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三章 鬼湖邊緣 01

那個青銅器到底是干什麼用的,是樂器?是調整風水的神器?或者是個帶煙囪的烤箱?或者三者兼有?我們都不能一直坐在這里研究它,這麼大個東西,似乎也不用擔心被其他人發現了給扛走——除非對方毫無追求只想撿那麼一個青銅器就下山。于是森子提議我們把它埋回去,然後繼續往里走。

洪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說道︰「至少……我肯定它對風水有作用。風水這東西,其實跟‘道’差不多,大到整個地球都處于某種大風水場中,小到家里隨手亂擺個東西都可能影響風水。這玩意哪怕是團廢銅擺在這里也能造成影響——但是它被埋在地下已不知道有幾百年了,雖不知能不能發聲,但顯然能換風移水的孔眼皆被堵塞,其他三個路口也是一樣的狀況。也就是說,它們對風水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恐怕這個陣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已經給破了。」

他這麼一說我才想到這一層,之前破解出來的月軌陣法,舉例說明陣眼得是風水位。但是我們進陣後,沒有感覺到任何風水引起的神奇現象,之前的猜測是——我們進的是另一種陣,或者星星的位置不對,于是陣法沒有發動。

洪鏖說︰「我進陣眼看看。」說完便鑽進了一條岔道。

我們站在原地等他回來,我問司馬舞跟著我們越走越詭異難道不怕麼,司馬舞微笑道︰「很有趣啊,而且多長見識啊,回去跟朋友談起多拉風。」

我想也是,這種神棍經歷求都求不來,回去在群里告訴那些家伙,森子的真實身份不是倒斗勝過倒斗,一定能收獲滿屏的感嘆號。不過比較沮喪的是,我好像沒有可以听我聊這些神神鬼鬼事情的三次元好朋友。數碼店里其他的家伙,女的喜歡韓劇男的打網游。而網游歸網游,卻從不把游戲里的玄幻設定當真,撐死逢年過節湊熱鬧搶隔壁寺廟里的第一炷香。

話說我也算是半個神棍為什麼會選擇進入數碼店工作呢?

我正陷入對人參的撕烤,洪鏖回來了,讓我們跟他一起走,說陣眼里的狀況需要森子去看一下。我們跟著他繞了幾圈,走進一片林間空地,在那里地面稍稍凹陷,凹陷的中央亂七八糟的丟著一些什麼碎片。

森子蹲下去撿起那些碎片看了看,疑惑的咦了一聲,說︰「這是瓷片。」

洪鏖說︰「我也覺得是,但是……瓷器不是很後來才出現的麼?」

森子一邊翻看其他,一邊說︰「不,陶、瓷分化在商周時已經開始了,不過唐宋之前都是青瓷的天下,雖有白瓷但不多。」說著他拿起一塊碎片朝我們揮揮,說︰「而這是白瓷,並且釉質明亮,還具有‘火光’,年代不會太遠。這里的土也被人刨過,一定又是什麼人在我們之前來到過這里,然後想用這瓷器做些什麼,可惜大概是失敗了。」

「往下挖挖看?」我提議。

森子往下才挖了幾鏟,便翻上來了另一堆瓷器碎片,這一次出現的是青瓷。他翻看了幾片後,說︰「這次的是老瓷了……而且雜質很多,老化的程度也很高……怕得是先秦時期的。」

洪鏖說︰「老瓷是原來擺在這里的東西,新瓷是後來有人想用以替代的——可以這樣想嗎?」

「我也這樣想。」森子說,然後拿起幾個瓷片擺弄起來,但是怎麼擺都擺不出具體形狀,只能從一些圓弧狀的碎片上猜測可能是一種容器。

司馬舞比較眼尖,或者是她一直想著之前的事,指著一個碎片說︰「這里,這個缺口……不像是後來才碎的,這里應該是個孔眼。」

她這麼一提醒,森子很快發現其他一些碎片上也有半圓或者渾圓的缺口,倒扣在地上挨個拼起來,總算初具部分形狀。不過還是讓人看不懂,說是塤吧,底座卻不是渾圓的,說不是塤吧,但又類似于那種陶、瓷制的吹孔樂器。

「總之也是個吹孔樂器就是了……修這個陣的人是有多熱愛音樂啊?」我說。

「八音!」司馬舞說︰「古代樂器分八種材料——金、石、土、革、絲、竹、匏、木,統稱為八音。這里是陣眼,是陣的中心,又用瓷器做了個樂器放著,合八音中的‘土’,也合方位中的‘土’,想表現的應該就是‘土的聲音’。而米字路口埋著的四個青銅器,拋開‘佔律’,其基礎是‘金’的聲音……那什麼……五行相生相克我不熟,有土生金的說法嗎?」

最後一句問的是洪鏖,洪鏖回答︰「有啊,不過土之音如何與金之音相配相輔,或者能產生什麼奇特的效果……這個估計我師兄能懂,我不懂。」

洪鏖稍稍談及了一下他的師兄,說那位師兄立志于用音樂調和五行,調理人體……總之听上去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可惜也不能內力亂飛。

森子說︰「不懂我們就繼續走吧。」說著從背包里掏出一個布袋,把碎片拾掇拾掇都裝了進去。

然後我們又離開了此處。

一路向北,之間沒出什麼值得記錄的大事,除了被一處路線比較刁鑽的陣法給困住了幾個小時,但洪鏖很快就理順了規律,把我們帶了出去。往北走,林子越來越密,很快山勢都快看不分明了,到處是想怎麼長就怎麼的參天大樹,以及更加亂長的根和氣根,四處攔路的灌木叢以及亂石。抬頭所見全是樹冠,陽光斑斕的灑下來,照著茂盛的青苔,從鏡頭里看出去有那麼幾分意境。我們商量著這應該是進入李家老祖祖所記載的鬼湖低窪的外圍森林了。

本來我們以為會經歷個什麼九死一生或者恨不能讀檔重來的迷路一番才能穿過那豪華的月軌陣,結果一路走來卻只遇見一群外掛的鬼影。不知道該說是我們很幸運的撿了一條已經被大自然給玩月兌了的簡單路線,還是該說其實月軌陣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唬人——當然應該是前者。

我們仍不敢大意,在這片密林中,按照記載,這一帶仍有不少陣法,還有害死一行青城山道士的「黑斑」,以及「黑龍」。

黃昏時我們找到一棵巨大無比的古柏樹。听司馬舞說起,白靈山其實有三個名字,柏林山、百靈山,以及我所選擇使用的白靈山。官方文件中三個名字都在混用,直至近年才統一為百靈山。但本地人仍然隨口亂叫,反正是發音類似就對了。不過有人考證說柏林山應該是最古老的名字,因為在主峰一帶自古有很多柏樹。

森子對此的看法是「松柏萬年青」,松樹和柏樹生長周期很長,老樹樹齡往往千百歲,于是古人常以它們配陵墓祈求墓主尸身可以如彼不朽,子孫後代繁榮昌盛,如彼常青。在山中行走,有松有柏的地方必有墓,當地人獨行時一般都會繞開松柏林,而最沒文化的盜墓賊也知道看古松古柏尋墓。不過,在秦漢時,種松還是種柏都是有規定的,帝王陵前種松,諸侯墓前種柏,庶民墳前種柳。但是往後漸漸就沒多少人遵守了,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庶民都種上了松柏,只有皇帝還繃著面子種松——當然也沒更高規格的樹給他們種了。

而這笮王全家,墓修得大手筆,卻沒干過什麼能使歷史發生神轉折的事,正史里也就沒有隆重介紹過,只有匆匆幾句「笮王為亂」,「笮王禍起」之類的話,連他家姓甚名誰都無記載,也就搞不清楚他們是怎麼定位自己跟漢朝廷的關系了。如果是諸侯,種柏樹倒是沒問題,但如果野心不限于當個諸侯,種柏樹又顯得太虛偽,或者說,太沒文化和追求了。而笮國直到滅亡都在跟漢朝廷鬧架,真不見得是誠心想當諸侯。

不過這都只是猜想,也許根本就與笮王無關,這山上自遠古就是柏樹原生地也說不定。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