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82章有情義神靈育子求正義刑天北伐

()第382章有情義神靈育子

求正義刑天北伐

廩君一臉嚴肅地走了出去,把精靈孤零零地留下了。

精靈已經得到了自己所鐘愛的男人所留下來的種子,她已經想好了,不再因為男人的離開而牽腸掛肚,更沒有去追逐激情而離家出走,她靜靜地呆在巫山腳下,欣賞著巫山之雨,傾听著豬婆江的濤聲,回味著讓人痛並快樂的感受,期待著情郎的再次偶遇。她已經有了更大的期待,希望,那是埋在體內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這是可以寄托的期盼,這是可以希冀的未來,這是渾身的力量要承受的責任,這是自己的一切,她不再幻想什麼,不再害怕什麼,不再憂愁什麼,也不再鐘情什麼,這是無可蘀代的希望的寄托,這是自己誕生以來最真摯情感的結晶,這是自己今後一切力量的源泉。她在平靜的生活中,尋找著能夠滿足未來的一切,她不停地吃,不停地喝,為的是讓結晶開心,讓寄托更有膽量,讓身上的寶貝更加珍貴,讓未來的希望不受饑餓。

她本來想在懸崖峭壁上行走,但她停止了,她怕孩子受到驚嚇;她想到豬婆江上洗澡,她停止了,她怕大浪拍打孩子;她想盡情的舞蹈,他停止了,她害怕孩子勞累;她想來采摘鮮花,她停止了,她怕孩子受到顛簸,甚至,她想自由地飛到天空,她停止了,她害怕孩子受到傷害。現在,她心靜似水,她願意生活在平靜之中,甘願放棄自己以前的任何自己認為是最快樂的事情。他願意在潔淨的空氣中,為孩子沐浴,她願意生活在風聲、雨山、樹木的摩擦聲、浪花聲、動物的鳴叫聲交織的樹蔭下、山洞中,讓孩子盡情吸收自然的陰氣,讓孩子柔和、平靜、淡泊、無欲無求。

她與山羚擁抱,與大象同步,與禽鳥共眠,與魚兒共處,讓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妙,這里,包含著生命的價值,愛的內涵,平靜的意義,她友好的向人們打招呼,與周圍的精靈們一起開心,與小伙子對山歌,她已進入一種境界,那是一種忘我的狀態,那是寄予厚望的準備,那是愛人及人、愛人及物的情景,那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操。

母親讓女人勇敢起來,堅強起來,偉大起來,即使是處于母親的準備階段,起步狀態,渴望狀態。讓女人平靜,讓女人思考,讓自己在女孩子時期從沒有思考過,考慮過,縈繞過的一系列向往,一夜之間,都全部聚集在自己的腦海,慢慢咀嚼,品位、不知疲倦地欣賞,感悟。母親讓女人堅強起來,她已經沒有了害羞、膽怯、恐懼、母親讓女人貪婪起來,她希望把世界所有美好的東西裝進自己的視線、懷抱、身體里,讓孩子盡情擁有,品位,欣賞,成為擁有一切的人。

她曾經是個靈魂,反復循環著寄托在人們的靈竅的深處,要不是那場可怕的災難,自己可能還一直出于生命的托生與死亡的輪回之中。在其它一個個生命體的經歷,讓她更加深刻地理解與體會到美丑善惡,現在,她決心把生命中一切美好、善良、真誠這基本的基因,注入到孩子體內,讓他永遠生活在美好之中,善良之中,真誠之中。

女人的腰圍更粗大了,她不覺得丑陋,這在姑娘時期是不可想象的,相反,她認為自己的希望已經壯大,希望在膨脹,在飽和,女人的皮膚也變得粗糙起來,甚至腳上,臉上,有些裂口,他沒有大呼小叫,沒有擔驚受怕,沒有認為什麼不造,相反她感到,如同豆子在掙月兌外皮的束縛,尋找著自己空間,臉長出斑紋,原來的潔淨,一塵不染的外表,布滿了點點灰塵,她沒有嘆氣,沒有擔心,她知道,自己是孩子與外部世界聯系的橋梁。只要是孩子願意的事情,她都能夠承受,願意承受,也承受得起。

從此,她尾隨山羚,學習她分娩的技巧,她像大象一樣,邁著沉重的步伐,學習大象哺乳的方法,她爬到鳥窩旁邊,欣賞小鳥搖搖晃晃的情趣,此時,她已經一門心思把自己交給了孩子,什麼也無法干擾自己的想法,影響自己的意志,左右自己的執著。

她只有一種思緒,一個信念,一個追求,她也僅僅是從事一個事業,一個向往,一個目標,世界在她面前變得單純,季節在她面前變得緩慢,聲音在她面前變得柔和,她懶洋洋地,不再更多地走動,她像秋天成果的瓜果,期待著收獲。

她是喜悅的,那是成熟的外表,那是豐收的快樂,那是收獲的期待,那是曾經的歷程,現在路已經到了盡頭,季節到了終點,河水在海邊盤旋,她需要把一切結束,開始新的歷程,那是瓜熟蒂落的感覺,那是果實沉澱之下墜的過程,那是小苗從大樹下移出的觸動,她知道了,她用盡了渾身的力氣,完成了這一過程。

她終于可以平靜地躺下了,讓自己休息一下,讓自己喘口氣,但孩子的呼喚,又讓她忘記了自己,她要掙扎起來,看看自己的果實到底是什麼樣子,她已經沒有力氣去分辨男女,她只想看一眼,就滿足了,當然如果能夠得到孩子的擁抱,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孩子已經攢緊拳頭,四肢朝天,盡情地躺在草地上,外邊的斜陽從樹縫里向這里偷看,鮮花的枝條向這里靠攏,微風向這里吹拂,卻好像要同她爭奪孩子,她驚醒了,汗水直流,一把抱過孩子,緊緊地摟住,生怕受到一點傷害。她輕輕地叫道︰「我的天啊!你是我的天!」

孩子掙月兌了母親的懷抱,她就在後邊喊著︰「我行走的天,不要離開我的視線!」以後,他就叫行(刑)天。

這是一個完全由愛所熔化的液體凝固成的結晶,她將把目前的所有擔心過的憂愁推開,把每條的希冀變成行動,把母親的願望變成現實,把母親的所思所想,裝進自己的世界,變成自己的意志、追求、精神氣質。

在愛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沒有仇恨、抱怨、敵視、只有熱情、豪爽、優雅。他可能會拼搏,但知道珍惜自己;他可能會鄙視,但充滿著幽默;他可能會打斗,但他充滿智慧。他們鄙視,是為了正義,他的拼搏,是為了信念,他的倔強,是為了是為了堅定意志。

清涼的早晨,霧氣從土壤中絲絲升起,如同歡迎太陽君臨大地,那是大地的奉獻的香火,那是大地伸出的無數雙手臂,那是母親身上蒸發的熱情,那是土地對陽光的感激。光線與霧氣手牽著手,在自由的天空中相互致禮。大地感到︰太陽驅使晨風,輕輕走動,引起樹葉嘩嘩作響,像是在歡迎光線的到來。于是,樹葉嘩嘩發出歡迎的掌聲,布谷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巴蛇吐出長芯,發出絲絲的聲音,羊兒咩咩地鬧著,提醒著自己該活著,大象狂吼起來,證明著自己的存在。

早起的人們,肩扛著犁耙,驅使著大黃牛,晨霧中走來,大黃牛一扭一晃地走著,嘴巴咀嚼著昨晚吃下的干草,尾巴不停擺動,企圖拍打纏著不放的蒼蠅。在一塊平坦的土地上,老農放下犁,那是石頭制作的,犁的前部尖尖的,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微弱的光輝,犁上邊是一個木制的扶手,扶手的下端有一根韁繩,韁繩的前端有一個木軸,用來搭在牛背上,老農手中並沒有皮鞭,也沒有棍棒,他只用嘹亮的聲音,發出一個噢。大黃牛便帶著犁,向前走去,老漢用力地把犁尖插入土壤,大黃牛略微遲疑一下,然後四肢一用力,地下的黃土就被折翻了上來,包裹著更加濃密的白霧,圍著他們轉。大霧有點纏身,他們到哪里,白霧就追到哪里,緊緊追隨著,此時,老農唱起了歌,抑揚頓挫,大黃牛感到身心俱爽,忘記了是在田間勞作,四肢機械地前後交錯,試圖用自己的腳步,來伴奏老漢的歌喉。犁連續向前走著,老農感到,向下按壓的不是犁,而是一個讓人心儀的西瓜,或者核桃,或者潭中的一條大魚,他已經抓住了果實,不會輕易松手

刑天看著眼前的一切,他突然有一個靈感,他要歌頌老牛與農夫,他輕輕哼出一個曲子《扶犁》,這個美好的畫面,一直伴隨著自己童年美好的記憶。以後,他還從頭到尾仔細欣賞這個農夫的豐收場景,他又哼出了《豐收》的曲子。

蔓藤在地上長出來了,

如同墜地的小伙子。

一天一個樣子。

早上還是白女敕無力的幼枝,

晚上變成了烏青發亮的主桿。

但依稀看到,那幼芽上邊,

露珠滾動的痕跡,

如同晚上的夢。

蔓藤貼著地面,

把陽光作為方向。

在她的感覺中,

沒有高山,沒有窪地。

到處都是平坦的天地。

在她的目標中,

沒有白天,沒有黑夜。

只有尋覓光明的眼楮。

蔓藤選擇了樹蔭的空隙,

躲避開了湖泊水澤,

每前行一步,

都會把記憶留住。

她肆無忌憚地沖擊,

都源于大地母親充沛的乳汁。

她在到處吮吸,

不知饑飽,

大地不知疲倦,

每天都有飲用不完的汁液。

獐鹿過來,她無所畏懼,

山羚過來品嘗,只選女敕鸀的幼芽。

她不再躲避。

天地已經布滿自己的根,

每一個都是自己的嘴巴,

黃色的花朵已經盛開,

點綴在青色的海洋之中。

蜜蜂過來采蜜,

花朵像羞澀的少女,

蚊蟲過來避雨,

鸀葉沒有嘆氣。

他們已是大地的兒女,

都在為大地遮風擋雨,

微風吹過,

露出大地的肚皮。

蔓藤上邊趴著一群兒女,

沉甸甸的,

如同天上的繁星。

繁星點綴著青澀的大地,

瓜果越來越大,

由青變黃

圓的,方的,青的,紫的,

擱滿了山澗地頭。

期待那不停奔跑的腳步,

停下來,

于是,生命听到了召喚,

停下了急匆匆的腳步,

隨意的啃著嚼著。

地里沸騰了,

人們點燃篝火,

跳起了舞曲,

感激著大地的養育之恩。

藤蔓听到,有長出新的花朵。

大地听到了,蒸騰著白色的地氣,

陽光看到了,看懂了人們的頑皮。

他們都不吱聲,

只有椰子在鼓掌,

只有鳥兒在共鳴。

每一個生命,都是大地的兒女,

每一個兒女,都離不開大地的乳汁。

在一天天長大,盡管有著推山拔樹的力氣,但他不欺負同類,盡管有著魁偉的身軀,但他並不殘殺野獸,盡管有慈悲體恤的心腸,但他疾惡如仇。他這種性格,注定了他要麼成為一個偉人,要麼成為一戒平民。

期間,務相回來過,他告訴精靈,這些犁地的知識,都是從炎帝部落傳過來的,他們經常派人過來,促進了這里的進步。刑天在一旁听著,心里充滿著感激。是他們,讓自己發現了農夫的樂趣,,是他們,讓自己增加了對于美好的理解。

務相拍打著刑天的肩膀,知道自己的孩子,內心充滿著善良,他告訴刑天。那里正在聚集兵力,準備與東征的軒轅的部隊,一決高下,如果內心感激不盡,現在,是回報感激的時候。他同時強調,這里的淵澤之水太淺,無法容納蒼龍的身軀,可以到更廣闊的空間,成就一件千秋功業。

就這樣,刑天跟著自己的父親,順著鹽水順流而下,進入大江,來到了炎帝在江北的一個據點。這里,已經聚集了很多年輕人,整天練習者殺敵的本領。刑天並沒有被眼前的浮躁迷住雙眼,他依然像在巫山腳下的生活一樣,淡泊明靜,在緊張的排兵布陣,操練之余,能夠靜下心來,遙望明月,想著故土。

刑天把這般感受譜寫成了樂曲,奉獻給炎帝的手下,炎帝讓人演奏出來,頓時,引起了士兵的共鳴,每人都感到,自己已經回到了家鄉,在自己的稻田里,麥地里,播種著希望,收獲著果實,更多的人感到,扶著的不是犁,是自己的孩子。每一個戰士,隨著舞曲,推著扶犁,鼓勵著,向前邁進,他們不怕跌倒,因為下邊有堅實的大地,不怕塵埃,因為那是在給大地母親裝扮臉面,不怕路途的孤獨,因為有老黃牛作伴。

這些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刑天受到鼓勵,高興極了,他多想把自己的快樂告訴遠方的媽媽,讓她與自己分享自己的快樂。一想到媽媽,他禁不住熱淚盈眶,那是體貼,關懷的代名詞,是付出,奉獻的象征,他歌頌媽媽,頓時,他熱血沸騰,以後他還根據南方人喜歡舞蹈的特點,總結其節律節拍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干舞、戚舞、干戚舞。

雖然刑天一身才華,但是,這里人才濟濟,他只是得到了晉升,能夠率領一小隊人馬,成為一個基層的指揮官。他已經很滿足,在自己的隊伍中,他完善了軍隊中的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用犛牛的尾巴做旗幟,盡管他從來沒打過仗,他認為,要打仗,就要創造一種完善的形式。他用獸皮嘗試,感覺太沉重,用樹葉,不耐用,最後選擇了水牛的尾巴,他割下一個個犛牛的尾巴,用細長的竹棍插上,頓時,上面,犛旗在微風中閃動,飄揚,士兵受到鼓舞,軍隊有了靈性,士兵們扛著,犛旗既能指揮戰斗,還能鼓舞士氣。

但是,戰火已經燃燒,沒有太多的時間給予刑天,讓他盡情創作,他要肩負著更加現實的使命,奔赴戰場,成就自己的輝煌。盡管他有著滿腔熱血,充滿著對世界的留戀,上蒼給他的時間已經太短暫了,英雄只有在與強者拼搏中才能揚名,驚天動地,才能夠名垂青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