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已是三月末,四月初,王維與公孫佳人兩人已經到達了蒲州,這一日倒是晴空萬里,隨著春天的完全到來,天氣也愈發轉暖,讓人不由自主的心情就變得不錯起來。

王維倒也並沒有回家,而是已經被人邀請到了蒲州刺史的府邸,這當然不是刺史本人所邀。

事實上,這位蒲州刺史來頭大得驚人,他的名字叫做陸象先,也許有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許多人應該都知道一句話叫做「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便是陸象先說出來的。

而陸象先可不僅僅是蒲蒲州刺史,還兼著河東道按察使,這按察使是什麼職位呢,實際上是各州刺史的上級,權力僅次于節度使,凡有節度使之處亦兼帶觀察處置使餃。有先斬後奏的權利,所以實際上是各州刺史頭上的「太上皇」。

如果說刺史相當于後世的省一把手的話,那這按察使就是能夠節制省長權力的地方官,其權力之大,讓人側目。

陸象先能夠當這樣的大的官,以他的資歷,其實也不足為奇,只需知道他曾在睿宗時當過宰相就行了,哪個宰相出外為官,不是一州之刺史?而且要不就兼著按察使,要不就是大都督長史。

而陸象先的出身更是高貴,吳郡陸氏家族如今雖然不在五姓七宗之列,可在三國兩晉時期,卻是無比顯赫的,現在這陸氏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它同樣也被稱作是宰相世家。

陸象先的父親陸元方便是武則天時的宰相,由此可見,唐朝雖然科舉制度已經興起,但把持著上層權力的,依舊是各個世家大族。

陸象先的幾個兄弟也都是高官顯貴,比如陸景融、陸景倩、陸景裔,陸景融歷大理正、滎陽太守、河南尹、工部尚書諸職,皆有聲譽。♀博學工書,擅名一時,行、楷既實且美,陸景倩為殿中侍御史,而陸景裔則是河南令。

毫無疑問,這唐朝陸氏家族,放到後世基本就是紅色家族跑不了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有權勢。

當然,五姓七宗在官場上的勢力也不會小,所以說世家子弟升官容易呢,這就是後台大的好處了,但官場的各個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每一房都要為權力資源爭斗,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這一房一直顯赫下去。

由于陸元方的幾個兒子都是一表人才,所以有人稱贊說︰「「陸氏兄弟都有才行,比得上古代的荀氏、陳氏兄弟。」(東漢荀淑八子都有才名,被人稱為「八龍」;東漢陳寔兒子陳紀、陳諶與陳寔都有高名,被人稱為「三君」;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荀淑八子字中都有「慈」字,《後漢書》譽為「二方承則,八慈繼塵」。)

陸景倩任縣令時被小吏譽為︰「某某強為清廉,某某詐為清廉,只有陸景倩才是真正的清廉。」

不過如果作為世家子弟都淪落到去貪污的話,那格局太小,其實作為官員的灰色收入已經非常豐富了,那些貪污的官員,除了本性貪婪的,其中大多數是前途無望,或者是致仕前狠撈一比的。

比起陸景倩來說,陸象先無疑更加出色,陸象先原名景初,唐睿宗認為他「能紹先構,是謂象賢」,賜名象先。有些人為兒孫功名富貴機關算盡,可就是「生兒不象賢」。

早年陸象先不會察言觀色,無心與他人拉關系,卻屢屢受到他人提攜,命運的巧妙安排令人嘖嘖稱奇。更令人稱奇的是,陸象先如同其父,在功成名就、坐擁富貴之際依然走自己的路。

陸象先器識沉邃,科舉高中,初任揚州參軍事。當時奸臣吉頊與陸元方同為吏部侍郎,吉頊很會拉關系,就提拔陸象先為洛陽尉。陸元方忙說不可不可。吉頊擺出正人君子貌,說︰「我當官選拔人才,豈能因為陸象先是您吏部侍郎的兒子,就廢棄了至公無私?」強行提拔了陸象先。陸象先不久就升遷為監察御史。

陸象先屢次升遷到中書侍郎。太平公主謀劃讓崔湜當宰相,崔湜提出要求︰「以陸象先的人望,他應該參與執政,如果不能,我斗膽推辭。」

太平公主不得已,替陸象先忙碌,陸象先莫名其妙與崔湜一起當上了宰相。雖然陸象先做宰相似乎是關系戶,可他性情恬靜寡欲,議論高尚簡潔,反而被時人推重傾慕,崔湜曾說︰「陸公加于人一等。」對他心服口服。

太平公主擅權後,宰相們爭相阿附,小人之交甘若蜜;陸象先卻登門拜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李隆基繼位後,太平公主策劃謀反,召宰相們商議廢掉李隆基。陸象先問︰「皇帝為什麼得到皇位?」太平公主臉一板,說︰「皇帝一時有功,如今他失德,怎可以不廢!」

陸象先卻好象听不懂,說︰「因為有功而被立為皇帝的,必須有罪才能被廢除。如今天子又沒听說有什麼過失,怎能被廢!」太平公主大怒,不顧忠言逆耳,在竇懷貞等人投其所好的攛掇下執意謀反。

結果被李隆基先下手為強,一網打盡。陸象先因為是太平公主提攜的,將與太平公主黨羽蕭至忠、岑羲等一同處斬。李隆基趕緊下令赦免陸象先,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因為陸象先保護李隆基的功勞封他為兗國公。

太上皇唐睿宗听說政變,登上承天樓抵御。李隆基無奈對群臣說︰「助朕者留下,否則就離開!」于是有的大臣向唐睿宗投名效忠。唐睿宗回宮交出一切權力後,李隆基得到大臣們投名,因為認為陸象先是自己黨羽,叫陸象先按名單逮捕。

結果陸象先將投名全部焚毀。李隆基大怒,要將陸象先與其他人一齊殺掉。陸象先頓首致歉道︰「大臣奔赴國君之難,是忠。陛下正以德化天下,為何要殺行義之人?我作為舊朝臣子是違抗了陛下命令,但我豈是反復無常的人?我豈敢苟且偷生!」

李隆基頓時醒悟,贊許陸象先的做法。當時對太平公主黨羽窮追猛打,陸象先私下說情營救,保全了很多人身家性命,當時人卻不知道。

陸象先卻因此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變成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他為政主張仁恕,司馬韋抱真勸諫道︰「大人應該狠打幾頓板子來立威,不然刁民輕慢大人,無所畏懼。」

陸象先回答說︰「施政只要能達到治理就行了,難道非得要用嚴刑峻法來立威嗎?」最終沒有听從韋抱真的主意,而蜀地卻大治。

陸象先屢次調動,此時他擔任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已經有兩年多了,一個小吏有罪,陸象先告誡一番後讓他退下,大吏不同意,一定要將小吏打頓板子。陸象先說︰「人情大抵不相遠,你說他听不明白我的告誡嗎?你一定要我打板子管理,那我就從你打起吧。」大吏慚愧退下。

如果說早年的陸象先是不會看人眼色行事的話,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政治智慧肯定有所提高。

說到底陸象先是個在官場上「大智若愚」的人,為人寬厚,十分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深諳「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道理,因為他總是秉持中庸之道,所以倒成了真正的官場不倒翁。在官場,不做事永遠是最安全的。

王維之父王處廉也算是與陸象先有些交情,畢竟是太原王氏的嫡系,當初如果不是因為與本家起沖突,也許仕途還能更上一層樓。

王處廉病重的時候,陸象先甚至以私人的身份探訪過王處廉,足見他真的很會做人,在世家圈子里,陸象先的地位很高,就是因為他與各大世家的關系都不錯。

陸象先以前還沒有听說過王維,可在因為一件事後,就同樣注意到了他,那件事便是王維勇救賀賀知章的事情。

這賀知章與陸象先的關系,那可這真的是非常親近,陸象先的母親,是賀知章的族姑,賀知章現在能夠當上太常博士,陸象先在里面出了大力氣,陸象先十分欣賞賀知章,常常對別人說︰「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

賀知章在寫信給陸象先時,大力稱贊了王維這個後輩,還附上了幾首王維的妙詩,因此原本就听說過世家子弟中較為出色的後輩王維的陸象先,更加注意這位出色的年輕人了。

待到王維以一榜第三的身份成為進士時,在知道王維甚至都已經簡在帝心之後,他便有意讓自己最為看中的嫡子陸玉明與王維結交一番,作為一個世家子弟,當然明白人脈關系要早早的建立起來。

陸玉明自然听從了父親的話,事實上他本人也非常願意結交王維這種有前途的世家子弟,更別說在讀了幾首王維的詩後,更是覺得此人才情非凡,讓人欣賞不已。

==========

求收藏票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