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章 目標︰沒有目標苦,目標明確甜(1)

§§§第一節確立目標,充實人生

人與生俱來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在安樂中更是恣意瘋長。就像生活在溫飽中的人們不容易珍惜食物一樣,生活一旦太安樂人們就會失去積極進取的決心。沒有生活目標,這樣的人不見得會快樂。相反,有的人追求進步,為了目標不停努力奮斗,他們的人生會更充實。

確立目標是成功的關鍵,也是你成功的必經之路。沒有目標的人,就像陽光失去了溫度,水流失去了源頭,候鳥失去了翅膀一樣,沒有前進的動力,滿足于現狀,過一輩子死水一樣的生活。可以說,進取心是一種能力,當然不是人人都有,尤其那些生活太過安樂,遭遇挫折和打擊很少的人,更加缺乏這樣的能力。

農夫在挑選精良種子的過程中,隨手撿起一粒秕谷和一把石子丟在了地上,沒想到他在丟的過程中,不小心將一顆飽滿的種子也丟了出去。兩顆種子被石子打進了土壤里。

秕谷想︰唉!農夫就那麼輕易地將我排除在精良種子之外,估計我真沒有什麼發展前景。算了,就躺在這里安安穩穩睡大覺吧!不過轉念又一想,正因為我沒有很強的優勢,所以才被人看不起。如果我躲在這里,那豈不是承認我真的很無能?不行,我得把根扎進泥土,努力往上長,要走過春夏秋冬,要結出豐碩的果實,我一定要向農夫證明,秕谷也可以成為一顆精良的種子。

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長,堅強地往地底深處扎根。秋天到來時,它終于長成了一株有著飽滿果實的植物,里面的種子顆顆飽滿精良。

那麼再來看看那顆被農夫不小心帶出去的飽滿種子吧!它被埋在地底下後想︰我若是向上長,可能會被石塊擋住去路,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會傷及自己脆弱的神經。我若有幸長出幼芽,肯定會被風雨摧殘,若開花結果,可能會被小孩子們折斷,還是躺在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便躺在自己的安樂窩里。一日,一只覓食的公雞過來,在地上啄來啄去,終于將它啄出來,吞進了肚子。

看吧,這就是有目標和沒目標的區別,一顆本來並不「優秀」的秕谷勵精圖治之後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而一顆本來很精良的種子,卻自暴自棄,淪為公雞的果月復之物。

人們在沒有經歷挫折失敗時,總是抱著僥幸心理,大概我一直持續這樣的生活就不會遭遇什麼失敗和不幸,于是,就躲在自己的安樂窩里得過且過,沒有目標,平庸一生。即便我們是一顆秕谷,一顆被人否決的種子,我們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是秕谷。為了向否決自己的人證明我們是優良的,我們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奮斗,去彌補不足,實現目標。

愛迪生、達芬奇、梅蘭芳、大衛科波菲爾都曾因為長相、能力或者智商被世人否決,但是他們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努力改變自己,用自己的成功推翻他人對自己的錯誤看法,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

§§§第二節設立目標,適合最好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只螞蟻拖著好不容易找來的食物在充滿障礙的路上艱難地移動著,我蹲了下來,仔細地看著這小小的生命,它用盡全身力氣,想將那塊對它來說很碩大的食品帶回它的家——那是半粒大米。

我突發奇想,如果給它一個更好的,它會怎麼辦呢?

我將手中沒有吃完的半塊餅干輕輕地掰了一小點,放在它的去路上,那塊餅干足有那半個米粒的10倍大小。

那只小螞蟻轉了個方向,並沒有走我給它預定的那條路,而是更加賣力地拖著那半個米粒,似乎急于回家,想把它的這個輝煌的成績向眾人炫耀。我挪動了一下那塊餅干,擋在它的路上。

它終于發現了那個「更好」的東西,放下了正拖動的米粒,圍著那塊餅干轉悠起來,兩只觸角在上面敲來敲去,然後試著想拖動它。

那對它來說實在是太重了,它根本就拖不動!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它又圍著餅干轉悠了兩圈,然後在那里發呆,似乎在考慮怎麼做才能移動它。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它,想知道它怎樣決定。

它放棄了,找到了剛才那半個米粒,繼續著它的工作。我拾了根小樹枝撥了它一下,它頓時驚慌失措起來,放下了米粒,快速地跑開,不過一會兒又回來找到那粒米繼續拖動。我又撥動了它一下,它又跑開,再回來,如此往復好幾次。

我被它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看著它把那半個米粒一步步拖回家。

過了一會兒,螞蟻洞里開出了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餅干跟前,你拖我抬,很快就把那塊餅干弄回洞里。

如果把螞蟻的一生比作人的一生,我想做人也該如此,認識自己,量力而為,看準目標就去努力爭取,如果有的事情是你力所不能的,那麼去求助你的朋友吧。

我們也應該像螞蟻一樣,在制訂目標的時候,不妨低開高走,先打算做到60分。雖然追求完美是每一個人的渴望,但最重要的還是量力而為,否則會使你背負上更多的無形的壓力。

我們遲早有一天會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之也就失去了人生過程中得到的一切。佛教把布施列為「六度」之首,教人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目標。我們只做我們能做到的,也只去追求我們真正需要的。這樣,人生也才會更充實,更有意義。

§§§第三節實現目標,唯有堅持

人的一生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然後堅定地走下去,哪怕中途遇到失敗也不要氣餒,只要堅持下去,成功就在前方等著你。

有一天,俄羅斯劇作家克雷洛夫在街上行走。

忽然,有個年輕的果農走上前來,攔住了他的去路。只見果農拿著一個果子,向克雷洛夫兜售。

年輕人靦腆地對他說︰「先生,請你幫忙買些果子吧!不過,我要老實告訴你,這些果子其實有點酸,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種果子

克雷洛夫見這個果農如此誠實,心生好感,便向他買了幾個果子,並對他說︰「小伙子,別灰心啊!你以後種的果子會越來越甜的,我第一次種的果子也是酸的

年輕人一听,以為遇到了「同行」,連忙向他請教︰「你以前也種過果樹嗎?後來呢?」

克雷洛夫笑著說︰「我啊!我收獲的第一個果實,是《用咖啡渣佔卜的女人》。在當時沒有一個劇院願意演出這個劇本,但現在,你看我寫的劇本各個劇院都搶著要了

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克雷洛夫一樣,善于自我調侃,不要害怕我們跨出的第一步,把難堪的窘境當成人生的必然經歷。要知道,失敗是一種人生經歷,既然不能避免,我們不妨把它看成是彩虹的前兆,為了迎接彩虹,我們必須要先接受風雨。

讓我們再來看看著名作家海明威是如何坦然面對失敗的。

20歲時,海明威立志做第一流的作家,每天辛苦寫作,但所寫的稿件全部被退回。隨後的3年時間里,他一共寫出1個長篇、18個短篇和30首詩。不幸的是,妻子把他的裝有全部手稿的手提箱弄丟了。

24歲,他的第一部著作出版,這部只印了300冊的書,沒有在社會上產生任何影響。這時,他窮困潦倒,妻子也帶著兒子離開了他。

事業無望,家庭破碎,經濟窘困,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一蹶不振,但海明威沒有。雖然每一次的嘗試帶來的都是失敗,但他仍然沒有放棄新的嘗試。因為他相信只要用平常心面對失敗,並且不害怕失敗,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自己的付出會有應得的回報。

第二年,他嘗試用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創作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引起各方好評。這以後,他繼續嘗試不同風格和題材的文學作品,佳作不斷問世︰《永別了,武器》成為1920年代的經典之作,《乞力馬扎羅的雪》是上個世紀最成功的短篇小說之一,直到《老人與海》——這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問世,他終于實現了20歲時的夢想——做世界一流的作家。

1954年,海明威憑借在文學上的突出貢獻,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不怕失敗,才能在一次一次的嘗試中找到實現目標的機會。

我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先不必擔心未來的結果,只要仔細檢查眼前的步伐有沒有錯誤失算,走一步便修正一步,並學會坦然面對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那麼當我們站在終點時,自然能站立得踏實又穩健。

§§§第四節屢敗屢戰,終會成功

36歲的于娟是娟娟美容美發形象設計中心總經理,也是貴陽市的名人。她有很多「頭餃」︰國務院授予的「全國青年興業領頭人」;省「十大下崗創業明星」;省個協、私協美容美發委員會副會長。

可是,提起于娟5年的創業歷程,她自己都說,在開美容院之前,她是一個不成功的「商人」。

1996年,西南工具總廠進入困難時期,于娟與丈夫一起息崗待工,兩人的收入已不能支持家庭開支。

看著上學的女兒,多病的母親和正上大學的妹妹,于娟與丈夫商量後決定,自己下崗做生意,丈夫則繼續待工。

下崗後,于娟像很多下崗職工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擺地攤,批發小百貨來賣。

每天,她蹲在路邊,守著小攤,眼巴巴盼著有人光顧。就這樣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守了一個月,連盒飯都舍不得買,一算賬,竟還虧了幾十元。

小百貨不好賣,就賣別的吧。于娟從家里擠出120元,從水果批發市場批發了櫻桃來賣。可這回,櫻桃一顆顆爛在家里,緊趕著處理,還是虧了50元。賣用的、吃的都貼錢,于娟又改賣穿的。東挪西借後,她去進了一批皮鞋,每天她把幾大捆鞋裝在蛇皮口袋里,用自行車馱著,四處叫賣。

一個秋雨蒙蒙的傍晚,她去賣鞋,艱難地在凹凸不平泥漿四濺的路上騎行。這時蛇皮袋絞入後車輪,她連人帶車栽入爛泥中,幾次想爬都爬不起來。

幸好一個釣魚的老人路過,將她拉了起來,還幫她把散落滿地的皮鞋撿攏來。

就這樣,皮鞋生意也半途而廢了。家里也沒有錢讓她再去「折騰」,經朋友介紹,她到雅芳公司當了化妝品推銷員。

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東奔西跑,于娟患上嚴重的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癥,臉部皮膚粗糙,還有大塊大塊的黃褐斑。

這樣的形象去推銷化妝品,就有顧客公開奚落她︰「看看你自己的樣子,也來搞化妝品推銷

于娟沒有氣餒,她覺得很多人下崗後不再創業是因為不肯放下國企職工的架子,這對于她來說不算什麼,生活嘛,誰還不都得過幾道坎,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好。

于是,于娟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四處苦口婆心推銷,終于讓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

但是,顧客的奚落一直是她的心病,也讓她看到商機——美容業。于娟放棄了已能養家糊口的推銷工作,到一家美容院當起一個月只有150元工資的「學徒」。

在美容院打工三個月,是她學習的三個月,她全部的工資都用來買了有關書籍,加上師姐的指點,她的技藝突飛猛進。

三個月時間,這家美容院已不能滿足她的求知欲,在丈夫支持下,她變賣了家中唯一的電器——電視機和部分家具,來到貴陽一家專業美容美發培訓中心學習,拿到高級美容師職稱。

學成後,于娟借了1萬元,租了一間12平方米的門面,開了只有兩張美容床的「娟娟美容院」。

有了自己的目標,有了自己的天空,于娟更加努力,模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洗臉按摩手法,更在化妝、文眉上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從此,于娟的生活步入坦途,生意越做越大。

現在,于娟的美容院更名為美容美發形象中心,240平方米的面積,上下兩層樓︰有員工10余人,美容床21張。

成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往往要經歷很多次打擊才能獲得成功,所以我們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第五節他人之辱,成功之因

有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拿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小的無線電話撥出了他的第一個電話︰「是喬治先生嗎?我現在正用一部便攜式無線電話跟您通話……」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他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接听電話的是曾經拒絕給他機會並羞辱過他的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說來話長。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