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林如海猜測君祁不過是借議事之名讓他進宮,倒也不著急,回家換了身朝服才慢悠悠的坐上轎子往宮里去了。待落定了,轎夫掀起轎簾。林如海才出來便看到戴權等在宮門口,似乎真有什麼急事,一見他便忙上來,拉著人就走。

那戴權腳下不停,嘴里還念叨著,「哎喲,林大人您怎麼這時候才來。可快著點吧,皇上也不知怎的了,看了忠順王的密信後生氣的很,沒把御書房給砸了。您一會兒瞧著點兒,可別再惹惱了皇上。」

林如海想怕是西北有變,口中謝道,「多謝老內相指點。」

書房里頭,原本散了一地的奏折、紙筆已然歸于原位,君祁卻是坐在西邊的炕上,仍是一臉憤懣之色。見林如海姍姍來遲,君祁也不曾問罪,只把一封書信丟給他,一開口聲音低沉的可怕,「你看看吧。」

林如海雙手接過,仔細的看將起來。原也不多,匆匆幾眼便掃完了,怪不得讓他氣成這樣,那韃靼國的王爺也欺人太甚了。

君祁指著對面,「坐吧。看來這位王爺必定要同我們刀兵相見了,只是不知道抓了人又放回來是怎麼個意思。」

林如海不曾推辭,每回議事的時候書房里都少有人在的,便是戴權在的時候,也是習慣了的。只是同他相對而坐的時候,林如海想到之前的事,果真是自己想太多了。他雖盼望著二人能時刻如此,拋開君臣之別,平等以待;卻忘了君祁從小便同別人不一樣,習慣了發號施令,身為帝王更是天下大勢盡掌于他手。君祁待他已然和別人不同,遠遠超過了君對臣甚至是所謂至交之間的相處,他,該滿足了。

因道,「當務之急,還是要派人將王爺和先生接回來,西北到京城一路艱險,且不知道那韃子王爺會不會半途後悔。西北現如今有沈參將駐守,他對那一帶極熟悉的,不若讓他派人去接應。至于其他的,等王爺和先生回來之後再從長計議吧。想來老國主未去,那王爺也不敢立刻篡權。」

君祁恨道,「也只能如此了。只是這韃子的口吻可惡的很,竟不把我朝放在眼里,若真敢來犯,朕一定叫他有來無回!」

一拳下去,小炕桌發出 的一聲,連茶碗蓋都跳了起來。林如海心一突一突的,鮮少見君祁發怒,更未見過他如此發泄怒火。「皇上息怒。」

君祁突然就抓著他的手,笑道,「還要謝謝你這位前任鹽政,若不是那幾百萬兩銀子,朕還沒有這個底氣。如今便是真的要開戰,這軍費也不用愁了。」

林如海使勁想要抽回自己的手,這明面上里頭是沒有其他人在,可戴權必定在暗處觀察著的,不然哪里能每回君祁一叫便出來的。可惜君祁乃是習武之人,手勁比他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大了太多,哪里能讓他這麼輕易的掙月兌。

君祁笑得得意,又道,「那日給你畫的畫已經裱好了,過來瞧瞧如何。定是比不上你的大作的,只是我自認為也算的上是佳作了。可見這所畫之人有時比執筆之人更重要,你說可是這理?」說著換了個手牽著林如海,往一旁的書櫃走去。

林如海一心想著那日作畫時的情景,哪里有心思听他這樣的歪理。雙手相扣的地方傳來火熱的溫度,微微的有些潮濕,也不知是誰的汗。他同賈敏雖是少年夫妻,只因對她沒有男女之情,這樣的親密動作鮮少做的,多半也只是為了安慰她罷了。可現下被君祁這樣拉著,不像上回暈乎乎的,細小的顫動都能感覺得到。自然不是君祁的,他如今可是習慣的很,私下里經常愛摩挲著他的手,或是拉著他的指頭玩兒,倒像是玉兒那樣的孩子氣。林如海卻是無法習慣這樣的親近,不是逗女兒時的寵溺,是被別人捧在手里的滿足和溫暖,幾欲沉溺其中的幸福。林如海忍不住猜想,君祁在後宮之時,會否這樣對待那些後宮佳麗,那些人才是他名正言順的妻妾,可以光明正大站在他身旁之人。這樣一想,心情又不期然的低落下去。似乎從揚州回來,抑或是將那幅畫送出去之後,他便經常這樣想些有的沒的,徒增煩惱。

君祁不舍的放開林如海的手,小心的將畫取了出來。他的裝裱技藝還是曾經同如海學的,卻是只懂皮毛。這回為了將這幅畫弄好,還專門讓如意館派了個精通裝裱的畫師來指點。雖有些不盡人意,到底是親自將畫裱好了。

「你看看,如何?」君祁說著慢慢的將畫展開。

畫中之人立于窗下,側著身,專注地看著窗外,卻又並非著眼于窗外之景,似乎是想念著什麼。畫上還題了一首詩,卻是王摩詰的《相思》。

當日下筆之時並未注意,沒想到竟是這首,可不正合了他當時的心境。林如海臉上**辣的,心知定是紅了,暗惱自己不爭氣。

君祁見他久不說話,故意逗他,「可是畫得不好?那便扔了吧,日後有空了我再給你畫一張。」

林如海忙護住畫,「既說了送我,便是我的了。」

君祁撐不住笑了出來,林如海這才知道是逗他呢。他也不理,仔細把畫卷起來,只待一會兒帶了去。

君祁又苦了臉,「如何竟是又不理人了,哪里又得罪你了。如海,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難不成是跟你家玉兒學的,一生氣便不理人。」

林如海即刻反駁道,「哪有的事。」

君祁道,「那如何前幾日讓你去別院也不去了?」

林如海無話可說,他便是真的不滿,能奈君祁何?再者,回頭一想那日的事也是自己太過矯情,因前頭的溫情便把自己太當一回事兒。好歹君祁是皇帝,他就是有點什麼想法也要慢慢來,這麼直接甩臉子,也太放肆了些。

君祁卻忽然上前,將人擁在懷里,「如海,我這一輩子頭一回,想要好好待一個人。有許多事我不懂也不會,你若是心里有什麼不舒服的,盡可以告訴我。你要如何我都隨你,只別這樣不理不睬的,好不好?我多難得才能出去一趟,你總這麼躲著我,豈不是傷我的心。」

林如海身子僵硬著,心卻軟了下來。君祁為他做的他都看在眼里,確實不該為了那麼一件事就生他的氣。且若是他自己決定,當日的情形,也只能如此。雖說他為了防著太上皇對他對了林家出手,也準備了不少後招,但最好還是不要自己跟太上皇對上。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他一個外臣也沒必要以身犯險。

當日他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就覺著被折辱了。有些像當日年少時,興沖沖的準備好了行裝要獨自往江南去游歷,卻被父親強塞了幾個小廝隨從,護著一路南下。明知是為了自己好,心里就是覺著別扭。他好歹也是個頂天立地的爺們兒,怎麼能容忍別人總把他當做小孩子似的護著。只是現在听了君祁的話,想來也是他的心意。

把手輕輕的搭上君祁的腰間,林如海把臉深埋進他的肩窩,此刻他又羞又窘,哪里還能開口,只盼著君祁這一回能明白他的意思。

肌膚相觸,灼熱的溫度讓君祁有些心猿意馬,卻也知道如海怕是害羞了,也不逼著他開口,只是收緊了雙手,似乎要把人勒緊骨肉里面。活了三十多年,他當真是頭一回遇到這樣的事,美人在懷卻不能下手,真是成了柳下惠了。

林如海帶著畫心滿意足的回了府,只留君祁心不在焉的用了膳,又跑回御書房躲著去了。這幾日甄貴妃和淑妃斗得厲害,整日介不是給他送湯就是借口皇子生病,總要引得他去看了才算作罷。平日里還能耐著性子隨她們鬧去,可這幾日本就政務繁忙,之前如海又同他置氣,哪里還有心思去對付那些可怕的女人。

沒過幾日,果然同林如海所說,聖旨下,因太上皇七十大壽,特開恩科。另有皇太後屬意采選秀女一事,君祁借口太上皇七十大壽要緊,若是在行選秀,不免勞民傷財。因此只下了旨意,命京城中六品以上官員之女中,十四至十七歲者,擇其優,選入宮中充作女官。

聖旨一下,榮國府是既喜又愁。恩科一開,于賈珠乃是天大的好事。而不選秀女只選女官,卻是打破了賈元春的期望,也打亂了賈母的計劃。

賈政倒是覺得無礙,「母親,珠兒這一科必定能高中的,您還擔心什麼。選秀一事,也是元春沒有福氣,也就罷了。何況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入了皇上的眼,倒是珠兒若能想妹婿那樣步步高升,也是祖宗庇佑,家門之幸了。」

賈母卻道,「你知道什麼,看看甄家,族中有多少人為官為吏,還不是把女兒送了進去。就憑甄貴妃在,又有三皇子的面子,當今便是要動甄家也要仔細思量一番。咱們家說起來好听,一門兩國公,可正經的實職卻是一個沒有。如今你大哥襲的是一等將軍,那邊府里是三等將軍,若是再沒個出色的人來挑起兩府大梁,幾代後京城哪里還有賈府的立足之地。這女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若是能在皇上身邊伺候著,想必將來有大造化。依我的意思,為了賈家,也只能讓元春委屈了。」

賈政明白過來,接過話頭,「母親說的什麼話,能入宮伺候是元春的福氣,別人家求也求不來的。只是要能近御前伺候,恐怕還得花些心思。」

賈母笑道,「這有什麼,不過是要多打點一些罷了,這些年難道還少嗎。若是真成了,這些也就不值什麼了。珠兒那里自然也不能落下,你去打听清楚這一屆的主考官是誰,若是能走動走動,更好一些。再者林家那里也讓珠兒去得勤快些,你瞧瞧璉兒,如今好歹有個龍禁尉的名號。」

賈政稱是,回頭便吩咐賈珠如是照辦。賈珠因前科落第,自覺無顏見人,這一年很少出門走親戚,哪里肯去。只是被勸了半天,又想到這一屆恩科,便有些蠢蠢欲動。經過一次科舉之後,他更明白科舉之不易,也愈發佩服林姑父。于是第二日便往林家去,自然叫上了賈璉,只他一個可應付不來那群清客相公們。

王氏听聞賈母竟讓元春去做女官,更是心疼不已。這選秀女也就罷了,成了皇上的妃子也是合家的榮耀,錦衣玉食總比一般人家強些。可這女官,說得好听,有官職、品級,更有可能被貴人看重。也曾有女官成為皇上的妃子,或是被皇太後看重指婚的,可更多的還不是待年紀一到,由自家婚配。那時好人家都被選完了,二十歲的姑娘家,哪里還有什麼好婆家可找。

只是王氏知道賈政最是孝順的,凡是賈母所說的,必定不能反駁,因此無奈之下回娘家求了她哥哥,現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誰知王子騰一听說賈家有意送元春進宮,竟是滿心歡喜。

「妹子你也忒糊涂,這進宮是別人家求都求不來的,偏你還往外推。」王子騰也動過這個腦筋,只是自家沒有合適的,因此不曾提起,「可惜鳳哥兒定了賈家,不然我也要把她送進去的。咱們四大家族同氣連枝,互為姻親,少的就是個宮里人。你看甄家,當日太上皇在位時好大的臉面,一家接駕四回,可還不是把女兒送了出去。當日皇上還只是個皇子,他們就這樣上趕著送。也是他們運氣好,義忠親王老千歲那里塞不進人,不曾被帶累。如今卻是實打實的,就是不能有甄貴妃那樣的榮光,哪怕得了皇上、太後的親睞,也是不一樣的。」

王氏又听了一回這樣的言論,又是親兄弟說的,細細思忖之下便心動起來。憑誰家的當家主母,能有宮里的娘娘們金尊玉貴?元春的姿色和才氣,來往這麼多王妃誥命都贊過的,還怕皇上看不上?那甄貴妃便是天仙,如今生了皇子,年紀也大了,必定爭不過元春。再往下想,仿佛已經看到了元春日後穿著鳳袍,抱著皇子,接受眾人朝拜的模樣。連帶著她自己也端了起來,貴妃的母親,皇上的岳母,瞧誰還敢小看她!那些背地里嘲笑她只是個小小的恭人的娼婦們,還有自她進門以來頤指氣使的老太太,誰還敢對她不敬!

十六歲的賈元春,背負著全家人的希冀,懷揣著對皇宮的幻想,帶著一個小小的包袱,走進了朱紅色的宮門。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白天很淒慘的停電了,然後本本的電池還沒電了,真倒霉_

最倒霉的其實還是大姨媽洶涌而至,痛了一天,真是夠了┬┬﹏┬┬

好容易趕出一章來,很快要熄燈,就不嗦了。日更一萬什麼的,對我來說果然是個夢。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