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在揚州 第五十四章 困獸猶斗

「曾將軍,東城那邊百姓蜂擁而至,現下整個揚州城中勢若鼎沸,是不是你搞的鬼?」

隆隆炮聲中,火花飛濺,清軍的十二磅和十八磅的重型銅炮在修正了射擊角度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射,就在炮彈呼嘯著向城牆飛來的時候,史可法在幾個親兵和幕僚們的簇擁下,趕到了曾志國所在的防線,史可法滿臉的震驚與不可思議,用著極為痛心和困惑的眼神看向曾志國。

「是末將暗中命人如此。」

史可法氣的渾身哆嗦,指著曾志國的鼻子問道︰「你這是何居心?大戰在即,你居然放百姓出城,不怕軍心動搖嗎?軍法在上,你居然不懼刀斧嗎!」

說罷,又痛心的向曾志國道︰「本官視你為心月復,今日竟遇此等事,人心不古鬼蜮伎倆竟然如此?」

盡管史可法雙目盡赤,須發皆張,曾志國卻是語氣誠懇的說道︰「這里太危險了,閣部大人先到一個安全的所在等候,然後末將會給閣部大人一個合理的解釋的,如果到那時大人不肯原諒末將,末將會任憑閣部大人處置的……」

「混賬,本閣部要留在城頭,親眼看著爾等怎麼奮戰,不把建奴擋住,本閣部就寧願戰死城頭!」

史可法一邊強烈的表達著自己要戰死在揚州城頭的願望,一邊用厭惡與鄙夷的眼光看向曾志國,然後奚落道︰「本官以為曾將軍與常人不同,爾今日此舉,與李棲鳳又有何異。」

「末將絕不是希圖自己的富貴。」曾志國皺眉苦笑,不得不答道︰「閣部大人,揚州今日是確乎無法再守。不放百姓出城,難道坐視韃子進城殘害百姓麼?況且,留百姓在城內,又有何益?」

史可法厲聲道︰「本閣部願效法張巡守睢陽,今人心可用,揚州城數十萬民壯,安能如此自亂陣腳!」

曾志國亦是厲聲道︰」閣部大人願意把小妾拿出來給大伙吃,可惜末將卻不愛吃人肉。」

「你!」

「來人,把閣部大人帶下城去,然後送到東城那里,等本將此間事了,就去尋他老人家賠罪,再一起出城便是。」

曾志國一聲吩咐,天雄營中早有準備的大隊人馬上前,立刻把史可法身邊幾個親兵都繳了械,而史可法卻是如瘋了一般,拔出自己腰間的佩劍,紅著眼道︰「誰敢上來?犯上做亂,爾等不要性命了麼?」

正在此時,清軍的第二輪炮彈卻已經打了過來,幾十顆炮彈就這樣筆直的落在了揚州城牆之上,在密集的重炮轟擊下,整個城牆都開始搖晃起來,被正面擊中的城牆磚石被全部打裂打碎,里面的夯土開始向外泄露飄揚。

還有幾顆炮彈落在了城頭的馬面牆或敵台上,把磚石城碟打的碎裂開來,在巨力的沖擊下碎石開始在城頭上亂飛,被碎石打到的明軍官兵都是頭破血流,身受重傷,看到如此情形,不少明軍將士都面露恐懼之色,不少人立刻蹲在地下,或是干脆趴在了地下,而炮彈掠過城頭勁力稍減,在不停的翻滾之後,落在了城內的民居之上,把房頂的屋瓦和大梁砸碎砸斷,然後整顆炮彈才終于落了下去。

紅夷大炮有如此之威,史可法激越的情緒戛然而止,右手一松,手中的長劍已經跌落在城頭之上。

「大人,這是咱們大明給關寧軍和寧遠、山海關等地鑄的紅夷大炮,重三千到五千斤,按西夷的說法,這是十二磅和十八磅的重炮。這樣的重炮和小口徑的火炮,還有虎蹲炮、大銃等火器在遼鎮有無數,當年孫閣老建車炮營,光是每個車炮營就有大小火炮九百門,這還不論在山海關與寧遠城等處城頭上的重炮。現下這些已經全部落在建奴之手……」曾志國滿臉苦澀,向著史可法攤手道︰「不是末將不想守揚州,如果沒有火炮,末將就會勸閣部大人多賞金銀,多設粥場,激勵城中民心士氣,修甲兵,嚴城守,以揚州堅固與閣部大人的威望,再有末將竭力報效,與建奴隔城相峙,勝負總在五五之間,而現在有這些大炮轟城,大人覺得就算張巡在此,守住城池的機會有幾成?」

史可法已經無話可說,只是猶自強撐著道︰「本閣部守土有責……」

「那您就更該保重!」曾志國這一次不再客氣了,把史可法的話頭打斷後,又向著他誠懇道︰「朝中大局末將是一個武夫,並不算懂。不過以末將看來,現在一心抗敵,不願投降又有足夠威望的,也只有閣部大人您一個人了。末將听說左良玉已經死了,他的余部如果沒有閣部大人的威望來收攏,只怕會立刻投降建奴的,左部號稱有八十萬大軍,末將看連老弱婦孺在內,五十萬人左右總是有的。這一部兵馬如果降了建奴,東南半壁暫且無人能敵,大明天下就算想有偏安之局也不可為了。閣部大人為了自己的節烈聲名,就不想想大明天下和江南的士紳百姓嗎?」

曾志國的話語誠摯無比,說的也確實是他的心里話。南明之時,真正滅亡中國的並不是清軍,而是那些紛紛投降的明軍。其中來自兩個方面的部隊成為滅亡南明的主力︰第一部是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三順王部隊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第二部分,則是清軍南下後投降的明軍。

南明初立時,仗著江南財賦之地的收入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守備部隊。四鎮兵不必說,還有淮安三萬、鳳陽三萬、安慶三萬、左良部號稱八十萬,就算有虛報之處,南明有超過六十萬人的正規部隊是毫無疑問的。而在清軍南下之後,這些明軍紛紛投降,最終形成了兩股最有戰斗力的軍隊,一股是參加了揚州十日與江陰屠城與嘉定三屠的李成棟部,另外一股則是在江南投降的原左良玉部,這一部以總兵金聲恆部最為精銳,最終與李成棟形成了兩支鐵拳,他們為新朝主子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此之外,多鐸在打下揚州後立刻進兵鎮江,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鎮江,然後兵鋒直指南京,南京城中還有二十余萬兵馬,結果在勛臣信國公朱國楨與趙之龍、王鐸、錢謙益等大臣的帶領下,不發一箭冒著大雨跪在南京城外投降,而東林黨大佬錢謙益還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大清能得天下是「名正言順,天與人歸。」恬不知恥的為自己的投降做開月兌。

最為可笑的就是城中尚有數以千計的東林黨人,這些從不害怕明朝皇帝,經常指著明朝皇帝鼻子開罵,拒接中旨,以接受廷仗為榮號稱眾正的儒臣朝士們在清軍入城之後就立刻剃發投降了……

東林復社中著名的才子張岱還算是有骨氣的,他與友人黃宗羲一起起事抗清,兩人忽悠了幾千農民與清軍交手,一戰即潰,然後黃某人回家讀書碼字,從此以明朝的遺民自居,仍然在自己著述的書里痛罵明朝皇帝……而張岱則灰溜溜的投降了,事後總結自己投降的原因就是︰「砍頭怕疼……」

嗯,這位復社才子與他的前輩錢謙益一樣誠實,錢謙益不肯自盡殉國的理由就是湖水太冷了。

而被東林黨一直瘋狂攻擊著的馬士英雖然不是什麼好鳥,在清軍壓境還調黃得功去打左良玉,但等清軍入關後,他麾下駐鳳陽的三萬將士在他的領導下卻是抵抗到底,而且馬士英本人也自盡身亡,並沒有去投降大清。

就算如此,投降了的東林黨還在著書污蔑馬士英投降了,而且無恥之及的抱著新朝的大腿,最終在為清軍效力時累死了。

所以熟知歷史的曾志國知道江南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隔著一條長江,清軍的大炮運送極為不易,整個江南只是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要在六月份多爾袞的剃發令到達南方之後,整個南方的抵抗意志才被點燃,最終一直打到了順治十八年才算真正的消停下來。

如果現在放著史可法死在揚州,而揚州城也絕對保不住,曾志國就覺得自己在揚州城一件事也沒有辦成,那還不如在城頭與清軍戰死算了。

現在唯一的機會就是史可法能回到江南,坐鎮鎮江,調解馬士英與左良玉余部的矛盾,整合力量防守長江沿線,拖延時間挺過順治二年這關鍵的一年,而等到了順治三年,察哈爾蒙古就會在清軍的後方起事,清廷不得不調集了大量的精銳兵馬回師北方,對整個南方的壓力都減弱了不少,如果拖不過這一點時間,就算是曾志國逃到南方也無濟于事,或者說很難阻止清軍在短時間內就席卷整個南方的步伐了。

史可法或許在能力上只是二流,但是在此時此刻,不論是黃道周還是何騰蛟,又或是弘光皇帝都不能與他相比,在整個大局上,現在一百個曾志國也比不過一個史可法。他只有兩點就足以證明曾志國的這種論斷了︰一,史可法有足夠的威望。二,史可法不願投降。三,史可法並不似何騰蛟那種等著殉國的虛偽無恥兼無能之輩,只要他到了江南,此人還是會做些事來挽救危局的。

對曾志國來說,史可法這面破旗還能打多久不是問題,關鍵是現在這桿大旗不能倒,絕對不能!

「閣部大人,殉國容易,為大明天下活下去才是更難的事情。末將希望,您能以大局為重。」

面對曾志國的勸說,史可法終于沉默下來,他默不作聲的跟隨著一群天雄營的官兵下了城樓,並且騎馬向著東城的方向去了。

曾志國終于松了口氣,把史可法安排好後,他就可以一心對敵來拖延時間了。

現在整個西城集中了城內明軍的精華所在,甘肅鎮的幾千官兵也被調了過來,東城的幾個城門都打開放人了,再派重兵到東城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而曾志國也認為在夜間做戰時,建奴也不會去分配兵力,派出大量的精銳到東城與其它城門的。

整個揚州城方圓幾十里,建奴真正能用的精銳也就是滿蒙漢軍八旗,新附綠營兵無論如何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完全恢復戰斗力的,所以建奴只要打開西城就算破城,而西城這里也就成為揚州不失的象征。

現在除了一部分天雄營和忠貫營的將士被派向東城協助百姓和史可法逃走外,城中能戰之兵幾乎全部都集中在西城城牆上了。

「轟……」

第三輪的炮擊又開始了,這一次的落點與上次相差仿佛,而城牆的外磚幾乎全部被轟碎,大量的夯土從城牆中狂涌而出,有一段城牆開始下陷,所有人都是面色凝重,城牆轟塌,就說明建奴的進攻就要開始了。

在第七輪炮擊過後,原本就低矮的一段城牆終于徹底的崩塌了。幾百顆炮彈帶著巨大的沖撞力一直不停的落在它的身上,把這段古老的城牆打的傷痕累累,到了最後它終于承受不住,整截超過二百米的一段城牆被徹底轟平了。

天已經黑透了,城外的建奴早就舉起了火把,在星光與月色之下,無數把火把分別吐著火舌,發出 里啪啦的聲響,而這些火把匯聚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股令人窒息害怕的燎原火勢,這支似乎站在烈火里的軍隊來自通古斯冰原,現在它站在揚州城下,要用自己的決心與無可抵抗的武勇把這座歷史名城徹底征服。

等城牆崩塌之後,早有準備的清軍將士發出了一陣駭人的叫喊,先是盾車,然後就是無數的塔梯與望台一並被推動著,在無數清軍將士的推動下,向著揚州城牆猛撲過來。

而在城牆塌陷之處,則是由大隊的滿洲八旗猛沖而來,曾志國相信,沖擊塌方城牆位置的清軍必定是建奴精銳,而且打頭的,也必定是建奴的白甲兵。

「傳令,大將軍炮開炮!」

隨著曾志國的軍令,在他身後的傳令兵們立刻沖出一個,跑步到炮台所在前去傳達曾志國的軍令。

因為是夜戰,負責調動指揮軍隊的軍旗不起任何作用了,現在整體明軍已經無法同步接受命令,每一級的將領只能用自己的傳令兵來傳達軍令,別無他法。

十六門大將軍炮很快就開火了,在隆隆的炮聲中,沖擊而來的建奴一如既往的受到了重創,而與此同時,清軍的紅夷大炮也又一次開火了,以當時的炮兵戰術水平雖然不能精確打擊,不過在調整了位置後,炮彈要麼落在城頭,要麼就越過城頭,打在城牆後不遠的地方,這樣威力更為驚人的火炮給城頭的明軍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而負責搬運守城器械的民夫們也被炸死了不少,雖然有不少文官堅守自己的崗位,還留在城下來指揮民夫隊伍,不過曾志國相信,這樣的炮擊最多再過兩輪,留在西城這里的民夫就會全部潰散逃走的。

「來,再去傳令,封陷口!」

在清軍就要接近城牆的時候,曾志國一聲令下,很多等在城牆內部的民夫開始如同螞蟻一般的忙碌起來,他們抬著早就裝填好的麻包沖了上來,在整齊的號子聲中這些民夫亂紛紛的把自己肩頭的土包丟了下來,然後再迅速跑回去,扛起一包繼續再向前,超過一千人的民夫循環往復著這樣的動作,在桑土包到一半時間的時候,他們還把一些削尖的細長木桿丟在麻袋上面,然後再覆蓋上一層,接著再丟木桿,然後再放麻袋。

當清軍沖擊到三百步的時候,他們看到的還是光禿禿的矮小城牆,似乎可以一翻而過,帶隊的牛錄額真們都面露喜色,他們狂喝著為自己的部下們鼓舞著士氣,提醒大家進城後會有無數的金銀和漂亮的漢人女子在等著他們,結果當他們奔到二三十步的時候,剛剛似乎還可以一躍而過的城牆突然又變的與原本一樣雄偉高大,而且比一開始的時候還多出了幾百根露在外面削尖了的木矛。

然後這些建奴就听到了梆子亂響,城頭的明軍開始用弓箭、強帑、鳥槍、一窩蜂等遠程武器打擊著這些來撿便宜的建奴。雖然這些建奴都是精銳,其中還有不少是白甲,而且都披了雙甲,外層一層鐵甲,里面一層皮甲,如果是距離稍遠一些時候弓箭和鳥槍都對他們無能為力,除非射中腿部等甲冑護不到的地方,否則的話,弓箭與鳥槍只能給他們造成很輕微的傷害,並不能影響到這些建奴保持戰斗力。而在這麼近的距離內,城頭明軍的步兵弓和鳥槍給這些建奴精銳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不少弓箭直接射穿了這些建奴的鐵鱗甲,深深的扎進了他們的身體,這些建奴哀嚎著倒下,試圖把自己身上的弓箭拔出來,也有人反應快捷一些,情形不對就舉起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圓盾,只是在城頭幾千明軍無差別的射擊下,一柄小小的圓盾根本護不到全身,這些建奴披甲還是不斷的受傷倒地,然後被趕過來的輔兵拖了回去。

帶隊前來沖擊倒塌城牆的建奴指揮是牛錄章京韓岱,這位清軍中的後起之秀在太宗年間嶄露頭角,一向以文武雙全並且擁有當時清軍將領中難得的將略之才在八旗中備受矚目,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在不久後就積功做到一旗的固山額真,然後成為某省的提督,掌管地方軍政大權,而此時此刻,這位未來的大清的干練之才就這麼傻呆呆的站在這一段城牆之下,臉上的表情卻正如受了驚傻子一般……他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應對了,剛剛這一段城牆被大炮轟塌,然後韓岱帶著一千精銳沖鋒,其中還有二百多人的白甲,這樣一支可以擔負披堅執銳力量的精銳部隊,就突然陷在了兩難之中———他們沒有攜帶攻城器械,而眼前這段城牆明顯不是攀爬能上,情形突變,韓岱惶然不知應對,倒也怪不得此人。

在城頭遠程火力的打擊之下,這一隊清軍倉皇後退了,他們滿心沮喪,感覺又失敗了一次……這種郁悶的感覺讓這些嗜血的野獸變的無比憤怒,在後退的途中,他們就自發的加入了其余的攻城隊伍之中,與其余的伙伴一起再次並肩向前,用雲梯再做一次嘗試。

在守住了塌方的陷口後,曾志國短暫的松了口氣。只要這種措施證明是有效的,那麼在建奴以人數和戰斗力遠超揚州守軍,用人命輾壓來攻破城池之前,東城那邊算是暫且安全了,可想而知而謝天謝地的是,建奴暫且是沒有和能力分兵包抄那些在夜色中逃命的百姓了。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最好能堅持到明天白天,哪怕冒著全部戰死的危險,只要能多拖一夜就最好不過。」

帶著這樣決心的曾志國開始在城頭上來回穿梭,指揮著自己的部下不停的抵抗著。而在整個城牆的其余地方,還有總兵劉肇基等其余大明將領與他同在,而所有人此時都知道了曾志國的安排,這些背負孤城,命懸一線的軍人並沒有選擇逃走,而是在夜色與血泊之中,揮舞著手中的刀劍,與那些野獸一般的敵人,做著殊死搏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