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一章 各自的心思 01

笮王不是個明君,從他一邊跟漢朝掐著,一邊還花費心思在山上大搞墳墓修建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強國養民上,屬于「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類型。而當他發現白靈山上早有前人捷足先登,也不打算禮讓,又或者跟在他身邊的堪輿師是個半吊子,或者本來就別有用心。總之沒人提醒他不祥,他也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祥,對古蜀遺跡該佔的佔,該鏟的鏟。首先他便看上了爛龍地,要把那里當做自己的人殉坑,卻不想一鋤頭挖下去,帶出了蜀國人民的古墓葬。

笮王不以此為晦氣,南方諸巫皆善馴養蟲蛇蠱毒,以尸養蟲蠱是最基礎的法子之一。而那些怪蛇,便是被養起來的「毒蟲」之一。只是那些養蟲蠱的方法和其作用如今已不得而知,燒傷臉大叔說他只知——笮王在原蜀國平民墓地上亂搗鼓一陣,破壞了爛龍地的風水,造成死靈不安,又仗著己方有巫蠱術不去在乎,只管驅蟲壓制,又命心月復大臣在自己去世後,在此屠殺大量人牲殉葬。

邛笮的葬俗本與中原地區不同,土葬為最基本,但岩葬、樹葬等五花八門的葬法也不少,不管是自願殉葬、還是被迫殉葬,那時候的爛龍地,一眼望去絕對不是什麼風景優美、賞心悅目的五星級公墓。一直到數百年後,修行者、隱居者陸續來到此地,所看見的景象也十分恐怖,說是漫山遍野都是尸體也不為過。瘴氣與鬼氣相互交疊,「毒龍」四處出沒,對附近百姓和路過旅人的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那些修行者,無論佛道,乃至江湖俠義人士皆前僕後繼來到這座山中,想要根絕這場禍害,無奈狀況復雜,難以著手。拖至唐朝年間,一時崇佛一時排佛,後有一僧人從長安一路避禍而來,行至爛龍地,忽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感,卻被山中一懂奇門遁甲的道家隱士勸阻。稱爛龍地地下有一遺跡暗含陣法,不破此陣,光是治標仍不得安寧。僧人邀其相助,隱士指點逆轉其陣陰陽兩極,改建生死兩門,可困惡鬼于陣中,此後再慢慢超度。

而此事非一朝一夕能成,也非膽量小者能成。跟隨僧人所修行眾徒,或潰逃,或留下,留下者以「在山中建百靈寺」為由,四處化緣,所得盡數雇佣膽大的磚瓦匠隨之進入爛龍地修建「三千世界」和「百靈寺」,前後陸陸續續修建了百年方成。

又說那道家隱士,被「毒龍」所傷身亡,去世前,方告訴該僧人,他之所以知道地下有陣法,乃因他的祖先與白靈山有很深的淵源,家族中一直流傳著白靈山上有「兩墓一墟」的傳說。其中兩墓在山頂「白蓮盛開」之處,廢墟卻滿山散落。如爛龍地地底的陣法遺跡,本是一處使天地之氣相交置換之所,左右這一方風水。然而笮王到來後,掘尸養蠱的同時也毀了這個陣,又在其上改建出一座「蠱母墓」,以尸養蠱,以蠱殉人,匪夷所思。

「至于我為什麼知道這些細節?」燒傷臉大叔從他的背包里翻出兩卷裱在新紙上的殘帛,扔過來給我,道︰「你可以看看這個。」

說完,大概是很少有一口氣說這麼多話的時候,便坐到了一邊吸煙不再開口了。而我早就猜到帛書在他的手上,也不奇怪,只接過來細看。

見那兩卷帛書,一卷為泥金書寫,一卷為泥銀書寫。泥金所書,所記為那位肉身舍利大師的生平,只不過帛書殘破,大師的法號不幸失落,不少地方也看不清楚了。又是文言文,所幸紙頁空白處有不少白話文注釋,以及推想,我才看懂了個七七八八,了解到不少補充內容。

原來這大師是能通鬼神之人,來到白靈山後,無論所至何處,都數次「見到」各類慘死的亡靈,身心皆受其影響,十分難受,終打听到爛龍地亂象,方知那是一場慘烈的人殉。遂領頭拾骨埋葬,並迎請地藏菩薩坐鎮。然而突然出現一名道家隱士告訴他這樣做效果不好。

泥銀所書,則是那位道家隱士的生平。這一位從一開始就不提自己姓名,只稱伴鶴人。伴鶴人熟知白靈山,也善于推斷現象背後的種種狀況。他稱他的學識一半來自于先祖,一半為自己琢磨。如「蠱母墓」,最初他只知笮王破壞了原本的地底陣法,造成爛龍地陰陽二氣混亂,風水大破,鬼魂不寧,卻不知笮王跑那里建了個陪葬墓。他們是將「三千世界」修建到後期才發現這個問題,並且根據「蠱母」棺前青銅牆上半笮不漢的只言片句,推論出這個「蠱母」,大約是與那些「毒龍」相輔相佐的那麼一個東西,最好不要動它。

這「蠱母」之術,恐走的是煉化三魂六魄的邪惡路子,「毒龍」吃掉尸體,而鬼魂被困于亂糟糟的風水中,「蠱母」吸取戾氣成長,最後長成了個什麼樣不曉得,也不敢曉得。只得將重心放在「三千世界」上,以消除戾氣來阻止「蠱母」的繼續生長。

其後又書︰伴鶴人稱自己不是白靈山的守墓之人,也不是窺覬寶物之賊,對于山頂種種,他知,但也不知。然後便是一大堆勸人無欲所求、視一切為糞土之類的宗教格言。

我抬頭看向燒傷臉大叔,說道︰「看這最後之言,當年好似有人向這位伴鶴人詢問過白靈山頂的種種情況,但他不肯告訴別人。」

大叔點點頭,說道︰「我們那時也是這麼推斷的,一直以來流傳著的‘擇白蓮盛開之處為墓’、‘欲尋笮王墓,先找百靈寺’之言,估計就是從他那里漏出去了一些什麼話,再加上後人想當然的添添加加。當年我們有幸弄到一份‘三千世界’和‘百靈寺’的建築圖紙,便以此為線索模了進來,哪知道最後得到的帛書,只說明了這里是怎麼一個狀況,卻沒有半句指引往後道路的話。」

頓了一下,又道︰「當時,我們都失望極了。我弟弟卻說,‘至于垂頭喪氣嗎?如果世界上所有事都能一帆風順,就沒有‘祝你一帆風順’這個吉祥語了。’他是看得通透,而我是不甘心,從帛書中得知山頂確實有墓後,當時便沒說要下山,依然帶人往山上去了……」

「……最後卻只有我一個人下來。」

說到這,他再次閉口不談了。而我大約也猜到了他是誰,他應該就是雲家所追殺的那個楊久明沒錯。而且……

我打開錢夾,拿出那張照片遞過去給他,問道︰「你……在這上面不?」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