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話說賈璉在如海的點撥之下,果真老老實實的待在林家,連昭兒、旺兒等跟了他好些時候的幾個小廝都目瞪口呆。璉二女乃女乃是出了名的厲害,是以在家時除了平兒,璉二爺是一個通房都沒有,更別提正經的小妾了。如今好容易沒了二女乃女乃這個醋壇子,又是在煙花似錦的揚州,這二爺如何還能忍得了?他們都忍不住猜測,難不成,是林管家送來的那兩位姑娘有如此大本事,連二女乃女乃都管不住的人都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賈璉可管不了這麼許多,林姑父每日幾句話,總能讓他獲益良多。賈赦本就是個糊涂人,賈家的家學又亂的很。賈璉如今那點花花腸子,都是跟賈珍他們混鬧出來的。雖說在外頭奔走的時間長了,也模出一些門道來,但也不過是些皮毛。而林如海所言,卻是大半輩子的經驗之談,更多的是官場宦海中無聲的斗爭。他雖然胸無大志,也不指望像林姑父這樣官居要職,只是總歸在京城里頭走動,多學點是沒有壞處的。

更有一點,這賈璉從小沒了娘,賈赦又是那樣一個糊涂人,他們這房也不得老祖宗待見,是以他小時候竟是未曾有親近的長輩教育過。身為長子嫡孫,他自然不缺吃穿,身邊也是丫頭婆子一大堆。而比他大了一歲的賈珠,除了這些之外,更有二叔的悉心教導,老祖宗如珠如寶般的疼愛。那年賈珠中了舉人,他曾想過若他也有這樣的父親,是不是也能榜上有名,光宗耀祖?只是這個念頭一瞬而逝,便被他置于腦後。誰不知道榮國府璉二爺最不喜歡讀書的,整日介就喜歡斗雞遛鳥兒。

這回有了林姑父處處提點,賈璉放佛看見了當年二叔對珠大哥的教導,父慈子孝,不外如是。

多日觀察之後,林如海看賈璉並非真正無可救藥的紈褲子弟,且他又有心求教,也樂得指點。倒不是想著能讓賈家有個明白人,只盼著賈璉能夠念著這份好,日後善待玉兒罷了。所說榮國府二房居正房的事兒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這襲爵自然是以嫡長子一脈。只要賈府不倒,賈璉好歹還能襲個三等將軍呢。再者他夫妻二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即便沒有實權,到底是行令者,有時候行事更加方便。

只是多半時間,林如海還是跟女兒談天說地,盡量教她一些道理。後宅事務上他不懂,想來在賈家有岳母大人操心也不用他費心,他能囑咐的,多半還是些處事之道和保養之法。他的身子愈發沉重,已經上了折子,現如今就只是賦閑在家,每日休養罷了。盡管如此,如海還是覺著時間不夠,還有許多話未吩咐,只是這身體真的是每況愈下。

如此過了兩個來月,林如海終于沒能熬過去,在睡夢中溘然長逝。

黛玉這兩個月來一直陪伴著老父,每日持湯奉藥,還要與他說話解悶,只為了讓父親能夠早日病愈。那年母親去世之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再加上這三年客居賈府的生活,黛玉更加不想失去了父親這個最後的依靠。

父親這幾日的諄諄教誨她都用心記著,可她也不過是個未滿十歲的小丫頭,縱使再早慧,這麼多的處事之道,哪里就能都理解了。尤其是如海這麼一去,黛玉全然沒有了主心骨,每日里除了守靈就是吃藥,哪管得了其他許多事。

賈璉因得了指點,又拿了好處,操辦起喪事來更加盡心盡力。且林家的親戚不多,具是些遠房的,處理起來倒是便宜的很。又有林如海的許多同僚、同窗前來拜祭,卻是讓賈璉長了不少見識。

在這揚州一地,林如海這位蘭台寺大夫兼欽點兩淮巡鹽御史可以說是江南的土皇帝,是整個江南官場爭相追捧的對象。雖說是樹倒猢猻散,然林如海自有一套為官之道,與揚州的眾多官員私交甚好。且又有聖旨到,欽賜林如海謚號「文正」。

按當朝例,凡一品大臣過世,由聖上決定是否授謚。而正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謚。注1如今林如海以二品的官職,受「文正」的謚號,這可是天大的恩典。也因此,縱然林家只剩下個女公子,卻有許多人上門吊唁。

來客中少有女眷,偶有幾個,也是跟林家關系親厚,賈敏在時時常往來的。這幾位黛玉也是熟悉的,又多憐惜她一介孤女,寬慰幾句也就罷了。是以相比在前頭忙的賈璉,黛玉倒是輕松了不少。

只是幾日來,她的淚水就不曾斷過,又是水米不能進,急煞了紫鵑雪雁等人。每日除了湯藥,便是參湯。只是這些湯水也是喝不下去,只喝幾口便又要吐了。幾人輪番勸說,黛玉仍舊不肯回房歇息,白日里只在上房坐著抄經書,入夜後便跪在靈堂前守靈。

因林如海祖籍姑蘇,便還得送靈回蘇州,只在揚州停靈滿四十九日罷了。原也不算什麼,這點子事兒賈璉自然能應付的來,何況還有林升等人從旁協助。可偏偏林妹妹這樣子,讓他心里著急。

賈璉比幾個姊妹年長好幾歲,且又成了家,自然跟他們不甚熟悉。往日里也就听自家媳婦兒經常說起這位林表妹,確實有沉魚落雁之姿,文君清照之才,可偏偏是個紙糊的美人燈。他原還不信,可這幾日見了,才知道此言非虛。

因從小體弱,黛玉本就生的單薄,風一吹就倒的模樣。也因此,體態豐腴的寶釵倒是更得人喜愛。如今又哭了幾日,連聲響兒都發不出了,只干流淚,素白消瘦的臉上掛著兩行清淚,好不惹人憐愛。只如今的頭等大事便是送靈回蘇州,黛玉這幅模樣著實讓人擔心。

賈璉也無甚辦法,只能吩咐紫鵑精心伺候著,好歹過了七七四十九日。

賈璉提前跟黛玉說了,讓她將要帶的東西整理出來,到時候便從蘇州直接回京。再者揚州林府卻是官邸,能停靈四十九日已是上頭的恩典,從今再不能住了。新任巡鹽御史听聞就在路上,不日便要到揚州了。

黛玉從不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只是父母的遺物總該留個念想。母親留給她的東西多半都在上回進京的時候一起帶著去了,如今就只剩下父親留給她的書。她也是個嗜書如命的人,自然不肯講這些珍貴的殘本古籍隨意扔下,又怕下人們毛手毛腳的把書畫給踫壞了,是以竟是拖著不勝羸弱的身子,親自收拾了。最後滿滿當當收拾了兩箱子出來,這也已經是精簡過的了。

四十九日一過,賈璉便帶著黛玉,送林如海的靈柩回蘇州。黛玉也是想著讓父親快些入土為安,強撐著身子不曾倒下,倒不像之前母親去世時那樣病得不能起身。賈璉並伺候的眾人都松了一口氣,畢竟這扶靈是大事兒,若是林姑娘再出點什麼事兒,哪里還能照應周全了。

賈璉按著林如海的吩咐打點了林家的財物,又私下里得了好處,對黛玉也對了分耐心。更何況他也是幼年喪母,如今見了黛玉這樣的,難免動了惻隱之心,一路上也好生照應著。雖說這一趟差事實在不好做,到如今已經離家快半載了,只是收獲卻也不小。賈璉得意的模著貼身荷包中的東西,覺著這回真是賺了。不僅得了姑父的指點,還拿了實惠的好處,這一場喪事做下來還認得了不少官員。雖然都是些江南的地方官,誰知道別人家以後怎麼發達呢,多認識些個人總歸是好的。

蘇州之事一完,賈璉便帶著黛玉回京了。

仍舊是那條大運河,兩岸的景致也並無太大的變化,黛玉臨窗而坐,心中卻是比三年前更為淒苦。那時她雖沒了母親,心中悲痛難抑,好歹家中還有父親,總算有個依靠。又兼年紀還小,想得不多,只是舍不得父親,又對京中外祖家充滿了好奇。

可是這回,她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的機會了。二品大員家的小姐,淪落為一介孤女,投奔親戚。黛玉素來心高氣傲,如何受得了這樣。又想到賈府那位客居的寶姑娘,雖沒了父親,到底有親娘和哥哥在呢。本就比她得人心,這回兩下里一比較,指不定那些碎嘴的婆子要在背後怎麼念叨。好在外祖母真心疼她,待她比迎春姐們幾個更好。又有寶玉,自稱為護花使者,從小耳鬢廝磨,一塊兒玩鬧,同旁人更添幾分親近。

寬闊的水面上,一前一後兩只大船緩緩地駛向北方。岸邊間或有被驚起的水鳥,長鳴一聲直沖向天際,不多時便不見了。

黛玉接過紫鵑擰干了的熱帕子,在臉上敷了敷,頓時覺得緊繃的臉皮松快了不少。事已至此,她便是日日夜夜顧影自憐,又有何用呢。只是看到桌上攤放著的書本,上頭還有父親親筆寫的注釋,淚水又止不住得流了下來。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萬般愁思,更與何人說。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