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王維是陸玉明邀請到刺史府的,兩人在同一家酒樓偶遇。

不得不說,出眾的相貌確實是王維引起陸玉明注意的主要原因,而那種一看就是世家子弟的氣質,也讓陸玉明好奇王維的身份。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便讓身邊的一位「朋友」去探尋王維的身份,王維見到這幫人非富即貴的樣子,自然明白應該是遇到了一群權貴子弟,不過能夠在這里消費得起的,確實不可能是什麼平民百姓。

公孫佳人這個時候自然非常乖巧老實,她在沒有遇到王維之前,就沒踫到過什麼大人物,即使踫到了,她也會避而遠之,就像當初她面對王維的鞋一樣,可她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王維這樣的大人物,會像毒蛇一樣盯上她,緊緊纏繞著她,讓她想遠離都遠離不成。

公孫佳人不由想起了昨日那羞人的事,王維居然以她那半果的軀體畫了一幅畫,用的自然是油畫的筆法,那種寫實的畫風,讓公孫佳人覺得,自己簡直就像是整個人被塞到了畫中。

本來以為按照王維那月復黑的性格,一定會乘機對她做些出格的事,她當時的鞋是矛盾的,既想再次享受一下男人那高超的技術,又覺得這種事實在太過羞恥……

可惜王維在繪畫狀態後,便顯得極為專注認真,他眼神清明而銳利,公孫佳人毫不懷疑男人那捕捉最佳瞬間的能力,例如之前那幅《美人燭下擦劍圖》中連少女自己都覺得非常傳神的眼眸,以及那種無法言喻的氛圍,極具感染力。

整個過程果然如王維所言,是一一氣呵成,這是一幅《少女入睡圖》,亮點在于少女那微微的香肩,整幅畫顯得非常淡雅,一如王維的詩風,看到這幅畫,人們的第一反應只會憐惜這個疲倦的少女,而非其余什麼齷齪的心思。

公孫佳人覺得男人認真的樣子真的非常吸引人,可她卻躺著躺著就這樣睡著了。

在王維畫完之後,公孫佳人就已經沉沉的入睡了,反應遲鈍的她現在才回味過來,原來男人是在隱晦靛貼她,要不然怎麼讓她只要躺在床上給他畫就行了?發現這一點的公孫佳人,其實內心深處覺得異常甜蜜。

這倒是符合了一種說法——男人以為女人喜歡被哄,其實是錯的。其實女人想尋找的是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所以女人其實也不喜歡死皮賴臉討好自己的男人。女人理想中的男人其實是「做而不知」,也就是做著疼愛女人的事,但男方本人卻沒有察覺。

而有人認為男人理想中的女人是那種笨一點听話一點的,這也是錯的。男人的感情觀多少帶有征服欲,他們理想中的女性自然最好足夠優秀,不然毫無成就可言。

但足夠優秀的同時不會壓到自己。換句話來說,男人其實喜歡聰明的女人,前提是女人不要太賣弄。在這一點上,男人對理想中的女人的要求是「知而不做」。也就是最好女人什麼都知道,卻不表現在外在。

不過,讓公孫佳人的內心的浪漫感破壞殆盡的,卻是早上起來時,發現全果的自己正被高大的男人整個抱在懷中,嬌小的身體,仿佛成了男人最舒服的抱枕……

果然這才是男人最終的目的麼?公孫佳人嘟著嘴矛盾的想著,但在看到那幅完成的畫後,她整個人的心又了下來,畢竟男人是為自己作畫才這麼勞累的。

如果是以前遇到這樣一群一看就來頭不小的權貴子弟,公孫佳人肯定趕緊走人,省得惹上麻煩,民不與官斗,無論放在中國的哪個時代都是很有道理的事情,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可此時有王維在自己的身旁,公孫佳人便覺得自己好像有了主心骨一般,只要安然當自己的「護衛」身份就行了。

來人先是很客氣的與王維聊了聊,然後才詢問王維的身份,王維倒也沒有隱瞞,很坦然的報出自己的身份。

此人一听王維居然是衣錦還鄉的進士,頓時肅然起敬,他雖然在這蒲州也算是最頂級的權貴子弟了,哪怕日後也就機會門萌到官身,可這與人家通過科舉獲得的官身相比,終究差了些。

而看王維這種雍容的氣度,很明顯便是世家大族出身,事實上這個時代的科舉,大都被世家大族所壟斷,畢竟世家子弟讀書環境更好,受到的外在因素干擾少,而在閱卷方面還有關系門路,這樣都不中科舉,難道還讓那些寒門子弟中。

所以說唐朝的科舉制度尚不完善,而由于印刷術之類傳播書籍、知識的東西技術層次還不夠,使得資源總被大族壟斷,等到了宋朝,這科舉制度才真正完善起來,有更多的寒門子弟,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甚至最終成為一國之宰相。

就在陸玉明派人去模清楚王維的身份的時候,一個陸玉明圈子中的好友,忍不住問道︰「四郎,你為什麼會對這個人感興趣,我看這人好像沒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啊?」

另一人也附和道︰「不錯,這蒲州的一畝三分地上,我們哪個大族的子弟不認識,這人太過眼生了。」

陸玉明听友人這麼一說,頓時就覺得自己還真有些小題大做了,也許是這些日子被父親嘮叨著要去交真正有用的朋友,可他哪里能找到什麼有用的朋友,真正的大族子弟都在長安發展,而他又無意科舉,跑到長安去做什麼?

父親現在是蒲州最大的官,在這里,任誰見了他,都得給三分面子,除非是那些本地扎根多年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嫡系子弟,能與他真正平等交流以外,其余的年輕人,根本不算什麼。

所謂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就是陸玉明的鞋,作為一個一直享受著榮華富貴的名門公子,這家族又沒有什麼走下坡路的勢頭,足夠他吃一輩子的老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陸玉明作為一個普通人,自然選擇更加舒坦的生活。

另一邊,來詢問王維情況的人,在終于知道「王維」這個名字後,不由面色大驚,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發酵,王維在長安的詩名,早就已經向更多的地方流傳出去。

這就是在都城揚名的好處了,無論是在長安還是在洛陽,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很快流傳出去,這就是政治、經濟中心的影響力,也可以說它們總是站在時尚的最前端,而在其余地方闖出的名聲,即使傳到長安、洛陽,卻也會打幾個折扣。

這也是為什麼公孫佳人想要去長安揚名,在小地方出名,終究激不起太多的波瀾。

而伴隨著王維詩名的流傳,他的那本《落葉集》也漸漸成了喜好詩歌的年輕人必備的一本詩集。

平心而論,這本《落葉集》在真正詩詞大家看來,其實也就那樣,里面雖有幾首佳作,卻不得不承認這本詩集整體顯得較為稚女敕,有許多是本來那位王維早年所作。

當年的王維,還停留在賣弄文采的境界,比如那首寫得極為花團錦簇的《洛陽女兒行》。

一般來說,無論是寫詩還是寫文,都有比較簡單的三重境界。

第一層便是能夠較為順暢的寫出來,讓人知道寫的是個什麼東西。

第二層自然就是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文采,讓人起碼在表面上可以看得賞心悅目,不少高中生作文都停留在這個層次。

而第三層則是對于文字的掌控力,可以隨心所欲的運用它,最終的行文能夠給人一種真正的震撼,即使文字質樸,讀來卻字字珠璣,讓人欲罷不能。

就好比王維詩詞功力達到巔峰時,寫出的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既顯得文采華麗有韻味,又讓人百般品味,而不厭倦的永恆的美好感覺。

只是,這本功力不足,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詩集,卻十分對年輕人的胃口,序言中的那句「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以及詩中的那句」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這讀起來就有一股非常裝逼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

如果是已經成熟,過了通過文藝來裝逼階段的人,自然不會被王維這種調調所吸引,甚至還會暗罵一句「賤人多矯情」「騙小孩子的玩意」。

可以說,王維這本以華麗的文采作為賣點的詩集,好比後世某位青春偶像作家的小說一般,很受青春中二時期少男少女喜愛,他們特別喜歡一種所謂「明媚的憂傷」的調調,覺得讀了這樣的詩文後,整個人仿佛都變得細膩起來。

毫無疑問,這位來詢問王維身份的人,也是跟隨大流的一員,听到同齡的人都說王維的詩歌不錯,他即使對詩歌不感興趣,自然也不能落伍,這一來二去,就讓他記住了王維這個名字。

==========

求收藏票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