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且說,龐氏兄妹加入水泊山莊後,林沖特意按照龐萬春要求,從梁山別園及林家莊中招募了一千新丁,用以訓練弓箭兵。至于這些弓箭兵的訓練方式,則是由水泊山莊訓練普通兵士的訓練方法,經過龐萬春的改進後得來。此套訓練方式,既可以訓練新丁體力,又兼顧了弓箭兵對于臂力及眼力的要求,同時還加入了龐萬春這名獵人在山林狩獵時總結出來的作戰方式。

林沖看後,十分滿意,便將弓箭兵的訓練全權交由龐氏兄妹負責。龐萬雲有個箭術通神的哥哥,她自己的箭術自然也差不到哪里,何況她又主動請纓,林沖便答應她隨同其兄一起訓練這千名弓箭兵。

將弓箭兵的訓練事情全權交由龐氏兄妹負責後,林沖找來吳用商量秋收減產之事。當初,梁山打下祝家莊後,祝氏的所有田地,除了少部分分給了莊中少地的莊戶外,大部分都被林沖充做了軍屯田由梁山兵士統一耕種。這些田地共有千余頃,可是在此次干旱中,卻大幅度減產,比之往年收成減少了七成左右,秋收尚不到十萬石糧食。

不過,水泊山莊從祝朝奉的倉庫里收繳了五十萬石的糧食再加上這些天一直通過周家渠道從南方各地收購的近二十萬石的糧食,除去這些日子吃用的,水泊山莊如今還有余糧五十五萬石左右,就算今年顆粒無收,亦不會無糧可食。

但是梁山別園的莊戶們可就慘了,他們今年只收了往年三成的收成,這些糧食尚不夠上交朝廷的賦稅,又如何養活自己?而朝廷此時已經開始征收田稅,眾莊戶莫不憂心忡忡。

是以,林沖等人在招募那一千名弓箭手新丁時,這些莊戶莫不積極報名參加,因為他們知道水泊山莊的兵丁月俸豐厚,都期望能夠被選中,成為水泊山莊的兵丁,好領些月俸養家糊口。可是水泊山莊只招收一千名新丁,自然讓大多數人十分失望。

林沖與吳用商議了一番,決定替梁山別園眾莊戶上交朝廷征討的田稅,並且對每人發放糧食一石。一石糧食雖然不多,但足可以讓一人飽食三個月,省吃一些,可夠一人活命四五個月之久。此舉,雖然讓水泊山莊大大出血,但卻可使梁山別園眾莊戶安然度過這一年。而更重要的是,此舉可以深得民心,林沖在眾莊戶中的威望則會日隆。

當即,林沖著人在梁山別園中貼出告示,將這一決定告知眾莊戶。告示一出,自然是萬民歡呼,交口稱頌林沖這個‘壽張善人’。隨後,林沖命人在梁山別園內寨開倉放糧,每戶每人逐一登記,發放糧食。

如此,水泊山莊用去糧食近五萬石,再加上需要上交的賦稅二十多萬石,水泊山莊共要出糧二十六萬石左右,算上那千頃田地收獲的不到十萬石糧食,水泊山莊今次共計損失糧食十七萬石。如今市價,一石糧食價值兩貫,在這災荒年間價格肯定更高,如此水泊山莊算是損失了近四十萬貫錢財。

不過,林沖卻並不心疼。不說梁山美酒,如今每日都能為梁山提供萬余貫利潤,這四十貫錢財不過是一個多月的利潤而已,單是此舉可深得民心,便值得林沖去做。

實際上,以林沖對壽張縣三巨頭的控制,即便是不交田稅也無大礙。但是,如此一來,卻難免影響張縣令的仕途,而張縣令的仕途又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水泊山莊的發展。林沖也是在權衡再三後,決定大出血將朝廷賦稅一點不少全部交上。

將糧食發放完,交上朝廷征討的賦稅後,林沖開始著眼虎魄的訓練。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虎魄兵已經初具特種兵風采,個個身手矯健,以一敵十,已經初步掌握攀岩,隱匿,暗殺等技術。而虎魄兵也由原來的四十人減少到如今的三十人。

不到兩個月便減員四分之一,但是林沖一點也沒有降低訓練強度,因為他堅信,能夠留下的才是真正的精銳,才能成為真正的虎魄。只有這樣的虎魄才能滿足林沖的要求,在今後作戰之時能夠成為一把致命尖刀,出其不意,于敵人以致命一擊。

武松、穆弘及史進三人也在這段時間有了不小的進步,雖然說不上是勇猛精進,但也算得上是大有進步。特別是史進,少年俊杰,潛力巨大,經過這些天來的苦訓,少年的浮華漸去,多了幾分沉穩,一身武藝進步飛速。以往穆弘能與他戰百余回合不分勝負,如今不出六十回合史進便能輕松取勝。

這日,林沖正在訓練虎魄,忽有兵士來報︰「啟稟莊主,京城來人。」

林沖聞言連忙道︰「快快請來相見!」

此時,京城來人,自然是時遷手下的傳令兵,看來時遷監視童貫這麼久,終于有了發現。

不一會,便有一名風塵僕僕身著普通百姓衣服的傳令兵趕來,施禮道︰「啟稟莊主,時大哥命屬下前來報信,這有書信一封,請莊主過目。」

林沖接過書信,拆了蠟封,展開信箋,細細讀來。信上內容大致說的是,朝廷明年三月左右將派遣趙良嗣作為使者,與金國簽訂盟約。至于行走路線尚未得知正在進一步打探中,不過對于趙良嗣這個人,信上卻做了一番介紹。

林沖細細看來,這才知道,這趙良嗣本名馬植,曾任遼國的光祿卿(三品),後來辭官做起了馬販子。此人是燕京人,做事干練,雖然身在遼國,卻希望自己的家鄉能歸宋朝,可謂身在遼國心在宋。

宋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作為宋朝使節出訪遼國。童貫當時是西北宣撫使,被稱為西陲將軍,深得宋徽宗信賴,宋徽宗認為他是北部邊患專家,其實他只是個不懂軍事、不會打仗的「常敗將軍」。

童貫在遼國官員的陪同下在盧溝橋附近的驛館里下榻。這期間,因買馬結識了馬植。馬植說自己身為漢人,祖居燕山,想到契丹人佔著燕山心感愧疚。現遼帝天祚荒于,大權旁落于國舅蕭奉先手中,遼國已是外強中干,人心渙散,滅亡是遲早之事。

遂向童貫獻計道︰「如今,遼國東北面有一支女真人,他們對遼國通鷹路、打女真的做法非常不滿,正在醞釀一場大的反抗。宋朝應當以買馬為名,暗中遣使渡海,與女真人聯合對遼,南北夾擊,燕雲十六州何愁收不回呢?」

童貫是個聰明人,連呼好計!

但是,此時時機尚未成熟,馬植縱有妙計卻也無從施展,只得留在北地繼續潛伏,而童貫在出使任務完成後,也回到了宋朝。

宋政和五年(1115年),馬植听說大金國成立,于是向宋朝的雄州投了蠟丸書密信,在雄州刺史的幫助下回到宋朝,藏在了童貫家中。童貫此人很有先見之明,早在與馬植見面之處時,便想到了馬植早晚要回到宋朝,為了隱瞞身份,就讓馬植改名為李良嗣。

馬植到來後,童貫向宋徽宗獻上了聯金滅遼之策,並且向宋徽宗推薦了馬植。宋朝自建立之處,歷任帝王大都心懸燕雲十六州,宋徽宗也不例外,是以,听聞此策,連連點頭,又念李良嗣一片忠心,遂賜予皇姓。于是,燕山人馬植便成為了如今的趙良嗣。宋徽宗說︰「遼國不滅,燕雲不收,北部邊陲久不安寧。今所獻良策,或可解除朕心頭之病。」

對于是否應該與女真人結盟夾擊攻遼,宋朝的大臣們在廷議時發生了激烈的辯論,但經過童貫的運作,還是沒能阻止宋徽宗做出與女真聯合攻遼的決定。而在這次辯論中一大批忠臣良士被罷官貶職,這其中便包括,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李綱和宗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