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章 學習︰毫無經驗苦,善學就會甜(1)

§§§第一節善于向富人學習

世界行銷大師賴茲說︰「很少有人能單憑一己之力,迅速名利雙收;大多數成功的騎師,通常都是因為他們騎的是最好的馬

成為富人的方法和經驗很多,有些是能寫到書上的,還有更多是無法寫到書上去的,要學習那些無法寫到書上的真經,就必須想法跟富人在一起,這樣才能真正學到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經驗。

成就富人最重要的秘訣是「環境」,我國古代有「孟母三遷」之說,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如果比爾蓋茨出生在非洲,連電腦都沒見過,就算他有230的智商,也不可能成為電腦王國的領袖,不可能成為世界首富。

百萬富翁和百萬富翁在一起;千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在一起;億萬富翁和億萬富翁在一起;成功吸引成功,失敗吸引失敗。

富人和富人在一起,窮人和窮人在一起;成功者與成功者在一起,失敗者跟失敗者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都用相同的方式思維。盲人乞丐們在一起討論的是如何用手就模出別人給的是一元紙幣還是二元紙幣;炒股失敗的人們經常在一起討論的則是市場多麼不好,莊家多麼壞,莊家在信息、分析工具上多麼有優勢,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認真學習富人致富的經驗方法,仿效他們獲取財富的秘訣。

深圳的股市高手崔宏談到他的「富裕規則」時說︰寧可跟聰明人打架,也不跟糊涂人交友。日本首富系山英太郎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他自己有一套「利益至上交友法」。系山英太郎曾兩度在全日本經營者研習會上,直言不諱地表示︰「別和窮人交往

窮人有兩種︰一種是指「沒有錢的人」,可是這種人有思想,有能力,可能是「虎落平原」,暫時「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人是「人窮志不短」,跟這種人交往,你應該獨具慧眼,在英雄落難的時候幫他一把,他可能會成為你的知己,將來還可能成為你的救星。

另一種窮人是「不僅沒有錢,也沒有思想和能力」。這種人是絕對的「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如果經常跟這樣的人交往,你的一切付出都不會得到回報。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須遠離這種人,不能在他們身上浪費一分錢、一分鐘。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喜歡身邊圍繞著沒錢的人,享受他們的阿諛奉承。但是窮人只是向錢低頭而已,而不是向你低頭。不論你曾經給他們多少好處,當你沒錢時,這些人就會忘記你曾經施與他的恩惠,兩腳開溜。

人際關系本來就是施與受的關系,如果只有施,當然只有損失而不會有所收獲。和人窮志短的人交往,不但對自己的成功毫無幫助,還會阻礙你前進的步伐,最終使你一事無成。因此,如果你的身邊沒有富人,如果你的朋友中沒有富人,那麼你就應該改換環境,就應該換朋友了。

身邊有富人,你就要學習效仿他們,復制他們成功的模式,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式行動,才能快速成為富人,至少能夠縮短你成功的時間。

拿破侖希爾在成功之前,曾利用20年的時間幫助鋼鐵大王卡內基工作,這期間他一分錢的報酬也不要,但在幫助卡內基的同時,他也不斷地提升自己——他本人在成功學研究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陳安之在成功之前,也長期在美國幫助世界成功學大師安東尼工作,在幫助安東尼的同時,他也掌握了成功學的真諦,最終獲得巨大的成功。

要成功就一定要接近成功者。就像台灣成功大師陳安之所說,一個人要成功,有幾個方法︰第一個,他必須幫助成功者工作;第二個,當開始成功的時候,要跟更成功的人合作;第三個,越來越成功的時候,要找成功者為自己工作。

§§§第二節跟著老板學創業

近代著名商人黃楚九就是跟老板學習創業的典範。

黃楚九十五六歲的時候,到上海一家藥店當學徒。他首創了給顧客送藥的服務,受到極大的歡迎,使老板的生意大有起色,也贏得顧客的好感。

有一天,他跟一個好心的老太太借錢,買下了一間小房,又找人刻了塊牌匾「黃楚九藥店」。此時他對經營並不懂,也沒有流動資金。他回去跟老板講︰「我要開一家藥店老板心里想,你在我這里打工干得挺好的,怎麼又想著開藥店了呢?就問他︰「那你會嗎?」他老實地回答道︰「我不會,但我想把藥店租給你,我還在這里給你打工

老板想了想,又看到這個藥店地理位置挺不錯的,就答應了。于是,老板付他一百五十塊大洋,他租給老板三年。

這樣,他有了一點兒錢後,就再買下一家藥店,用這樣的方式,又連續開了七家藥店,並且都租給了老板。老板有錢,又懂經營。他就一邊幫著老板經營,一邊偷偷地跟老板學。

但他跟老板還有一個條件,就是這幾家藥店到租期後,「黃楚九藥店」的牌匾不能摘,到時候還歸他經營。就是靠著這樣的辦法,他三年後總共有了八家連鎖店,結結實實地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後來他藥店的生意很快地就超過了原來的老板,並建起了「大世界」娛樂場,100年前便名揚中外。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到,創業初期管理的重要性。

假如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那麼你就應跟蹤研究成功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和方式,然後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

擁資幾百萬的湖南女子王麗萍像許多富姐一樣,結婚、生子,過上了富足平靜的日子。但不久她又坐不住了。她想開一家星級酒店。

于是,她經常到全國各地去旅游。她每次出去都是坐飛機,住星級酒店。每到一座城市,就向的士司機打听當地最好的酒店是哪一家,然後在那里住下來。接著,她便會留意該酒店的各項設施,一旦發現自己喜歡的,就用相機拍下來,作為資料保存,為自己以後開星級酒店做準備。

2000年9月,時機終于成熟了。

王麗萍將目光鎖定長沙。在長沙考察了一個多月,發現這里酒店林立,競爭非常激烈,她想︰「我在永州開酒店施行的是人性化管理,這一套拿到長沙來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在長沙人生地不熟,所以必須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管理人。可我缺的就是這方面的經驗,怎麼辦呢?」王麗萍苦思幾日後,索性橫下心來,到深圳的五星級酒店去偷師學藝!

打定了主意之後,王麗萍覺得自己一個人去不安全,同時也覺得五星級酒店值得學習的東西非常多,擔心自己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掌握不了,便拉上妹妹一起去。

姐妹倆乘火車來到深圳,謊稱自己是湖南某旅游學校的畢業生,去某五星級酒店應聘大堂經理。不巧的是,該酒店並不缺人。

這時,王麗萍靈機一動,對該酒店某負責人說︰「給我一個機會吧,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我可以先在貴酒店見習,如果您認為我行,就把我留下來;如果您認為我不能勝任貴酒店的工作,您隨時可以叫我走人。見習期間,我自己解決食宿,不要工資!」由于該負責人也是湖南人,就答應了王麗萍的要求,讓她到西餐廳去做見習經理。妹妹和她一起成了不開工資的大堂見習領班。

姐妹倆謊稱自己住在深圳的親戚家,實際上是在附近的某賓館包了個房間,每天忙完酒店這邊的工作,她們就回賓館交流當天的收獲,並記下一點一滴的心得。

在該五星級酒店,王麗萍姐妹跟其他服務員一樣,被安排了正常的班次,這位大名鼎鼎的女老板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打工妹,每天做著端盤子、換桌布、向客人推薦用膳等瑣碎的事情,用餐時也跟其他服務員一樣,使用員工用餐卡在食堂用餐。由于王麗萍以前一直做老板,此時變成端盤子的打工妹,而且是新來的,誰都可以呵斥她,剛開始時心里落差很大。王麗萍暗暗告誡自己︰以後我做老板,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員工,他們真的不容易!

久而久之,她們積累了經營酒店的寶貴經驗,並成功地開了一家自己的酒店。

在模仿別人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要明白任何人類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具體環境中存在的,環境不同就會造成行為結果的不同。別人成功的經驗對你也會有失效的時候,因此你不能一味地盲目套用,還要學會靈活運用。

比如,有些企業家開始創業時,他的資金就很雄厚,他可能因此開辦一個規模很大的企業,而你的資金並不多,你就不能一下子鋪開來辦大企業,否則,即使你勉強把企業創辦起來,也會因為周轉資金的短缺而使你的企業難以運轉。

§§§第三節實踐中獲得真知

「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鼓舞著千千萬萬的人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拼搏。知識已從某種意義上成為了財富、地位和能力的象征。中國的古人曾說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由此可見,讀書與獲取知識在人們心目中是何等重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打破了往日對知識的理解。

人們已認識到︰知識與能力並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識並不等于能力。21世紀對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所學的知識。但不管時代怎樣發展,你都應使頭腦保持清醒,你必須了解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培根在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以後,又明確地指出︰「各種學問並不把它們本身的用途教給我們,如何應用這些學問乃是學問以外的、學問以上的一種智慧這也就是說,有了知識,並不等于有了與之相應的能力,運用與知識之間還有一個轉化過程,即學以致用的過程。

全球重要的電子工業制造基地深圳、台灣等地,高級技工的身價一天天看漲,部分空有學歷本本的碩士、博士的薪水表有被趕超的危機了。按過去的老觀念,像深圳這類靠電子制造業等所謂高科技起家的新興城市,一本金燦燦的學歷證是起碼的敲門磚。但現在,如果這個學歷本本沒有實踐操作能力和社會經驗附著在上面,那還真不如一個八級技工手頭的鉗子和焊槍。

因為中國教育體制尤其是高等教育體制中存在著痼疾,事實上,很多擁有學歷本本的本科生、碩士甚至博士,在實踐操作方面都有重大欠缺。比如說部分學過機械學的大學生,公式、定律背了一大堆,但幾乎就沒有踫到過焊槍,一旦出了純技術問題,理論有,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得靠有經驗的老技工來解決。當然,最終的問題是︰要做一個好技工很難,比「撈」一個學歷本本還難。而且,「手頭的活兒好」與學歷本本也並非不可兼容。

你是否見過,一個知識、人格都遠不如他人的人,卻能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把比他優秀的人耍得團團轉?這類人通常是學識、人格較差的人,是手段圓滑的老江湖,他們抓住那些有知識、人格高尚卻不懂人情世故者的弱點,然後隨心所欲地擺布對方。還有不少學歷水平較高的人被學歷不如他的人領導著,他們的收入也當然沒有後者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不諳世故的學者,就像牛頓一樣,是透過三稜鏡看光線,用顏色把人類分類,這個人是這種顏色,那個人是那種顏色。而經驗豐富的染匠卻不同,他們知道顏色有明度、有彩度,也知道雖然看起來是一種顏色,其實它是由多種顏色混合而成的。事實上,在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只是用一種顏色構成的人,或多或少都混合了其他顏色。不僅如此,正如絲會隨著光線照射的角度,而變幻出各種顏色一般,人也能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而變換不同顏色。

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應該把到目前為止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本身的見聞歸納起來,再加上自己的判斷,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行為模式、禮儀禮節。接下來的工作,只剩下了解人情世故,且多加磨煉了。你不妨多看看有關社會學方面的書,把書上所寫的和現實生活加以比較。如果不實際踏入社會親身體驗,仔細觀察,則無法活用那些辛苦學來的知識,甚至還會誤入歧途。

生活是一部大書。有志向的年輕人要善于讀生活這本「無字書」,體悟成敗之理。古人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說人要有較多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處理各種事情。豐富的閱歷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資本。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的閱歷一般較少,這就要求他們不但要注意書本知識,也要注重生活、社會中的知識積累。讀書學習獲取知識誠然重要,但實踐獲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識但卻不知如何應用,那麼你擁有的知識就只是死的知識。魯迅說︰「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死的知識不但對人無益,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可能出現害處,就像古時候紙上談兵的趙括無法避免失敗一樣。因此,你在學習知識時,不但要讓自己成為知識的倉庫,還要讓自己成為知識的熔爐,把所學知識在熔爐中消化、吸收。

你應學以致用,提高自己運用知識和活化知識的能力,使你的學習過程轉變為提高能力、增長見識、創造價值的過程。你還應加強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並把兩者的關系調整到黃金位置,使知識與能力能夠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通過閱讀「有字之書」,你可以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經驗,並從中借鑒,避免走岔道、走彎路;通過讀「無字之書」,你可以了解現實,認識世界,並從「創造歷史」的人那里學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要想讀好「無字之書」,必須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在《紅樓夢》的第二回描寫了黛玉初到賈府的情形,「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于是便「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也因此觀察到了賈府很多「與別家不同」的地方。

讀「有字之書」必須上正規大學,而讀「無字之書」則要進「社會大學」。如果說正規大學是一片湖泊,那麼「社會大學」就是汪洋大海,永遠沒有畢業之時。善讀書,而不唯書,把「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結合,這是獲取更多精神財富,成就大事的一條準則。

§§§第四節學出自己的專長

在一個晴朗的天氣,將放大鏡放在報紙上,離報紙有一小段距離。如果放大鏡總是在不斷移動的話,報紙是永遠也不會被點燃的。然而放大鏡不動,你把焦點對準報紙,陽光就會聚焦在報紙上,報紙就會燃燒起來。要善用太陽的威力,就要將所有的光和熱都聚焦在目標上。如果你總是游移不定,即使有偉大如太陽的能量,也是無法燃燒的。我們為人處事也是如此,只有專注于一點,才能成功。

有一個年輕人,到少林寺向師父拜師學藝,準備練好武功之後,替父親報仇,因為他父親無端被盜匪殺死了。年輕人問道︰「請問師父,我要練多久,才能出師?」

「大概五年吧!」師父說。

「啊,這麼久啊?」年輕人急切地問︰「假如我比其他弟子加倍地努力,是不是可以提早學成武功呢?」

「這樣子的話,你大概需要十年!」師父說。

「什麼?十年?那如果我再加倍、加倍地努力學習呢?」

「二十年吧!」師父淡淡地回答。

這時,年輕人愈听愈糊涂,說︰「師父啊,怎麼我愈是加倍地練習,我學成武功的時間就更加長呢?」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