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六章 袁術身死

()袁術于淮南之內暫得安息雖然壽春城已失不過曹昂身死之後聯軍便已經撤退只留下少數兵馬鎮守壽春城而袁術懼怕曹操軍馬之鋒芒不欲再取壽春

雷薄于主公袁術身旁諫道「如今曹軍喪主帥只留下少數兵馬于守城城內亦無大將不若發兵再取回壽春「

袁術說道」曹軍之鋒芒不可敵也吾手下諸位上將皆以陣亡如何為軍此刻誠宜于淮南之所養兵聚民以圖再起」

雷薄又諫道「某願領三千人為陛下重新奪回壽春以報紀靈將軍之仇」

袁術意思已定全然不听雷薄之言而雷薄亦悔恨到「淮南之地無可為之將也」雖然勁敵紀靈已經身死不過雷薄倒是有點悵然若失主公這個皇帝當的也沒有多少由頭了排擠掉紀靈他雷薄又能有多少的好處呢

正在此時有人報說于袁術言江東之地孫策舉一萬軍馬奔襲而來

當即袁術大驚道「乘我淮南之危也」

原來這曹昂身死之後曹軍便撤而劉備及呂布二人亦早就回到汝南及徐州當初這兩個人前來助陣亦不過是看在曹昂老爹曹操的面子上當時攻城第一役之後此二人便為了保留己方的軍事實力溜之大吉了

孫策所在江東地盤離淮南最近也是劉備及呂布之中撤軍最早的有曹軍殺敵破陣在前孫策自然不會擔心袁術不敗不過孫策亦沒有料到曹昂會死在壽春城內不過既然袁術已經被曹軍打的元氣大傷孫策自然不會再給袁術以喘息的時間當即便听從周瑜之計發兵于淮南揚言為曹操之子曹昂報仇

當時雷薄听說孫策領兵來犯便意欲請軍馬迎敵但是此時的袁術已經如驚弓之鳥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派兵迎敵而是領著家眷逃跑

雷薄無言以對只是問道袁術「陛下意欲何往」

袁術說道「河北袁紹乃是吾之兄弟當往河北投去」

事不宜遲袁術當即便收拾淮南之地的軍馬糧草攜帶金銀細軟往河北而去而雷薄意欲勸阻袁術哪里肯听便只好率領淮南之地萬余兵馬護送袁術往河北而去

正在袁術及家小車馬先行的時候孫策所部早就攻入淮南之地袁術喝令雷薄于後阻擋敵軍

萬余兵馬袁術只許給了雷薄三千人斷後孫策其人不比無將守城的壽春所以這雷薄領兵三千全無把握當時正好撞見追殺而來的孫策只見孫策意氣風發披白銀鎧裹赤紅幘騎花鬃馬手執一把大刀正是他老爹孫堅所用之武器喚為「古錠刀」乃是孫家一族不外傳之利器

雷薄所部與孫策撞個正著正欲先下手強早就飛身出馬揮舞著一柄長矛而此時孫策身後亦閃出一將年紀約有三四十歲絡腮胡子胸口袒露黃眉闊眼手持一柄長槍正是黃蓋

雷薄見得對方人眾便意欲先奪主帥不過雷薄其人倒是不孫策親自動手早有黃蓋按捺不住出馬來戰只見到黃蓋手中長槍揮舞的虎虎生威十個回合之後雷薄便不能在敵而料定袁術亦走遠之時這雷薄便意欲月兌身而走黃蓋策馬而追當時孫策身邊尚有一將笑道「黃蓋將軍勞矣看子義神射」

說話之人正是太史慈字子義原本是劉繇手下之將後來歸于孫策孫策頗為倚重當時太史慈從背後抽出弓身搭上一箭舉目便射而應聲之下飛馬在前的雷薄已然跌落馬身

黃蓋見狀手起槍落便把雷薄捅了一個透心涼黃蓋笑道「還是子義兄弟本事了得一箭便射中了這賊人的後心窩子上」

孫策亦贊嘆道「太史慈將軍神射不輸當年飛將軍李廣啊」

太史慈笑道「謬贊矣謬贊矣」

雷薄雖死袁術尚逃所以孫策亦驅兵追趕當時袁術在前听得雷薄又亡乃心灰意冷道「帳下無人竟然被這小子欺負」

話說這孫策當年年幼喪父便領著孫家投靠于袁術手下待得羽翼既豐之時這孫策便以傳國玉璽獻于袁術借得兵馬三千方才打下了這江東基業不過這袁術既得玉璽便思稱帝偌大的一片地盤數萬之眾便在袁術手底下禍禍的什麼都不剩如今亦只能狼狽鼠逃不過孫策亦非良善之輩斬草除根的道理孫策怎會不懂所以此時孫策已經下定了殺袁術之心

江東子弟兵分兩路從後翼追趕袁術之眾而袁術亦遣軍士迎敵不過以潰敗之軍敵大勝之部哪里會有勝算所以當時孫策率軍殺得袁術所部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而兵卒逃亡者又不計可數

出淮南行數十里袁術苟延殘喘的抵達江亭之地身邊所生之人已經無幾只有數百個老弱病殘之軍士陪在左右其余盡散

時值盛夏袁術之眾糧食盡絕只剩下麥粉三十斛分派軍士而袁術家眷壓根就沒得吃盡皆解餓難忍袁術親眼見之神色茫然

當時還有一個伙夫以麥粉入鍋盛得一碗疙瘩湯送到袁術的手里而袁術平生哪里吃過這種粗糙東西見貌粗略不能下咽乃喚伙夫道「有蜂蜜水嗎拿來與我解渴」

伙夫拿過那個裝滿疙瘩湯的大碗「咕咚咕咚」的自己喝了起來然後喊道「只有血水安有蜜水」

袁術聞言坐于地下茫然四顧突然大叫一聲身子傾倒吐血數升倒地而亡

有詩一首贊道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殘虐無度匿玉璽驕奢婬逸謊稱祥渴思蜜水無處得吐血三升倒地亡

袁術其人可以說是被自己活月兌月兌的作死不過袁術也算是活夠本了至少當了一把皇帝癮這一點他就比他那個糊涂弟弟袁術強

且說那伙夫見狀倒是不以為意上前模了模袁術的脖頸確實發現無脈相之後方才對眾人喊道「袁術已死我等可盡投于江東孫策」

袁術一死他的那個皇帝虛號也就沒有半點用處了當下幾百軍士一齊蜂擁而上把袁術家小盡皆殺了更有一人割下袁術之頭顱往孫策軍中邀功

卻說這袁術在逃出淮南之地的時候便知道自己此行福禍難料當即便命一人騎快馬把傳國玉璽相送于袁紹到底是自家兄弟這袁術自知難逃厄運便希冀這袁紹能夠得到這傳國玉璽繼而稱帝也算是袁家的門庭耀祖

生前不合的兩兄弟臨死前倒是念想起了兄弟的好不過這袁術是走到份上了不知袁紹的下場如何還在後續

且說孫策既得淮南之地不費吹灰之力更是砍下了袁術之頭送往許都之內邀朝廷之賞

果不其然袁術身死之消息片刻便抵達了許都之內而曹操的臉色未喜荀彧倒是說道「孫策此役立下功勞該當稟明天子冊封听賞」

荀彧所言之事高飛早就做了當下便面稟天下言說淮南之地袁術之眾已平天下大安正宜犒賞孫策之軍以慰天下

獻帝以為然個中事情便全由高飛商量曹操來辦

其實高飛哪里還用稟報天子啊他自己便掌控了半個朝廷而另外半個朝廷在曹操手中所以此刻獻帝其人倒有點可有可無的意思不過高飛費了這麼大的功夫才把獻帝給弄了回來哪里會是一個可有可無人的樣子而一言以貼切之乃是借天子之名以控天下既然是借便有還的時候畢竟像是袁術這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者還在少數不過這倒是後話了

冊封孫策之事不再累述不過袁術既死傳國玉璽未回卻還是個問題傳國玉璽乃是始皇帝嬴政之寶物後高祖皇帝得之亦以其為天子尊之信物朝廷頒布詔令天子下達旨意沒有傳國玉璽這個印章于其上似乎怎麼看都有點虛假的成分所以傳國玉璽歸于許都乃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孫策以袁術之頭顱獻于許都對傳國玉璽倒是一言未提所以此時朝中之臣子盡皆以為乃是孫策殺袁術私藏下傳國玉璽而高飛倒是笑道「諸位此言差矣傳國玉璽斷然不在江東之所」

當時便有一大臣問道「左丞相何以有此言當年董卓之亂的時候便是孫策老爹孫堅從洛陽之內挾裹玉璽而去犬子學虎父這孫策匿下玉璽當在情理之中」

高飛說道「李大人此言倒是荒繆吾記得大人祖上三代往上數的話在武皇帝之時應該是土匪山賊出身若是按照犬子學虎父的道理大人亦應當埋沒于草莽之中啊」

那被稱呼為李大人之人略有慍怒「丞相乃是羞辱吾乎」

高飛擎出腰間佩劍厲聲道「不是羞辱汝乃是要你性命」

(武皇帝乃是漢武帝劉徹西漢皇帝好窮兵黷武廣拓疆土用人不拘一格山野莽夫批字算卦者皆能為其所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