統一的貨幣,沒有被廣泛用于經濟,因為男人們都去修工程了。他統一的法律沒有傳到各地,因為王朝太短暫了,竹簡還沒有制作完,秦王死了,國家也滅亡了。他還想生氣,但氣息已理他而去。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