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86章追求善良同根源一脈相承共文明

()第386章追求善良同根源

一脈相承共文明

度印被連推帶月兌地帶到用芭蕉葉搭建的草房里,里邊已經有了幾個皮包骨頭的男人、女人與小孩,大家都睜著驚恐的眼楮,里邊的人嘴唇蠕動著,想要表達點什麼,可能是餓得已經奄奄一息的緣故,眼楮忽閃幾下,馬上又閉合在一起。

度印伸出手來,在每個人的肚皮上撫模一下,然後,把每個人都喚醒,讓他們靜靜坐著,教他們吸納空氣的辦法,然後,輕輕用力,用內功把房門就打開了,然後,一個箭步,沖了出去。很快,他從外邊帶回了水果,大家張開大口,拼命吮吸著,生怕一滴汁液流出,然後大家都有了說話的力氣,輕聲輕氣地交談起來。

其中一個叫沙拉皮,述說著自己部落如何勇敢,大家寧肯戰死也沒有一個人被活捉的經過,只是自己以為已經戰死,誰知,在昏迷中已經被綁了起來,至今,渾身還有傷口。另一個叫拉塔,是個女人,她已經幾天沒有進食,還對對放多次**,一邊說,一邊聲淚俱下。

還有一個瓦達明,是個帥小子,盡管看起來沒精打采的,但眼楮依然炯炯有神,他不願講述自己的過去,他只想殺死這里的壞蛋,說話間,眼中流露著凶光。

里邊的說話聲音驚動了房屋的主人,幾個打手立即沖了過來,推開外邊的木門,惦著棍棒沖了進來,揮棒便打,既沒有猶豫,也不選擇部位,打人者盛氣凌人,被打者顫顫驚驚。就在棍棒即將落下的瞬間,度印一伸手,幾個打手如同樹葉一樣,向身後的門口飛去,打手們掙扎著爬了起來,再次氣憤的沖了過來。

度印無聲地站在原地,對他們論起的棍棒不屑一顧,他輕輕地伸出左手,已經把一個個人定格起來,然後把棍棒從他們手中抽起來,扔到門口。眾人都呆若木雞地看著,絲毫沒有還手的力氣,遲疑片刻,他們趕快跪地求饒。

經過了解,這幾個人一人叫斯里蘭,一人叫馬爾代,一人叫蓋達爾,一個人叫奧巴驢,度印問他們「你們想死還是想活?」

其結果,每個人都選擇了後者,正說著,真正的主人率領幾個人也過來了,很快體會到了度印的厲害。現在,他們是被征服者,度印讓他們干啥,都很听話。度印沒有對他們施行嚴厲的懲罰,他不需要這些,已經達到自己的目的。

度印客氣的讓他們站在旁邊,隨後,又向眾人講了無數的故事,他的故事真多,講了幾天幾夜,好像還講不到頭。在這里,大家听到了從未知道的上一紀的事。大家都如醉如痴的听著,忘記了仇恨,忘記了煩惱,這些故事,有的是天神的故事,有的是善惡相報的故事,有的是伸張正義的故事,有的吝嗇鬼的故事,有的是關于咒語的故事,有的是天國的故事,這些故事,如同天上的甘露,滋潤著人們干渴的心靈,猶如沙漠中的雨水,澆灌著人們對智慧苛求的**,社會太缺乏智慧了,人們原始的心理,渴望著智慧的啟迪。

這是一群有著善根的生命,罪惡已經泯滅了心知,他們需要智慧,來棄惡揚善,他們的心中,已經長滿了荒草,肆意的霸佔著善良的地盤,他們的心中需要一把火,從而把這些荒草點燃,還善良以應有的空間,這把火,就是智慧。

經過度印的述說,一段時間下來,周圍的人,知道了這世界還有神的存在,知道了造物主的無所不能的本領,知道了社會的善惡並不是沒人管理,他們期待的救世主,現在終于出現了。這種需求,如同身體對食物的需求,如同沙漠對雨水的期待,多少年了,在心中的深處,他們隱約知道有一個神奇的力量,在指引著自己,但無從感知這個力量的存在何方,也無法知道這個力量源于何方?能夠在朦朧中感知,無法探究,無法印證,無法尋源,現在這個智者,就是朝思暮想的人,他已經來到身邊,要緊緊抓住,千萬不能讓他走掉夢里尋他千百度,不費吹灰之力已經到眼前。

這是上蒼賦予大家的,在一起,已經沒有了仇恨,沒有了尊卑貴賤的分別,每個人的目光已經慈祥起來,他們在一起,一同作息,一同勞作,他們在荒蕪的土地上,種植草籽,用果實當做自己的食物,他們一同交流學問,研究人生的真諦,他們一起稱頌著生命的傳奇,偉大一同歌頌著造物主的豐功偉績,在野蠻的大地上,他們在這里建成了一個文明的港灣。

他們也面臨著周圍一次次野蠻的入侵,他們沒有怎麼用力,就讓入侵者乖乖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人,入侵者最後成為了他們的文明追隨者,智慧的信徒,大家感到了,和平相處未嘗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大地這麼大,足以容納著芸芸眾生。這里的人經過改良,幾年的時間,人們內部的破壞力量逐漸轉化成為促進自己進步的建設力量,度印仍不滿足,他希望把自己所理解的善良、平等、正直的觀念,在更大範圍推廣。

度印帶著大家,向西邊平坦的恆河平原傳播智慧,他們希望,讓人們趕快走出愚昧的狀態,每到一地,原來的憎恨消除,換來了一張張笑臉,他們與原來的仇人,在菩提樹下,促膝長談,交換思想與看法,一個個都成了好朋友。隨著信徒們越來越多,追隨者越來越廣泛,度印決定建立一個國家,用國家的形式來鞏固已經取得的成績,並以國家的形式,在更大範圍內傳播智慧,使人們自覺自誤,用各自的行動來捍衛文明。

國家是自願參加的形式推廣的,你信仰智慧,你願意服從指揮,就可以加入到這個國家,享受國家的庇護,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智慧,這個國家,對內不作惡,每個為國家一年出幾次力,或為國家種植幾天土地,或為國家建設者做幾天飯,能夠為國家做幾天工,既體現了自己是國家的勞動力,學習一些工作技能,也體現一個國民對國家的義務,證明國家的存在。

這里的國法,從建設之初都是很有趣的,度印把所有國民,為國服役的百姓,都稱作吠舍,把為國服務的軍人,稱作剎帝利,把願意傳播知識,跟隨自己傳播智慧的稱作婆羅門,對于今後凡是作奸犯科違反國法的一律稱作首陀羅,國制的內容主要包括︰

1.國民日行一善,讓善行逐漸成為國民的習慣。

2.國民要以善報善,接受善行的,必須付出善行。

3.凡做惡的,一律罰為首陀羅。

作惡的行為包括︰1).殺生(指野生動物)。

2).不尊重婆羅門,不對婆羅門施舍。

3).**,與妻子之後發生。

4).不教拜神靈。

5).偷竊

按照度印的設計,婆羅門作為指揮的傳播者,擁有無上的地位,可以接受任何施舍。由于婆羅門作為智慧的象征,在當時的蒙昧裝填,社會需要智慧,要接受知識,就需要有人去傳播,有人進行這項工作,就需要投入,這項投入,是由傳播者與接受著共同來承擔,傳播者投入的時間,青春、智慧、得到的是施舍,是付出後的成就,是知識的快樂。智慧接受者付出的是食物,對婆羅門的關愛,獲得的是知識。

吠舍作為芸芸眾生的共同身份,是一種自由民身份,只能追求進步,接受知識,行為要符合國家的要求,否則。這個身份就要丟失,同時,吠舍如果從軍,保衛國家,就可以升為剎帝利,這是一種激勵國民向上,拒絕沉淪的手段。

首陀羅有嚴格的限制,其通婚範圍僅僅限于這個階層的人,不能與前三個階層的身份的人通婚,這是對作惡者的限制。他認為,只有限制作惡者的自由,才能使國民不去作惡,不然,作惡者不受到懲罰,沒有人願意去行善了。而且,一旦降為首陀羅,子子孫孫只能擁有這個身份,體現了現實現報,來世也報的國法嚴酷的一面。

這與地主(富農)管理者,中農,貧農的成份劃分一樣,目的是懲治人的貪婪。這種種姓制度與黃帝的中央集權,炎帝的社員制度成為當時社會治理的三種模式,黃帝更體現決策人的智慧與權威,是建立在以身作則的前提條件下,炎帝制度是建立在國民共同幫助,相互促進的考量,體現了對社會的尊重。度印模式是建立在以人為中心的動態化管理之中,身份向上很難,向下很易,如同前邊有兩條路,讓百姓自主選擇。每個制度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尤其是統治者如果徹底淪為貪婪者的時候,每種制度都不是好制度。

種姓制度的推行,一批批首先覺悟,心地善良,有政感的人步入了婆羅門的地位,他們跟隨度印的步伐,傳播知識,與人論戰,進行修行,在山邊,在靜修林,感悟生命的真諦,思考智慧,鑽研善惡之道,都成為當時有影響的人物。

不久,度印讓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向西部更廣闊的兩河流域,天竺(伊朗),尼羅河流域死海沿岸,傳播知識,並詳細講述傳播的技術,手段,辦法,看到大家面露懼色,度印也十分理解,大家千里迢迢,到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如何生存,同時,在生命不受到尊重、人身不會珍惜的社會環境下,自身就完全無法收到像正,如何去傳播智慧?這與送死有什麼差別?

最關鍵的一點,是人心險惡,沒有道德的國家,無論其以德治國的口號喊得多麼響亮只要看看,她有沒有文化產品貢獻給世人,如果沒有這個國家就是沒有道德的國家,為什麼要這樣判斷呢?因為文化是人們心靈對外界事物的感應,無論人口多少,每個人都會有對外在世界的判斷標準,都會產生心靈的感應,都會冒出思想的火花。如果一個民族長期沒有思想火花,證明他們的國家的思想已經被禁錮起來,對外在已經沒有感應,沒有反應,已經麻木了。連思想都被禁錮的國家,這個社會一定是罪惡社會,在這樣的國家傳播智慧,一定要加倍小心,大家可以從其國民外在反應就能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人們反應木訥,說話不著邊際,或者只喜歡講瞎話,就是一個罪惡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也不是不需要智慧,相反,他們比別的民族都需要智慧,他們寧肯從別處去偷取智慧,也不允許自己的國民去擁有智慧。

為了配合大家傳播智慧,度印還做出兩個決定,一是把國都向恆河的中游的一個地方遷移,二是向每個人婆羅門傳授一些神奇的力量,使大家必要時用于自我保護,亦可以自己救助自己,保證身體的健康,也可以讓知識接受者得到思考,便于傳播知識。

度印反復強調,1.智慧是文明的一種形式,智慧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文明也是一種力量,擁有智慧後,具有更多的處理問題的技能,因此要有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2.普天之下,到處都是文明的荒漠,各地都需要智慧,按照文明的發展趨勢,即使我們不去傳播文明,文明自然會按照自己的動能由過度文明的地方向缺乏文明的地方傳播,只是,這個速度異常緩慢,通過眾多婆羅門的勢力,這個時間就會縮短,眾生可以早日解月兌愚昧的束縛,提前過上快樂的生活。3.文明是一個過程,即使我們辛苦去傳播,真心需要文明的地方,常常阻止著文明的發展,他們接受文明,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消化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任何急于求成,畢竟功于一放的做法,都是不對的。4.傳播文明意味著犧牲,對文明所接受者來講,他們要放棄傳統的生活方式、習慣,這是接受著的犧牲,對傳播者來講,要犧牲掉更多的人的青春,犧牲掉從事其他事業的機會,甚至犧牲掉自己的生命。但對于高層的婆羅門來講,這只能看做是一次修煉,越是艱難的地方,越能夠成就輝煌的成就,每個婆羅門要感激困難。5.文明是智慧的結晶,具有榜樣的作用,一旦文明在一個地方生根發芽,周圍的國家都會來來效渀,對眾生的思想,就會被放大,使普天之下,都能夠獲得文明的光輝。我們敬畏文明,關鍵在于,我們敬畏自然的力量,敬畏眾生的心靈感受,敬畏造物主的無上榮光。我們宣揚文明,是我們心中,還有造物主,還有我們人類自己,我們關注文明是我們在珍惜眾生的現在,也希冀眾生的未來。

在對婆羅門的送行儀式上,幾個婆羅門還講述了自己這三十多年來學習智慧的體會,感受,沙拉皮講述自己計劃到天竺傳播智慧的計劃,拉塔講述自己希望與互邁一起,到兩河由于去傳播,斯里蘭、馬爾代則希望到海里的島嶼上給眾生講一些有用的東西,阿蒙則希望到更遙遠的尼羅河那里,看看自己是否有點作為。

就這樣,兩個文明中心,如同哺育眾生文明幼稚時期的ru房,高原兩邊的眾生首先吮吸到文明的乳汁,然後,文明如同兩條腿的壯小子,撒開腿朝著需要自己的地方奔去,文明尋找著適宜自己的土壤、氣候、環境、遷就著眾生的風俗習慣,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在黃河、恆河流域長成參天大樹,庇護著眾生,並呼喚著天下的眾生,都來乘涼吧!遠處的听到了,並沒有跑來,而是照著文明的要求,一棵棵蒼天大樹長出來了。

如果把文明比作一個生命,生命的軀體就是橫跨東亞、南亞、西亞、北非的廣闊區,其心髒就是昆侖山,其靈魂就是依然藏在昆侖山以三青鳥為伴的西王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