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72第一百七十二章

內閣不敢拖沓,達成共識之後迅速擬了票,于是陳熵成年幼帝,而陳變成了太上皇。現在已經沒有人關心陳了,大家除了要辦幼帝登記的大事,還要辦耿太妃的喪事——這位老太妃經不起這些折騰了,在和胡貴妃對峙之後,熬過了兩晚便斃了。大局雖定,但卻並不明朗,後宮中王皇後因為傷心過度難以支撐,病倒了,皇太妃本就不是個明白人,面對如此局勢更是倉皇不知所措,倒是旁的人提醒她要制衡胡貴妃,她這才頒布旨意要玉祥輔佐陳熵的起居。

胡貴妃畢竟要避嫌外戚的名聲,也沒有反對,消停了不少。玉祥雖然名正言順的接管後宮事宜,但卻沒有人幫襯,已經累得幾天不曾睡好。

建康十一年的十一月,分外的寒冷,耿太妃出殯的儀式剛完,第二天便是陳熵的登基大典。剛過了寅時,陳玉祥便到了東宮,呂敬如今伺候太子,便親自出來迎接公主。

「起來吧,里面可都準備好了?」

「都準備好了,公主快請里邊暖和暖和,稍後奴婢就去伺候太子出寢呂敬見陳玉祥臉色很不好,想到她昨夜可能沒睡幾個時辰,心中十分難受,也不好講太子鬧脾氣的事情講給她听了。

將公主安頓好,呂敬便趕緊往暖閣里走,剛進來,便有宮女小心的湊上來︰「呂公公,太子殿下還是不肯更衣

呂敬嘆了一口氣,只好又親自進來︰「太子我的祖宗,再不更衣就來不及啦!」

陳熵並不搭理他,只是拿被子蒙著臉。

呂敬想扶,又不敢扶,急得團團轉。就這一鬧,又是半個時辰,陳玉祥著人問了好幾次,看實在瞞不住了,呂敬只好滿臉愧色的如實回報。

陳玉祥知道陳熵心里難過,但這幾日畢竟事情太多,未能關懷,又擔心陳熵病了,趕緊親自進來。

「熵兒,快起來更衣了,朝賀的文武大臣都快來了

「……」

「熵兒?熵兒?」玉祥只好強行將他抱了起來。

「姑姑……」陳熵的臉哭得通紅︰「熵兒不想當皇帝

「這是為何?」

「是不是……父皇不在了?」陳熵的蓄積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了,嚎啕大哭起來。

「父皇當然在!」陳玉祥嘴上這樣說,眼淚卻忍不住的往外涌︰「魏師父不是說了麼?父皇一定安好的,那些謠傳都是奸人所說的

「魏師父騙人!我不想當皇帝,我想父皇回來,父皇,父皇!」

糖糖在外面听到太子哭了,趕緊撥開簾子進來︰「公主,公主,時辰快到了!」

陳玉祥抱著掙扎的陳熵,心如刀割︰「魏師父沒有騙人,魏師父何時騙過熵兒?」

糖糖猜了個大概,趕緊說︰「要不然奴婢請魏師父過來?太子,太子,別哭鬧了,長公主幾夜沒有睡好了,都累病了

陳熵這才哭得好些了︰「姑姑,姑姑,讓魏師父來陪熵兒,好不好?熵兒不想當皇帝

陳玉祥嘆了一口氣︰「魏師父不是托孤大臣,這會兒,怕是不大好……」

糖糖把手上的帕子一摔︰「這會兒哪還管這些!反正他也在宮外候著呢!奴婢這會兒就差人帶他進來!」

雖然一切從簡,但文武百官還是都得來,魏池差不多也是寅時到的,雪又大,風又冷,宦官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在宮外被凍了一個時辰。這位宦官似乎忘了禮節,冒冒失失的就把魏池拖走了,其余的人不禁議論紛紛。

魏池略有些尷尬︰「這位公公……您……」

「魏大人,太子殿下不肯更衣,只是嚷著要見您,眼看要錯過時辰了,您也別問了,趕緊的吧!」

不肯更衣?魏池感到一陣頭疼。不過的確沒有時間讓魏池頭疼了,這一趟雖然是騎馬,但是趕到東宮也得一刻鐘,看來真的是要錯過時辰了。內閣千算萬算都沒算到小皇帝會鬧脾氣,他們只把他當做個充門面的小玩應,卻忘了這不過是個孩子,才經歷了驚嚇,又是長輩去世,還要擔心父親的安危,這個孩子,快要在驚恐悲傷中崩潰了。

陳玉祥好不容易哄著陳熵穿好衣服到書房等魏池,又哄著他吃了一碗紅豆粥。

「魏師父還沒到?」

在問了十幾次後,魏池終于帶著一身的風雪趕到了。

「太子殿下!」魏池還在喘著粗氣。

見到魏池,陳熵的眼圈又紅了起來︰「魏師父,是不是我父皇已經不在了?」

魏池心中一軟︰「太子,臣在內閣看的急遞中,並沒有說這樣的話,太子怎會這樣想?」

「是不是因為父皇……父皇……不在了……才要熵兒當皇帝的?是不是……父皇不在了?」

陳熵的話一時讓魏池無言。

「魏師父!你說話!你說話啊!」陳熵急了。

「太子,您擔心自己父親的安危,這兩日一定過得很難吧?」魏池走上前,把陳熵抱到懷里︰「臣從不對太子說謊,臣說的話,太子是不是都信?」

陳熵看著魏池的臉,點了點頭。

「皇上生死不明,」眼看陳熵要哭,魏池加重了語氣︰「同樣,還有許多陪同皇上親征的將士都生死不明,如果太子不願登基,朝野便不會團結一心抗擊外敵。屆時,朝廷便不復存在,任由外人宰割。皇太後,公主,還有臣,都難逃厄運。太子還記得臣對您說過的話麼?」

「魏師父說,會輔佐熵兒,無論如何都陪著熵兒等父皇回來陳熵擦了擦眼淚。

「臣還說,太子從今往後就是大人了,皇太後、公主、臣,還有舉國的百姓都托付與太子了!」魏池接過玉祥遞過來的太子頭冠,將它系在陳熵頭上。

陳熵的軟轎終于啟程了,因為陰綿的大雪,大辰宮仍舊在夜里。魏池已經趕不及到前朝去了,只能到外朝和後宮的甬道里候著,路過一個小花園的時候,魏池笑了。

「魏師父為何笑了?」陳玉祥很好奇。

「那一晚,臣進宮的時候,經過這里往合德宮跑,差點被錦衣衛的人發現,要是真被發現了,可能就被亂刀砍死了魏池說到這里,發現自己有些失態,趕緊準備往前走,陳玉祥卻停了下來。

「公主殿下?」

「……」陳玉祥看著魏池,他的樣子,就同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一樣︰「魏師父,前面就是前廷的後門了,本宮就送您到此

天微微有些亮,魏池已經走得不見蹤影,糖糖走過來,小心翼翼的幫她緊了緊衣領︰「公主,冷得很,咱們去偏殿等著吧

玉祥沒有理她,徑直走進了魏池說的那個小花園。糖糖不敢多問,示意伺候的人都在外面候著。玉祥走進去,發現這不過是個花廊,除了松柏有些綠意,其余都被白雪覆蓋了。突然有一絲寂寞,更有一絲恐懼,她此刻最能明白陳熵的擔憂——家患、國難。也許在別人眼里,自己和陳熵一樣,背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又有誰還記得,自己和陳熵不過是離散家人的弱女和幼童?

魏池是不是也忘了?

遠望皇宮高挑的屋檐,雪花被北風變著調子的揉卷,忽疏……忽密……正如廊下人的心情。

大殿上鐘鼓齊鳴,盛大的典禮開始了,建康這個年號從今天起便不復存在,而新年號——正隆一年,不過剩下月余。

百姓們都議論今年的冬天真是特別冷,冷得奇異,冷得令人瑟瑟不安。魏池還記得遠在封義城內的沽島?還記得那詭秘的菁湖?傳說湖水永不結冰,沽島的防守堅不可破。

但是在正隆一年的冬天,它結冰了,攻破了封義城的漠南軍殺上了沽島,以破竹之勢在大齊的防線上撕出了一道豁口。不過十日,漠南騎兵就抵達了北方最繁華的城市——佳興。這座城市地處平原,不宜防守,它的城防也僅能抵抗得了一個月。

直到漠南軍抵達佳興城郊,急遞才送到京城。新皇帝才登基幾天,勁敵就快兵臨城下,朝內頓時吵做一團。此時算來,不過兩派,一派要守,一派要走。要走的是大多數,這也不怪這些人貪生怕死,此時京城內連個像樣的武將都沒有,與其強撐,不如退兵南直隸,屆時再謀求反攻。魏池的看法較為傾向于走,雖然有失節操,但他是親自打過仗的人,知道守住京城遠難過守住封義,若是逞強一時,怕反而會吃大虧。更何況堅持要守的不多是些書呆子,只是滿口大道理,連點像樣的辦法都拿不出來,總不能指望這些人去拿刀打仗啊!

就在朝野議論紛紛的時候,內閣展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就在接到急遞的當天,便擬詔抗敵。余冕雖然不是兵部堂倌,但此刻兵部的大印全在他手上,他自然是守衛京城的最高指揮。魏池知道余冕很有能耐,但還真沒听說他會打仗,心中不由得更加憂慮。夜里,一道急詔發到魏府,內容是急調魏池入兵部,即刻入宮議事。

到了西苑,除了內閣,還有那一夜開城門的毛以宣。魏池將信將疑的坐下來,看著余冕。

「這是兵部的急遞,要求援兵佳興余冕掏出一封信。

周文元將信塞到魏池手里︰「魏大人,我們內閣的幾個人都不懂打仗,你不必避諱尊卑,國情緊急,請務必直言不諱

魏池咽了口唾沫︰「臣不贊成援兵

毛以宣在一旁暗暗的點了點頭︰「臣也不贊成援兵,如果沽島沒有守住,佳興必然失守,派與不派都一樣。而且,京城內連上各衙門的武將官兵,不過三萬人,三萬人根本守不了京城,哪里能夠分兵?」

京城不比封義,這是一座巨大的城池,三萬人幾乎不夠輪崗,而且京城人口眾多,情況復雜,內亂時可能還要分派人手,沒有援兵幾乎不可能守城。這些現狀和陳有月兌不了的干系——王家,耿家,秦王,胡潤之都不得帶兵進京,這是陳立的規矩,如今且不說陳不在了,沒人听他的了,即便是有人听他的,這幾位想來也難以及時趕到。

「王將軍會來麼?」周文元像是在自問自答。

「這個下官去想辦法余冕似乎胸有成竹。

「秦王和胡將軍能來麼?」

這個問題魏池可以回答︰「玉龍關外是沃拖雷的舊封地,若此刻分兵玉龍,怕是玉龍關必然失守

「三萬人也能守住京城

「?」

眾人都吃驚的看著余冕,余冕不是王允義,魏池相信他的為人,但是並不相信他的能力。

「余大人舍得失佳興,卻舍不得失京城,下官實在是不能理解毛以宣說出了魏池想說的話。

「若可以不失佳興,我是不會放棄的,佳興注定守不住,但是京城可以

如果毛以宣代表著楊閣老的勢力,那麼證明內閣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團結,至少並不是多數人支持余冕保衛京城的計劃。魏池知道余冕是一個心懷仁慈的人,他一定是不願看到京城的百姓慘遭荼毒才做此決定,但這決定未免太意氣用事了。也許他讓自己來,是相信自己的一腔熱血,相信自己能夠站在他一邊,但是魏池覺得逃跑雖然可恥,但總比有勇無謀強得多。

「雖然京城城防好,但是京城太大了,且四面平坦,如果四面受敵,即便是十萬人也守不了。更何況如今是秋收之後,京城外的數十萬百姓家中均是糧食滿倉,此刻若是敵軍一來,不說佳興擄的糧食不計其數,此刻又是一次補給,豈不是可以圍攻京城一年?敵軍十余萬人,我方百姓幾十萬,若久困不下,我方糧草枯竭,這豈是不自選絕路?」

余冕突然笑了︰「看來魏大人是守封義城的時候被餓怕了

魏池也顧得不保持好脾氣了︰「下官並不是怕死之人,只是這次確實與守封義不同,注定要敗的仗,下官不想打

「此刻我守京城的心,和魏大人守封義的心是一樣的,不是決絕之心,而是必勝之心。各位想一想,雖然形勢緊急,但是只要稍給各路援兵以時間,一個月便能援兵京城,但是如果我等放棄京城,則賊人在中原有了立足之地,若是蓄勢壯大,我方不見得能在兩年能奪回京城。守城的確要人,但並不是守在城牆上才叫做守城。京城的城牆高而厚,但是幅員太廣,如果真要人一點一點去守,京城怕住不下這些守城的人。守衛京城,唯有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直面漠南騎兵?魏池覺得這些簡直荒謬。

但毛以宣卻好像來了興趣︰「大人,兵書上都說憑借城池,一萬人可抗拒十萬人的攻擊,如今我方本來就只有三萬人,還要主動出擊,豈不是瞥了長處去找打?」

「從戰報來看,漠南軍隊攻克封義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因為他們已經為攻克大齊的城池思考了數年,但是箐湖結冰並不是年年都有的事情,雖然對方來勢洶洶,但並沒有長久的準備。屆時他們攻打京城的方式仍舊是攻打封義的老一套。我們也為攻克漠南騎兵思考了數年,既然來者是客,當然要招待些新鮮的事情

此刻余冕笑得很像王允義。

「不論撤不撤走城外的糧食,佳興的糧食也足夠他們吃了,他們必定會在佳興修正部隊,準備久圍京城。我們要做的不是在京城里等著他們,而是挖好壕溝,備好火器與毒藥。京城外可不是封義城外,京城外的民居綿延數十里,沃拖雷以為自己能直接兵臨城下?就讓這些人生地不熟的漠南人好好與我們在城外來一場巷戰吧

毛以宣也笑了,他覺得這位兵部的侍郎大人並不是個書呆子,他很懂得打仗。

「京城的守軍雖然只有三萬人,但是城外失去土地和財產的漢子可都是遠離家鄉來京的,本就以佃農居多,此刻若是能招募他們作為軍士,至少能擴充至八萬人,他們多北方,本就性情彪悍,這才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是沒有辦法將這些農戶訓練成士兵的魏池雖然覺得有一定道理,但是還是不可行。

「下官來毛以宣一改剛才的意見。

在一旁沉默已久的楊閣老突然看了看他。

「如果諸位同心同力,京城一定能守住。如果僅有我一人,那注定難為,諸位閣老,下官隨能號令兵部眾將,但畢竟官輕言微,還希望能得諸位全力支持余冕這話是對眾人說的,但卻看著楊閣老。

之前余冕極力維護周文元,多少有些得罪楊審筠,楊閣老不發話,這事情就不好辦。楊閣老雖然是個睿智的人,但根本就不通兵法,剛才說的這些他也不大懂,白天完全是靠著讀書人的一根筋贊同守城的。毛以宣是他的親戚,他想余冕讓這上不得場面的小人物來就是要給他面子,沒想到這小子還叨叨上了。雖然自己親戚贊同了,此刻楊閣老心里還是繞不過那個坎兒,不想給周文元好受。

但他真小看了自己的這位親戚——余冕還真不是因為這一點叫上毛以宣的,這位不出名的小將在皇城鋤奸的那一晚,表現出了驚人的作戰能力。他的聰明機智,果敢勇猛給余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年輕人不但勇敢,而且極有主見,他並不把楊閣老的那點小情緒放在眼里,在他听了余冕的作戰計劃後,心中充滿了的敬意。

楊閣老見自己的人都「倒戈」了,也不好再拗,點了點頭,算是答應。

楊閣老人耿直,答應了的事情還是有保障了,余冕松了一口氣,看向了魏池。

魏池不禁受寵若驚,心中縱然有一萬個疑慮,也趕緊點頭了。

走出宮門的時候,魏池一直耷拉著腦袋,毛以宣個性放蕩,有點像徐朗,他拿魏池開玩笑︰「得了吧,魏大人,您心也忒細了,跟個小媳婦一樣

魏池沒好氣的瞅了瞅他︰「說得輕松,說是等援兵,那也得王將軍肯來才行……」

王允義恨死陳了,他能善心大發才奇怪呢……等等?魏池突然想到了……

毛以宣拿小指指了指魏池的鼻尖︰「這才是當局者迷啊

魏池張大了嘴……沒想到自己竟然被厚道的余大人算計了!哈?對!王家軍,自己可是王家軍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