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章 生之苦︰誰能選擇自己的出身(1)

§§§第一節苦出身是一所大學

人類有一樣東西,是不能選擇的,那就是出身。社會的高度競爭一定會造成貧富不均,這是我們每個人所不得不面對的。由此,每個人的起點便是不同的,別人擁有良好的環境,你沒有,別人擁有便利的資源,你也沒有,你是否會因此而感嘆命運的不公平呢?

雖然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起點比其他人高,都希望生活在相對優良的環境里,誰都不希望自己一出生,就被貧困所包圍。但是,有的時候貧困也能激發人的奮進之心,磨煉人的成功意志。所以,如何看待出身貧寒,如何戰勝出身貧寒,是我們直面人生挑戰的必修課。

高爾基曾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是的,生活中並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與困難作斗爭不僅磨礪了我們的人生意志,也替我們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可以說,每一位成功者的成長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成長的道路上,那些成功者會不斷遭遇風暴襲擊,然而也正是這些風暴,讓他們學會在艱難困苦中向生活學習,磨礪意志,奮勇前進。最終才在最險峭的山崖上扎根,成長為最偉岸挺拔的大樹,昂首向天。

很多身處貧寒中的人,也許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抱怨環境對自己的不利影響,但是讓我們來看一看英國著名作家威廉姆科貝特是怎麼說的。

廉姆科貝特說︰「當我還只是一個每天薪俸僅為6便士的士兵時,我就開始學語法了。我鋪位的邊上,或者是專門為軍人提供的臨時床鋪的邊上,成了我學習的地方。我的背包就是我的書包。把一塊木板往膝蓋上一放,就成了我簡易的寫字台。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我沒有為學習而買過任何專門的用具。我沒有錢來買蠟燭或者是燈油。在寒風凜冽的冬夜,除了火堆發出的微弱光線之外,我幾乎沒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著火堆的亮光看書的機會,也只有在輪到我值班時才能得到。為了買一支鋼筆或者是一疊紙,我不得不節衣縮食,從牙縫里省錢,所以我經常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

「我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于安靜學習的時間,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戰友的高談闊論、粗魯的玩笑、尖利的口哨聲、大聲的叫罵等等各種各樣的喧囂聲中努力靜下心來讀書寫字。

「要知道,他們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屬于最沒有思想和教養、最粗魯野蠻、最沒有文化的人。你們能夠想象嗎?為了一支筆、一瓶墨水或幾張紙我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每次,揣在我手里的用來買筆、買墨水或買紙張的那枚小銅幣似乎都有千鈞之重。

「要知道,在我當時看來,那可是一筆大數目啊!當時我的個子已經長得很高了,我的身體很健壯,體力充沛,運動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費之外,我們每個人每周還可以得到兩個便士的零花錢。

「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個場面,回想起來簡直就是恍如昨日。有一次,在市場上買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後,我居然還剩下了半個便士,于是,我決定在第二天早上去買一條鯡魚。當天晚上,我饑腸轆轆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響,我覺得自己快餓得暈過去了。

「但是,不幸的事情還在後頭,當我月兌下衣服時,我竟然發現那寶貴的半個便士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不翼而飛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轟頂,絕望地把頭埋進發霉的床單和毛毯里,就像一個孩子般傷心地號啕大哭起來

但是,即便是在這樣貧困窘迫的不利環境下,科貝特還是坦然面對生活,在逆境中臥薪嘗膽、積蓄力量,堅持不懈地追求著卓越和成功。他說︰「如果說我在這樣貧苦的現實中尚且能夠征服艱難、出人頭地的話,那麼,在這世界上還有哪個年輕人可以為自己的庸碌無為找到開月兌的借口呢?」

艱難困苦和人生滄桑是最為嚴厲最為崇高最為古老的老師。人要獲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于從窮困破落中摒棄淺薄,莫做井底之蛙。由貧困的生活所造就的人才會深刻、嚴謹、堅忍並且執著。

§§§第二節苦出身教你更堅忍

在洛克菲勒創業之初,由于資金缺乏,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請到加德納先生入伙,對此洛克菲勒很是高興,因為有了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做他們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夠資金就能做成的事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克拉克帶來了一個錢包的同時,卻送給了洛克菲勒一份屈辱,他們要把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為克拉克-加德納公司,而他們將洛克菲勒的姓氏從公司名稱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納出身名門,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戶。

洛克菲勒回憶自己當時的心情,說︰「這是一個太刺傷我尊嚴的理由!我憤怒極了!我同樣是合伙人,加德納帶來的只是他那一份資金而已,難道他出身貴族就可以剝奪我應得的名分嗎?但是,我忍下了,我告訴自己︰你要控制住你自己,誰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卻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這只是開始,路還長著呢!」

洛克菲勒故作鎮靜,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告訴克拉克︰「這沒什麼事實上,這完全是謊言。想想看,一個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自尊心正受到傷害的人,他怎麼能如此寬容大度!但是,洛克菲勒用堅韌的理性澆滅了自己心頭燃燒著的熊熊怒火,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正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在這之後洛克菲勒仍舊一如既往地熱情工作。到了第三個年頭,當地的人們開始尊稱他為洛克菲勒先生。然後洛克菲勒成功地把那位極盡奢侈的加德納先生請出了公司,將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又重新豎立了起來!當然這只是第一步。後來,洛克菲勒轉身投資石油業,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永遠成為了歷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洛克菲勒從此搭上了成為億萬富翁的「特快列車」。

後來,洛克菲勒回憶自己與克拉克的合作時說︰

「我崇尚平等,厭惡居高臨下發號施令。然而,克拉克在我面前卻總要擺出趾高氣揚的架勢,這令我非常反感。他似乎從不把我放在眼里,把我視為目光短淺的小職員,甚至當面貶低我除了記賬和管錢之外一無所能,沒有他我更一文不值。這是公然的挑釁,我卻裝作充耳不聞,我知道自己尊重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我堅信我的未來會比他好。于是我在心里默默同他開戰,我一遍一遍叮囑自己︰超過他,你的強大是對他最好的羞辱,是打在他臉上最響亮的耳光

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命運也許會讓我們在人生的開端忍受貧苦的折磨,可以,這亦是命運帶給我們的財富,它讓我們學會堅韌,默默努力。它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面對困境,扭轉人生。

§§§第三節苦出身教你更坦然

從前美國有個人,他出身貧賤,身世也不清白——他的母親是私生女。

他相貌極丑,街上行人都要掉頭對他多看一眼。

他不懂得修飾自己,總穿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更加襯托出他那瘦長條的個子。

他走路姿勢很難看,雙手老是晃來蕩去,一點氣質也沒有。

他的很多習慣都改不了,比如不戴手套就去歌劇院,或者是總講不得體的笑話,又或者是在公眾場合忽然憂郁起來,不言不語。無論在什麼地方——在法院、講壇、國會、農莊,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處處都顯得格格不入。

沒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沒有人比他升得更高,他就是林肯,美國大總統。

面對自己的種種缺點和劣勢,林肯很坦然,從來沒有因為這些困住自己前進的腳步,他憑著自己的睿智,使自己凌駕于自己的一切劣勢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不斷通過自我教育,來補償自己的不足。他用拼命自修的方法來克服早期的障礙。他在燭光、燈光和火光前讀書,讀得眼球在眼眶里越陷越深,但同時他也在知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婚姻美滿,集中全力以求達到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標,他把他的獨特思想與崇高人格里的一切優點奉獻出來,從而造福人類。他善于戰勝自己的軟弱,從不懷疑自己、貶低自己,只是坦然面對,勇往直前,付諸行動,最終走向了成功。

愛迪生也是這樣一個人。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中,托馬斯阿爾沃愛迪生名列第一。

愛迪生出身低微,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著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母親只好讓他退學,由她親自教育。這時,愛迪生的天資得以充分展露。在母親的指導下,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並在家中自己建了一個小實驗室。為籌措實驗室的必要開支,他只得外出打工,當報童賣報紙。最後用積攢的錢在火車的行李車廂建了個小實驗室,繼續做化學實驗研究。有一天,化學藥品起火,幾乎把這個車廂燒掉。暴怒的行李員把愛迪生的實驗設備都扔下車去,還打了他幾記耳光,愛迪生因此終生致聾。

愛迪生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余年,他先後選用了上千種不同物質做燈絲試驗,時常不間斷地在實驗室連續工作24小時。有一次,他和助手們竟連續工作了5晝夜。1871年的聖誕節,是他結婚的那一天,可他卻因工作忘記了新娘子,讓妻子瑪麗小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獲得巨大成功。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發明家和企業家。僅從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被譽為「發明大王」。

愛迪生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在研制電燈時,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能造出電燈來取代煤氣燈,那你一定會賺大錢愛迪生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僅僅為積攢金錢而工作,他就很難得到一點別的東西——甚至連金錢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可是在電影界人士為他77歲壽辰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他說︰「對于電影的發展,我只是在技術上出了點力,其他的都是別人的功勞

針對自己的耳聾不便,愛迪生說︰「走在百老匯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處的人那樣平靜。耳聾從來就是我的福氣,它使我免去了許多干擾和精神痛苦1914年12月的一個夜晚,一場大火燒毀了愛迪生的研制工廠,他因此而損失了價值近百萬美元的財產。愛迪生安慰傷心至極的妻子說︰「不要緊,別看我已67歲了,可我並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老得不能重新開始工作的。災禍也能給人帶來價值,我們所有的錯誤都被燒掉了,現在我們又可以一切重新開始第二天,愛迪生不但開始動工建造新車間,而且又開始發明一種新的燈——一種幫助消防隊員在黑暗中前進的便攜式探照燈。火災對愛迪生就像是一段小小的插曲。

愛迪生深深懂得人生的一個重要原則︰幾乎每一種結局——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受我們對之所持態度的影響。

愛迪生活了84歲,一生之中發明眾多,被譽為科學界的「拿破侖」。但是他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就經歷了2000多次失敗,他對自己成功的原因,曾有過這樣的說明︰「失敗是一種人生體驗,要學會坦然面對它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