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鹽政雖系稅差,但上關國計,下濟民生,因此這巡鹽御史一職更顯出其不凡來。妙的是,這一職務無定品,無一定任期,皆由聖上欽定。只是近年來鹽課兩淮最多,困亦最甚,又有太上皇與皇上的明爭暗奪,是以接連幾任具是一年一換。

林如海有心早日完成所許之承諾,誓要將前世三四年的努力于期年內見成效。這位子,坐久了風險便更大,他如今拖家帶口的,可不能再蹈覆轍了。好在這回上任比前世早了三年,又沒有那位牆頭草再來搗亂,相信必定能夠事半功倍。

及至安頓下來後,揚州知府為首的幾位地方官,並揚州幾大鹽商紛紛送來了請帖,邀請林如海赴宴。有了前世的經驗,這回林如海便不用再費心斟酌,除了揚州知府所謂的接風宴,余者一概都推拒了。這位楊州知府上任也才半年有余,正是君祁手下的人。

正在鹽商們人心惶惶,不知這位新上任的林大人是什麼來頭,竟是連接風宴都不去,難不成還是個「清正廉潔」的大清官不成?不少人心底嗤笑,這揚州是什麼樣的地界兒,憑他一碗清水,還能攪得渾濁不堪呢。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更何況這巡鹽御史,每年經手的銀子可是有好幾百萬。因此,在揚州四大鹽商的帶領下,所有的人都等著看這位林大人什麼時候會忍不住主動出手。

只可惜沒等他們等到那一天,林府便熱鬧了起來。這上門拜訪的,卻不是一般的官商,具是江南赫赫有名的文人雅士。別看他們不為官拜相,卻是朝廷也不敢輕視的。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一桿錚錚的鐵筆,無論在哪個朝代文人都是最受尊敬的。

只是這江南的文人何以紛紛對這位林大人施以青眼?鹽商們多半是世代傳承,或有那半路出家但也算不上大富的,有了些銀錢後便學著附庸風雅,可這里頭的門道卻是不甚明白。更何況林家祖上所為,除文人之間口口相傳之外,確是鮮為外人所知的。待他們到處求爺爺告女乃女乃的打听清楚之後,竟是一時不敢有什麼動作。

林如海本沒有這個打算,且松竹書院等等之事乃是多年以前祖上的功德,他還不至于厚著臉皮到處跟人家宣揚。他也正奇怪為何這些人一窩蜂似的上門來,倒像是約好的。而一個月後君祁的一封密信倒是給他解了疑惑。雖不是他的本意,不過目前看來,倒是個不錯的法子。至少現在那些人有了些許忌憚和敬畏之心,想來不會像前世那樣給他來各種下馬威。

甭管前頭如何明爭暗斗,如今林家的後院真是清淨的很。唐氏自從到了揚州便歡喜的很,雖說是在杭州長大的,到底差不了多少。林如海又孝順,知母親十分懷念南國風光,便在安頓下來不久便請她去大明寺上香。

賈敏自小在京城生活,盡管三四月的揚州端的是春暖花開,春光明媚,自去年便身體虛弱的她還是受不住,因水土不服而病倒了。再者她現在對一切都淡淡的,提不起勁兒,也不在乎這些事兒了。王太醫私下告訴她,如今的境況,再想要個孩子難于登天。她不敢跟老爺說這事兒,只得自己咽下這苦水。

因此,唐氏只帶了黛玉一起,往大明寺去了。當年鑒真和尚東渡前,即在大明寺傳經授戒,該寺因而名聞天下,多少年了從來是香火鼎盛,游人不絕的。

唐氏帶著黛玉住到了寺院後頭的一間廂房,趁著這個機會,她可是要好好的祈福禮佛。去年的事兒多少還是有些晦氣,再者她還是想著要一個孫子。只是怕兒子憂心,才不明說,但剩下那兩個姨娘那里,她已經將不該有的東西都清理掉了。若是如此還不能遂願,那她可真就是毫無辦法了。

小黛玉一歲多的年紀,八月就能開口,因此如今很能說些詞句,只是不連貫,有時也听不明白。而自從抓周時候第一次走路,如今越發的能動了。若是女乃媽一時不注意,她還能小跑兩下。有一回竟是從自己的房里偷偷跑了出來,去了唐氏那里,也不知這麼小胳膊小腿的,如何能從高高的門檻跨過的。唐氏到不阻著她行動,孩子多動才能長得壯實呢。只是狠狠的敲到了女乃媽和丫頭們,決不能再讓黛玉一個人偷偷跑出來。

今次到了這陌生的廂房里,才剛又見了幾個腦袋禿禿的家伙,小黛玉滿心好奇,想要往外頭去看看。女乃媽連拉了好幾把,最後索性將她又抱在懷中,免得一不小心這位小祖宗又不見了。誰知黛玉鐵了心要出去,小小的身軀一個勁兒的往外撲騰。別看她人小,這麼毫無章法的一陣折騰,也是讓女乃媽有些受不住。

唐氏在里頭換完衣服,听到了動靜,便對秋霜道,「你去看看怎麼回事兒,把玉兒帶進來吧。」

秋霜應聲而去,接過女乃媽手中的黛玉,哄著她進去了。唐氏身邊的人黛玉也是熟悉的,且這幾個大丫頭對黛玉好,每每逗著她玩兒,因此到肯听她們的話。

黛玉一見了唐氏就伸著手要抱,「祖母,抱。」

唐氏嗔道,「你這孩子如今這麼沉了,還讓我這個老婆子抱不成,哪里還抱得動。」

話雖這麼說,不過是白抱怨一回,手上還是將黛玉接了過來。這長在她身邊的就是不一樣,跟她最是親近的,若是有她在便總不讓女乃娘抱。唐氏原是在她小時抱過幾次,只是怕自己上了年紀難免有錯手的時候,便不敢多抱。只是黛玉也奇了,慣會認人的。唐氏不忍小孫女哭鬧,便每每遂了她的願。這時間一久吧,倒覺得身子輕便了不少,像是鍛煉出來了。

黛玉達成目的,吃吃的笑著,一手指著外頭,口中嚷道,「外頭,玩兒,玩兒。光光。」

唐氏只道她想去外頭玩兒,後面的「光光」卻是不解其意,因問道,「乖玉兒,這光光又是個什麼東西?你這古靈精怪的,祖母可是猜不出咯。」

夏露歪著頭,抿著嘴笑,「指不定是說那些禿驢呢,才剛進來的時候小姐一直盯著領路的小沙彌看呢。」

唐氏瞪她一眼,「混鬧,佛門聖地豈容你放肆。師父們是出家之人,不與你計較,豈不知佛祖可都听著呢。」

夏露趕忙認錯,「奴婢知錯了,老太太慈悲,就饒了奴婢這一回吧。」

唐氏將黛玉往上拱了拱,覺著她似乎是又重了些,「饒了你也行,倒是帶著小姐去外頭轉轉,將功抵過,我便不罰你了。」

幾個丫頭原就時刻在一旁關注著怕老太太有什麼閃失,現下聞听此話自然明白這是老太太撐不住了,因此趕忙將黛玉又接過來,哄著她到外頭去了。黛玉原還抓著唐氏的衣領不肯松手,及至听說可以去外頭看「光光」,便顧不上祖母了,高興的嚷著走。

前頭香客眾多,魚龍混雜,且夏露幾個又是女眷,不宜出去,因此也只是在廂房一帶走動。黛玉沒見到「光光」,咧著小嘴就要哭。幾個丫頭你一言我一語,竟是半點效果都沒有,只好抱著她往後院去,看看有沒有小沙彌。

一群人走了不多時,便看到前頭三人合抱的一株梧桐樹下,有一個主持打扮的白眉老僧,正閉目入定。她們早就得了唐氏吩咐,不可叨擾師父們清修,因此便打算打道回府。

那老僧卻忽的睜開了眼,盯著遠去人群中那個粉雕玉琢的女圭女圭,嘴里念叨著什麼。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