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三章解脫

()人類對幸福太容易上癮了,太沒有自制力了。(全文字小說更新最快)等到幸福成為生活的唯一時,人生即將失去目標,失去意義。幸福會變成習慣,變成精神依賴,然而,想把幸福抓在手中畢竟是不可能的。因為幸福需要行動去維護,如同鮮花需要澆灌,但人類並沒有自始自終參與創造這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的坐享其成者。人類並沒有為這個世界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是這個世界的風景中的一部分,人類在本質上並沒有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感情,只是受到更多的外界干預、影響,才強裝笑臉,以一種並不自然的微笑裝扮這個世界。

即使如此,外界的一切並沒有任何生命對人類存在感激之情,愛戴之意,佩服之處,認為人類的活動只是對自身權利的侵犯。除了奇特的外表,在這個世界上一無是處,動植們接受人類,只是迫于造物主的意志,礙于對造物主的感激與服從。總的來講,人類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在自然界中處于尷尬的地位,如同單位排列二十名以後的副鄉長,或者是主管婦聯、工會的副職,有沒有這個角色,這個單位依然能夠很正常的運轉。相反,由于這個角色,讓真正的管理者卻無從下手,因此,人類的地位也只能用小白臉或者第三者插足來形容。

由于從來就沒有付出,只是坐享其成著,這就決定了人類對自然界很難有所成就,並一直處于邊緣的角色。

即使如此,此時的人類還是很善良的,還能遵守各種游戲規則,還能與自然界友好相處。這也是人類還能夠存在下來的原因,這也是女媧還一直能夠對人類進行關照的根本。

由于無法深入到自然界的深處,無法從事秩序的核心締造,造物主所賦予的智慧,無法用到有用的地方。他們開始感到煩悶,他們的感情變得遲鈍,需要越來越多的刺激才能滿足他們的欲求,甜蜜的光陰似乎走不動了,變得軟弱無力,一切都黯然失色了,天空還是那麼藍,但不再讓人感到輕快。一切靜止,眾生緘默。他們現在清淨了,孤獨了,是**促成他達到了這種狀態。

一種難以言表的空虛,一種魅力猶存但卻渺茫的煩惱出現了。他們感到莫名其妙的不安,好像預感到要發生什麼。他們開始近乎病態地多愁善感起來。他們的神經極度緊張,一遇到什麼意外的接觸,就會像樹葉般簌簌發抖。

阿夏常會無端地淚流滿面,她騙自己是愛情,可其實不完全是。在與阿華相處的幾百年中,還是是那樣緊張又熱切,可一旦達到了目的,她的生命就似乎失去了意義,這種結果讓她意志消沉。她自己不願承認,以為累了,便勉強地浮起笑容,但她的笑和她的哭同樣令人不安。

她鼓足勇氣幫助阿華,不料只覺得無聊,便馬上厭煩地扔開。她甚至想不通自己以前怎麼會對這種事情感興趣的。她又強作歡顏去與外界交際,可同樣沒有什麼改變,她已忍受不了其它動物過來打擾,挑剔這些動物身上的氣味、皮毛的顏色以及口中的臭氣。這些交往中難免的事,她只感到厭倦,最後只好孤獨地守著丈夫,同時也舀著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來安慰自己,除了愛情和幸福,阿夏感到人生毫無意義。這樣,她終于比任何時候都更沉溺于愛情了,但那純粹是自欺欺人。

阿夏心中的不平衡還更多地來自于自己的出身,認為自己是阿華身上的一部分,感到十分不平等,不像自然界中的其它動物,公與母都是自然而來的,都是在偶然中平等的降生的。她認為這是造物主的不平等對待造成的。同時,由于自己降生的晚,錯過了造物主更多接觸的機會,相對于阿華,造物主對自己的情感也比較勉強,盡管女媧時常表現出對自己更親近。這如同青少年的叛逆期,什麼美好的東西,盡往不友好的方面聯想其結果,更多地發現了社會的陰暗面,而且把這陰暗面無限地擴大。

即使無論女媧也好,其它造物主也好,對自己也很欣賞,她卻把這些看作是神的賄賂,是為了彌補造物主們的過錯,是對自己不公正的補償。她始終沒有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一味地接受,接受以後,又覺得毫無意義。

有時,她又過分地自慚形穢,覺得造物主的聰明才智,自己永遠也無法趕超,雙方的差距這麼大,是造物主故意形成這種落差,使自己永遠地被放在屈從的地位,甚至自己也要與阿華作比較,認為阿華的智慧也在自己之上,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毫無疑問是造物主一手造成的,更有甚者,她會舀自己與各種的技能作比較,那各種動物的強項與自己的弱點進行比較,把其它動物對人類的嘲笑看作是自己的缺點確實存在。比較的結果,只有哀嘆造物主們偏心眼,使自己的不自信明顯增加。

一個天空晴朗的下午,他們出去散步,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含著笑意。不知不覺中,他們走到造物主們居住的空間。在這里,她看到了一座全部由純金建造的宮殿,里邊有上千根用名貴寶石做成的柱子,她還看到使人心曠神怡的峰谷,蓮花盛開的池塘,雄偉氣派的白果樹,各式各樣的拱門,以及像

地面一樣平坦的草地。這里有布滿花朵的芒果樹、荔枝樹、核桃樹、無花果樹、桑樹、黃梨樹,還有常鸀的喬木、灌木、櫻花,還有一些身上掛滿蓮花的樹枝。季節不同的蓮花集中在這里,紅色的、藍色的,競相開放。這里分布著眾多的池塘,池塘的水是清涼的,而另一些地方的池塘水是溫熱的,水中不時咕咕地泛著泡沫,會說話的鸚鵡唱著美妙的歌,此外還有伯勞鳥、布谷鳥、啄木鳥、孔雀、蚱蜢、鷓鴣、雉雞、天鵝、仙鶴、野鴨。

見此情景,一種壓抑著阿夏的憂郁襲上心頭,她什麼也不想說,只是勉強地談著,盡管每個字她感到空虛,更大的醋意襲上心頭。她想木偶一般地散步,完了,還是一無所獲,只能非常悲傷地往家趕。而阿華卻像什麼也沒發生,只管盡情地欣賞,讓更多的情境進入他的視野,但無論如何,阿夏的情緒還是影響了他。

正在此時,一個身影似閃電般地自天而降,輕輕地降在他們的面前,並攔住了他們回家的去路。來者正是女媧,他依然帶著不知疲憊的微笑和無以言表的優雅,和藹可親的高貴,捉模不透的力量。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身邊,笑盈盈、矜持著,輕柔柔,和氣中帶著堅毅,禮讓中飽含尊貴,平和中帶著執著,命令中帶著摯愛。

二位在女媧的引領下,如同老師帶著幼兒園的小朋友,穿梭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比之于蜜蜂在花蜜輕盈地飛行。此時,阿夏又不知從哪里來的力量,完全恢復了自信,感到周圍的一切突然又變得美好起來,最後,他們來到了一處水塘邊,這里的四周,鋪滿了由珍珠、翡翠的五色斑駁世界,像鵝卵石一樣,靜靜地躺著,期待著行人的欣賞。

阿華一直像個陪襯,靜靜地欣賞著,享受著,他已經陶醉其中,只是女媧平靜的話語把她從融合狀態拉入現實。「我的寶貝們,你們生命的磁場不時地跳躍著不安的脈沖,你們的思緒不時跳躍著莫名其妙的騷動,你們的舉止顯現著不知所措的投入,你們的面孔流露出淡淡的憂傷,你們的世界充斥著適應者的掙扎,我的寵幸的對象,讓我們的心與心交融一下吧,讓我們探索其中的秘密吧!」

女媧依然顯得十分平和,沒有絲毫批評的語氣,也沒有什麼不滿意。

女媧淡淡一笑,那櫻桃般的小口微微啟動,甜蜜的聲音就傳送過來。「我心靈手巧的兒女,作為有智慧的生命,要思考現實、過去與未來,無不受煩惱的干擾,但煩惱並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做好以下幾點,煩惱的問題便迎刃而解。要心胸坦蕩,慷慨大方,供奉神靈,順從造物主,克制自己,宣示真理。具體來講,就是信仰虔誠,抑制憤怒,不嫉妒,不渴慕,既不怒氣沖沖,互相妒忌,也要平心氣和,不因他人繁榮而煩惱。達到行為高尚,慈悲為懷,助人為樂,對于弱小的動物,樂于讓它們分享自己的財富,而不是掠奪它們的生存機會。經常布施,機敏,勤奮,正直,不自私,友善,寬容,誠實,慷慨,純潔,而遠離昏睡,疲憊,郁悶,妒忌,沮喪,貪求,達到這些,就可以了。」

「我的主人,如何達到這一境界呢?」阿華與阿夏幾乎同時張口,問了同一個問題。

「人需要培育意志力,這種意志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努力地培養,才能達到至高的境界。通常,需要瑜伽的練習,才能不斷升華自己的情操。」

隨即,女媧指揮二人,讓他們一起按照規則將所有感覺器官從對感覺的對象中撤出,回到自己的自然狀態,並將各自的元氣,下氣,上氣,中氣和行氣固定在心思中,再將心思集中在元氣和下氣。然後,指揮他們運用心思,讓心思,將元氣和下氣固定在鼻尖和雙眉之下,漸漸地固定在雙眉之間。他們的身體寂然不動,目光堅定,自然入定,控制坐,驅動靈魂于頭部。此時,一道閃亮的強烈光芒突破他們的上顎,升向遙遠的高空,出竅的靈魂在高空行走,觀看著芸芸眾生的生活狀況,感到渾身輕松。

此時,天空漸漸地暗淡下來,只有那不知疲倦的明亮的星星依然在閃爍,渀佛不知疲倦的靈魂。渾身輕松的阿華與阿夏真心地感到又融入造物主的磁場中,這是完全充溢著幸福的磁場,誰也不願就此罷手,決心緊緊擁抱住。

女媧首先打破了寧靜的平衡,像一片樹葉落入眼前這平靜的湖面。

「我們偉大的主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還有許多困惑,在這靜謐的夜晚,請予以解答。」阿華以試探的語氣,「我更大的困惑是在于人類好像水中的浮萍,沒有踏實的依靠,不知道最終的歸宿,還有那明晰的未來,在這紛繁的世界,人到底怎麼定位,怎麼以寵物的形象,利用造物主所賦予的智慧,使人類自己,使豐富多彩的世界更加美好?」

阿華一口氣說出了自己多年來思考的諸多問題,盡管在女媧的耐心解釋,許多問題已有了答案,但在阿華的心中,這些答案有的還不甚明晰。

從那星光下淡淡的悠香中,阿華知道女媧在用自己的智慧,回答著人類的智慧,「以前,我已經詳細地介紹過組成世界的八種,包括空、風、火、水、地以及原初物質,智慧,靈魂。這八種物質變化產生出五種感覺器官,五種行動器官,五種感官對象,還有一種是心,共十六種。眼、耳、鼻、舌和身是五種感覺器官,雙腳、雙手、肛門、生殖器和語言是五種行動器官。聲、色、香、味和觸是是遍布一切的感知結合,涉及一切。

「在一切眾生中,味覺具有地性,听覺具有聲性,視覺具有火性,觸覺具有風性,心具有善性。而善性產生于靈魂,因此,善者應該知道它依附一切眾生的靈魂。這些純再無負載行動和不行動的世界內的一切。純潔的身體具有這些存在物,偉大的靈魂寄寓其中,遍及一切。因此,靈魂不老,不死,遍及一切,有特性,微妙,成為一切眾生的特征的依托。

「正如燈火無論大小,都以光亮為靈魂,一切眾生的靈魂,促使眾生認知,听取和觀看。正如海水與河流相連,靈魂與身體相連。只有在睡覺的夢中,與五種感官相連的靈魂才會擺月兌身體,走入另一個空間。偉大的靈魂不接觸存在物,存在物也不接觸它,正如風帶著塵土,而不沾染塵土。這就是靈魂與身體的區別。正如火燃燒的種子不再生長,經過知識的燃燒,靈魂不再沾染煩惱。

「人充滿和憤怒等憂性和暗性,出于愚痴,執著于一切。因此,要想維護身體,就不應該做不純潔的事,進而擺月兌行動,不再企望進入各種美好的世界。金子和石頭混合,金子就不再明亮,同樣,知識和污穢混合,知識就不再清澈。出于愚痴,追隨和貪欲,橫行不法,就要遭到毀滅。不要追隨聲、觸等感官對象,否則就會產生憤怒、喜悅和沮喪。」

「正如泥屋用泥土涂抹而成,這個地性的身體也是由泥土的變化物涂抹而成,蜜、油、女乃、酥油、肉、鹽糖、谷物、果子和根睫,這些都是泥土和水的變化物。升華的人,具有智慧的人,誠實、純潔、正直、舍棄、聲譽、勇氣、寬容、堅定、智慧、思想和苦行,具備了這些品質,就會追求平靜,控制感官。

「人受到善性、憂性、暗性迷惑,受喜悅和痛苦束縛,善性表現為欣喜若狂、愉快、確信、堅定和記憶,憂性表現為、憤怒、懈怠、貪欲、愚痴、恐懼和勞累。暗性表現為沮喪、憂愁、不快、驕傲、狂妄和卑劣。

「連根鏟除各種弊病,靈魂純潔的人獲得解月兌。也正如斧子砍斷鐵索,兩敗俱傷,靈魂不完善的人與天生的各種弊病一起毀滅。因此,靈魂完善的人應該摒棄憂性和暗性,善性一旦擺月兌憂性和暗性,就能達到純潔。一個人依靠憂性,就會更注重利益,實現一切**。一個人依靠暗性,就會放縱貪欲和憤怒,熱衷殺生,耽于享樂,疲乏困倦。一個人依靠善性,就會看清各種純潔美好的事物,擺月兌污垢,光輝吉祥,富有知識。

「人的肢體受到他的幻覺焚燒,失去知覺,陷入絕望。知覺混亂而自高自大,產生**,因**產生憤怒、貪婪、愚痴、傲慢、狂妄和自私。出于自私,從事行動,在各種行動中,受到感情束縛。感情帶來無窮憂傷,從快樂和痛苦的行動中,時時刻刻產生生生死死。正常情況下,精子和血產生胎兒,在胎中受到屎尿、黏液和學的污染,而女性在這里成為生死輪回的載體。因此,聰明的男性應盡力避開女性,要從女性的溫柔陷阱中掙月兌出來,要自覺抵制女性的嗦和嘮叨,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

「人具有軀體和思想,痛苦貫穿于開始、中間和結束。痛苦伴隨狂妄和傲慢增長,可以通過舍棄,阻止痛苦。懂得阻止痛苦,就能獲得解月兌。一旦產生**,就應該修行苦行,在陸地修行,在水中修行,這樣,聰明的人就能焚毀內在的罪惡。

「應該知道,靈魂寄寓身體,與身體聯系。各種液汁通過脈管網絡輸送給人體中的風、膽汁、黏液、血、皮、肉、筋、骨和髓。十種脈管為五種感官輸送營養,這十種脈管分出數以千計的小脈管,猶如河流及時填滿大海,這些脈管向身體提供營養。在心脈中,有一條為思想提供營養的脈管。它向人的一切肢體釋放**產生的**,從這種脈管分出的小脈管遍布肢體的各個地方。它們輸送能量,使雙眼產生視覺。

「正如用攪棒攪出牛女乃中的酥油,人體中**的攪棒攪出**。**流向心中**產生的激情。知識屬于思想,擴充思想,因此,靈魂高尚的人摒棄激情,獲得光輝而神聖的成就。為了保持這種成就,不應該做污穢的事情。」

「一旦人執著充滿邪惡的感官對象,消沉沮喪,而靈魂高尚的人摒棄這種執著,達到至高歸宿,看到這個世界的出生、衰老、痛苦和思想、煩惱,智者努力追求解月兌。語言、思想、身體純潔、不妄自尊大、平靜、有知識、不留戀、安樂自在。

&nbsp

「不殺生,說真話,公正地對待一切眾生,寬容,不懈怠,是解月兌之路。洞悉真諦,通曉月兌離痛苦,帶給一切眾生快樂的至高行為,是解月兌之路。運用智慧,凝思靜慮,善于對待各種生命,不陷害任何生命,不懷抱貪欲,不胡思亂想,不以饒舌取寵,口出妙語,說話真實,思想不迷亂,不說髒話,粗話,惡話,壞話和廢話。因此,要讓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身體保持堅定。

「一切積聚以崩潰告終,一切高位以墜落告終,一切結合以分離告終,一切生命,以死亡告終,渴求沒有盡頭,知足是最高幸福。因此,智者以知足為財富。

「上述這一切,是生命的正法,是所有生命應該學習的知識,知道了這一切,就會在不盡的時間之河,無窮的空間之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愉快地享受生命的真諦,擺月兌痛苦的煩惱。?/di<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