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3章 失敗︰失敗打擊苦,東山再起甜(2)

然而,錯過一次機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令人抱憾終生的錯過,一次又一次在你身上上演,那麼你的人生恐怕就沒有轉折了。當你意識到上一次機會錯過時,後悔和遺憾是必然的,但不是長久的。短暫的遺憾感會讓你深刻體會到這次教訓,以後不再重復相同的錯誤;倘若一直沉浸在這種悔恨的氛圍中,卻是沒有意義的。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即使你再後悔,機會也回不來,不如吸取教訓,把悔恨感轉換成探索的動力,轉換成明亮的洞察力,這樣你才有可能在下一次機會到來的時候迅速地抓住。永遠記住,錯過一次太陽的時候,後悔一個小時就足夠了,剩下的時間是對自己微笑一下,然後繼續趕路,爭取在下一次太陽出現的時候,你已經到達山頂,在那里靜靜地等待它露出地面。

§§§第四節失勢︰門庭冷落,郁郁寡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同樣道理,由低勢到高位,面對鮮花,面對掌聲,面對顯赫,你自然感覺不到因為環境巨變而帶來的不適應感,然而要是突然失勢了,奉承沒了,笑容沒了,優勢沒了,往日那些所謂的朋友突然也都不再是朋友了,這時候的你會突然認識到人間冷暖,突然感到無所適從,這些突然的變化或許會讓你招架不住,倒塌下去。

失勢大多表現為一種社會地位的降低,但是這種社會地位的降低往往會帶動心理高度的降低,一旦心理高度降低了,很可能會帶來不良情緒,例如失去自信、郁郁寡歡等,這些不良情緒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個人今後的發展。失勢帶來了消極,消極帶來了再一步的失勢,再一步的失勢導致了更消極,這樣的惡性循環可能最終導致人的徹底崩潰。

首先,我們正確看待人生變化的曲線,爭取看待這種失勢現象。人生不可能是一條一成不變的直線,相反它是一條帶有上下波動的曲線,時而高,時而低,才盡顯人生百態,盡顯酸甜苦辣。所以,顯赫和低微都是人生的一種狀態,我們雖然一直在追求顯赫,也鐘情于顯赫給我們帶來的快感,但是幻想人生一直處于高處不過是我們每一個的美好願望罷了,任何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的高高在上。能夠坦然地接受這種人生曲線變化,坦然地面對失勢或得勢才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的表現。

失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勢後的認命。有的人失勢以後,終日郁郁寡歡,完全喪失了斗志,或者成了一個「盲人」,看不到現實中的落寞,僅僅是幻想著昨日的繁榮重新回來,卻不付出一絲一毫的努力。再來看那些智者的所作所為,失勢後的他們能夠微笑著正視現狀,能夠堅強地接受冷漠,但是他們同時也努力地改變著這種局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扭轉自己的弱勢,重新回到往日的輝煌中去。

失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勢以後的甘于現狀,郁郁寡歡、不思進取。有時候,失勢反而讓你更加深刻地看到事情的本質,看到人性的善惡,體會到人間冷暖。失勢讓你重新認識到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哪些事值得你重新去做,哪些弱點你應該克服,哪些優點你應該加以利用。如此說來,失勢反而讓你更加清楚地理解了人生,看清了自己。雖然說顯赫美好,可是當失勢真的到來的時候,我們既然沒有能力阻止,只能坦然地接受,或許它真實的面目也是上帝賜予你的一個禮物。

§§§第五節失意︰人生航程,順風不再

在人的航行過程中,順風、逆風不過是兩種不同的航行狀態而已,我們不能奢望一路順風,也不可能總處于逆風狀態,這兩種狀態總是交替著出現,才讓我們的人生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而我們面對這樣的人生,就要做到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成熟地面對它,才能活得優雅。

失意是不能避免的,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是不可能不帶傷口的。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意而把自己的整個人生變成灰色。失意的時候要進行自我情緒調理。或者找人傾訴,或者找到一個途徑和方法排解掉郁悶的情緒,才能整裝上陣,從頭來過。很多時候,你覺得人生不順,逆境難行,或許不過是你的主觀感覺而已,或許情況並沒有你想象的那般惡劣,不過是因為你的心情不好,然後產生了悲觀的折射。這時候需要自我調節,無論是通過傾訴還是通過心理輔導,這些作用都是次要的,關鍵是自己幫助自己。適當的休息,深刻的思考或者會幫助你撥開雲霧見晴天。

對于不同的人而言,感到失意的導火線是不同的,所以當你深感失意時,就不要再盲目前行了,片刻的休息,調整方向反而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有時候,面對心理醫生你或許有的問題難以啟齒,所以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出問題的根源。找到了問題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在失意時,如果條件允許,盡量不要一直一個人待著,這時候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片刻思考過後,把問題想明白也罷,想不明白也罷,都不要再執著地思考下去,或許你的思路已經陷入一個死胡同了。所以這時候你需要放松,需要和一大幫朋友在一起做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許你大笑一場過後,再去想那些當初想不通的問題時,你會發現原來是它導致了你的失意。

失意的人大多數時候處于一種自我厭倦的情緒中,這時候想憑借個人之力而改變自我情緒是困難的,所以要積極加入周圍朋友的歡樂中,讓他們的愉快帶動你的情緒,或許在不經意間,你的那些小小失意就會自動煙消雲散。

失意就像沼澤地一般,你越是深陷其中,越是難以自拔。所以這時候,要學會駐步,及時調整你的心態,及時重新規劃你的航向,才有可能變逆境為順境。得意和失意不過是兩種心境罷了,得意時要淡然,失意時亦要坦然,不管是順風還是逆風,我相信它們都無法真正阻止你向前方航行,唯一阻礙你前進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說,失意的時候最關鍵的是保持信心,不能因為環境的變化,以至于使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和能力也產生懷疑。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過失意的經歷,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哪一個不是因為人生失意,才寫出哪些曠世絕句?

所以說在失意的時候千萬不要垂頭喪氣,對自己失去信心。去閱讀那些名人軼事,你會發現他們也有和你一樣不順利的時候,可是他們卻頑強地走過來了,走過那些被烏雲遮蓋的、沒有陽光的日子,後面迎接他們的才是萬里晴空。

人生百味,順境逆境,得意失意,不過是一種心境。當你遭遇到人生失意的時候,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態度處理呢?你可以選擇痛哭一場,但是要記住時間不要太長,否則會錯過更多的美好,要及時調整好情緒,再次。

§§§第六節失敗︰艱辛努力,付諸東流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失敗就像前行的路上,突然出現了一道懸崖,阻斷了你繼續前行的路,也告示了你前一階段的趕路是無功的。你或許只能折回最初的出發點,重新選擇方向,重新起程。這種失敗自然是很折磨人的,或許我們數日,甚至數年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但是我們沒有選擇,我們只能接受這樣的人生安排,振奮起來,重新選擇前進的路。

失敗是成功的母親。每一個成功的人也都是由失敗一步一步走來的,所以不要畏懼失敗,不要因為失敗痛哭不止,甚至忘記了重新趕路;也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重新來過。無論你做什麼,一次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且越是偉大的事情,越是百經坎坷才能完成。所以,不要再為昨天的失敗而耿耿于懷,對著失敗勇敢地笑一下,相信新的一天就有奇跡出現。

不可否認,失敗對人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沉重的打擊就喪失了對明天的希望。表面上看因為這次失敗,你先前做的努力,耗掉的時間都付諸東流,可是實際上它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起碼它向你指明了這條方向是錯誤的,為你今後的正確選擇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名成功人士,李易至今對于八年前的那次投資失敗,依然記憶猶新。對他而言,那次失敗真的是命運轉折點,如果他沒有邁過那個大坎,現在的他或許依然落魄不堪。那一年,在下海經商的浪潮下,李易辭去了穩定的工作,想自己創立一番事業。

創業之路是艱難的。他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跌跌絆絆地一路走來,雖然一直沒有很多的成績,但是也是穩中求進。不料,由于他的一次投資失敗,不但沒有獲得利潤,而且差點將他的老底全部折進去。公司的員工辭職的辭職,跳槽的跳槽,好好的一個公司眼看就垮了。看著這樣的失敗,一時之間,李易心灰意冷,他時常借酒澆愁。看著眼前的爛攤子,于是愁上加愁。家人、朋友的勸告也沒有效果,那時候的他腦子里面全是失敗兩字,一想到這次失敗把他好幾年的心血全部賠進去了,他就寢食難安。

後來,因為精神不佳,吸煙、失眠等一系列問題也導致了他身體的不適,最終他接受了朋友和家人的勸告,去接受了心理醫生的輔導。在醫生的幫助下,他慢慢冷靜下來,開始重新思考。他意識到,生意上的失敗帶給他的不過是錢財的損失,但是精神上的失敗則會導致他人生的損失。

自助者,天助也。在他打算振奮精神,重新來過的時候,上天也給了他一個機會。他以前的一個生意伙伴,主動聯系上他,要與他共同完成一個生意計劃。有了以前的經驗,他在這次難得的機會中超乎尋常地慎重和冷靜,穩賺了一筆。從那以後,他和他的公司又恢復了以前穩中求進的狀態,以前的那次失敗讓他學會了慎重從事,也學會了如何正確看待失敗。

假想李易沒有從那次失敗中走出來,那麼今天的成功可能只是他的幻想。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次做對,事實上,失敗對于成功者才是珍貴的經驗。如果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了探索,那麼人或許就不會站立走路,人類文明或許也不會發展到現在的程度。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所以正確地看到失敗的出現,不要埋怨命運對你不公。成功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你是否能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繼續趕路這才是你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關鍵。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白流走的,它們或許正以別的形式在支持著你的成功罷了。

品茶話人生

人生就像一個百味瓶,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佐料。大多數人都向往著蜜罐似的生活,在這種甜蜜的生活狀態下,他快樂地生活著。可是生活不可能停留在一種狀態,當生活的急轉彎出現時,如果沒有堅強的性格,積極的人生觀,或許很容易一蹶不振。所以,無論我們品嘗到生活給予我們的哪一種味道,都是一種上天的恩賜,沒有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短短幾十年的人生路上,關鍵是擁有一種灑月兌的魄力,永不放棄內心的那份堅定。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